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大数据研究的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军辉 扈桂红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近年来,大数据研究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等方法,对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大数据研究的现状、热点、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期待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图书情报 大数据 研究热点
下载PDF
16种茯苓菌株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与三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文松 刘文君 +5 位作者 李立志 夏俊慧 李长乐 林辉 张燎原 胡开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8-886,共9页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生长速率之间没有关联性;降低一级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到4.0时能有效缓解茯苓菌株培养物褐化现象;AS5.137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377.60±0.10 mg/g,而DB菌株显示出最高的胞内多糖产量,达1.01±0.13 g/L;Y1菌株胞内三萜含量最高,达83.89±4.28 mg/g,而Jingzhou28菌株胞内三萜产量最高,达136.63±26.66 mg/L。就生产茯苓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而言,AS5.137与DB菌株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出发菌株;Y1,Jingzhou28,Z(z)与Xingpinzhong菌株均较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三萜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胞内多糖 胞内三萜 液体发酵
下载PDF
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斌 宋厚辑 +6 位作者 郑峻 夏俊慧 李佳欢 兰世步 孙淑静 胡开辉 金文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89,共7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水提秀珍菇多酚工艺,分析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优化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并建立多酚体外总抗氧化分析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多... 目的:应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水提秀珍菇多酚工艺,分析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优化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并建立多酚体外总抗氧化分析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8∶1(mL/g),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87 min,提取温度45℃,多酚得率为(17.428±0.121)mg/g。体外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多酚总抗氧化能力EC_(50)=0.177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分别为0.363 mg/mL与0.008 mg/mL。结论:秀珍菇多酚的提取工艺可行,秀珍菇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多酚提取 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文松 刘文君 +6 位作者 夏俊慧 李长乐 李赣新 都新荣 李佳欢 胡开辉 张重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56-861,共6页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ISSR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36%时,L单独聚成一类,其余19种菌株聚成另一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94%时,除GIM 5.219与AS 5.137无法区分之外,其余菌株均可成功区分。选择遗传相似系数26%~94%中的9种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除GIM 5.219与L之间未产生拮抗线之外,其余测试菌株之间都产生较弱的拮抗线。结论:研究结果表明20条ISSR引物可以将20种菌株有效区分,除菌株L外,其他19种菌株遗传关系近,但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与ISSR分析结果不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ISSR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体细胞不亲和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规范化评估:泛长三角多发性硬化诊疗协作组专家建议(2023) 被引量:1
5
作者 全超 吴家勇 +14 位作者 许勇峰 卜碧涛 田仰华 陈晟 张艳林 梁辉 朱文莉 李文玉 夏君慧 周磊 李郁欣 肖以钦 王敏 余建 董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多发性硬化(MS)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疾病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极大,其治疗强调“个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亟需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MS评估规范,以满足M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需要... 多发性硬化(MS)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疾病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极大,其治疗强调“个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亟需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MS评估规范,以满足M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需要。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专家就此反复讨论,认为MS的评估是结构化的,应包括:病史和近况采集、神经功能评估、磁共振成像评估、眼科评估和实验室评估,并应遵循事先设定的规范和一定的时间间隔纵向推进。上述内容已形成专家建议,以文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规范化评估 治疗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临床情况分析
6
作者 张包静子 黄文娟 +9 位作者 谭红梅 李文玉 夏君慧 王敏 卢家红 周磊 赵重波 董强 全超 许雅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5期517-525,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不同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与严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截止2023年1月31日于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MS患者,通过问卷形式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不同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与严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截止2023年1月31日于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MS患者,通过问卷形式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和横断面分析。结果336例MS患者的平均年龄(34.14±10.21)岁,女性70.54%。治疗包括:特立氟胺86例,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99例,CD20单抗37例,其他治疗43例,未接受任何治疗71例。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138例(41.07%),发生新冠病毒感染244例(72.62%)。最常见的感染症状有发热、咳嗽、疲劳;21例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其中15例经肺部CT诊断为肺炎,需急诊或住院治疗9例,1例入住ICU,2例使用呼吸机。6例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MS复发。不同DMT药物对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的风险差异无显著性(P=0.671)。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MS患者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是接种疫苗的患者的2.37倍(P=0.034);无法独立行走的MS患者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是能独立行走患者的3.26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论MS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转化为严重感染及导致复发的风险较低;不同DMT药物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具有较高安全性;未接种新冠疫苗及无法自主行走的MS患者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加,推荐MS患者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并接受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疾病修正治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in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patients with novel 1439 C →T mut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 被引量:7
7
作者 LIN Jie WANG Lu-ya +7 位作者 LIU Shu xia jun-hui YONG Qiang DU Lan-ping PAN xiao-dong XUE Hong CHEN Bao-sheng JIANG Zhi-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6-781,共6页
Background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caused b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 (LDL-R) gene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til now, limited m... Background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caused b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 (LDL-R) gene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til now, limited molecular data concerning FH are available in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d the clinical profiles and cell biological defects of a Chinese FH kindred with novel LDL-R gene mut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LDL-R gene coding region was sequenced. The patient's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the LDL-R expression, binding and up-take function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detection. The patient's heart and the major large vessels were detected by vesse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Results The patient's LDL-R expression, LDL binding and up-take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rmal control (39%, 63% and 76% respectively). A novel homozygous 1439 C→T mutation of the LDL-R gene was detected in the patient and his family. ECG showed atypical angina pectoris. Echocardiogram showed 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and calcification of the aortic valve and its root. Blood vesse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showed the thickness of large vessel intima, and the vessel lumen was narrowed by 71%. MPI showed ischemic changes. Conclusions The LDL-R synthesis dysfunction of FH patients leads to arterial stenosis and calcification, which are the major phenotype of the clinical disorder. The mutation of the LDL-R gene is determined. These data increase the mutational spectrum of F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LDL receptor gene mutation gene fun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