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去低频化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红敏 郑小文 +3 位作者 黄捍东 肖炎辉 董金超 廖俊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8-1003,共6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识别低幅度构造的方法不能有效消除地震资料中包含的构造低频背景信息,无法精确识别低幅度构造。本文以去低频化为基础,利用趋势分解法,通过搜索构造起伏拐点,实现对低幅度...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识别低幅度构造的方法不能有效消除地震资料中包含的构造低频背景信息,无法精确识别低幅度构造。本文以去低频化为基础,利用趋势分解法,通过搜索构造起伏拐点,实现对低幅度构造成图,再结合小波分解在大尺度时频域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将构造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和逆变换,最终得到消除构造低频背景的低幅构造解释图。E盆地北部的实际应用显示,基于去低频化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增强了局部微构造特征,同时也弥补了构造高程差及随机因子对低幅度构造的影响,达到低幅度构造成图完整精细的目的,对后续构造幅度低的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趋势分解 小波变换 低频背景
下载PDF
健脾通便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2
作者 亓淑芬 夏红旻 张乐青 《食品与药品》 CAS 2021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建立健脾通便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木香和陈皮药材;药典方法测定p H值及相对密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橙皮苷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 目的建立健脾通便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木香和陈皮药材;药典方法测定p H值及相对密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橙皮苷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流速1.0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两种药材TLC鉴别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pH平均值为5.16;相对密度平均值为1.045;橙皮苷在2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8.98%,RSD为0.43%。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用于健脾通便合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通便合剂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升麻属植物环菠萝蜜烷型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夏红旻 戴衍朋 孙立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000-4010,共11页
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根据结构特征分为升麻醇、氢化升麻醇、shengmanol、cimiacerogenin、阿克特醇、16,23-二酮、绿升麻醇及兴安升麻醇等类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 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根据结构特征分为升麻醇、氢化升麻醇、shengmanol、cimiacerogenin、阿克特醇、16,23-二酮、绿升麻醇及兴安升麻醇等类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毒、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炎、抑制核苷转运、神经保护、抗氧化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升麻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属 环菠萝蜜烷型三萜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红旻 曲延伟 +2 位作者 王亮 郭威 张东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0-634,共5页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emarginat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活性。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emarginat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活性。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其对DL-半乳糖胺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dentatin(1)、oxanordentatin(2)、5′-羟基葡萄内酯(3)、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4)、7-羟基香豆素(5)、claulamine A(6)、γ-崖椒碱(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8)、2-{4-[(1E)-3-hydroxyprop-1-en-1-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9)、2-[4-(3-hydroxy-1-propen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0)、甲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1~5为香豆素类化合物,6为咔唑生物碱,7为呋喃喹啉类生物碱,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为苯丙素类化合物,11为酚酸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2~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7对DL-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活性,化合物11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皮 香豆素 生物碱 苯丙素 7-羟基香豆素 γ-崖椒碱 生物活性 肝损伤
原文传递
小黄皮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夏红旻 张东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94-4499,共6页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抑制脂多糖(LPS...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一氧化氮(NO)的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ddlenol C(1)、hedyotol D(2)、hedyotol C(3)、3-(2,4-二羟基-3-甲氧基苄基)-4-(4-羟基-3-甲氧基苄基)四氢呋喃(4)、tripterygiol(5)、busaliol(6)、2,3-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methyl]-1,4-butanediol(7)、polystachyol(8)、丁香树脂酚(9)、nitidanin(10)、4-[3-hydroxymethyl-5-((E)-3-hydroxypropen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2-yl]-2,6-dimethoxy-phenol(11)、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1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3)、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苄基)-2-(4-甲酰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14)、rosalaevin B(15)和去氢双松柏醇(16)。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16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皮 木脂素 polystachyol 丁香树脂酚 去氢双松柏醇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Charred Sanguisorbae Radix 被引量:8
6
作者 SUN Li-li ZHONG Ying +2 位作者 xia hong-min ZHOU Qian LV Ji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ffective fractions of charred Sanguisorbae Radix.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ffective fractions of charred Sanguisorbae Radix.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3β-hydroxy-28-norurs-17,19,21-trien (1), 3β-hydroxy-28-norurs-12,17-dien (2), 3β,19α-dihydroxyurs-13(18)- en-28-oic acid (3), 3β-[(α-L-arabin-opyranosyl) oxy]-28-norurs-12,17-dien (4), and pomolic acid (5). Conclusion Compounds 1, 3, and 4 are novel compounds belong to triterpenoids and triterpenoid saponins, named as sanguisorbigenins Z, Y1 , and Y2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red Sanguisorbae Radix pomolic acid sanguisorbigenin Y1 sanguisorbigenin Y2 sanguisorbigenin Z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