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城区内河主要野生鱼类体内抗菌药物残留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马鸿媚 王世永 +6 位作者 于承耀 吴超凡 林兴达 杨小强 杨铭 翁蓁洲 黄晓南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采集27份样品,参照GB/T 22955-2008、GB/T 20762-2006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调查结论:福州城区内河生态环境未受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污染,总体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残留 福州内河 野生鱼类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固体甲基铝氧烷用于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2
作者 邬超凡 臧瑾瑾 +1 位作者 王立娟 李健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7,共12页
在烯烃聚合领域,甲基铝氧烷(MAO)是茂金属催化剂体系中最常用的助催化剂。本研究以苯甲酸催化三甲基铝(TMA)受控水解生成甲基铝氧烷(MAO),经热解过程后合成了一种不溶形式的固体聚甲基铝氧烷(sMAO)。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条件如前驱体三... 在烯烃聚合领域,甲基铝氧烷(MAO)是茂金属催化剂体系中最常用的助催化剂。本研究以苯甲酸催化三甲基铝(TMA)受控水解生成甲基铝氧烷(MAO),经热解过程后合成了一种不溶形式的固体聚甲基铝氧烷(sMAO)。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条件如前驱体三甲基铝浓度、热解温度、己烷用量等对产品sMAO形貌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手段对sMAO进行了分析表征。sMAO可以作为载体负载茂金属化合物,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反应。以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为茂金属活性组分,将其固定化于sMAO载体上,可在己烷溶剂中获得极高的催化聚合活性,与传统硅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相比提高了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甲基铝氧烷 茂金属催化剂 聚乙烯 淤浆聚合
下载PDF
亚吉铁路与蒙内铁路沿线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3
作者 陈远见 郑玉涵 +3 位作者 张振振 林兴稳 吴超凡 张朝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了研究非洲铁路建设对沿线土地覆盖的影响,以我国援非建设的亚吉铁路和蒙内铁路沿线10 km半径范围作为研究区,比较建成前(2010年)、建设时(2015年)和建成后(20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条铁路沿线的土地利用面积... 为了研究非洲铁路建设对沿线土地覆盖的影响,以我国援非建设的亚吉铁路和蒙内铁路沿线10 km半径范围作为研究区,比较建成前(2010年)、建设时(2015年)和建成后(20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条铁路沿线的土地利用面积大小分别为亚吉铁路:植被>其他>耕地>建设用地>水体,蒙内铁路:植被>耕地>建设用地>其他>水体;2)亚吉铁路的土地变化越来越剧烈,而蒙内铁路的土地变化呈相反情况;3)建设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对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贡献度最高;4)2条铁路在建成后对于植被的影响要超过施工阶段;5)2条铁路沿线的综合土地动态度都与距离呈负相关,2条铁路建成后偏远地区与核心区的综合土地动态度差异显著缩小,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趋近于均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吉铁路 蒙内铁路 土地覆盖 缓冲区 土地动态度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金属矿山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欣洋 吴超凡 +2 位作者 陈栋 陈小兵 金其忠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在金属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前方隐伏地质异常体极易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对巷道掘进面进行超前探测。采用天线频率为100 MHz的地质雷达对马坑铁矿巷道掘进前方进行探测实验,收集并分析地质雷达的超前探测数据,探索掘进前方的地质异常体情况... 在金属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前方隐伏地质异常体极易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对巷道掘进面进行超前探测。采用天线频率为100 MHz的地质雷达对马坑铁矿巷道掘进前方进行探测实验,收集并分析地质雷达的超前探测数据,探索掘进前方的地质异常体情况,并通过实际开挖对分析结果做验证。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在金属矿山中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对含水构造等较为敏感,可为巷道开挖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金属矿山 超前探测 含水构造
下载PDF
速生草植物纤维及其沥青胶浆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夏超明 蒋康 +1 位作者 吴超凡 刘克非 《中外公路》 2023年第1期183-188,共6页
为探究速生草植物纤维及其沥青胶浆的热性能,采用物理性能试验、热失重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试验测试并比较竹纤维、芦苇纤维及其沥青胶浆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并与木质素纤维及其沥青胶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物纤维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沥... 为探究速生草植物纤维及其沥青胶浆的热性能,采用物理性能试验、热失重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试验测试并比较竹纤维、芦苇纤维及其沥青胶浆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并与木质素纤维及其沥青胶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物纤维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各路用植物纤维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质量损失规律一致;3种植物纤维中,木质素纤维的热稳定性最优,竹纤维次之,芦苇纤维最差;植物纤维可有效改善沥青胶浆的热熔融性,在提高沥青胶浆热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温度敏感性;竹纤维沥青胶浆具有最优的低温抗裂性和温度敏感性,速生草植物纤维的低温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速生草纤维 沥青胶浆 热性能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不同反应器中活性炭去除双酚A的吸附容量利用率研究
6
作者 汪娴慧 武超凡 +1 位作者 李子君 毛旭辉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57-61,88,共6页
实验考察了活性炭在固定床、流化床和序批式反应器中吸附去除双酚A(BPA)的吸附规律和吸附容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固定床来说,进水流速越小、填充高度越高时,活性炭对双酚A的吸附去除效果更好,活性炭的利用率也更高。对于流化床,在... 实验考察了活性炭在固定床、流化床和序批式反应器中吸附去除双酚A(BPA)的吸附规律和吸附容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固定床来说,进水流速越小、填充高度越高时,活性炭对双酚A的吸附去除效果更好,活性炭的利用率也更高。对于流化床,在总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分次添加,可以进一步提高流化床中活性炭的容量利用率。序批式反应器由于有机械搅拌辅助传质,拥有各反应器中最优的活性炭容量利用率。本研究通过不同反应器吸附去除BPA的比较研究,为实际的废水吸附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固定床 流化床 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不同搅拌方式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暑 吴超凡 +1 位作者 向水生 欧阳添资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4期61-65,72,共6页
由于再生集料吸水率大,且表面粗糙、多棱角,导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在常规的搅拌方式下较难搅拌均匀。主要研究了不同搅拌方式条件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力学性能、抗冲刷性能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搅拌和分步搅拌比常... 由于再生集料吸水率大,且表面粗糙、多棱角,导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在常规的搅拌方式下较难搅拌均匀。主要研究了不同搅拌方式条件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力学性能、抗冲刷性能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搅拌和分步搅拌比常规搅拌制备的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抗冲刷性能和干缩性能均改善;采用分步加振动搅拌对混合料性能的提高效果最佳,与采用常规搅拌时相比,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了8%~20%、劈裂强度提高了16%~33%、干缩减少了3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搅拌方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针对“路怒族”的车载多模态交互设计研究
8
作者 吴超凡 李戈 《丝网印刷》 2023年第22期86-89,共4页
“路怒族”的存在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文章基于针对路怒族的车载交互设计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优化策略,建立了一套路怒族的车载多模态交互设计优化方案。
关键词 路怒症 车载设计 交互设计
下载PDF
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定标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宋宏 张云菲 +7 位作者 吴超鹏 申屠溢醇 吴超钒 郭乙陆 黄慧 司玉林 杨萍 全向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6,共7页
基于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将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用于水下测距的思路,从原理上分析了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可行性。通过水下距离测量实验,对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的测距定标算法,并... 基于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将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用于水下测距的思路,从原理上分析了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可行性。通过水下距离测量实验,对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的测距定标算法,并探究了水体浊度对相位式激光测距动态范围和测距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定标校正后的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仪在水下3.5 m范围内测距误差平均值不超过3 mm,测距范围与水体浊度间存在指数衰减关系。该水下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为水下距离的探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实现水下目标近距离的精确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位测距 测距校正 水体浊度 测距动态范围
下载PDF
基于阵列式并行电法的掘进前方富水性探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占林 吴超凡 +3 位作者 陈文荣 王磊 黄俊南 曾桂玲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3,共7页
阵列式并行电法突破了传统电法逐点供电、测量的局限性,实现了阵列式单极、多极供电及同步并行测量的方法改进。通过巷道空腔影响及干扰校正,建立偏移模型并进行偏移叠加及网格化处理,优化超前探测地质异常提取技术,可提高超前探准确性... 阵列式并行电法突破了传统电法逐点供电、测量的局限性,实现了阵列式单极、多极供电及同步并行测量的方法改进。通过巷道空腔影响及干扰校正,建立偏移模型并进行偏移叠加及网格化处理,优化超前探测地质异常提取技术,可提高超前探准确性和可靠性。龙岩市小井尖煤矿探测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用于福建小煤矿掘进巷道迎头前方含水性超前预测是可行的,预报结果与巷道掘进的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式并行电法 水害防治 超前探 富水性 视电阻率
下载PDF
水泥稳定砖与混凝土再生集料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杰 陈强 +2 位作者 吴超凡 孙永超 龙晨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7,共6页
研究了水泥稳定砖与混凝土再生集料(RBCA)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等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并开展了水泥稳定RBCA混合料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Weibull分布确定了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分析了RBCA掺量对混合料... 研究了水泥稳定砖与混凝土再生集料(RBCA)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等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并开展了水泥稳定RBCA混合料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Weibull分布确定了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分析了RBCA掺量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BCA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RBCA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弯拉强度也具有类似规律;相同级配与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随着RBCA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RBCA掺量较小时其混合料疲劳寿命增幅较大,后续增幅变小;加入RBCA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砖与混凝土再生集料 疲劳特性 弯拉强度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竹纤维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克非 李超 +3 位作者 朱俊材 张雪飞 吴超凡 罗鹏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97,146,共6页
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掺量对乳化沥青拌和性、施工和易性、粘聚力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GO的最佳掺量。采用ES-3型级配设计确定了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对不同改性竹纤维掺量下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和负荷轮粘... 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掺量对乳化沥青拌和性、施工和易性、粘聚力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GO的最佳掺量。采用ES-3型级配设计确定了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对不同改性竹纤维掺量下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和负荷轮粘砂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改性竹纤维的最佳掺量。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GO与改性竹纤维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粘附性、抗永久变形能力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浆封层 乳化沥青 氧化石墨烯 改性竹纤维
下载PDF
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下“3+1”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占林 吴超凡 +2 位作者 吴志杰 鲍道亮 许福美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地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作为"3+1"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引理念,对实践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阐述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3+1&qu... "地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作为"3+1"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引理念,对实践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阐述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改革思路,并以此探索了可供地方高校参考的六种实施举措。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多方协同育人 地方高校 地质工程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的福建小煤矿底板富水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占林 曾东富 +4 位作者 吴超凡 郭玉森 刘鑫尧 孙轶群 黄俊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7-173,共7页
以福建黄土坑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从三维探测数据处理角度阐述了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原理及模型构建,并通过引入光滑约束模型以及自适应调节阻尼因子实施电阻率数据反演,由此获取了该矿采煤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 以福建黄土坑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从三维探测数据处理角度阐述了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原理及模型构建,并通过引入光滑约束模型以及自适应调节阻尼因子实施电阻率数据反演,由此获取了该矿采煤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探测异常区视电阻率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探测区域存在6个相对低阻异常区且富水性强弱参半,其中Dz1、Dz2、Dz6较弱;Dz3、Dz4、Dz5较强,呈现出浅部较深部强、北强南弱的特征,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矿 底板富水性 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 网络并行电法 三维探测数据处理
下载PDF
建筑固废物再生粒料基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杰 马海峰 +2 位作者 吴超凡 杨敏 张继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1-515,522,共6页
在研究天然集料(NA)、再生混凝土集料(RCA)、再生砖渣与混凝土集料(RBCA)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RCA掺量(质量分数,下同)及掺30%砖渣的混合料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探讨了压实度、含水率对混合料动回弹模量的影响... 在研究天然集料(NA)、再生混凝土集料(RCA)、再生砖渣与混凝土集料(RBCA)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RCA掺量(质量分数,下同)及掺30%砖渣的混合料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探讨了压实度、含水率对混合料动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CA掺量越大,混合料CBR值与动回弹模量均越大;掺入30%砖渣后,混合料CBR值与动回弹模量均降低明显,表明工程应用中应适当控制砖渣掺量;压实度对RCA混合料的动回弹模量影响最大,对RBCA混合料的影响次之,对NA混合料的影响最小;含水率对NA混合料的动回弹模量影响较小,而对RCA、RBCA混合料的影响较大.该研究可为建筑固废物混合料用作道路结构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固体废弃物 基层 动回弹模量 CBR值
下载PDF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克非 刘崇麟 +1 位作者 吴超凡 蒋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72-2677,共6页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延度试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对70#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低温性...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延度试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对70#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低温性能恢复效果略差于RA-102再生剂,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与基质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蠕变劲度更小、蠕变斜率更大,但其低温分级基本与基质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处于同一等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明显优于RA-102再生沥青混合料,但略差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木焦油与生物质纤维的协同作用可与新沥青充分浸润,在有效缓解沥青与集料间黏结失效的同时提高了混合料的劲度,使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下的韧性和抵御开裂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木焦油 生物质纤维 再生沥青混合料 低温抗裂性能 半圆弯曲试验
下载PDF
永定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特征及类型分析
17
作者 邱占林 吴超凡 +3 位作者 廖华林 曾东富 罗城 黄俊南 《龙岩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4-70,共7页
顶板灾害作为福建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威胁。为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以及优化升级顶板的管理,在分析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特征的基础上,从顶板岩性及其组合角度对其工程地质岩组、结构组合、沉积层序... 顶板灾害作为福建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威胁。为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以及优化升级顶板的管理,在分析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特征的基础上,从顶板岩性及其组合角度对其工程地质岩组、结构组合、沉积层序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具有坚硬、较坚硬、软硬相间、软弱四种工程地质岩组类型;直接顶+老顶型、直接顶型、老顶型是该矿主采煤层顶板普遍的结构组合类型,而下软上硬型则是最主要的顶板沉积层序类型,矿压显现不强烈、不明显,来压强度不大、步距较小,是最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顶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特征 顶板类型 矿压显现 主采煤层 高陂煤矿
下载PDF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3+1”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8
作者 张宁 吴超凡 +1 位作者 林璐瑶 刘谦 《山西煤炭》 2017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采矿专业应届毕业生对实践实习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在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的思想指导下,对采矿工程专业"3+1"模式实习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专... 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采矿专业应届毕业生对实践实习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在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的思想指导下,对采矿工程专业"3+1"模式实习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专业信心;其次要改革实习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和时间安排;最后,提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3+1”教学模式 实习实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建伟 刘玉学 +3 位作者 吴超凡 靳佳 吕豪豪 杨生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430-7440,共11页
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物炭由于具有高度芳香化碳结构和发达孔隙结构等特性,可以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近些年成为农业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可见光近红外... 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物炭由于具有高度芳香化碳结构和发达孔隙结构等特性,可以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近些年成为农业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VIS-NIRS,400-2500 nm)技术对施加不同用量生物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以期为含生物炭土壤的有机碳分析建立有效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样本选择方法(Kennard-Stone(KS),Random selection(RS)和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SPXY))和光谱预处理方法(Savitzky-Golay平滑(SG)、倒数的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一阶导数(Der1)、二阶导数(Der2)和多元散射校正(MSC)),以3种模型(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模型(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 LS),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和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来建立生物炭土壤有机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施加生物炭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随生物炭添加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2)土壤反射率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1410、1920和2200 nm光谱附近存在明显的吸收谷;(3)对比3种样本选择方法,KS方法所划分的样本集相对于RS方法和SPXY方法更适用于生物炭土壤有机碳模型的建立;(4)以SG+MSC预处理结合GA-SVM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校正集的Rcal2和RMSECV值分别为0.9526和0.4839,验证集的Rval2和RMSEP值分别为0.8598和0.9987,RPD值为2.6017。该模型因具有精度高且模拟效果较好等优点,可用于含生物炭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的科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样本选择
下载PDF
水中颗粒物大角度范围体散射函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乙陆 陶邦一 +3 位作者 黄海清 吴超钒 宋宏 冷建兴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1,共6页
针对现有体散射测量系统中激光器与探测器相互遮挡导致探测角度减小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水中颗粒物的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双潜望式光路结构,将激光发生平面与散射探测平面分离,减小了激光器对探测角度的遮挡;同时,通过潜... 针对现有体散射测量系统中激光器与探测器相互遮挡导致探测角度减小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水中颗粒物的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双潜望式光路结构,将激光发生平面与散射探测平面分离,减小了激光器对探测角度的遮挡;同时,通过潜望式出射棱镜将透射光导出水体,避免了容器的杯壁散射,提高背散射测量的准确性。根据实际工艺,改进出射棱镜,设计系统样机,实现了3°~178°大角度范围体散射函数的测量。结合系统结构与水下光传输原理,根据数据矫正算法,矫正由于测量光程及水体衰减造成的偏差。对比矫正后结果与米散射仿真结果,证明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度范围散射测量 水中颗粒 体散射函数 米散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