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果实着色的影响
1
作者 黄其椿 谭颂玥 +8 位作者 汪妮娜 刘福平 刘吉敏 胡承孝 廖惠红 黄宏明 韦持章 陈东奎 曾志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验证喷施石硫合剂对沃柑果实着色的效果,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开展石硫合剂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沃柑成熟转色关键期(12月30日)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转红和着色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促进转红和着色效果最显著的均是单次喷... 为验证喷施石硫合剂对沃柑果实着色的效果,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开展石硫合剂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沃柑成熟转色关键期(12月30日)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转红和着色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促进转红和着色效果最显著的均是单次喷施石硫合剂1.2波美度,红度值a*比对照(CK)提升了15.24%,柑橘综合着色指数CCI比CK提升了40.07%,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次喷施石硫合剂0.8波美度,a*和CCI分别比CK提升了11.67%和32.31%。所有喷施石硫合剂的处理均表现出对转红和着色有提升效果。经过田间观察,石硫合剂还对溃疡病、灰霉病、蚜虫、蓟马、蚧壳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有良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喷施 石硫合剂 果实着色 病虫害防控
下载PDF
广西茶产业转型路径探讨与融合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钦洁 翟瑞宁 +4 位作者 李宇翔 张俊辉 郑富海 韦持章 胡钧铭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113-119,共7页
本研究在广泛调研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广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路径和融合发展对策,以期为广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产业 转型 融合发展 广西
下载PDF
蔗鸭共生对红壤蔗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文清 郭强 +5 位作者 闭德金 唐利球 韦持章 李宇翔 黄有总 王梓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15-2424,共10页
【目的】分析红壤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蔗鸭共生的响应,揭示蔗鸭共生促进甘蔗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蔗鸭共生在红壤蔗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原位试验设3个处理:甘蔗单作、蔗鸭共生和肉鸭纯养,于甘蔗成熟... 【目的】分析红壤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蔗鸭共生的响应,揭示蔗鸭共生促进甘蔗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蔗鸭共生在红壤蔗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原位试验设3个处理:甘蔗单作、蔗鸭共生和肉鸭纯养,于甘蔗成熟期采集甘蔗单作和蔗鸭共生处理0~20 cm根际土壤及肉鸭纯养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极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P<0.01,下同),极显著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甘蔗单作>蔗鸭共生>肉鸭纯养。样本检测到的细菌类群隶属于44门1079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是广西红壤地土壤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Gaiellales、JG30-KF-CM45、Gaiella、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aceae)、67-14、Vicinamibacterales、JG30-KF-AS9、Roseiflexaceae、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TK10、Sandaracinus、Vicinamibacteraceae、Rokubacterial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ceae)为优势菌群。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明显提高了JG30-KF-AS9相对丰度。【结论】蔗鸭共生改变了土壤有效氮养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但短期内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鸭共生 土壤 群落结构 红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间作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金婷 覃潇敏 +4 位作者 覃宏宇 农玉琴 骆妍妃 韦持章 韦锦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8-1356,共9页
【目的】探索间作种植模式中玉米根系形态的变化与玉米氮磷养分吸收的关系,为玉米间作体系氮磷养分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玉米/大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玉米单作与玉米/大豆间作2种种植方式,对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 【目的】探索间作种植模式中玉米根系形态的变化与玉米氮磷养分吸收的关系,为玉米间作体系氮磷养分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玉米/大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玉米单作与玉米/大豆间作2种种植方式,对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直径及根尖数5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定植株全磷和全氮含量,计算植株氮磷吸收量。【结果】在小喇叭口期、抽雄期与成熟期,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可促进玉米生长,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35.10%(P<0.05,下同)。间作玉米单株氮含量在抽雄期显著提高10.54%,磷含量在小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分别显著提高12.81%和12.10%。在3个生育期,间作玉米单株氮吸收量和磷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78.71%、26.06%、39.26%和88.15%、23.02%、46.42%。间作玉米根长在3个生育期分别显著增加23.90%、14.91%和27.49%,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抽雄期与成熟期分别显著增加18.41%、21.46%和33.39%、31.11%,根尖数在小喇叭口期与抽雄期分别显著增加15.11%和14.72%,而平均根直径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氮磷养分吸收与根系形态参数密切相关,根长和根干重对玉米植株氮吸收量影响最大,根体积与根干重对玉米磷吸收量影响最大。【结论】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可增加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降低平均根直径,并显著提高玉米植株氮磷养分吸收量。根系形态变化是驱动间作玉米氮磷吸收增加的重要适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根系形态 氮吸收 磷吸收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农玉琴 陆金梅 +5 位作者 骆妍妃 覃宏宇 陈远权 韦锦坚 韦持章 覃潇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48,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以及磷吸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P50和P100水平下,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籽粒产量70.82%、52.67%和22.46%、16.62%。2个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以及磷吸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P50和P100水平下,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籽粒产量70.82%、52.67%和22.46%、16.62%。2个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磷吸收优势,磷吸收土地当量比(LERP)为1.32~1.56,且LERp不受磷水平调控。与常规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在磷肥减施1/2(P50)的条件下,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的磷素吸收量。间作改变了玉米和大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的种类,显著提高了有机酸的分泌速率,并且在P50水平下间作处理有机酸的分泌速率最大。因此,间作诱导根系有机酸分泌增加是驱动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和大豆磷高效吸收的重要机制之一,玉米-大豆间作具有减施磷肥并维持作物产量和磷吸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水平 玉米-大豆间作 有机酸 磷吸收
下载PDF
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农玉琴 骆妍妃 +4 位作者 陈远权 李金婷 韦持章 韦锦坚 覃潇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6,共7页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比(LERN)介于1.25~1.41之间。与单作相比,在3个磷水平上间作玉米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30.95%、30.50%和25.59%;间作大豆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提高42.18%、32.25%和32.01%。与常规施磷水平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少50%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在3个生育期,间作及施磷均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瘤数、根瘤重以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且磷肥减少50%供应时并不影响间作大豆根瘤的生长与固氮。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氮磷养分协同高效的优势,可以减少磷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量 玉米-大豆间作 结瘤固氮 氮素吸收
下载PDF
适合澳洲坚果间套作的菠萝品种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巧云 邱文武 +4 位作者 王文林 韦持章 谭秋锦 周婧 徐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02-104,共3页
为筛选适合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 F. Muell.)幼龄果园间套种的菠萝[Ananas comosus(Linn.)Merr.]品种,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台农16号、台农17号、金菠萝、台农4号4个优良菠萝品种进行试种试验,调查植株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及品质... 为筛选适合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 F. Muell.)幼龄果园间套种的菠萝[Ananas comosus(Linn.)Merr.]品种,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台农16号、台农17号、金菠萝、台农4号4个优良菠萝品种进行试种试验,调查植株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及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澳洲坚果幼龄果园下套种,台农16号菠萝植株高度、叶片宽度、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果肉纤维少,质地嫩滑,风味清甜。综合评价,台农16号是作为澳洲坚果间套种的最适菠萝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 F.Muell.) 菠萝[Ananas comosus(Linn.)Merr.] 间套种 筛选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t in vitro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Strawberry
8
作者 Li Wen-yan Zhou Jing +1 位作者 wei You wei chi-zh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In this paper,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F. vesc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 vesca see... In this paper,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F. vesc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 vesca seeds germin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while seeds were cultured in water,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the lowest while seeds were cultur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hormone; the germination rates that seeds cultured on two and three layers filter pap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seeds cultured on four and five layers filter paper. In vitro adventitious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w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explants type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existed between petioles and leaves. When using the same type explants,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s regeneration rat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uds per explant between Ruegen (RE) and Yellow Wonder (YW)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 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YW. Using seedling leaves of RE and YW as materials, an efficient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is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was OD600=0.5, the explants were immersed in bacteria broth for 9 min, the co-cultured time was 2 days, and had no pre-cultured time. The percentage of explants with resistant buds of RE and YW was compared. The putative transformed plants were confirmed by 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 vesca in vitro regeneration AGROBACTERIUM genetic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星油藤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9
作者 廖春文 韦持章 +3 位作者 曾志云 陈远权 覃潇敏 农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星油藤扦插繁育技术。[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对星油藤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使用200 mg/L IBA浸泡插条基部1.0 h,并且使用1/2河沙+1/2黄泥作为扦插基质... [目的]研究星油藤扦插繁育技术。[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对星油藤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使用200 mg/L IBA浸泡插条基部1.0 h,并且使用1/2河沙+1/2黄泥作为扦插基质时,插条的平均生根率最高,达84.44%,插条生根数为23.3条,根长为135.36 mm,根粗为1.26 mm。分别采用单指标分析法和公式评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佳扦插方案。[结论]在200 mg/L NAA中浸泡插条基部1.5 h,并且使用1/2河沙+1/2黄泥作为扦插基质时,扦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油藤 生长调节剂 基质 扦插 生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