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萍 李陇堂 +3 位作者 苏丙杰 夏四友 高秀云 石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4,共7页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表明:(1)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确定区划范围及单元、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区划结果、修正及细分区划结果"四大步。(2)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划分为沙漠旅游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原生态保持区4种功能大区和核心观光游览区、重点观光游览区等14个功能亚区,以期实现沙漠旅游的分区和分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旅游 主体功能区划 旅游集聚区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下载PDF
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1 位作者 许昕 刘笑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0,共8页
文章运用ESTDA框架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视角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地带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均呈"先降后升"态势,形成"东—中—西&q... 文章运用ESTDA框架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视角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地带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均呈"先降后升"态势,形成"东—中—西"阶梯递减分异格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稳定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重心在112.010°~112.236°E与33.354°~33.644°N之间变动,空间格局在东北—西南方向演变较为明显。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性 时空动态
下载PDF
陕北能源开发区产业同构化对比研究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3 位作者 赵媛 宋永永 杜毅贤 乔利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2-1142,共11页
正确认识区域产业同构状况及演变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15年三次产业数据分析了榆林市产业结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度... 正确认识区域产业同构状况及演变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15年三次产业数据分析了榆林市产业结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度了榆林市产业同构,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对产业同构进行对比分析,另采用R/S分析法,对未来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榆林市产业呈现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榆林市北六县和南六县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度属于较高层次,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以神木县—府谷县(0. 976 2)和佳县—清涧县(0. 967 5)最为突出,南六县与北六县绝大多数区县间产业同构度都低于0. 9,产业趋同现象不明显。(3)榆林市南六县与北六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H(1995—2015)=0. 611 2> 0. 5,如果在原有条件下继续发展,榆林市未来产业同构化程度将有所强化,但存在周期性变化。研究认为在相似的能源条件、经济交流与联系日益紧密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接近的条件下,榆林市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具有一定必然性,在未来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时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同构化 相似系数 R/S分析法 榆林市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unty urbanizatio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4
作者 SONG Yong-yong MA Bei-bei +3 位作者 DAI Lan-hai XUE Dong-Qian xia si-you WANG Peng-t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1093-1111,共19页
Urban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socioeconomic phenomenon that plays an influential role in promoting glob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a’s ecologica... Urban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socioeconomic phenomenon that plays an influential role in promoting glob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a’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rban drea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d changes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the area from 1990 to 2018 were studied with focus on regions and subregions by selecting 341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s the research area,and employing partition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detector methods.This reveal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We found that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previously in a slow growth phase,entered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hase,presenting a macro pattern of high rates of urbaniza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areas and low rates in western areas.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ere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Among these factors,the interaction of any two factors had a stronger impact on regional urbanization patterns than a single factor,which wa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nonlinear or bi-factor enhancement effects.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m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promotion of healthy urbanizatio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s Driving mechanism Geographical detector Chines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化 被引量:40
5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许昕 文琦 崔盼盼 唐文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8,共13页
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规律,对制定合理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采用Theil指数及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分析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特征,并利用R/S分析法预测其... 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规律,对制定合理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采用Theil指数及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分析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特征,并利用R/S分析法预测其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7~2016年中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农业碳排放强度省域的空间分布变化均较大,碳排放高强度省域保持稳定,而低强度省域呈扩大态势;(2)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变化较小,区域内差异趋于扩大,粮食平衡区区域内差异趋于上升,主产区区域内差异先升后降,主销区区域内差异趋于收敛;(3)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程度趋于缩小,热点区保持不变,而冷点区呈收缩态势,青-藏保持稳定性热点区,京-津-冀-陕-晋-豫-鲁为稳定性冷点区域;(4)中国、三大功能区及各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碳排放强度值将呈现出继续下降的演化态势,尤其以粮食主销区的下降趋势具有更强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时空格局 动态演化 中国
原文传递
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6
6
作者 李莉 侯国林 +1 位作者 夏四友 黄震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3-697,共15页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的分布模式,康娱类、文化类、专项类以及自然类休闲旅游资源分别表现出以传统商圈、文化中心、绿地公园以及自然景点为依托的布局特征。(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康娱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大,专项类和文化类特征空间尺度次之,自然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小。(3)距市中心距离、游客密度、街道活力、居民密度、资源禀赋、道路密度等是影响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4)在影响因素中,距市中心距离、游客与当地居民密度是主导因素;资源禀赋、街道活力是驱动因素;道路密度、距主干道距离与区域经济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重大事件是调节因素,四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旅游资源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成都市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琳轩 管卫华 +2 位作者 夏四友 乔文怡 杨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3-823,共11页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5、2010、2016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及两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度的时空格局差异明显,空间上呈"...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5、2010、2016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及两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度的时空格局差异明显,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时间上呈接近于"S"型的演变态势;(2)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的耦合协调度与其耦合度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关联性,整体上呈较为显著的"中东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上其演变态势接近于倒"U"型的成长曲线;(3)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两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的耦合协调情况相对较差,是未来亟待加强和优化的重点方向;而"经济发展-环境演变"整体上处于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协调的上升幅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空间开发 环境演变 耦合协调 泛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视角下世界石油流动的竞合态势演变及对中国石油合作的启示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四友 郝丽莎 +2 位作者 唐文敏 崔盼盼 吴凤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55-2673,共19页
世界石油流动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从复杂网络分析视角考察石油流动中主要贸易国及其所处地缘区之间的相对地位及变动,并分析中国在其中的竞合关系,有利于从与出口地缘区合作和与进口地缘区合作两个方面,全面审视中国石油合作的总体... 世界石油流动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从复杂网络分析视角考察石油流动中主要贸易国及其所处地缘区之间的相对地位及变动,并分析中国在其中的竞合关系,有利于从与出口地缘区合作和与进口地缘区合作两个方面,全面审视中国石油合作的总体格局、重点合作国家和可能的模式创新。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石油流动仍由主要出口地缘区主导,逐步演变为俄罗斯-中亚、美国-加拿大和中东三足鼎立的出口竞争格局,但出口地缘区的多元化和地位相对变动也为进口国调整合作关系提供了机遇;(2)亚太地区逐步成为世界石油流动的竞合焦点,但由于区内大国缺乏互济交流,降低了地区的整体核心地位和对石油流动的调控力,中国也深陷进口分散化、出口大国博弈和进口大国制衡三大困境中;(3)中国应与核心出口地缘区重点合作,与其他出口地缘区稳定合作并创新合作模式,与亚太其他进口国基于进口份额协调机制、来源错位竞争机制和国际贸易中心分工协作机制,开展区内互济交流合作,以改善中国在世界石油流动格局中的竞合环境,保障石油供需平衡、降低供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流动 竞合态势 复杂网络 石油合作 世界 中国
原文传递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创新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国家高新区企业的验证 被引量:11
9
作者 储姗姗 汪涛 +2 位作者 夏四友 杨雪梅 陈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新区企业创新增效提质是增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内生动力。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对2016年江苏省12个国家高新区、11个技术领域以及各高新区...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新区企业创新增效提质是增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内生动力。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对2016年江苏省12个国家高新区、11个技术领域以及各高新区内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的整体和分阶段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究每个阶段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江苏省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技术开发效率表现优于经济转化效率。(2)高创新效率的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等,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领域整体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3)以各阶段创新效率均值为分界,划分创新资源利用的四种模式,大部分高新区企业处于高开发-低转化和低开发-高转化型模式,存在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化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4)资本投入水平、劳动力的"质"和"量"、政府支持力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强化知识交流网络、集聚多元化人才、调整资源投入产出评估方式及采取扬优补短式效率提升路径四个方面给出提升高新区企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创新效率 国家高新区 两阶段DEA模型
原文传递
贵州省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2003~2015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文琦 崔盼盼 许昕 孔德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化 时空格局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原文传递
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笑杰 夏四友 +2 位作者 李丁 郑陈柔雨 魏小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35-1544,共10页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是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8~2017年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8~201...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是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8~2017年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湖南省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空间格局上呈自东向西衰减的半环带结构。(2)基本公共服务在市际上具有显著全局与局部自相关特征,随时间呈"集聚-分散-集聚"的演变模式;H-H集聚与L-L集聚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明显。(3)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表明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对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时空分异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海与周边客源地间的旅游业经济联系——基于微博受众群体短期出行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玮 夏四友 +2 位作者 储姗姗 王苏鹏 汪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1-1822,共12页
以上海周边地区的新浪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有关上海的博文和评论,通过词频统计、高频词共现网络、出行特征集合以及客源地经济差异函数,分析以上海为目的地的周边地区人口短期出行类型,探究上海与周边地区间旅游业经济联系的辐射... 以上海周边地区的新浪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有关上海的博文和评论,通过词频统计、高频词共现网络、出行特征集合以及客源地经济差异函数,分析以上海为目的地的周边地区人口短期出行类型,探究上海与周边地区间旅游业经济联系的辐射、接受作用及其协调性,从短期旅游视角为上海旅游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不同微博群体出行上海的频次有明显不同,客源地与上海旅游业经济的辐射力、接受力及其差量、效率既存在差别,又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故将上海周边客源地划分为5类,其中合肥、嘉兴、舟山、南通表现最佳;(2)以医疗为目的和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为主的群体对上海旅游业经济有稳定的促进作用,且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群体的信息、出行成本最低,其他类型成本呈'点状'或'梯度'分异;(3)道路通达性与客源地经济差异系数拟合曲线呈'反抛物线'型,其对客源地与上海的旅游业经济协调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微博 出行成本 信息成本 客源地经济差异函数 上海
原文传递
晋陕蒙典型化石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2 位作者 代兰海 夏四友 黄小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9-1207,共9页
以晋陕蒙典型化石能源开发区———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响应模型,研究1995—201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 以晋陕蒙典型化石能源开发区———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响应模型,研究1995—201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676 km2和1 808 km2,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 063 km2、966 km2、29 km2和426 k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2)1995年以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长态势,20 a间共增加了1.86×10^(10)元,其中林地、草地和水域的贡献最为突出。(3)近20 a,区域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态势,在地域上存在恶化、稳定和改善3种演化类型,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21.89%、57.08%和21.03%。(4)水域、草地和林地的退化是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子,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为草地、林地和水域,以及草地转换为林地和水域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质量 生态响应 化石能源开发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