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比对草地贪夜蛾交配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海亮 包斐 +4 位作者 陈斌 徐红星 王桂跃 吕仲贤 赵福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5-1384,共10页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对成虫交配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学方法调查性比对成虫寿命,以及雌蛾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与孵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雄蛾比例可以显著(P<0.05)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单头雌蛾的平均交配次数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从4∶1时的0.39次增加到1∶4时的2.31次。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平均单头雄蛾的交配次数从4∶1时的1.56次下降到1∶4时的0.50次。当雌雄性比为1∶1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最长。当雌雄性比>1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较低,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二者显著增加,当雌雄性比降至1∶1时,二者分别为949.48粒和73.68%,但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雄蛾比例,这两个参数不再显著增加。不同性比下,雌蛾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量均集中在羽化后7 d以内。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产卵历期相对延长,但峰值相对降低。综上,当雌雄性比为1∶1时,草地贪夜蛾的雌蛾具有最长寿命,可充分交配,并具有最高的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此基础上降低雄蛾比例,可降低交配率和雌蛾交配次数,进而降低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比 成虫寿命 交配次数 繁殖能力
下载PDF
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2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5 位作者 董航顺 陈斌 王桂跃 徐红星 吕仲贤 赵福成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峰值数量存在差别,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成虫数量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和斜纹夜蛾在浙中地区每年均可发生4—5代,东方蝼蛄每年可发生1代;高空测报灯监测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春季高峰均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提早2—6 d。利用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峰值的时间差可有效指示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自动虫情测报灯 玉米害虫 种群监测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鲜食玉米新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分析及其育种目标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桂跃 赵福成 +3 位作者 韩海亮 包斐 谭禾平 俞琦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55,共13页
以2010—2016年浙江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数据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结果表明,165个鲜食玉米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在品种间、年份间均有显著差异。在产量性状中,甜玉米的变异系数为3.7%(生育期)~17.8%(穗位... 以2010—2016年浙江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数据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结果表明,165个鲜食玉米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在品种间、年份间均有显著差异。在产量性状中,甜玉米的变异系数为3.7%(生育期)~17.8%(穗位高),糯玉米的变异系数为2.2%(生育期)~11.5%(千粒质量);在品质性状中,甜玉米的变异系数为2.6%(总评分)~6.4%(风味),糯玉米的变异系数为1.9%(气味)~8.4%(风味)。参试品种对玉米螟的整体抗性较差,无高抗品种;对小斑病抗性水平较低,但抗性品种比例有上升趋势;对大斑病抗性水平总体较好;无对纹枯病高抗的品种,但对纹枯病抗性水平在提高;对茎腐病抗性水平总体较好,抗性品种比例有上升趋势。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水平较低,但有逐步提高的趋势,综合抗性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多数品种产量较高(1×10~4kg/hm^2以上),品质中等(总评分84~86分),处于中抗水平。同时,本研究结合区域试验数据与浙江省的实际生产,提出了鲜食玉米育种的具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量 品质 抗性 育种目标
下载PDF
不同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率及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5 位作者 包斐 刘敏 赵福成 谭禾平 王桂跃 吕要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0-313,319,共5页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 诱捕效率 种群监测
下载PDF
浙糯玉1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谭禾平 赵福成 +2 位作者 王桂跃 韩海亮 包斐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6期107-107,110,共2页
浙糯玉14系以白色糯质玉米自交系ZA 3-1为母本、红色糯质玉米自交系W 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花色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好种好管等特点。本文结合2018—2019年国家区试结果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根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浙糯玉14系以白色糯质玉米自交系ZA 3-1为母本、红色糯质玉米自交系W 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花色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好种好管等特点。本文结合2018—2019年国家区试结果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根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浙糯玉14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下载PDF
秸混肥不同处理对‘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侯俊峰 陈斌 +4 位作者 包斐 谭禾平 韩海亮 王桂跃 赵福成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3期6-14,共9页
秸秆直接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并且秸秆养分释放缓慢,会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新型“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以下称秸混肥),不仅能供给本季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作物... 秸秆直接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并且秸秆养分释放缓慢,会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新型“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以下称秸混肥),不仅能供给本季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作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秸混肥处理对甜玉米‘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秸混肥在鲜食玉米中适宜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2020年在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基地进行春秋两季试验,春季根据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另设2个对照处理,秋季增加棒肥处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150 kg秸混颗粒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浙甜19’的叶绿素含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且施入颗粒肥的叶面积高于棒肥处理。春季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产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仅减产3.8%。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处理方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高6.39 g/g和7.82%,说明这种施肥方式更适宜甜玉米养分需求。综上,秸混颗粒肥能够部分代替生产中化肥使用,由于秸混肥的缓释效果,配施尿素才能够满足‘浙甜19’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同时颗粒肥的效果优于棒肥。因此,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方式可以代替传统施肥方式,起到减肥、减施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混肥 甜玉米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M icrobial Com m 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 e Activity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 被引量:4
7
作者 wang guiyue Su Ting +3 位作者 Han Hailiang Tan Heping Bao Fei Zhao Fuc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ystem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yellow sand paddy field and upland,a field experiment was c...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ystem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yellow sand paddy field and upland,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Dongyang Institute of Maize Research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 in 2009.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six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and they were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including 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F),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in paddy field (PSTF),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in paddy field (PSTF+OF),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on upland (DCF),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on upland (DSTF+OF).Soil nutrients,enzyme activity,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in 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fertilization increased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and decreased pH value.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but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on upland (DSTF+O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ungi.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PSTF+OF)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Moreover,fertiliz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cellulase activity,but 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PSTF+O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dehydrogenase and catalase activity.Therefore,long-term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fertilization Paddy field UPL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虚假鉴定责任追究的实践障碍与政策建议——以新《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虚假鉴定责任为视角
8
作者 王桂玥 张海东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增加了虚假鉴定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旨在威慑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中虚假鉴定频发的现象,以期提高司法鉴定为法庭服务的质量。对鉴定人加强诉讼约束是各国司法实践的必然...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增加了虚假鉴定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旨在威慑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中虚假鉴定频发的现象,以期提高司法鉴定为法庭服务的质量。对鉴定人加强诉讼约束是各国司法实践的必然选择,但立足于我国当前立法,追究虚假鉴定责任面临着一系列实践障碍,例如虚假鉴定的含义不清,法官没有能力评定虚假鉴定,鉴定人因追责潜在风险过大而隐性拒绝鉴定等。我国立法上应进一步明确界定虚假鉴定的含义,吸纳专业人士参与法官评定虚假鉴定的程序,以及严格限制鉴定人被追责的范围和风险。改革鉴定机构设置由社会化私立转化为公益性公立,方能最终破解虚假鉴定之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鉴定 错误鉴定 责任追究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痛泻要方干预胃溃疡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章嘉祺 余王琴 +5 位作者 宋红 汪桂岳 侯欣 沈琰 郭祥 陈家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粪便代谢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采用多因素复合模拟中医病因结合乙酸注射法复制肝郁脾虚证...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粪便代谢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采用多因素复合模拟中医病因结合乙酸注射法复制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模型。通过大鼠胃窦组织病理检测,血清病理生化指标含量,Western Blot实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等,结合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与MetaboAnalyst 5.0,分析生物标志物的相应代谢通路及通路富集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能够降低血清中NE、5-HT的水平(P<0.01),而升高血清中GAS、D-木糖水平(P<0.01),显著下调p-PI3K/PI3K蛋白表达(P<0.01),上调p-Akt1/Akt1蛋白表达(P<0.01),同时痛泻要方可以缓解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对大鼠胃黏膜造成的病理损伤。筛选共19种差异最为显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等主要差异代谢通路。结论:痛泻要方能够减轻胃肠道炎症反应,缓解肝郁脾虚证胃溃疡模型大鼠的病理进程,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大鼠胃黏膜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证 胃溃疡 非靶向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原文传递
柴黄胃溃宁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侯欣 宋红 +7 位作者 沈琰 章嘉祺 汪桂岳 苏琳 厉佳辉 郭祥 陈家昊 余王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24-4929,共6页
目的:探究自拟方柴黄胃溃宁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模拟中西医结合乙酸法建立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模型。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6只;ELISA检测肝郁脾虚证指标;HE染色观... 目的:探究自拟方柴黄胃溃宁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模拟中西医结合乙酸法建立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模型。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6只;ELISA检测肝郁脾虚证指标;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大鼠粪便肠道菌群DNA,利用16S rDNA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NE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GAS、5-HT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HE染色提示柴黄胃溃宁干预后可以减轻胃窦组织炎症反应,增强胃窦组织修复能力;16S rDNA测序发现,柴黄胃溃宁干预后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调节菌群物种数量及其组成结构;LEf Se分析,柴黄胃溃宁可以显著提高卷曲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_crispatu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等相对丰度;降低优杆菌属(Eubacterium)、HT002、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等相对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柴黄胃溃宁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肠道菌群调节功能主要富集途径是感染性疾病、细胞生长与死亡、酶家族、免疫系统疾病、折叠分类和降解、复制与修复等方面。结论:柴黄胃溃宁能够增强大鼠肝郁脾虚证胃溃疡胃窦组织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组成结构并改善其富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肝郁脾虚 柴黄胃溃宁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原文传递
扇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的应用效果及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3 位作者 刘敏 赵福成 王桂跃 吕要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4-1243,共10页
为明确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抽样鉴定方法调查扇吸式杀虫灯的诱虫谱,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对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范围和防控效果,并采用黄板、糖醋酒液和陷阱... 为明确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抽样鉴定方法调查扇吸式杀虫灯的诱虫谱,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对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范围和防控效果,并采用黄板、糖醋酒液和陷阱法取样调查其对玉米田间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可诱集9目40科的昆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控制距离在60 m左右,单灯控制面积约1.1 hm2。在大喇叭口期,灯光防控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株防效为25.83%,显著低于化学防控处理的76.74%;在乳熟期,化学防控处理的虫孔减退率为75.29%,显著高于灯光防控处理的21.18%,灯光防控处理、化学防控处理和对照的茎秆活虫数、虫孔隧道长度和雌穗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距灯80 m范围内不同距离的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数量基本一致,玉米不同生育期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相似系数变化较大,但在同一生育期不同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受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扇吸式杀虫灯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无显著影响。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有限,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可作为鲜食玉米田防治亚洲玉米螟的辅助手段,但无法替代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吸式太阳能杀虫灯 鲜食玉米 亚洲玉米螟 防治效果 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水果甜玉米-晚稻”水旱轮作高值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福成 蔡仁祥 +4 位作者 周政法 谭禾平 韩海亮 包斐 王桂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953-7958,共6页
浙江省为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耕作制度改革创新。"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19年种植业主推技术,作为创新的农作制度在全省进行推广。水果甜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可减... 浙江省为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耕作制度改革创新。"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19年种植业主推技术,作为创新的农作制度在全省进行推广。水果甜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可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化肥农药施用量,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在浙江省嵊州、建德、东阳、温州、嘉兴等地广泛应用,本综述总结了该模式下水果甜玉米和晚稻的绿色高值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度 水果甜玉米 水旱轮作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115个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禾平 王桂跃 +3 位作者 赵福成 包斐 韩海亮 楼肖成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848-5860,共13页
为了给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品种资源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从国内18个省市收集的115个糯玉米品种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样性分析,并对11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间有10对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6... 为了给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品种资源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从国内18个省市收集的115个糯玉米品种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样性分析,并对11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间有10对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6对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广泛。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秃尖长(399.91%),其次为穗位(15.96%)和穗行数(10.94%)。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2.069),其次穗位(2.063)和果穗产量(2.053)。通过欧氏距离和最长距离法进一步对11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聚类,在距离55处可将115个糯玉米品种聚为8类。其中第Ⅱ类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株高穗位较矮,果穗大小适中,整体综合特性状好。第Ⅵ类品种产量最高、穗型粗大、生育期最长,株型也最高大。第Ⅶ类品种生育期最短,产量最低,其他各性状指标也相对处在最低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斌 韩海亮 +4 位作者 侯俊峰 包斐 谭禾平 王桂跃 赵福成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29,65,共6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研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本文梳理了该病害的症状与为害、病原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和致...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研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本文梳理了该病害的症状与为害、病原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和致病机制等信息。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寄主范围广,在土壤和病残体中存活时间长,且高温条件下果胶酶活性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和防治,以避免该病害更大范围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病原学特征 流行规律 致病机制 防治方法
原文传递
利用ZmPR1a基因表达量快速筛选玉米抗纹枯病品种资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斌 韩海亮 +2 位作者 侯俊峰 王桂跃 赵福成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467-7472,共6页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抗性品种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纹枯病防治方法。为缩短抗纹枯病玉米品种的选育周期,本研究通过比较受侵染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开发了一种玉米品种资源抗纹枯病快速鉴定的技术,可在2~3周内完...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抗性品种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纹枯病防治方法。为缩短抗纹枯病玉米品种的选育周期,本研究通过比较受侵染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开发了一种玉米品种资源抗纹枯病快速鉴定的技术,可在2~3周内完成玉米抗纹枯病品种的鉴定。相对荧光定量PCR (RT-qPCR)结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在接种后24 h内抗病相关基因Zm PR1a上调4倍以上,但易感品种未表现出相应趋势。通过比较玉米品种与对照品种接种后Zm PR1a的表达情况,可以快速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有利于加快抗病育种。本研究还为玉米抗纹枯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基因 抗性鉴定 品种 筛选 RT-Q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