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手参生存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及其种间联结
1
作者 程永生 王甜语 +1 位作者 奚为民 闫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通过对分布于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舜王坪的濒危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所处群落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生存群落的生态位特征、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手参生存群落植物共有48种,隶属于22科、42属,群... 通过对分布于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舜王坪的濒危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所处群落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生存群落的生态位特征、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手参生存群落植物共有48种,隶属于22科、42属,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高。手参种群聚集分布于小生境中,数量稀少,对生境要求较高,属于特定区域分布种;(2)手参的生态位最宽,与其他物种的重叠程度较高,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且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3)在手参的生存群落中,各物种的种间联结关系不显著,趋向于相互独立;且手参与主要草本植物物种间尚未形成稳定的种间关系,所在群落处于演替阶段的中前期,稳定性较弱,容易受到破坏而发生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手参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典型园区碳排放计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倩 朱婵霞 +5 位作者 孙志凰 奚巍民 蒋一博 周佳伟 潘杭萍 王琦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园区是我国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场所,厘清园区级碳排放源/碳汇构成是开展园区低碳路径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还未发布园区级碳排放计算相关规范或指南,已开展的研究大多针对存量的某一特定类型园区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未充分考虑新建园... 园区是我国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场所,厘清园区级碳排放源/碳汇构成是开展园区低碳路径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还未发布园区级碳排放计算相关规范或指南,已开展的研究大多针对存量的某一特定类型园区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未充分考虑新建园区的数据可得性以及计算体系对不同类型园区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开展了计及多类型园区特征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从能源活动(覆盖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旅游设施、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绿植碳汇5个维度构建园区级碳排放计算体系,并分别给出数据完备和数据缺失情况下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对特色农业型园区、工业制造型园区、商务办公型园区、旅游休闲型园区等多类型园区的碳排放总量计算以及结构分析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计算 典型园区 碳汇计算 碳达峰碳中和
下载PDF
电动汽车发展态势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杰军 奚巍民 +3 位作者 朱婵霞 孙志凰 周佳伟 潘杭萍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电动汽车是我国交通领域清洁替代的重要工具,其高质量发展对交通领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发展是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包含政策、研发、生产、运营、回收等各个环节。电动汽车发展态势... 电动汽车是我国交通领域清洁替代的重要工具,其高质量发展对交通领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发展是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包含政策、研发、生产、运营、回收等各个环节。电动汽车发展态势评价体系需要统筹考虑相关因素,准确定位电动汽车在城市中的发展趋势,为城市制定电动汽车发展政策提供支撑。通过充分考虑电动汽车发展中的政策链、技术链、产业链,从政策支撑、技术发展、市场规模、配套建设、商业生态5个维度,提出电动汽车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定量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等给出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电动汽车发展态势评价方法。最后,以江苏省为例,给出江苏省电动汽车发展状态各指标的值,并与上海市相关评价对比给出江苏省电动汽车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发展态势评价 低碳化发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城区能源变革路径分析与探索: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婵霞 奚巍民 +4 位作者 孙强 陈杰军 谢典 陈倩 孙志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2-240,共9页
城镇化进程与能源发展密切相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从历史地理、人口发展、经济产业等方面分析其城镇化特点;从社会区位形势、能源资源和消费、能源技术利用、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分析其能源基础条件;最后,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 城镇化进程与能源发展密切相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从历史地理、人口发展、经济产业等方面分析其城镇化特点;从社会区位形势、能源资源和消费、能源技术利用、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分析其能源基础条件;最后,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功能形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文化理念7个角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趋势下能源变革发展路径,从而促进苏州市吴中区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规模 能源分析 能源变革 路径探索
下载PDF
江苏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国际经验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婵霞 奚巍民 +3 位作者 孙强 陈倩 周佳伟 潘杭萍 《太阳能》 2022年第10期13-20,共8页
2021年3月15日,中国首次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电力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江苏省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其能源资源却相对缺乏;同时,江苏电力系统的规模大,形态特征复杂,在“双碳”目标的促进下,区外来电规模,以及... 2021年3月15日,中国首次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电力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江苏省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其能源资源却相对缺乏;同时,江苏电力系统的规模大,形态特征复杂,在“双碳”目标的促进下,区外来电规模,以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比重逐渐增加,导致江苏电力系统的形态更加复杂。介绍了江苏电力系统概况,并分析了其特点;然后介绍了丹麦、德国、英国等国外电力系统的转型经验,通过分析国际经验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给江苏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双馈异步型风机的虚拟同步控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杨阳 葛毅 +2 位作者 陈辉 奚巍民 谈健 《电工技术》 2021年第9期10-14,共5页
首先,针对DFIG型风机的转子侧变流器,提出基于转子励磁磁链定向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同时,针对DFIG型风机的网侧变流器虚拟同步电动机(VSM)控制,从而使得DFIG型风机的并网接口特性可等效为一台传统同步发电机,在稳态时维持传统... 首先,针对DFIG型风机的转子侧变流器,提出基于转子励磁磁链定向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同时,针对DFIG型风机的网侧变流器虚拟同步电动机(VSM)控制,从而使得DFIG型风机的并网接口特性可等效为一台传统同步发电机,在稳态时维持传统风机最大功率跟踪特性,在动态过程中还能向电网提供有效功率支撑,最终实现DFIG风机并网系统的VSG功能。然后,进一步将基于虚拟功率计算的风电机组同期控制应用于DFIG机组,实现DFIG型风机的孤岛/并网过程的无缝切换。最后,通过DFIG型风机并网系统仿真对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双馈异步型风机 虚拟同步控制 无缝切换
下载PDF
常熟综合能源示范区能源系统规划研究探讨
7
作者 孙志凰 金颋 +3 位作者 奚巍民 孙强 谢典 蒋一博 《电力与能源》 2020年第3期345-349,374,共6页
介绍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示范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情况,综合考虑了示范区电、气、冷、热等能源生产和消费,探索了利用电厂蒸汽或余热资源结合溴化锂吸收式、电制冷冷水机等高效设备给建筑供应冷热的经济性。研究中给出两种分析方... 介绍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示范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情况,综合考虑了示范区电、气、冷、热等能源生产和消费,探索了利用电厂蒸汽或余热资源结合溴化锂吸收式、电制冷冷水机等高效设备给建筑供应冷热的经济性。研究中给出两种分析方法:一是基于MATLAB平台,利用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分析工具,以系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给出示范区能源系统的配置方案;二是基于EnergyPlan工具,分析对比能源供应设备在不同COP系数时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工业园区 余热利用 可再生能源 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国际对标的风光新能源发电市场政策机制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倩 朱婵霞 +3 位作者 奚巍民 周佳伟 潘杭萍 叶宇剑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国家鼓励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政策信号持续增强。为探索通过科学的市场政策机制设计促进风光新能源电力的规划投资建设以及高比例安全消纳,从新能源发电规划投资、电能交易、关联市场... 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国家鼓励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政策信号持续增强。为探索通过科学的市场政策机制设计促进风光新能源电力的规划投资建设以及高比例安全消纳,从新能源发电规划投资、电能交易、关联市场3个层面构建了包含规划目标、市场激励,新能源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分布式新能源交易机制,以及电力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金融市场协同等10个维度在内的对标体系,选取德国、英国、美国(加州和得州)为对标对象进行分析,结合对标结果为我国风光新能源发电市场政策机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发电 国际对标 市场政策 电力市场
原文传递
Modelling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on forest ecosystem aboveground biomass, a case study in Taihe County of China 被引量:5
9
作者 WU Zhuo DAI Erfu +2 位作者 GE Quansheng xi weimin WANG xiaof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05-222,共18页
Glob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significantly integrated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forest. These integrated effects will undoubtedly alter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Glob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significantly integrated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forest. These integrated effects will undoubtedly alter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succession processes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ir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framework by using coupling model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ecological processes. We combined an agent-based model for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ABM/LUCC), an ecosystem process model(PnET-Ⅱ), and a forest dynamic landscape model(LANDIS-Ⅱ) to simulate the change of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AGB) which was driven by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factors for the period of 2010–2050 in Taihe County of southern China, where subtropical coniferous plantations dominate.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forest AGB. The results show that:(1) land use, including town expansion,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convers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forest AGB in the near future in Taihe County.(2) Though climate change will make a good contribution to an increase in forest AGB, land use change can result in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forest AGB and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integrated simulation. The forest AGB under the integrated scenario decreased by 53.7%(RCP2.6 + land use), 57.2%(RCP4.5 + land use), and 56.9%(RCP8.5 + land use) by 2050, which is in comparison to the results under separate RCPs without land use disturbance.(3) The framework can offer a coupled metho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 and interactive ec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may provide some supports for adapting to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plant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d developing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s PLANTATION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 ABM LANDIS-Ⅱ Taihe County
原文传递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forest landscape model 被引量:3
10
作者 DAI Erfu WU Zhuo +3 位作者 WANG xiaofan FU Hua xi weimin PAN T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The Forest Landscape Model (FLM) is an efficiency tool of quantified express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FLM,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umm... The Forest Landscape Model (FLM) is an efficiency tool of quantified express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FLM,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FLM of stand-scale, primary development of spatial landscape model,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system process model as the priority, and developing period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 driven by multi-facto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Ms,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existing FLM in terms of mechanism,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and elaborates the identif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odels. It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the main ap- plication fields of existing models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the chang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 Eventu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FLM's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1) more prominent service on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forest management's objectives; (2)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ules and multi-plugin to satisfy landscape research demand in various conditions; (3) adoption of high resolution's spatial-temporal data; (4)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of multi-version module; (5) improving the spatial suitability of mode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Landscape Model (FLM) development stage model classification model appli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