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_(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_(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亩养殖形成的可移出碳汇量(9.43×10^(3) kg CO_(2))。基于全产业链的分析,条斑紫菜产业尚不是一个碳汇产业。养殖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材料的大量使用。二次加工阶段碳排放量仅次于养殖阶段,排放源主要来自纸壳包装和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在一次加工阶段,热源的使用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质燃料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热源形式。展开更多
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环境下考虑网络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模型中的变量和约束显著增加,模型的求解性能变差。当模型规模过大时,会出现现有的商用求解器无法求解的状况,造成大规模模...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环境下考虑网络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模型中的变量和约束显著增加,模型的求解性能变差。当模型规模过大时,会出现现有的商用求解器无法求解的状况,造成大规模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为实现大规模机组组合模型的快速求解,从减少模型约束数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法的线性约束简化方法。通过边界法剔除模型中冗余的线性约束,可以有效降低模型规模,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基于IEEE-39、WECC 179和IEEE-118算例,在市场环境下进行日前SCUC测试。通过对比简化前后的求解时间,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求解速率。展开更多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制冷性能衰减的问题,提出在冷凝器翅片外部增设喷雾装置的方法,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设计了不喷雾、向外喷雾、向内喷雾、向内喷淋四种实验工况。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四种工况的系...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制冷性能衰减的问题,提出在冷凝器翅片外部增设喷雾装置的方法,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设计了不喷雾、向外喷雾、向内喷雾、向内喷淋四种实验工况。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四种工况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喷雾时机组的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简称COP)相比,向外喷雾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4.67%,向内喷雾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6.07%,向内喷淋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6.70%;理论喷雾量与实际喷雾量对比结果表明,以室外干球温度25~30℃、相对湿度55%为例,向外喷雾的实际喷雾量约是理论喷雾量的90%,向内喷雾的实际喷雾量约是理论喷雾量的81%;提出喷雾节能比的概念,结果表明,向内喷雾的喷雾节能比最大,为最优喷雾方式。展开更多
文摘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_(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亩养殖形成的可移出碳汇量(9.43×10^(3) kg CO_(2))。基于全产业链的分析,条斑紫菜产业尚不是一个碳汇产业。养殖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材料的大量使用。二次加工阶段碳排放量仅次于养殖阶段,排放源主要来自纸壳包装和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在一次加工阶段,热源的使用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质燃料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热源形式。
文摘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环境下考虑网络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模型中的变量和约束显著增加,模型的求解性能变差。当模型规模过大时,会出现现有的商用求解器无法求解的状况,造成大规模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为实现大规模机组组合模型的快速求解,从减少模型约束数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法的线性约束简化方法。通过边界法剔除模型中冗余的线性约束,可以有效降低模型规模,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基于IEEE-39、WECC 179和IEEE-118算例,在市场环境下进行日前SCUC测试。通过对比简化前后的求解时间,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求解速率。
文摘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制冷性能衰减的问题,提出在冷凝器翅片外部增设喷雾装置的方法,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设计了不喷雾、向外喷雾、向内喷雾、向内喷淋四种实验工况。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四种工况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喷雾时机组的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简称COP)相比,向外喷雾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4.67%,向内喷雾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6.07%,向内喷淋时机组的COP最大增幅为6.70%;理论喷雾量与实际喷雾量对比结果表明,以室外干球温度25~30℃、相对湿度55%为例,向外喷雾的实际喷雾量约是理论喷雾量的90%,向内喷雾的实际喷雾量约是理论喷雾量的81%;提出喷雾节能比的概念,结果表明,向内喷雾的喷雾节能比最大,为最优喷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