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道桥竖向自振频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智辉 wen yu-song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结合现场实测资料,提出了地道桥动力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种类型地道桥的竖向基频,并提出正常状态地道桥竖向基频的经验表达式,为估算正常状态地道桥基频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关键词 地道桥 基频 有限元法 竖向自振频率 动力特性分析 计算模型
下载PDF
水体日本血吸虫尾蚴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文雨松 李召军 +1 位作者 胡飞 林丹丹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体日本血吸虫尾蚴,是血吸虫病疫情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水体日本血吸虫尾蚴检测技术及其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尾蚴 水体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鄱阳湖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及肝纤维化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飞 高祖禄 +7 位作者 袁敏 李召军 李宜锋 刘跃民 李剑瑛 谢曙英 文雨松 林丹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9-637,共9页
目的了解我国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及肝纤维化变化趋势,评估不同阶段不同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区庐山市新华村为观察点进行研究。1995-2001年为全民化疗阶段,每年对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1次全民化疗;2... 目的了解我国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及肝纤维化变化趋势,评估不同阶段不同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区庐山市新华村为观察点进行研究。1995-2001年为全民化疗阶段,每年对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1次全民化疗;2002-2009年为目标人群化疗阶段,对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血清学筛查,对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者给予化疗;2010-2019年为传染源控制阶段,采取"封洲禁牧、淘汰耕牛(肉牛)"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每年11或12月,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粪样中的血吸虫虫卵,其中1995-2003年实行1粪3检,2004-2007年2粪12检(每个受检者收集粪便2次,间隔3~5 d,每次制作6张涂片),2008-2019年3粪27检(每个受检者收集粪便3次,间隔3~5 d,每次制作9张涂片),对粪检阳性者给予吡喹酮顿服(40 mg/kg,口服)或二日疗法(总剂量60 mg/kg,分2日口服,每日3次)治疗。1995-1998、 2000、 2002、 2007和2019年,对参与粪检的居民进行肝脏实质(肝纤维化) B超检查;肝实质分级以正常肾实质回声作为正常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等4个等级。计算各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再感染率、血吸虫病肝实质异常率。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再感染率的年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年感染率与感染度、居民当年感染率与次年再感染率、再感染者前后2年感染度之间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化疗前感染度的高低与次年是否存在再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吸虫病肝实质异常率年间变化趋势的比较采用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结果 1995-2019年,每年粪检人数为309~978人。全民化疗阶段,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1995年的17.89%(175/978)(95%CI:15.49%~20.29%)降至2001年的5.79%(50/864)(95%CI:4.23%~7.34%),降幅为67.64%,感染率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752, P <0.01);目标人群化疗阶段,居民感染率呈回升趋势,由2002年的5.13%(40/780)(95%CI:3.58%~6.68%)上升至2009年的7.97%(65/816)(95%CI:6.11%~9.83%),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3, P <0.01);传染源控制阶段,居民感染率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3.30%(28/849)(95%CI:2.10%~4.50%)降至2019年的0 (0/475)。全民化疗阶段,感染者平均EPG为23.73~89.79,高峰出现在1995年(89.79)和1998年(85.33);目标人群化疗阶段,感染者平均EPG维持在12.20~38.11;传染源控制阶段,感染者平均EPG除2016年为44.19外,其他年份均在20以下。各年度感染者平均EPG与感染率的变化较一致(r=0.784, P <0.01)。1996-2011年居民再感染率为4.29%~38.46%,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2, P <0.01), 2012年以后虽然居民感染人数较少,但2017年出现再感染;居民感染率与再感染无相关性(r=0.245, P> 0.05),再感染者前后2年的感染度无相关性(r=0.176, P> 0.05);当年感染率≥10%,感染者EPG高低与次年是否再感染存在相关性(r=0.516, P <0.01)。B超检查结果显示,1995-1998、 2000、 2002、2007和2019年,居民血吸虫病肝实质异常率为34.90%(335/960)~57.15%(448/784),中位值为50.36%。其中1995年最低,1998年最高;1997、 1998、 2000和2007年异常率均超过50%。居民血吸虫病肝实质Ⅰ级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R2=0.032, F=0.019, P> 0.05),Ⅱ级和Ⅲ级呈逐年上升趋势(R2=0.397、 0.493, F=7.367、7.774, P <0.05)。1995、 2007和2019年均接受B超检查的共204人,与1995年相比,2019年24.51%(50/204)的患者肝纤维化出现好转,29.90%(61/204)的患者肝纤维化继续发展;肝纤维化好转、发展与居民血吸虫感染度均无相关性(R2=0.173、 0.365, F=1.233、 2.174, P> 0.05);1995-2019年,感染过血吸虫居民的肝纤维化发展率(54.24%, 32/59)高于好转率(16.95%, 10/59)(χ2=17.892, P <0.01)。结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难以控制居民血吸虫感染,无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水平多低,再感染仍有可能发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感染者肝脏损伤呈"慢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