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MS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邓姝 项静静 +3 位作者 沈英英 林圣云 曾宇晴 沈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1932,共8页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骨髓(BM)中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VEGFR,Notch-1,Jagged1,Delta-like1和hes1)的表达。在MSC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VEGF(100 ng/ml)和DAPT(γ-secretase inhibitor)(10μmol/L),以活化和抑制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评估AA患者MS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应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结果:AA患者MSC中VEGF-Notch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P<0.05)。VEGF和DAPT的干预分别激活和抑制AA患者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CCK8检测结果显示,VEGF的干预明显促进MSC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EGF通过阻断S期细胞显著抑制MSC的凋亡(P<0.05)。结论: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可能恢复AA患者MSC的增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Notch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妊娠早期流产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向菁菁 刘敏娟 +6 位作者 毛君 刘英华 张建林 张玉泉 李红 王挺 李海波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早期流产胎儿的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方法:共收集698例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标本,进行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分析。结果:自然妊娠组流产绒毛非整倍体255例,异常... 目的:比较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早期流产胎儿的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方法:共收集698例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标本,进行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分析。结果:自然妊娠组流产绒毛非整倍体255例,异常率为43.73%(255/583);ART组流产绒毛非整倍体53例,异常率为46.08%(53/115)。ART组与自然妊娠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整倍体中以三体型78.90%(243/308)最为常见,最常见的三体型为16三体,22三体和21三体,各种非整倍体类型的比例在两组流产绒毛中无显著性差异。698份流产绒毛样本中男性胚胎占48.14%(336/698),女性胚胎占51.86%(362/698),男女性别比例和异常胚胎在两种性别胚胎中的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导致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流产的重要原因,对早期流产绒毛进行分析可为遗传咨询和后续妊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流产 绒毛 非整倍体
下载PDF
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姝 曾宇晴 +2 位作者 林圣云 项静静 沈建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单用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接受CAG方案、19例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2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 目的:比较单用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接受CAG方案、19例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2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用CAG方案组、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组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组的ORR分别为50.0%、63.2%和6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和出血。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组患者化疗后输血中位时间及粒缺期时间较单用CAG方案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的疗效比较好,且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并有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方黄黛片 CAG方案 地西他滨
下载PDF
岳州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向晶晶 李侃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0-43,64,共5页
岳州窑是我国陶瓷业的重要发源地,从东汉到两宋,岳州窑以其独特的烧制技艺闻名于世。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得岳州窑在沉寂千年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省市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吸收地方文化精髓,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创新引领... 岳州窑是我国陶瓷业的重要发源地,从东汉到两宋,岳州窑以其独特的烧制技艺闻名于世。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得岳州窑在沉寂千年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省市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吸收地方文化精髓,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依托文博资源平台,不断提升输出能力;结合文化旅游事业,实现协同发展;重视相关企业培育,不断打造产业生力军,可以推动岳州窑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州窑 陶瓷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塞普替尼合成路线图解
5
作者 项晶晶 姜碧波 +1 位作者 余俊 张福利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51-555,共5页
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LOXO-292),又名塞尔帕替尼,化学名称为6-(2-羟基-2-甲基丙氧基)-4-(6-{6-[(6-甲氧基吡啶-3-基)甲基]-3,6-二氮杂双环[3.1.1]庚-3-基}吡啶-3-基)吡唑并[1,5-a]吡啶-3-甲腈(1),分子式:C29H31N7O3,分子量:525.60,... 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LOXO-292),又名塞尔帕替尼,化学名称为6-(2-羟基-2-甲基丙氧基)-4-(6-{6-[(6-甲氧基吡啶-3-基)甲基]-3,6-二氮杂双环[3.1.1]庚-3-基}吡啶-3-基)吡唑并[1,5-a]吡啶-3-甲腈(1),分子式:C29H31N7O3,分子量:525.60,为吡唑并[1,5-a]吡啶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存在盐型及多晶型,药用原料药为其游离碱[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类化合物 多晶型 游离碱 原料药 塞普 吡唑 丙氧基 合成路线图解
原文传递
金香丹抑制NLRP3/IL-1β/Caspase-1信号通路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6
作者 萧闵 向晶晶 +1 位作者 王威 王朝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7-94,共8页
目的:观察金香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心肌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金香丹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 目的:观察金香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心肌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金香丹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每组10只。造模前7 d开始,金香丹组给予金香丹片高、低剂量(0.72,0.18 g·kg^(-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地奥心血康组给予地奥心血康(1.29 g·kg^(-1))灌胃。末次灌胃12 h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检测ST段升高评价模型;比色法检测心脏组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心电图ST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明显改善(P<0.05,P<0.01),降低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金香丹低剂量组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P<0.05),金香丹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心肌组织绿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P<0.01),金香丹高剂量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香丹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机制为抑制炎症小体NLRP3,降低IL-1β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金香丹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英华 刘敏娟 +1 位作者 向菁菁 毛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1期6-7,2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苏南地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0例苏南地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病例组)和17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利... 目的初步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苏南地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0例苏南地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病例组)和17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利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病例组MTHFR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南地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在诊断苏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中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英华 宋小艳 +5 位作者 李庆阁 黄秋英 刘敏娟 向菁菁 唐慧 毛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微缺失与苏南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74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并入选1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进行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微缺失与苏南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74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并入选1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发现30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总缺失率为10.95%,其中无精子症患者缺失率为11.7%,严重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9.5%,AZF a区缺失0例,AZF b区缺失4例,AZF c区缺失15例,AZFb+c缺失10例,AZFa+b+c区缺失1例,AZFc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AZF b+c区,AZF a区发生率最低,对照组183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微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检测对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AZF基因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杨 向菁菁 +3 位作者 刘敏娟 李海波 李红 王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9期1036-1038,1022,共4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spasticparaplegia,HSP)家系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找出致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提取先证者、先证者父母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捕获和测序,锁定...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spasticparaplegia,HSP)家系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找出致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提取先证者、先证者父母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捕获和测序,锁定候选基因致病位点,针对变异位点在该家系6名患者和9名正常人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然后通过羊水穿刺和Sanger测序进一步对1例胎儿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该家系中6例病人均在ATL1基因的同一位点处发生突变(c.715C>T,p. R239C),家系中9例正常人和1例胎儿羊水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进行诊断,明确致病位点,有助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ATL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在诊断苏南地区耳聋家系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英华 时敬业 +5 位作者 宋小艳 刘敏娟 向菁菁 唐慧 于正 毛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6期682-683,737,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苏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及热点基因突变率,并探讨在苏南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11个耳聋家系的41例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2:c.35delG... 目的初步研究苏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及热点基因突变率,并探讨在苏南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11个耳聋家系的41例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2:c.35delG,c.176-191del16bp,c.235delC,c.299-300delAT,GJB3:c.538C>T,SLC26A4:IVS7-2A>G,c.1174 A>T,c.1226 G>A,c.1229 C>T,c.1707+5 G>A,c.1975 G>C,c.2027 T>A,c.2168 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41例耳聋家系样本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28例(68.29%),其中4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纯合突变,10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杂合突变,1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杂合突变,2例样本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纯合突变,5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4例患儿为线粒体基因mt1555A>G同质性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均未见异常。结论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对耳聋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为患儿家庭提供再生育指导,从而有效的降低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熔解曲线 家系分析
原文传递
新疆察布查尔县小型啮齿类动物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宝平 郭刚 +8 位作者 张莉 向晶晶 王小平 任远 齐文静 张慧 李军 张文宝 汪海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察布查尔县多房棘球绦虫流行区中间宿主——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和分布情况,确定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种类,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选择加尕斯台乡、琼博乐乡、四师和都拉塔口岸等4个调查点,使用板... 目的了解新疆察布查尔县多房棘球绦虫流行区中间宿主——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和分布情况,确定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种类,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选择加尕斯台乡、琼博乐乡、四师和都拉塔口岸等4个调查点,使用板夹、弓形夹捕捉小型啮齿类动物。根据外形特点并结合头骨形态鉴定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种类。取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疑似感染的肝脏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R方法扩增并测序确定其感染情况。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小型啮齿类动物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调查共捕获小型啮齿类动物595只,经形态学鉴定分属7个种,其中普通田鼠464只、小林姬鼠84只、柽柳沙鼠14只、大沙鼠14只、坦氏鼹形田鼠8只、灰仓鼠6只和红尾沙鼠5只。67份疑似感染的肝脏样品可见多房棘球蚴病灶,HE染色结果显示,病灶组织可见多房棘球蚴原头节;PCR扩增结果和序列比对表明,该67只小型啮齿类动物均为多房棘球蚴感染,总感染率为11.3%。各种的感染率分别为普通田鼠12.8%(57/464)、小林姬鼠3.6%(3/84)、柽柳沙鼠1/14、大沙鼠2/14、坦氏鼹形田鼠2/8、红尾沙鼠1/5和灰仓鼠1/6。普通田鼠的感染率与小林姬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田鼠与其他5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调查点中,以琼博乐乡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率最高,为12.3%(49/398)。结论新疆察布查尔县所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为普通田鼠和小林姬鼠,前者多房棘球蚴感染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多房棘球绦虫 小型啮齿类动物 普通田鼠 新疆察布查尔县
原文传递
湖北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肥胖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晶晶 袁姗姗 +3 位作者 吴春侠 郝文 张艳梅 余毅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研究男生肥胖和首次遗精年龄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掌握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2014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库中汉族11~18岁男生3 893人,提取身高,体重和遗精情况3个指标,采用体质指数(BMI)判断营养状况,使用... 目的研究男生肥胖和首次遗精年龄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掌握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2014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库中汉族11~18岁男生3 893人,提取身高,体重和遗精情况3个指标,采用体质指数(BMI)判断营养状况,使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半数遗精年龄,U检验比较城市和乡村半数遗精年龄的差异。结果湖北省11~18岁汉族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85%和6.65%,城市和乡村男生的超重率为17.43%、9.47%,肥胖率为12.36%、3.94%,城市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乡村男生(χ~2=19.74、48.01,均P <0.05)。12岁城市男生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的首次遗精检出率分别为17.95%和3.42%,14岁城市男生肥胖组和营养不良组的首次遗精检出率分别为86.96%和41.18%,14岁乡村男生体重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首次遗精检出率分别为70.26%和21.74%,17岁城市男生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的首次遗精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95.53%,4组在不同营养状况下首次遗精检出率有差异(χ~2=10.70、9.34、21.33、20.64,均P <0.05)。城市男生的首次半数遗精年龄为13.75岁,晚于乡村男生的13.65岁(P <0.05)。结论男生肥胖与首次遗精年龄之间有一定关系,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首次遗精 青春期
原文传递
游离甲状腺素makorin环指蛋白3及25-羟维生素D_(3)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晶晶 梁亚眉 陈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0期3688-3692,共5页
目的分析游离甲状腺素(FT_(4))、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PP女童患儿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游离甲状腺素(FT_(4))、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PP女童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T_(4)、25-(OH)D_(3)、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KRN3表达水平。结果FT_(4)、25-(OH)D_(3)在Tanner分期不断升高,MKRN3在Tanner分期不断降低(P<0.05)。观察组FT_(4)、FSH、LH及E_(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KRN3、25-(OH)D_(3)低于对照组(P<0.05)。FT_(4)与FSH、LH、E_(2)呈正相关(P<0.05),MKRN3、25-(OH)D_(3)与FSH、LH、E_(2)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FT_(4)、25-(OH)D_(3)、MKRN3预测IC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713、0.774、0.792。结论在ICPP女童中FT_(4)高表达,MKRN3、25-(OH)D_(3)低表达;高表达FT_(4),低表达MKRN3、25-(OH)D_(3)是ICPP女童发病的风险因子,三项联合检测在ICPP的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甲状腺素 25-羟维生素D_(3)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Based o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on Cellular Immunophenotype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被引量:6
14
作者 ZHANG Yu QIAN Li-li +5 位作者 SHEN Jian-ping CHEN Jun-fa GAO Yan-ting xiang jing-jing YE Bao-dong ZHOU Yu-ho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69-473,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reatment based on Chinese medicine pattem identification on cellular immunophenotype of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MDS were randomly a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reatment based on Chinese medicine pattem identification on cellular immunophenotype of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MD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a randomized digital table. Thirty patients in each group included 3 risk levels (low, moderate and high risks) with each level 10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ch was also u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Zuogui Pill (左归丸) and Yougui Pill (右归丸) for low risk patients; Qingwen Baidu Decoction (清瘟败毒饮) and Bazhen Decoction (八珍汤) for moderate risk patients; Gexia 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 and Qinghao Biejia Decoction (青蒿鳖甲汤) combined with Shiquan Dabu Decoction (十全大补汤 ) for high risk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of overatl response rate and immunophenotype (CD13, CD14, CD15, CD33 and CD34) of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low risk and moderate risk patients (P=0.02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overall response rat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high risk patients (P=0.089). The expressions of CD13, CD14, CD33 and CD34 in all three risk level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while CD15 in all three risk level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or P〈0.01). Meanwhile, the difference values of CD13 and CD33 in low risk level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D33 and CD34 in moderate risk level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s well as CD34 and CD15 in high risk level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and the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 Conclusions: It show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f the MDS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identification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Since the treatment may inhibit the malignant clones and improve the dysmaturity of granulocyte differentiation, it is a feasible op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identification IMMUNOPHENOTYP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