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居民城际出行时间异质性及影响机制研究
1
作者 战武麟 席广亮 +1 位作者 居阳 石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0-863,共14页
探究城际出行网络的时间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对推动区域内部不同城市的分工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利用PPML(Poisson Pseudo Maximum Likelihood)重力模型和交互项检验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作日、周末和... 探究城际出行网络的时间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对推动区域内部不同城市的分工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利用PPML(Poisson Pseudo Maximum Likelihood)重力模型和交互项检验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城际出行网络特征,并挖掘城际出行时间异质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际出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工作日城际出行强度最低,周末倾向短途出行,节假日城际出行强度最高的特点;2)城际出行受到推拉力和中间障碍的影响作用。城市发展水平、个体出行诱因等推拉力要素对城际出行具有促进作用,出行成本和行政文化壁垒等中间障碍因素对城际出行具有阻碍作用,推拉要素的作用效果在不同时段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出行 出行特征 影响机制 时间异质性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虹鸥 林初昇 +26 位作者 何深静 黄耿志 叶玉瑶 刘承良 罗彦 杨宇 刘合林 潘峰华 朱晟君 李裕瑞 胡志丁 杨振山 周霞 吴旗韬 杨忍 孙伟 马海涛 梁育填 王丰龙 安宁 袁振杰 郭炎 席广亮 胡晓辉 林强 刘逸 黄洁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3-1478,共26页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促进民生福祉水平提升,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思考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不仅寻求各个发展领域的革新,并且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耦合协调,使区域获得能不断突破瓶颈、消解外部冲击、解锁新发展路径的能动性。呼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为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贡献地理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珠三角 区域发展 创新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城乡新空间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震东 柴彦威 +6 位作者 王德 张赫 周恺 姬广绪 魏宗财 牛强 席广亮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4,100,共6页
虚实空间互动与城乡新空间研究方法论。数字时代的城乡新空间是怎样的,我又为什么开始研究这一新兴空间呢?作为引导发言,我首先分享几个案例让大家了解这一研究的缘起。第一个案例是2019年11月探访的云南省瑞丽市。彼时瑞丽的玉城直播... 虚实空间互动与城乡新空间研究方法论。数字时代的城乡新空间是怎样的,我又为什么开始研究这一新兴空间呢?作为引导发言,我首先分享几个案例让大家了解这一研究的缘起。第一个案例是2019年11月探访的云南省瑞丽市。彼时瑞丽的玉城直播基地正如火如荼,所谓的直播基地白天是菜市场,晚上则是云集了来自缅甸的玉石客商和全国各地主播的超级市场。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市场里只有销售者,没有消费者,消费者全在虚拟的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市场 云南省瑞丽市 超级市场 虚实空间 数字时代 研究方法论 销售者
下载PDF
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冷硕峰 席广亮 甄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0-635,共16页
基于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股权关联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的演化特征,并通过QAP模型挖掘数字经济网络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长三角各类型数字经济网络呈现等级扩散和节点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网... 基于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股权关联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的演化特征,并通过QAP模型挖掘数字经济网络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长三角各类型数字经济网络呈现等级扩散和节点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网络投资格局整体上呈现投资净流入地区不断扩展的态势,且研究单元从以承接省内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承接省外投资为主。3)认知邻近、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差、二产比重差异、信息化设施差异以及前期网络基础对数字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制度邻近、三产比重差异、数字经济企业成立时间差、创新能力差距则对数字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呈现负向作用;地理距离不再成为制约数字经济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这反映数字经济对信息获取、知识创新与资源整合协作的强烈需求,及其对地理空间约束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网络 空间结构 投资格局 企业股权关联数据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金廖 汪明峰 +3 位作者 席广亮 朱华晟 戴俊骋 张旭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7-580,共14页
网络信息地理是人文经济地理领域新兴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推动下,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采用经典文献索引法,总结归纳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的... 网络信息地理是人文经济地理领域新兴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推动下,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采用经典文献索引法,总结归纳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的总体特征、学科方向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网络信息地理主要集中在城市网络、网络消费行为及其空间影响、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流、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5个方面,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等学科领域;其演化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期—发展壮大期—集中爆发期—转型成熟期4个阶段,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交叉化的发展特征。文章还探讨了中国网络信息地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当前研究存在学科思想相对单一、理论构建相对滞后、滥用大数据方法以及研究视角过于狭隘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着重从加强本土理论创新、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新兴研究领域和紧扣时代发展需求4个方面进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地理 数字经济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中国
下载PDF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6
作者 周珂慧 席广亮 张振龙 《城市交通》 2023年第4期32-41,98,共11页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TOR 苏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特色小镇要素流动与产业功能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罗桑扎西 席晓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互联网带来的资本、市场、创新、人才和社会流动性变化,对特色小镇的要素集聚与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互联网对资本和市场供需匹配、开放式创新生态与流动性社会构建影响的基础上,以浙江海宁皮革时尚小镇为例,探... 互联网带来的资本、市场、创新、人才和社会流动性变化,对特色小镇的要素集聚与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互联网对资本和市场供需匹配、开放式创新生态与流动性社会构建影响的基础上,以浙江海宁皮革时尚小镇为例,探索互联网与传统块状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互联网+创意设计创新""互联网+商贸服务""互联网+休闲体验"等业态发展方向,并从虚实要素融合、用地混合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时代皮革时尚小镇的功能布局提出引导策略和布局建议。文章的研究对特色小镇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开放式创新 流动性社会 功能空间 皮革时尚小镇
下载PDF
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支撑体系优化策略研究--以沪宁高铁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唐佳 甄峰 席广亮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9期31-39,共9页
高速铁路显著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流动性,促进了居民流动范式的转型。但居民在依托高铁实现城际流动的同时仍然需要其他关键要素的支撑。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且观点较为分散,缺乏对重要支撑要素的系统性梳理。文章从“人本化”的视角,尝... 高速铁路显著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流动性,促进了居民流动范式的转型。但居民在依托高铁实现城际流动的同时仍然需要其他关键要素的支撑。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且观点较为分散,缺乏对重要支撑要素的系统性梳理。文章从“人本化”的视角,尝试对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的支撑要素进行梳理,并构建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支撑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沪宁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居民城际出行行为探究支撑体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优化策略强调在发展思路上遵循“以人为本”,在发展路径上提升对于居民城际流动的支撑能力,即在保障性层面实现服务共享,在引导性层面实现经济共进与功能协调,在便利性层面实现出行服务的便捷高效与智慧集成,从而形成居民城际流动与区域空间发展相互增益的高流动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支撑体系 城际流动 出行行为 区域--体化
下载PDF
面向全域全要素统一空间管制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詹美旭 席广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40,共7页
空间规划是空间管制的基础和依据,空间管制是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梳理用途管制与规划编制关系演变的基础上,研究面向全域全要素统一空间管制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响应路径,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兼具战略性、协调性和... 空间规划是空间管制的基础和依据,空间管制是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梳理用途管制与规划编制关系演变的基础上,研究面向全域全要素统一空间管制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响应路径,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兼具战略性、协调性和操作性,应在编制中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在市级空间规划中的关注重点与管理空间,完善具有规模、质量、效率和价值等综合性导向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理顺实体空间、功能空间与管理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覆盖全域、层次清晰与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制定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管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管制 空间规划 规划分区体系 规划管控与指标体系 规划管控规则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曹晨 罗桑扎西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新型城镇化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社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亟待突破。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融合、城乡治理... 新型城镇化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社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亟待突破。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融合、城乡治理等角度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创新,并以江苏省为案例,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完善体制机制等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 建设模式|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城市关注度等级与联系网络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言浩 甄峰 +1 位作者 席广亮 韩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9-75,131,共8页
微信公众号文章可用于量化城市关注度等级与联系。通过文本挖掘方法计算我国657个县级及以上城市的关注度、联系度、隶属度等指标,分析城市关注度等级及联系网络体系。结果显示:城市关注度符合位序一规模分布;城市联系总体呈现钻石型空... 微信公众号文章可用于量化城市关注度等级与联系。通过文本挖掘方法计算我国657个县级及以上城市的关注度、联系度、隶属度等指标,分析城市关注度等级及联系网络体系。结果显示:城市关注度符合位序一规模分布;城市联系总体呈现钻石型空间结构,城市群內部联系表现出集中型和均匀型两种结构特征;城市隶属关系以省份内部为主,呈现岀单核心和多核心两种结构特征。最后,讨论了微信数据在城市硏究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城市地位提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文章 城市等级 城市网络 隶属关系 中国
下载PDF
到中流击水——国土空间规划青年笔谈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伟 岳文泽 +24 位作者 吴燕 唐燕 黄玫 张磊 许景权 徐勤政 何子张 丁奇 谭迎辉 刘合林 车乐 邵华 林永新 纪立虎 席广亮 陈鸿 相欣奕 牛强 罗亚 史文正 郭健 刘芳 伍灵晶 陈宏胜 张杨 《城乡规划》 2021年第6期1-29,共29页
"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本轮规划改革恰逢... "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本轮规划改革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使其面临更多挑战。若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容易只见危机和变局,不见新机和新局,难免陷入迷茫、悲观之中而无所作为;若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就会发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危机孕育着新机,变局预示着新局。因此,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目标,迫切需要一套"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规划知识供给体系和工作支撑体系,而这套体系应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相互开放、协同,不断发展演进的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和空间治理现代化"的体系。为此,组织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学科、不同地域背景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国土空间整体性治理议题从不同维度、视角和切入点聚焦规划工作的价值观念、主要原则和理论技术等核心问题,展开观点性讨论交流,以期助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共识的凝聚和任务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改革 整体性治理 多学科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金亮 陈军 +1 位作者 席广亮 孙东琪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亟需改进传统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信息化方法更新迭代迅速,新的监测手段和计算能力为国土空间提供了新型数据采集和技术方法,如何发挥新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亟需改进传统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信息化方法更新迭代迅速,新的监测手段和计算能力为国土空间提供了新型数据采集和技术方法,如何发挥新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当前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开展了大量实践和探索,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梳理现有相关政策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应用框架,从调研分析、规划编制到实施监管各个阶段阐释数据驱动下的新技术应用实践,探讨新技术应用问题,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方法更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国土空间规划 大数据 数据驱动关键词
下载PDF
江苏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验收标准编制模式与思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前 甄峰 +1 位作者 蔡玲 席广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4,共5页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经历3年创建期,面临阶段性的考核验收与建设指引。基于此,江苏省先试先行探索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验收标准,形成了多领域综合、多主体联合、多过程融合的"全过程全方位"编制模式...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经历3年创建期,面临阶段性的考核验收与建设指引。基于此,江苏省先试先行探索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验收标准,形成了多领域综合、多主体联合、多过程融合的"全过程全方位"编制模式,以及兼具系统化与精细化、标准化与差异化、刚性化与弹性化的"多元目标导向"编制思路,以指导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验收,引导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试点建设 验收标准 江苏省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Fragmenta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in Information Era: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anjing, China 被引量:10
15
作者 xi guangliang ZHEN Feng +1 位作者 Puel GILLES Fernandez VALER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Activity fragment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fun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era. Numer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ctivity fragme... Activity fragment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fun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era. Numer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ctivity fragmentation, but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fragmenta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xtend the extant literature by: 1) analysing the spatio-temporal fragmentation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leisure activities by using a dataset collected in Nanjing, China, and 2) evaluating the reasons of leisure activity frag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spatial effect of activity fragmen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irtual leisure activities are more fragmented than physical leisure activities, but the fragmentation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leisure activities varies on weekday and weekend, as well as in various locations and urban district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variables distinctly affect the fragmenta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Meanwhile, the fragmentation of virtual leisure activities may enha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by reallocating leisure activity times and 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活动 信息时代 南京 时空 中国 证据 活动断裂 城市空间
下载PDF
City Networks of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s in China:Empirical Analysis of Tmall Clothing and Electronic Retailers 被引量:6
16
作者 xi guangliang ZHEN Feng +1 位作者 HE Jinliao GONG Yanh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231-246,共16页
City networks have been a critical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city networks, focusing mainly on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networks. Unlike traditi... City networks have been a critical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city networks, focusing mainly on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networks. Unlike traditional urban network of which the major measuring indexes are population sizes and entity industries,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 networks could reflect well the influencing of emerging economie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economy, on city networks.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reveals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ina's city networks through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s, providing the internet economic approach on city network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e cities of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 network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In addition, spatial polarization and layer structure of network connections are obvious, descending from the centers in eastern China to peripheral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s of different cities show apparent differences and uncertainties in terms of specialization rates of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which presents a tendency toward diversification. Online commodity service networks are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goods production, supply, and consumption in physical space but also reflect virtual informatio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flows, thus providing a new empirical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city networks in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economic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商品生产 服务网络 实验分析 联机 中国 零售商 经济途径
下载PDF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of Metro Passengers and Relationship with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Metro 被引量:1
17
作者 HE Jinliao ZHANG Ruozhu +1 位作者 HUANG xianjin xi guang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In the metropolises of China, the metro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ting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ffordability, and cleanlin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lking acce... In the metropolises of China, the metro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ting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ffordability, and cleanlin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to metro station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s, such as age, monthly income, travel frequency, gender, and travel purpos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 context. Nanjing Metro Line 2 is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patial decay function, analysis of covariance(ANOVA), network analysis of routes, and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destrian walking distance, with the exception of gender. Furthermore, the paper finds a spatial decay effect in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the decay rate of which, however, varies across stations. Terminal stations have a larger 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 than in regular and exchange stations. Moreover, the passengers of Nanjing Metro Line 2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are vital indicators in determin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walk to the stations. Middle-class passengers have a higher dependence on the metro and tend to walk longer than other groups do.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lanners and transport sectors to optimize land-use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铁 人口统计 距离 旅客 特征 存取 案例 运输部门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牛月 甄峰 +2 位作者 席广亮 常恩予 徐京天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20,共13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全民健康意识提升背景下,可穿戴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深度嵌入城市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实践中。论文首先借助CiteSpace软件探究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和研究方向,并从数字化决策、新时空特征、多元化体验3个... 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全民健康意识提升背景下,可穿戴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深度嵌入城市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实践中。论文首先借助CiteSpace软件探究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和研究方向,并从数字化决策、新时空特征、多元化体验3个方面对可穿戴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变化进行梳理,得到以下研究启示:未来需要深化对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决策机制的理解、强化休闲性体力活动复杂时空规律的分析、注重多情境下休闲性体力活动体验满意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穿戴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研究框架,提出要重视多学科理论的交叉和融合,从研究主体、技术、活动、空间、时间5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分析的构成要素,同时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并强化以健康为导向的规划实践应用。结论可为数字健康时代背景下的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研究以及城市空间规划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休闲性体力活动 数字化 虚实空间 空间规划 健康
原文传递
浙江省数字技术应用业空间集聚演化特征——基于微观企业数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丽珍 强靖淇 +2 位作者 汪侠 席广亮 陈培培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数字技术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产业空间集聚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前沿命题。文章基于2016—2021年微观企业数据,通过Scholl集聚指数方法测度数字技术应用业及其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数字... 数字技术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产业空间集聚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前沿命题。文章基于2016—2021年微观企业数据,通过Scholl集聚指数方法测度数字技术应用业及其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数字技术应用业空间集聚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①整体沿环杭州湾形成“核心区域+外围廊道”空间格局并呈“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趋势,“杭—义—金—衢”“台—温”组团型产业发展轴初见雏形。②各城市及分行业新增企业数量未出现专业化趋势但马太效应显著,存在空间重组现象,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优势产业与软件开发业呈“橄榄型”分布。③细分行业集聚演化趋势与行业属性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偏集聚并在空间演化上高度耦合;电信、广播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偏分散且需依托片区核心实现数字技术转型,其他数字技术应用业作为高精尖产业附属无明显集聚分散特征。最后基于“一湾引领,三轴带动”的多组团型产业空间结构提出“规划对接+专业化+制度保障”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集聚 数字技术应用业 产业空间结构 信息技术服务业 区位选址 浙江省
原文传递
智能技术作用下的城市生活服务供需匹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项欣怡 张姗琪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31-2241,共11页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持续改变城市日常生活服务供需匹配关系,对城市生活服务资源时空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也对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产生作用。论文首先对智能技术应用影响下的城市生活服务供需...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持续改变城市日常生活服务供需匹配关系,对城市生活服务资源时空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也对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产生作用。论文首先对智能技术应用影响下的城市生活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进而从信息时代新的人地关系、虚实空间关联以及供需匹配理论出发,构建智能技术作用下城市生活服务供需匹配研究框架,提出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生活服务供需匹配性、生活服务供需匹配影响机制、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效应,以及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策略等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论文对于未来智慧社会下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与空间布局优化具有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生活服务设施 供需匹配 人地关系 智慧城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