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
1
作者 王恒 张航 +8 位作者 马华灵 焦堃 叶玥豪 张洁伟 曾令平 蒋前前 苗如霖 夏国栋 邓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44,共18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马深1井筇竹寺组厚度为358 m,底部黑色泥岩厚度约130 m;向北至盆地外缘杨坝剖面筇竹寺组厚度增加,总厚约400 m,但下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TOC>0.5%,厚度减小到50 m;川东地区筇竹寺组厚度110~150 m,下部黑色泥岩厚度约60 m。川北马深1井—福成地区筇竹寺组平均TOC含量为3.39%~3.44%;川东楼探1井—城口地区平均TOC含量相对较小,为0.52%~2.58%。盆地周缘筇竹寺组剖面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在2.22%~2.53%,盆地内钻井R_(o)在2.57%~3.10%;受古埋深影响,热演化程度由盆地外向盆地内呈增加趋势。进一步结合黑色泥岩产烃率、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川东地区生气强度由盆地内向东北方向呈现增加趋势,鹰探1井—楼探1井区生气强度在(10~20)×10^(8)m^(3)/km^(2);生气强度最大地区为城口区域,其生气强度达60×10^(8)m^(3)/km^(2)。结合典型钻井埋深沉降热史模拟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岩于志留纪(430 Ma)开始大量生烃,到三叠纪(250 Ma)进入生气阶段。综合研究表明,川东地区巴中—南江与城口地区两个生烃中心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最有利生烃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烃源岩评价 川东地区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生气强度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长寿命超薄气缸的设计及制造
2
作者 王素梅 徐洪波 +3 位作者 夏国栋 张卫国 刘现综 刘献福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精度高、寿命长的超薄气缸,此超薄气缸由缸体、前端盖、活塞、后端盖及活塞杆等组成。该超薄气缸革新了气缸的装配生产工艺,完全避免了卡簧的使用,通过一体铆压成型可使气缸前后端盖完全密封,显著增加了气缸的密封性能,... 本文介绍了一种精度高、寿命长的超薄气缸,此超薄气缸由缸体、前端盖、活塞、后端盖及活塞杆等组成。该超薄气缸革新了气缸的装配生产工艺,完全避免了卡簧的使用,通过一体铆压成型可使气缸前后端盖完全密封,显著增加了气缸的密封性能,行程精度高,使用寿命提高至原来的3~5倍。该超薄气缸有望在机械、自动化及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为气动行业带来巨大的革新,经济效益显著,可为节能减排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 超薄 高精度 气动元件 铆压
下载PDF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国栋 刘冉 杜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2-1258,共7页
为了全面分析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导热系数影响因素,采用两步法配置了以去离子水和乙二醇为基液的氧化铝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流体吸光度值进行测试,并基于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试其导热系... 为了全面分析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导热系数影响因素,采用两步法配置了以去离子水和乙二醇为基液的氧化铝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流体吸光度值进行测试,并基于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试其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吸光度法可有效评价纳米流体稳定性,但需要考虑分散剂对基液吸光度值的影响.超声波振荡可破坏粒子团聚,且当超声时间为1 h时纳米流体稳定性最佳.分散剂、粒子体积分数、温度、基液等因素均会影响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当温度为50℃时,添加质量分数0.2%的PVP分散剂,体积分数为0.5%的氧化铝-水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约20%.纳米流体可有效提供工质导热系数,提升系统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导热系数 吸光度
下载PDF
微通道内复合纳米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国栋 王少锋 +1 位作者 马丹丹 吕远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3-1069,共7页
为了将复合纳米流体应用于微道通,以水为基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 1%~0. 4%且稳定性好的Al2O3-TiO2复合纳米流体,用热物性分析仪(Hot-Disk 2500S)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将其应用于直线型和折线型微... 为了将复合纳米流体应用于微道通,以水为基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 1%~0. 4%且稳定性好的Al2O3-TiO2复合纳米流体,用热物性分析仪(Hot-Disk 2500S)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将其应用于直线型和折线型微通道散热器,实验研究了体积浓度、入口温度、Re以及微通道结构对微散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于直通道,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通道内的强化换热效果更为显著;提高入口温度、Re和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都能增加复合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当入口温度为30℃、体积流量为30 m L/min时,相较于去离子水,体积分数为0. 4%的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形微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30. 9%,综合性能提高了18. 7%,压降提高了6.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流体 微通道 换热特性 流动特性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国栋 张晓亚 +1 位作者 马丹丹 丁荣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3-499,共7页
为分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参数敏感性,采用COMSOL建立三维、两相、等温燃料电池单体模型,对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物质浓度分布、极化曲线及功率密度曲线得到不同的离聚物体积分数、背压对传质及电池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 为分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参数敏感性,采用COMSOL建立三维、两相、等温燃料电池单体模型,对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物质浓度分布、极化曲线及功率密度曲线得到不同的离聚物体积分数、背压对传质及电池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离聚物体积分数的增大,欧姆极化损失减小,从而使电池性能得到提升,且随着工作电压的减小,电流密度增幅增大;背压的增加使电流密度增大,改变阴极背压比改变阳极背压造成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两相流 传质 参数敏感性 离聚物体积分数 背压
下载PDF
正弦波脉动流对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国栋 宋殿瑶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两种结构微通道内由于入口速度的正弦变化而发展的非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分别研究了脉动频率、振幅以及雷诺数对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100~400时,脉动流动对矩形通道底面...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两种结构微通道内由于入口速度的正弦变化而发展的非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分别研究了脉动频率、振幅以及雷诺数对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100~400时,脉动流动对矩形通道底面温度与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三角凹穴结构通道有着显著影响.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加,通道底面温度先增加后减小.证明存在一极限频率使得小于该频率时通道底面温度升高,大于该频率时则降低.随着振幅的增加,通道底面温度在减小,换热不断增强.但是,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脉动流动的作用逐渐减小.脉动频率与振幅的增加都会使得通道的压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动 正弦波 微通道 数值模拟 流动特性 传热强化
下载PDF
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导热系数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国栋 李奥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6-1063,共8页
以乙二醇为基液和还原剂,四氯化锡、氯铂酸为氧化剂,采用微流控法合成了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烯吡咯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得纳米流体的吸光度值和导热系数,分... 以乙二醇为基液和还原剂,四氯化锡、氯铂酸为氧化剂,采用微流控法合成了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并添加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烯吡咯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得纳米流体的吸光度值和导热系数,分析了反应温度及PVP的添加比对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增长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近乎呈现线性增长,虽然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添加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改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导热性能,但存在最佳的添加比例.反应温度为200℃,添加PVP的量为Pt、Sn物质的量浓度和的4倍时制得的铂锡合金纳米流体在温度为60℃下的导热性能提高幅度最大,相比于乙二醇提高了约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锡合金纳米流体 乙二醇 微流控 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导热系数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尺寸优化
8
作者 夏国栋 丁荣扩 +1 位作者 马丹丹 张晓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3-1212,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清洁高效等优点,流道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结构之一,其结构尺寸对气体传输、液态水排出都有着重要影响,选择合适尺寸参数对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50 mm×50 mm单蛇形流道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清洁高效等优点,流道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结构之一,其结构尺寸对气体传输、液态水排出都有着重要影响,选择合适尺寸参数对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50 mm×50 mm单蛇形流道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三维两相等温模型,分析流道深度、流道宽度、流道脊宽等参数对电池电流密度、气体传质特性、电池净输出功率、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道深度、流道宽度的减小,参与反应的氧气浓度提高,电流密度也随之提高,电池净输出功率逐渐增大,催化层排水性能逐渐增强,因此电池性能逐渐提高;随着流道脊宽的减小,参与反应的氧气浓度逐渐提高,电流密度随之增大,但电池净输出功率增加幅度较小,氧气浓度增加也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流道 电流密度 传质 净输出功率 排水性能
下载PDF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焦堃 夏国栋 +7 位作者 张正林 刘树根 王佳玉 邓宾 叶玥豪 吴娟 李飞 李小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08-3723,共16页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发育较广,层系厚度较大,具备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受复杂的构造和沉积分异影响,区内筇竹寺组在页岩层系岩性复杂性、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等方面亟待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2条剖面与2口钻井样品开展有机...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发育较广,层系厚度较大,具备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受复杂的构造和沉积分异影响,区内筇竹寺组在页岩层系岩性复杂性、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等方面亟待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2条剖面与2口钻井样品开展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射线衍射全岩成分、低压N_(2)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超临界CH_(4)吸附等分析测试,研究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复杂,不同区域有机碳/矿物质量分数差异大,岩相以含黏土硅质页岩相(S-3)、混合硅质页岩相(S-2)及硅质页岩相(S)为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显著,从孔隙类型来看,有机质孔、粒间孔及粒内孔均发育但地区差异显著,尤以有机质孔差异最大;从孔径分布来看,微孔/介孔比表面积/体积的地区差异大。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中有机质控制着纳米级孔隙(尤其是微孔)发育,并与超临界CH_(4)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因此,w(TOC)是评价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潜力的关键参数之一。建议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重点关注高w(TOC)的硅质页岩相(S)层段与混合硅质页岩相(S-2)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孔隙特征 页岩岩相 页岩气潜力 超临界CH4吸附
下载PDF
微尺度方波射流冲击阵列的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远征 夏国栋 陈永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微尺度下方波脉冲冲击阵列的传热特性,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后,不断改变方波脉冲特性,分析各项参数对冲击换热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流场云图,详细阐述了方波脉冲微射流强化换热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时均雷诺数可有效...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微尺度下方波脉冲冲击阵列的传热特性,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后,不断改变方波脉冲特性,分析各项参数对冲击换热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流场云图,详细阐述了方波脉冲微射流强化换热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时均雷诺数可有效强化占空比为0.5的方波脉冲射流阵列的换热能力;通过改变脉冲频率来强化换热能力的实际效果与流态有关,在强化频段内,紊流的换热系数增幅可达20%,层流的增幅也可达到7.5%;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方波脉冲射流可有效增强冲击效应和涡流扰动,从而强化射流阵列的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微尺度 脉冲冲击 传热
下载PDF
喀斯特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国栋 朱四喜 +3 位作者 李武江 赵伟 高宁 赵斌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贵州六盘水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地,长期的开采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六盘水煤矿区周边土壤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酶化学计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冗余分析对六盘水典型煤矿区周... 贵州六盘水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地,长期的开采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六盘水煤矿区周边土壤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酶化学计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冗余分析对六盘水典型煤矿区周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耕地(G1G)、林地(G1L)、植物复垦区(G1Z)、居民区(JD)]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H值多偏中性和酸性,表层土壤pH值高于深层土壤,含水率、全磷(TP)、速效磷(AP)的含量在植物复垦区中最低,在耕地、林地中较高,且表层>深层。酸性磷酸酶(ACP)、β-1,4-葡糖苷酶(BG)、β-1,4-木糖苷酶(B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β-1,4-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植物复垦区酶活性含量均最低,且均低于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值,而在林地、耕地、居民区中较高,且为表层>深层。pH值、有机质(SOM)、全氮(TN)均与CBH呈负相关;铵态氮和硝态氮与BG、LAP呈正相关。酶活性矢量长度介于0.018~0.120,矢量角度除了复垦区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小于45°,得出复垦区土壤受磷限制,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受氮限制。研究发现煤矿区土壤养分低,酶活性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壤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国栋 朱四喜 +1 位作者 赵伟 王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5个取样区基质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基质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随着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梯级处理呈现出先减后...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5个取样区基质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基质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随着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梯级处理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二级垂直流上行池物种丰富度最高,二级垂直流下行池物种丰富度最低;湿地中优势菌种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此外,绿弯菌门与酸杆菌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生境的变化使得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群落丰度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的群落丰度则与其变化趋势相反;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在变形菌门中丰度最高,厚壁菌门中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最高,而放线菌门中放线菌属丰度最高;一级垂直流下行池至生物稳定塘的特征微生物各有不同;冗余分析表明,细菌菌群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pH、溶解氧、氨态氮、硝态氮和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0
13
作者 张迎春 颉建明 +5 位作者 李静 牛天航 夏国栋 毛振宇 王庆玲 陈艺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6-205,共10页
以莴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为对照,研究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量20%(F1)和30%(F2),配施3000kg/hm^2(B1),6000kg/hm^2(B2)生物有机肥对莴笋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 以莴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为对照,研究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量20%(F1)和30%(F2),配施3000kg/hm^2(B1),6000kg/hm^2(B2)生物有机肥对莴笋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莴笋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F相比,F1B2处理莴笋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5.74%,22.19%和17.82%,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128.81%,113.19%和23.15%。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使氮、磷、钾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常规施肥的土壤氮素、磷素、钾素依存率均最高。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F1B2和F2B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F处理分别增加71.65%和58.51%,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84.53%,75.41%,19.94%和70.17%,72.13%,9.28%,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75.90%,17.06%,24.35%和42.94%,13.48%,11.42%。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增加莴笋根际土壤细菌数和放线菌数,抑制真菌的生长。同CF相比,F1B2处理的好氧自生固氮菌、厌氧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36,6.10,47.50,23.76倍。细菌数量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放线菌数量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固氮菌和氮转化细菌的数量与碱解氮、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次序为F1B2>F2B2>F1B1>F2B1>CF>CK。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不仅能提高莴笋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还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善莴笋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综合对莴笋养分吸收积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及土壤的培肥效果,F1B2处理最好,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良好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生物有机肥 干物质积累 肥料利用率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栽培基质EC和pH测定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国栋 罗石磊 +1 位作者 颉建民 郁继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测定条件对基质EC和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石英砂、草炭、腐殖酸煤、椰糠、发酵牛粪复配4种不同比例的栽培基质,在不同种类基质的不同干燥方式、不同质量比浸提液、不同基质粒径、不同振荡时间和不同浸提液水质条件下... 【目的】研究不同测定条件对基质EC和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石英砂、草炭、腐殖酸煤、椰糠、发酵牛粪复配4种不同比例的栽培基质,在不同种类基质的不同干燥方式、不同质量比浸提液、不同基质粒径、不同振荡时间和不同浸提液水质条件下,探究基质EC和pH值测定的适宜条件.【结果】使用烘干样、风干样和鲜样所测EC值差异显著,pH值无差异;按照m_(基质)∶m_(超纯水)=1∶5浸提液与m_(基质)∶m_(超纯水)=1∶10浸提液所测EC值差异显著,pH值无差异;粒径越小,所测EC值越大,pH值差异不显著;振荡时间越长,所测EC值越大,pH值差异不显著;超纯水提取效果优于自来水提取.【结论】测定基质EC和pH时应使用风干处理,m_(基质)∶m_(超纯水)=1∶5浸提液提取,振荡时间为30 min,使用1~2 mm粒径,采用超纯水浸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基质 EC PH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朱四喜 夏国栋 +2 位作者 赵伟 高宁 王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81-4490,共10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微环境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测序与分析,以探究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维护、高效脱氮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微环境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测序与分析,以探究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维护、高效脱氮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级湿地基质微环境对真菌群落特征表现有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度呈现出了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数量占80%以上。此外,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与单毛壶菌门(Monoblepharomycota)也占有一定比例。从一级垂直流下行池至生物稳定塘的过程中,各级湿地的不同导致属水平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木霉菌属(Trichoderma)、鬼伞属(Coprinellus)、Paraphaeosphaeria、Aquamyces分别为一级垂直流下行池至、上行池以及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上行池的优势菌属,生物稳定塘的优势菌属是塞伯林德纳属(Cyberlindnera)与口蘑属(Tricholoma)。冗余分析以及斯皮尔曼分析表明,环境因子的不同也是导致各级湿地中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中,影响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pH值、溶解氧质量浓度、氨态氮质量比、硝态氮质量比和总氮质量比,与此同时子囊菌门青霉属菌(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与木霉属(Trichioderma)的真菌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脱氮
下载PDF
CD19^(+)B淋巴细胞联合营养风险指数预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丽娟 李晓红 +1 位作者 夏国栋 王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94-4201,共8页
目的:探讨CD19^(+)B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68例胃癌患者。观察的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 目的:探讨CD19^(+)B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68例胃癌患者。观察的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使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状态的差异。Cox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独立的预后指标,列线图用于预测生存概率。结果:根据CD19^(+)B淋巴细胞和NRI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99例,第二组169例。第一组患者的PFS(HR=0.384,P<0.001)和OS(HR=0.369,P<0.001)较短。此外,CD19^(+)B淋巴细胞联合NRI也被确定为本研究的独立预后因素。PFS和OS列线图的C指数和95%CI分别为0.774(0.729~0.820)和0.779(0.733~0.825)。结论:CD19^(+)B淋巴细胞亚群联合NRI可准确预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营养风险指数 根治性切除术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17
作者 谭春莲 李晓红 +2 位作者 夏国栋 张志红 李晓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U293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932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和二甲双胍实验组(分别为5、10、20、40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U293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932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和二甲双胍实验组(分别为5、10、20、40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自噬及凋亡等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的U293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20 mmol/L二甲双胍组24 h、48 h、72 h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p-AMPKα)、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关联X蛋白(Bax)、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B亚基(LC3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水平仅部分增加,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激活AMPK、凋亡及自噬通路,抑制U293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自噬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环境因子对AOA和AOB多样性的影响
18
作者 高宁 朱四喜 +3 位作者 夏国栋 赵伟 赵斌 王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6,共8页
该文以贵州某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人工湿地对基质环境因子和微生物AOA和AOB群落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AOB群落多... 该文以贵州某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人工湿地对基质环境因子和微生物AOA和AOB群落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AOB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大于AOA,且AOB主导氨氧化过程。AOA的优势菌门主要为泉古菌和奇古菌门,AOB中变形菌门占优。人工湿地发现优势菌属为亚硝化弧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和亚硝化螺菌属。冗余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基质环境因子导致AOA和AOB群落分布呈显著差异。AOA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为铵态氮、pH和电导率,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硝态氮会限制AOA群落的生长发育。对于AOB群落,p H与亚硝化螺菌属是主要影响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亚硝化单胞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主要影响因子是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功能微生物资源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复杂微通道内对流传热的场协同及熵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艺凡 夏国栋 +1 位作者 马丹丹 王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1-1482,共12页
利用场协同和熵产原理研究了针肋宽度、凹穴宽度及雷诺数(Re)对凹穴和针肋组合式微通道内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微结构强化传热的本质原因,并对微通道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增大针肋和凹穴宽度能够显著减小传热协同角,提... 利用场协同和熵产原理研究了针肋宽度、凹穴宽度及雷诺数(Re)对凹穴和针肋组合式微通道内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微结构强化传热的本质原因,并对微通道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增大针肋和凹穴宽度能够显著减小传热协同角,提高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程度,有利于强化对流传热,但局部漩涡会使流动协同角减小,增大微通道压降;增大针肋宽度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强化传热,但同时导致流动熵产率增大;适当增大凹穴宽度能够减小传热熵产率,但凹穴宽度过大会导致传热不可逆性和流动摩擦均增大;综合考虑泵功、相对针肋宽度和相对凹穴宽度,提出了预测热阻的经验关联式;当相对针肋宽度为0.2,相对凹穴宽度为2时,微通道的热阻最小,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结构参数 强化传热 场协同原理 熵产原理
原文传递
基于多中心数据的C-GALAD Ⅱ肝癌血清学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鸿江 刘绍辉 +11 位作者 易永祥 杜利军 刘相辰 宋虹 梁丽华 王炜 夏国栋 贾天野 刘爱霞 李艳召 许立达 李伯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预测模型C-GALADⅡ,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家医院及体检机构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集的229例肝癌患者、2317例慢性肝病患者和982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建立基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预测模型C-GALADⅡ,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家医院及体检机构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集的229例肝癌患者、2317例慢性肝病患者和982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血清检测信息等。队列按照6∶4分层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通过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另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021年3—7月临床数据,包括84例肝癌患者和204例慢性肝病用于模型的外部独立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通过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血小板和总胆红素作为肝癌患病风险的预测指标进入模型,在测试集上验证模型所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敏感度为88.04%,特异度为94.85%,在外部独立验证集的AUC为0.943,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90.2%,性能优于其他已发表模型。结论C-GALADⅡ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为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液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