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南定日地区主中央冲断层与藏南拆离系的特征及其活动时代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焰 wolfgang siebel +1 位作者 李剑 肖序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6-644,共9页
低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构成了北北东向阿伦背斜的核部,该背斜东、西两翼由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组成,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为主中央冲断层(MCT1)。MCT1原为向南逆冲的韧性断层,后遭受北北东向褶皱作用而转变为正断层。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顶部被... 低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构成了北北东向阿伦背斜的核部,该背斜东、西两翼由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组成,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为主中央冲断层(MCT1)。MCT1原为向南逆冲的韧性断层,后遭受北北东向褶皱作用而转变为正断层。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顶部被藏南拆离系下部的韧性正断层所截,与其上覆的北坳组分开,北坳组顶部又被一脆性正断层将其与上覆的藏南特提斯沉积岩分开。这条韧性正断层称为STD1,其上部的脆性正断层称为STD2。独居石U-Th-Pb测年结果和构造分析表明,藏南定日地区的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就是借助这2条韧性断层MCT1与STD1在大约13Ma时从藏南中下地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然后再遭受近南北向的褶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定日地区 主中央冲断层 藏南拆离系 断层活动年龄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陆内变形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焰 wolfgang siebel 王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74-1284,T0001,共12页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识别出“南向挤出”与“北向楔入”两大构造。前者包括倾向北、头朝南的一条正断层和两条分别被称为上部和下部的逆冲断层。南迦巴瓦和派乡杂岩借助这些断层从北部的冈底斯构造单元之下向南折返至地表附近。后者包括...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识别出“南向挤出”与“北向楔入”两大构造。前者包括倾向北、头朝南的一条正断层和两条分别被称为上部和下部的逆冲断层。南迦巴瓦和派乡杂岩借助这些断层从北部的冈底斯构造单元之下向南折返至地表附近。后者包括一个北东走向的推覆体和两个北北东走向、南倾的低角度推覆体,将东久、南迦巴、派乡等杂岩又北(东)向楔入冈底斯构造单元之中。独居石TIMSU-Th-Pb测年表明“南向挤出”构造中的正断层和下部逆冲断层可能分别在7.9Ma、10.7Ma时活动。锆石SHRIMP与金云母K-Ar测年结果限定上部逆冲断层活动时限介于6.2±0.2Ma和5.5±0.2Ma之间,即“南向挤出"中的上、下两条逆冲断层为逆序的逆冲断层。锆石SHRIMP和角闪石Ar-Ar测年还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核心部位的“北向楔入”很可能发生于3.0Ma和1.5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陆内变形 南向挤出 北向楔人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部卢镇关杂岩的U-Pb锆石年龄 被引量:23
3
作者 江来利 wolfgang siebel +2 位作者 陈福坤 刘贻灿 储东如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1-419,共9页
对大别造山带北部卢镇关杂岩的2个花岗片麻岩和1个斜长角闪岩的U-Pb锆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其分别为740Ma和725Ma左右的原岩年龄.此结果表明卢镇关杂岩主要由新元古代酸性和基性岩浆岩组成,指示大别造山带东段北部不存在代表华北陆块... 对大别造山带北部卢镇关杂岩的2个花岗片麻岩和1个斜长角闪岩的U-Pb锆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其分别为740Ma和725Ma左右的原岩年龄.此结果表明卢镇关杂岩主要由新元古代酸性和基性岩浆岩组成,指示大别造山带东段北部不存在代表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岩石组合.据此年龄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将北淮阳带的中低变质岩分为以新元古代酸性和基性岩浆岩为主体的卢镇关杂岩,新元古代仙人冲组和祥云寨组及泥盆纪佛子岭群诸佛庵组和潘家岭组3部分,并推断南北陆块间的缝合线逆掩在北淮阳带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U-Pb 杂岩 锆石年龄 北部 同位素年龄测定 新元古代 地球物理资料 活动大陆边缘 北淮阳带 斜长角闪岩 花岗片麻岩 岩石组合 华北陆块 佛子岭群 岩浆岩 古生代 变质岩 泥盆纪 缝合线 基性 酸性 原岩 地质 南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