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危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展的影响——METEOR试验 被引量:45
1
作者 John R. Crouse Ⅲ Joel S. Raichlen +6 位作者 ward a. riley Gregory W. Evans Mike K. Palmer Daniel H. O' Leary Diederick E. Grobbee Michiel L. Bots 李军(译)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4期208-216,共9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在机体出现症状之前就已有所进展。目前,我们尚不清楚Framingham风险评分(Framinghaln risk score,FRS)较低的轻中度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中年人群是否能从治疗中获益。 目的:评价为期2年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能...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在机体出现症状之前就已有所进展。目前,我们尚不清楚Framingham风险评分(Framinghaln risk score,FRS)较低的轻中度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中年人群是否能从治疗中获益。 目的:评价为期2年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否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继续增厚或使粥样斑块消退。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瑞舒伐他汀对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测评研究(Measuring Effects on Intima-Media Thickness:an Evaluation of Rosuvastatin,METEOR)”是2002年8月至2006年5月在美国及欧洲61个基层医疗中心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984名参试者,有的参试者仅以年龄(平均年龄,57岁)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的参试者10年内FRS低于10%、CIMT重庞增厚(1.2~3.5mm)、LDL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平均值,154mg/dL)。 干预:参试者服用40mg瑞舒伐他汀或安慰剂。 主要观测指标:12个颈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率(经B超检测);颈总动脉位点、颈动脉窦位点及颈内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颈总动脉位点平均CIMT的变化。仅在瑞舒伐他汀组中评估CIMT的消退情况。 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参试者LDL胆固醇平均(SD)水平由基线时的155(24.1)mg/dL降至78(27.5)mg/dL,平均降低49%(与安慰剂组相比P〈0.001)。瑞舒伐他汀组12个颈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值为-0.0014(95%CI,-0.0041~0.0014)mm/y,安慰剂组12个颈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值为Q0131(95%CI,Q0087~Q0174)mm/y(P〈0.001)。瑞舒伐他汀组颈总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值为-0.0038(95%CI,-0.0064~-0.0013)mm/y(P〈0.001),颈动脉窦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值为-0.0040(95%CI,-0.0090~0.0010)mm/y(P〈0.001),颈内动脉位点最大CIMT的变化值为0.0039(95%CI,-0.0009~0.0088)mm/y(P=0.02)。瑞舒伐他汀组颈总动脉位点平均CIMT的变化值为0.0004(95%CI,-0.0011~0.0019)mm/y(P〈0.001)。P值均为与安慰剂组相比。总的来说,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很少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在2年内有6名参试者[0.86%]出现8起不良事件[1.1%])。 结论:对于FRS低于10%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中年人群而言,瑞舒伐他汀能够在2年内显著降低最大CIMT的进展速率,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但是,瑞舒伐他汀无法诱导病变消退。今后,我们仍需开展大型远期试验来明确上述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瑞舒伐他汀 低危人群 ROSUVASTATIN 试验 心血管不良事件 安慰剂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