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输出LSTM神经网络的深基坑侧移预测
1
作者 周志勇 吕东 +2 位作者 王耿鑫 朱耀民 申文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深基坑挡土墙是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支护结构,对限制深基坑变形和预防工程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基坑工程往往会布置多个不同深度的测点,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只预测了单个测点的未来侧移,浪费了其余测点的监测数据。以杭州市某深基坑工程为背... 深基坑挡土墙是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支护结构,对限制深基坑变形和预防工程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基坑工程往往会布置多个不同深度的测点,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只预测了单个测点的未来侧移,浪费了其余测点的监测数据。以杭州市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基于贝叶斯优化的多输出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保证模型最优性能的情况下,采用历史监测数据输入对深基坑的多个测点进行预测,并单独提取墙体每日最大侧移预测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贝叶斯优化的多输出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深基坑墙体多测点侧移预测方面展现出理想的预测效果,模型R^(2)达到了0.94,每日最大侧移预测值的模型R^(2)为0.91,略低于整体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挡土墙 侧移 多输出LSTM神经网络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土性参数预测方法
2
作者 汪明元 陈松庭 +2 位作者 王耿鑫 彭成威 李欣益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场地勘察是岩土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静力触探测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和多通道表面波试验(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MASW)分别是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首先,... 场地勘察是岩土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静力触探测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和多通道表面波试验(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MASW)分别是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首先,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的土性参数预测方法将MASW试验获得的剪切波速(V S)转换为锥尖阻力(q_(c));然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将转换结果与CPT获得的实测q_(c)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场地剖面上q_(c)的预测;最后,根据实测CPT参数采用准确性评价指标评价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V S与q_(c)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转换模型将V S转换为q_(c)的预测准确性高于经验公式,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目标场地的土性参数,相较于未融合MASW参数的预测模型,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获得的模型准确性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 MASW 土性参数 随机森林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丹黄散在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海艳 张春玲 +6 位作者 赵伟 邸铁涛 陈露 王庚新 王艳辉 董源源 范燚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基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探讨丹黄散在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每组6只,另选取6只SPF级雄性db/m... 目的:基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探讨丹黄散在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每组6只,另选取6只SPF级雄性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各组小鼠均构建糖尿病溃疡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以0.9%氯化钠溶液清创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生长因子组与丹黄散组小鼠在其基础上分别外敷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丹黄散。观察比较各组小鼠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及PINK1/Park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丹黄散组、生长因子组(均P<0.05);HE染色和电镜观察创面组织,相较于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创面肉芽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致密分布,出现少量新生毛细血管,PINK1、Pakin和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丹黄散可促进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krin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线粒体自噬,保护线粒体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溃疡 丹黄散 小鼠 线粒体自噬 PINK1/Pakr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丹黄散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云 张春玲 +6 位作者 赵伟 周世勇 邸铁涛 陈露 王庚新 王艳辉 刘海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5-319,325,共6页
目的 基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丹黄散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b/db小鼠创面愈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各6只,另选择6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均制备溃疡创面。清创后,模型组和... 目的 基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丹黄散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b/db小鼠创面愈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各6只,另选择6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均制备溃疡创面。清创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创面涂上麻油,生长因子组创面涂上生长因子凝胶,丹黄散组用丹黄散覆盖创面,均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各组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第14天创面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干预第7天创面组织线粒体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第7天创面组织中PINK1、Park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博乐bio plex Pro悬浮芯片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丹黄散组干预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生长因子组(P均<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生长因子组和丹黄散组线粒体不规则、受损或水肿情况较轻,可见自噬体吞噬受损线粒体,溶酶体与受损线粒体融合。模型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INK1、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血清VEGF、EGF、bFGF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创面组织中PINK1、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血清VEGF、E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丹黄散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生长因子组(P均<0.05)。结论 丹黄散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b/db小鼠创面愈合,其作用途径可能与调控线粒体自噬及调节细胞因子VEGF、EGF、bFGF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散 糖尿病足溃疡 线粒体自噬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枇杷红茶菌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薇 杨皖松 +4 位作者 李梦蝶 王更新 袁雅楠 王娜 潘雅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8-84,共7页
以三潭枇杷和祁门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乳酸菌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种因素对枇杷红茶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所得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乳酸菌粉添加量为0.4%、蔗糖添加量... 以三潭枇杷和祁门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乳酸菌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种因素对枇杷红茶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所得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乳酸菌粉添加量为0.4%、蔗糖添加量为25%、发酵时间为3 d、发酵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9分,pH值3.35、糖度14.8、DPPH自由基清除率83.8%、多酚含量464 mg/L.产品香气浓郁,酸甜适中,为枇杷发酵饮料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三潭枇杷 祁门红茶 发酵工艺
下载PDF
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许春明 张曦月 +2 位作者 王更新 阚震 黄少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老年梅毒病例465例,报告的年发病率在48. 87/10万~72. 43/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为62. 10/10万。60~6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50. 32%(234/465),年龄别发病率以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71. 58/10万;老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职业以离退人员的病例数最多,占比44. 95%(209/465),然后依次是农民占比35. 48%(165/465)、家务及待业占比14. 84%(69/465),以上3种职业占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95. 27%(443/465);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5年间房山区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 13%(168/465);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老年梅毒发病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梅毒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8所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天军 王更新 +4 位作者 张曦月 崔晓云 穆怡静 阚震 黄少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特征,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均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大学生4 498人,大学生性行...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特征,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均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大学生4 498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896%,大学生初次性行为未满18岁发生率为6.269%,多性伴发生率为6.536%,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50.896%,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5.093%,艾滋病检测率为12.090%。男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大学生初次性行为未满18岁发生率、多性伴发生率和艾滋病检测率(26.015%、12.870%、13.076%和14.815%)均高于女大学生(9.589%、3.120%、3.415%和8.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多性伴发生率、男男性行为发生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增长趋势,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危险性行为较普遍,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制定多样化的干预措施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行为 特征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周佳宇 刘天军 +1 位作者 王更新 张曦月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在校大学生4498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在校大学生4498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1.636%。男生知晓率(43.634%)高于女生(25.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48,P=0.000);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知晓率(40.643%、40.430%和38.843%)高于大一年级(24.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9、47.492、22.117,均P=0.000)。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网络(84.082%)、学校教育(72.521%)和电视(69.38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知晓率
下载PDF
大学一年级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与性行为特征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更新 刘天军 张曦月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学一年级(以下简称"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学一年级(以下简称"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7. 02%,女生总知晓率(78. 49%)高于男生(73.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6,P <0. 01)。"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等8项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7. 67%、52. 16%、80. 95%、81. 66%、85. 11%、74. 55%、92. 07%和70. 74%。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学校教育"和"电视",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2. 72%、76. 98%和69. 68%。大一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2. 2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22. 70%)高于女生(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 04,P <0. 01)。大一新生安全套使用率为48. 72%,女生使用率(55. 22%)高于男生(43.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8,P <0. 05)。结论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偏低,发生性行为时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认知 性行为 特征
下载PDF
大一新生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更新 刘天军 +2 位作者 张曦月 阚震 黄少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一新生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房山区8所大学大一在校男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一新生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房山区8所大学大一在校男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8所大学1 722名大一在校男生中,73名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28.7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伙伴人数为1个、性伙伴的性别仅男性、性伙伴职业为学生、知晓艾滋病知识的男男性行为者的安全套正确使用率高于性伙伴人数≥2个、性伙伴的性别男女均有、性伙伴职业为社会人员、未达到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大学生,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9、14.473、7.866、10.12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安全套正确使用的保护因素(OR=3.626);双性恋是安全套正确使用的危险因素(OR=0.13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大一新生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正确使用率偏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取向是安全套正确使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 安全套 正确使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好莱坞话语遮蔽下的“二战”电影叙事趋势
11
作者 徐雄庆 王更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39,共4页
苦难是艺术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梦魇,但也成为电影工作者取之不竭的创作宝藏。不过,由于好莱坞电影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电影中的“二战”叙事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好莱坞所垄断。“二战”叙事也多集中于纳粹恶魔的刻画,聚焦犹... 苦难是艺术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梦魇,但也成为电影工作者取之不竭的创作宝藏。不过,由于好莱坞电影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电影中的“二战”叙事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好莱坞所垄断。“二战”叙事也多集中于纳粹恶魔的刻画,聚焦犹太种族的浩劫,宣扬抵抗法西斯的战斗神话等。但是诚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关于“二战”历史的叙述,由于当下政治格局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正在表现出新的叙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作者 电影叙事 好莱坞 克罗齐 取之不竭 当代史 政治格局 二战
下载PDF
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鑫磊 王更新 +2 位作者 余洋 王健 李成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5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康复治...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力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促进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关节 康复治疗 功能训练 肌力恢复
下载PDF
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曦月 王更新 +2 位作者 刘天军 阚震 黄少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8年梅毒疫情资料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房山区统计局。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8年梅毒疫情资料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房山区统计局。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4-2018年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 771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8.95/10万~37.6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3.24/10万(χ2=342.63,P<0.05),年均增长2.04%。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的74.20%(1 314/1 771),2015-2018年早期显性梅毒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历年均有胎传梅毒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0.94∶1,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5年全部梅毒病例的45.17%(800/1 77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退人员以上3种职业占总病例数的74.59%(1 321/1 771)。北京市房山区28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拱辰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2014-2018年间房山区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93%(654/1 77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梅毒疫情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联合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可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单冬凯 王更新 +3 位作者 王玺 丁熠璞 陈韵岱 杨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测CCTA指标,包括斑块分布、冠脉血管钙化积分、病变长度、最大直径狭窄率、最大面积狭窄率(MAS)、总斑块负荷,并测量冠周FAI和基于机器学习的CT-FFR。有创FFR≤0.8被认为存在病变特异性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结果回顾性入组99例患者,共计血管124支。从血管水平,FFR≤0.8组的冠脉血管钙化积分,最大直径狭窄率、MAS和总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FFR>0.8组,冠周FAI(P<0.01)和CT-FFR(P<0.0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显示,MAS联合冠周FAI的AUC达到0.818,与CT-F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MAS与冠周FAI联合应用对鉴别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FFR技术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 CT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组织 脂肪CT衰减指数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中药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的促愈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庚新 张春玲 +5 位作者 赵伟 陈露 邸铁涛 张云 王艳辉 刘海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370-4375,共6页
目的:以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促愈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db/db小鼠18只,同遗传背景的雄性SPF级db/m小鼠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 目的:以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促愈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db/db小鼠18只,同遗传背景的雄性SPF级db/m小鼠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每组6只;6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使用4%水合氯醛麻醉,用无菌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建立直径为0.8 cm的皮肤缺损,制备糖尿病溃疡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药物干预,对照组和丹黄散组分别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丹黄散外敷,每天换药1次,连续21 d。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取创面组织分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病理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组织线粒体及自噬小体情况;Western-Blot检测创面组织LC3-Ⅰ和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第7天、第14天的小鼠创面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后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的炎症反应较轻,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创面中细胞排列紧密,创面基质形成丰富胶原纤维,创面表皮组织恢复佳;第7天创面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空白组、生长因子组和丹黄散组创面组织中线粒体肿胀情况较模型组轻,可见自噬小体数量高于模型组;Western-Blot检测发现,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小鼠创面组织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黄散通过上调PINK1/Parkin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保护创面细胞线粒体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的生长,有效地促进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丹黄散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创面 护理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庚新 张春玲 +3 位作者 唐丽莎 罗开中 李桃 张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46-49,共4页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截肢。近年来对DFU延迟愈合的原因研究较多,主要有血管生成减少、肉芽组织生长缓慢、胶原蛋白合成不足、细胞凋亡增多等,但对于具体促愈机制研究较...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截肢。近年来对DFU延迟愈合的原因研究较多,主要有血管生成减少、肉芽组织生长缓慢、胶原蛋白合成不足、细胞凋亡增多等,但对于具体促愈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基于DFU的细胞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单体、复方、敷料等对于DFU的作用机制,以期对DFU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信号通路 溃疡愈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传媒教育实践案例研究——以“泛亚洲国际大学生纪录片挑战赛”为例
17
作者 王更新 曹琦 +1 位作者 王颖 王琳艳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3期173-184,共12页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技术进步使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泛亚洲国际大学生纪录片挑战赛"是以纪录片为载体的跨文化传媒教育实践项...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技术进步使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泛亚洲国际大学生纪录片挑战赛"是以纪录片为载体的跨文化传媒教育实践项目,它通过纪录片的主题创作和交流,在不同国家大学生之间形成跨文化交流和传媒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思维和运用媒介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传媒教育 纪录片
下载PDF
电力机车修制改革之我见
18
作者 王小杰 wang gengxin Li Baozhen 《铁道机车车辆》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根据机车运用和管理的现状,提出改革方案,从组织结构、机车统计指标 体系等作相应的改革,并叙述了实施改革方案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电力机车 改革 维修体制 目标 实现措施
下载PDF
2013—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实验室检测艾滋病阳性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利鹏 张曦月 +1 位作者 王更新 史文凤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4期192-197,共6页
目的了解2013—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HIV抗体筛查检测结果和阳性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日新系统收集2013—2022年HIV抗体筛查检测信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 目的了解2013—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HIV抗体筛查检测结果和阳性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日新系统收集2013—2022年HIV抗体筛查检测信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抗体检测阳性者的相关资料,采用WPS2016和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共检测HIV 33101人次,其中包括羁押人员23156人次、VCT求询者9945人次;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31人,阳性检出率为0.40%;阳性检出率整体呈现出2013—2019年上升、2020—2022年下降的趋势(χ^(2)_(趋势)=68.506,P<0.001)。不同样本来源的受检者中男性HI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1.049,P<0.001),婚姻状况多为非在婚状态(χ^(2)=91.260,P<0.001)。羁押人群中其他民族阳性检出率高于汉族,19~54岁和55岁及以上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户籍地多为本市其他区县,接触史以注射毒品史、男男性行为史为主;VCT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汉族高于其他民族,18岁及以下年龄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大专及以上学历阳性率高于其他学历组,户籍地多为本区县,接触史以男男性行为史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19~54岁和55岁及以上年龄组、高中或中专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婚或同居为HIV抗体阳性的不利因素(χ^(2)分别为11.504、5.534、5.091、5.345和124.751,P均<0.05),注射吸毒史为HIV抗体阳性的有利因素(χ^(2)=95.461,P<0.00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VCT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羁押人群,应重视VCT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男男性行为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以上人群HIV防控意识及检测意识,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检测 HIV抗体
原文传递
379例在治HIV/AIDS病人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天军 王更新 +2 位作者 张曦月 穆怡静 邢亚茹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在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在治HIV/... 目的探讨在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在治HIV/AIDS病人,将符合条件的病人按CD4/CD8比值分为恢复正常组(CD4/CD8比值≥1)和恢复偏低组(CD4/CD8比值<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人379例,最近一次随访检测CD4/CD8比值≥1的病人68例(17.94%),<1的病人311例(82.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治疗时长、疾病状态、基线CD4细胞计数、基线CD4/CD8比值是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促进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有:疾病状态是HIV感染、较高的基线CD4细胞,阻碍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是较高的基线CD8细胞。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大多数病例开始ART的时机较晚,早发现、早治疗是促进病人CD4/CD8比值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CD8比值 恢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