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生计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嘉乐 马慧强 +2 位作者 席建超 李哲 李薇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83,共14页
文章以生计韧性内涵为参考,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方面构建平遥古城居民生计韧性评价指标,探讨古城生计类型和社区网格差异下居民的生计韧性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提升的障碍度因子以及居民生计韧性空... 文章以生计韧性内涵为参考,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方面构建平遥古城居民生计韧性评价指标,探讨古城生计类型和社区网格差异下居民的生计韧性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提升的障碍度因子以及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类型居民的生计韧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务工主导型和补助依赖型。其中,旅游主营型和兼业混合型居民在生计韧性三维度的表现均较好,补助依赖型居民各维度水平表现最低。(2)从居民生计韧性的空间表现来看,以古城东大街-西大街为界,南城社区居民生计韧性表现优于北城社区,尤以迎薰门社区和贺兰桥社区的多数网格表现较好;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高值区基本分布在以“东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构成的“干”字形主要街道及周边街巷网格,低值区多散布在古城边缘网格。(3)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的障碍度因子均有所不同,其中,社会网络、家庭存款充裕度、生计多样性、信息获取能力、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分别是影响务工主导型、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和补助依赖型居民生计韧性水平的首要制约因素;造成古城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古城发展与演变、旅游空间结构分异、古城保护政策的外部性和居民的理性生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地 社区居民 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系统失配度空间格局分异与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慧强 论宇超 +1 位作者 席建超 葛全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8-1336,共9页
将中国省级行政区作为分析单元,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质量、社会系统支持、公共服务投入、生态环境质量五大子系统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失配度进行系统评价和空间格局测度,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将中国省级行政区作为分析单元,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质量、社会系统支持、公共服务投入、生态环境质量五大子系统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失配度进行系统评价和空间格局测度,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级行政区旅游经济失配呈现极差化与相对差异较大的特点,广东省为失配度最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失配度最高区;(2)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失配以低度失配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有旅游资源丰富度、旅游劳动生产率、等级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森林覆盖率等;(3)旅游经济系统失配空间分异的主要机制:旅游资源禀赋与开发质量是基础动力,旅游市场经济环境是直接动力,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质量是外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系统 失配度 健康距离模型
下载PDF
乡村旅游区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中国野三坡旅游目的地案例实证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瑞英 席建超 +2 位作者 王新歌 李竹 吕献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176,236,共6页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三坡 旅游资源 农村经济多元化 幸福指数
下载PDF
十堰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强艳芳 房珊琪 +5 位作者 杨珺 王彦东 席建超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80,共8页
对十堰市各县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十堰市寻求更好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十堰市为典型区域,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法,根据1999-2014年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系统分析比较了中线... 对十堰市各县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十堰市寻求更好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十堰市为典型区域,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法,根据1999-2014年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系统分析比较了中线水源地十堰市各县市的产业结构演变对其环境效应的影响。各县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占主导,第一产业占比较少,其环境影响等级分别为:丹江口市2004年之前小于2.5,2004年之后逐渐超过2.5并不断增大;郧西县整体较弱;其他各县在2009年之前为较弱,之后中等。十堰市产业结构演变同生态环境变化有较大关系,各县市产业结构演替进程与ISE指数变化相对应,且第二产业占比对环境负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影响指数 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质量 十堰市
下载PDF
滇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自强 席建超 张瑞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3-763,共11页
风景道和自驾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使旅游者面临着旅游公路沿线的不确定风险。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科学评价旅游地安全风险对提升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以城市、景区为评价单元,没有考虑到旅游地(沿线)安全风险... 风景道和自驾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使旅游者面临着旅游公路沿线的不确定风险。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科学评价旅游地安全风险对提升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以城市、景区为评价单元,没有考虑到旅游地(沿线)安全风险的空间连续性与异质性,且指标量化与权重确定主观性较强,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的安全风险及其空间分布。本文以滇藏公路为评价对象,以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GIS栅格加权叠加、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滇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的空间分布与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滇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高旅游安全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芒康、左贡、八宿、林芝以及墨竹工卡。(2)经济基础是影响滇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要加强沿线的旅游安全投入,提高沿线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保障能力。(3)不同因素交互会加强对滇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制定旅游安全管理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可丰富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并为当地制定旅游安全管理策略与提升旅游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安全 旅游公路 风险评价 安全管理 滇藏公路
下载PDF
多类型保护地生态承载力核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孟浩 席建超 陈思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94-4802,共9页
生态承载力核算是进行保护地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多类型保护地是多种类型的保护地分布集中、相邻相连、交叉重叠的地理空间。研究将多类型保护地功能空间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对应,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游憩空间... 生态承载力核算是进行保护地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多类型保护地是多种类型的保护地分布集中、相邻相连、交叉重叠的地理空间。研究将多类型保护地功能空间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对应,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游憩空间,在此基础上将多类型保护地生态承载力定义为生态系统在这四类空间中维持其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并将其划分为自然基础承载力、社会经济活动承载力以及游憩承载力,构建了适用于多类型保护地的生态承载力核算框架模型。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为案例区,进行了生态承载力核算。研究能够为多类型保护地经济建设规模、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保护地 生态承载力 核算模型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for Coastal Town: A Case Study of Dalian Jinshitan 被引量:3
7
作者 YANG Jun SUN Jing +2 位作者 ZHAO Hongdan xi jianchao LI Xue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66-576,共11页
Based on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land use data in five time phase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8–2012,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affectin... Based on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land use data in five time phase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8–2012,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affecting the residential land of the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were studied. The work included a combination of GIS technology, adoption of the differentiation index D, and the multi-group differentiation-measure model D(m). The results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From 1988 to 2012,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The general residential, commercial residential and garden-house land-types all showed declining trends, of which the garden-house type presented the most intense volatility. 2)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land type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a new residential land type, and the total area of residential lan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overall residential conditions. The areas of the new residential land type showed growth, and were increasingly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tourist resorts, transportation corridors, and scenic areas. 3) Government policy, social differentiation, market mechanisms, and individual choices(along with other factors) were mutually promoted, although still restrained. However, all of these factors interacted to constrain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and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tourism real estate in the Dalia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differentiation degree residential conditions driving mechanism Dalian Jinshitan
下载PDF
青藏高原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及障碍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郑鹏 刘壮 +2 位作者 陈家怡 席建超 李金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5,共9页
旅游活动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人类活动。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发展状况,既能够丰富旅游目的地评价范畴,又可以助力青藏高原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文中建构了青藏高原情境下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基于熵值... 旅游活动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人类活动。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发展状况,既能够丰富旅游目的地评价范畴,又可以助力青藏高原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文中建构了青藏高原情境下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基于熵值的层次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实现合理赋权、问题诊断与类型识别。主要结论如下:1)虽然青藏高原有着西宁城区、拉萨城区等较优质旅游目的地,但各县域评价值总体仍较低且差异较大,呈现“东北边缘向西南高地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在五大维度上表现迥异,参差不齐。3)各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障碍因素不尽相同,但旅游可达性和旅游接待能力是制约青藏高原地区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4)青藏高原各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现状可分为四种类型:优质型旅游目的地、资源突出型目的地、辅助体系突出型目的地和待开发型旅游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县域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障碍度
原文传递
RCP 8.5气候变化情景下21世纪印度粮食单产变化的多模式集合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学珍 李侠祥 +2 位作者 张丽娟 席建超 戴尔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14-2328,共15页
基于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SI-MIP)中20种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组合的模拟结果,预估了RCP 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变化。研究发现:①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基本再现了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的空间差异;同时,再现了小麦和水稻... 基于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SI-MIP)中20种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组合的模拟结果,预估了RCP 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变化。研究发现:①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基本再现了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的空间差异;同时,再现了小麦和水稻单产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②RCP 8.5情景下,水稻和小麦生长季温度和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小麦生长季的温度、降水增加幅度大于水稻。空间上,温度增加幅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小,降水增幅则逐渐增加,并且小麦种植区升温幅度大于非种植区,降水增幅则少于非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升温幅度小于非种植区,降水增幅则多于非种植区。③RCP 8.5情景下,小麦和水稻单产均呈下降趋势,21世纪后半叶尤为明显。小麦单产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水稻,其中21世纪前半叶小麦和水稻单产下降速度约分别为1.3%/10a(P<0.001)和0.7%/10a(P<0.05),后半叶分别增至4.9%/10a(P<0.001)和4.4%/10a(P<0.001)。小麦和水稻单产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小麦单产的最大下降幅度出现在德干高原西南部,降幅约60%,水稻单产最大下降幅度出现在印度河平原北部,降幅约50%。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印度粮食供给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粮食单产 多模式集合预估 RCP 8.5情景 ISI-MIP
原文传递
中国3A级及以上景区地震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勇 王文华 +4 位作者 张飞 姚前 席建超 张丽甜 毕雪梅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2-649,共8页
中国的地震频率高,旅游景区分布广泛,地震的发生常常给震源附近的景区带来风险,景区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就尤为必要。在地震及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和3A级及以上景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这一参数表征地震危险性,运用Ar... 中国的地震频率高,旅游景区分布广泛,地震的发生常常给震源附近的景区带来风险,景区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就尤为必要。在地震及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和3A级及以上景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这一参数表征地震危险性,运用ArcGIS软件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3A级及以上景区分布图叠加分析景区的暴露性,并采用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型计算得到中国3A级及以上景区的地震风险评估结果。最终表明,从各省域的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景区地震风险等级较低,江苏省、甘肃省景区地震风险较高,北京市景区地震风险最高。根据评估结果从三个角度分析了3A级及以上景区的地震风险分布态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景区 暴露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与国际化对比 被引量:10
11
作者 保继刚 席建超 +3 位作者 沈世伟 刘孟浩 Philippe Violier 罗丹纳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1期11-26,共16页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重大变革期和调整期,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国际化是重要趋势,这种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研究本土化进程。中...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重大变革期和调整期,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国际化是重要趋势,这种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研究本土化进程。中国特色旅游地理学研究在总体方向上要扎根于旅游产业重大需求实现转型,在研究对象上,从典型旅游地研究向国土游憩空间优化研究拓展;在研究重点上,从旅游要素研究逐步向旅游地复杂地域系统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转型;在研究范式上,更加从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脱节向"理论研究—规划实践—政策应用"的有效链接提升。在此过程中,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可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地理学 研究转型 游憩空间优化 复杂地域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旅游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勇 姚前 +2 位作者 王文华 席建超 张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8-1050,共13页
自2001年9/11事件起,包括非典、巴厘岛爆炸案、亚洲海啸等重大灾难事件极大地打击了世界旅游业,旅游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以2001—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96篇与旅游风险研究高度相关论文为基础,对旅游风险研究现状... 自2001年9/11事件起,包括非典、巴厘岛爆炸案、亚洲海啸等重大灾难事件极大地打击了世界旅游业,旅游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以2001—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96篇与旅游风险研究高度相关论文为基础,对旅游风险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1)旅游风险研究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按照文献数量和研究热点可分为萌芽期(2001—2006年)、蓄势期(2007—2012年)和发展期(2013—2018年)3个阶段;(2)国际旅游风险研究在国家及地区层面上表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一超"为美国,处于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多强"为澳大利亚、英国、中国(不含台湾地区);(3)旅游风险研究方法种类丰富,主要涵盖了描述分析、访谈法、模型分析和统计分析4类;(4)旅游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风险内涵、游客风险、目的地风险、利益相关者风险、宏观背景下的旅游风险5方面。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就完善旅游风险理论体系、深化游客风险感知与行为研究主题、拓宽旅游目的地风险研究思路、重视社区居民在旅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关注宏观背景下的旅游风险5方面加强研究,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风险 游客风险 目的地风险 利益相关者风险 Web of Science CITESPACE
原文传递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Touristization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 A Geo-detector-based Case Study of Yesanpo Scenic Area 被引量:32
13
作者 WANG xinge xi jianchao +1 位作者 YANG Dongyang CHEN Ti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6期464-471,共8页
Tourism has emerged as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fter several studies reveal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tization among rural settlements,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 Tourism has emerged as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fter several studies reveal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tization among rural settlements,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explain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touristization in a qualitative way. More robust and detailed 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role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this study, which takes Yesanpo tourism as a case study, the Geo-detector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t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istance to core entry", "tourist number and sojourn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cenic area" have had a strong effect on the rural touristization in Ye- sanpo, whereas "distance to river", "elevation", "distance to main road", and "slope" have had a weak influence. The latter did, however, contribute a lot to touristization when interacting with "distance to core entry", "tourist number and sojourn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cenic",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our factors. Higher rural touristization occurred in the zone near the core entry, with many tourists, long sojourn times, and proximity to the scenic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ouristizat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determinants Geo-detector Yesanpo scenic ar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