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高产井地震模式新认识 被引量:22
1
作者 肖富森 陈康 +5 位作者 冉崎 张旋 谢冰 刘兴刚 徐伟 罗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5,共8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为一套主要受沉积和岩溶作用控制的缝洞型储层,以缝洞尺度小、地层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为特征,致使储层钻遇率较低、单井天然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解决该区储层地震识别存在多解性的难题,在对位于乐...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为一套主要受沉积和岩溶作用控制的缝洞型储层,以缝洞尺度小、地层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为特征,致使储层钻遇率较低、单井天然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解决该区储层地震识别存在多解性的难题,在对位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翼的高石梯潜伏构造区灯四段进行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气井测井、测试资料确定储层组合类型,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了不同储层组合类型典型井的地震响应特征及高产井地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灯四段可划分为3种储层组合类型,对应于3类地震模式:(1)Ⅰ类地震模式,具有"宽波谷+双亮点"或"宽波谷+复波"地震响应特征,缝洞发育,为开发阶段首选的高产井地震模式,可实施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工艺;(2)Ⅱ类地震模式,具有"宽波谷"地震响应特征,缝洞较发育,为中产井模式,可实施大斜度井工艺;(3)Ⅲ类地震模式,具有"宽波谷+亮点"地震响应特征,缝洞欠发育,为较低产能井模式,可实施水平井工艺。该地震模式新认识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储层钻遇率超过60%,已完成的8口井平均测试天然气产量高达75.34×104 m3/d。结论认为,基于地震相、缝洞预测及靶体设计一体化的高产井地震模式,支撑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井位部署和钻井轨迹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地区 震旦纪 灯影组 岩溶 缝洞型储集层 地震响应 高产井地震模式 缝洞预测
下载PDF
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的突破及意义——以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甘利灯 肖富森 +10 位作者 戴晓峰 杨昊 徐右平 冉崎 魏超 谢占安 张旋 刘卫东 张明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0-971,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证了该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2)利用剥层法井点和联井剖面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结合多次波周期性分析,明确了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是灯影组层间多次波的主要来源。(3)在层间多次波准确识别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传统Radon方法创新应用,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突破了由于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使得现有方法难以奏效的困境,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形成了适用、有效、可复制的压制处理方案。(4)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发育强度评价指标,编制了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多次波发育强度分布图。该方案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压制后剖面结构特征更加符合沉积规律,横向分辨率更高,小断裂与小异常体特征更清晰,并在灯影组发现了串珠反射。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储集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90%,基于双相介质的烃类检测符合率从70%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波形分类 烃类检测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复杂构造带北段精细构造建模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19
3
作者 梁瀚 肖富森 +6 位作者 冉崎 关旭 韩嵩 陈骁 狄贵东 谢枕 刘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2,共7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与地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构造建模研究,结合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模拟对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北段进行构造几何学分析,解析该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落实断层变形特征和构造圈闭,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角坝断裂和(1)号断裂为分界断层,可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划分为前山推覆带、前锋带、潜伏构造带3套构造单元;(2)前锋带(1)号断裂前端发育产状陡立倒转的断层传播褶皱,其下盘可识别出逆掩隐伏构造;(3)前锋带发育4套垂向叠置的二叠系—三叠系岩片,该构造带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变形、喜马拉雅期活化;(4)隐伏前缘带受寒武系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两套滑脱层夹持形成3套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结论认为:(1)号断裂下盘隐伏的上古生界构造(中构造层)和上盘的红星构造背斜形态完整,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技术及精细构造建模方法,给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 逆冲推覆 断层相关褶皱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隐伏构造 勘探区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9 位作者 徐右平 杨昊 魏超 胡天跃 肖富森 吕宗刚 张明 刘卫东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22,共15页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制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层间多次波“识别难,压制难”问题,在广泛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提出了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技术方案,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介绍其实际应用效果。首先,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含与不含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论证了高石梯—磨溪地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并得到VSP资料的验证。其次,利用剥层法多次波正演模拟与周期性分析,明确了灯影组层间多次波主要来源于其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其后,在层间多次波模拟与来源层位指导下,通过多次波压制试验优选技术,建立了偏移前、偏移后和叠后分步组合迭代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流程,并通过层控剩余速度分析与叠加速度优化,以及层控Radon变换解决了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瓶颈问题。最后,基于速度谱上速度展度,研发了多次波发育强度平面预测技术,形成了点、线、面完整的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技术,保障了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伤及有效波。该技术方案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落实了超深层地层结构,取得了显著地质效果;在GS1井区应用中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储层预测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在GS19井区应用中首次在灯影组内幕发现了大量弱“串珠”反射,它们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在高石梯东地区应用中消除了台缘带假像,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层间多次波 反射率法多次波正演模拟 多次波来源分析 多次波发育强度预测 层控Radon变换 分步组合迭代多次波压制 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致密河道砂岩气藏高产井地震模式及井轨迹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讯 肖富森 +6 位作者 洪海涛 王小娟 关旭 邹娟 李明秋 杨广广 干大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致密气次生气藏,勘探开发潜力大,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前期单纯依据河道的刻画成果部署井位,获得的产能与预期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沙溪庙组致密气高效开发井位部...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致密气次生气藏,勘探开发潜力大,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前期单纯依据河道的刻画成果部署井位,获得的产能与预期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沙溪庙组致密气高效开发井位部署模式,在多手段河道刻画基础上,综合实钻井岩心、测井、地震预测成果,开展致密河道储层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河道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致密特征,孔渗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属于孔隙型储层,气井产能主要受河道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程度、储层富气程度以及压裂改造三大因素控制。②沙溪庙组优质河道砂体越厚、泥质含量少、储层厚度越大、物性越好,砂体底界波峰反射越强;利用河道砂“亮点”波峰最大振幅能量属性能有效区分优质砂体储层分布位置,并与实钻井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③地震正演结合实钻井分析建立了浅层致密河道气藏高产井模式为“强振幅‘亮点’+低泊松比+垂直(大角度斜交)最大主应力方向”,利用该模式部署试采井实钻,强振幅区内Ⅰ、Ⅱ类储层钻遇率超过80%,测试单井平均无阻流量由2018年的31.8×10^4 m^3/d提高到84.5×10^4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气 中侏罗世 沙溪庙组 河道砂 部署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贵安 关旭 +7 位作者 肖富森 张本健 文龙 杨广广 张晓丽 吕龑 干大勇 夏小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0,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处理、解释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面向沙溪庙组目的层的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体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体特征更突出,断层成像更清晰,道集质量明显提高,为后续叠前地震储层及含气性检测提供了可靠数据;②在明确砂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河道砂组地震层序划分及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可以确定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空间期次、重点砂体及单河道横向展布,岩性预测吻合率100%;③形成针对重点河道致密砂岩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及高产井部署地震模式,定量预测储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的误差均小于10%,高产井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水平井部署。结论认为,形成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较为成熟,获气井成功率大幅提升,单井产气量不断获得新突破,该技术有效地支撑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地震处理 砂体刻画 储层预测 含气性预测
下载PDF
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断层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达 肖富森 +2 位作者 冉崎 王跃祥 陈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7,I0008,共8页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相干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梯度结构张量获取倾角信息,然后通过构建梯度相关矩阵计算局部地震数据的梯度能量熵值。高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差,低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好,因此可以利用能量熵值刻画三维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空间结构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不仅抗噪能力较强,而且对断层等不连续性边界的检测效果比超级地震道第一代相干体(ST-C1)、超级地震道第三代相干体(ST-C3)和局部结构熵相干体(LSE)都好,可以有效地用于三维断层及其他地质边界的地震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导向 梯度结构张量 能量熵 断层检测
下载PDF
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达 肖富森 +5 位作者 冉崎 谢冰 陈骁 张福宏 陈康 许翔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90,共9页
岩石物理模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一般可以通过测井资料或者实验室资料获得,但是诸如矿物基质弹性模量以及孔隙几何形状这些参数,不能从实测数据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反演得到,因此,研究获取这些岩石物理参数的反演方法十分... 岩石物理模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一般可以通过测井资料或者实验室资料获得,但是诸如矿物基质弹性模量以及孔隙几何形状这些参数,不能从实测数据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反演得到,因此,研究获取这些岩石物理参数的反演方法十分必要。对于砂岩油气储层,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模拟岩石的孔隙结构,引用Biot系数公式确定矿物基质弹性模量的变化范围,并结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在只知道常规测井数据的情况下,直接反演出岩石的矿物基质弹性模量和孔隙纵横比谱。针对实验室测试的42块细砂岩样品,利用该方法精确地获取了所有样品的矿物基质体积模量、剪切模量以及孔隙纵横比谱。分析反演获取的多种岩石物理参数表明:孔隙纵横比谱对岩石的弹性性质影响最大;孔隙纵横比谱可用来描述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利用3种孔隙纵横比的KT模型进行流体替换模拟的适用性很好;裂缝孔隙的体积分数对岩石弹性模量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叠前地震属性反演和叠后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模型 流体替换 岩石物理参数 矿物基质弹性模量 孔隙纵横比谱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勘探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汤聪 符力耘 +1 位作者 肖富森 杜启振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2年第2期187-203,共17页
随着浅部金属矿产资源逐渐开发殆尽,向第二深度空间(500~2 000 m)找矿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在深部找矿中,常规重、磁、电法的探地信号急速衰弱,无法满足勘探要求,而地震信号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及深层分辨率,非常适合于深部探矿.因此,地震方... 随着浅部金属矿产资源逐渐开发殆尽,向第二深度空间(500~2 000 m)找矿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在深部找矿中,常规重、磁、电法的探地信号急速衰弱,无法满足勘探要求,而地震信号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及深层分辨率,非常适合于深部探矿.因此,地震方法在金属矿勘探领域的潜力被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看好,并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通过对五种典型金属矿床的特征分析,探讨了常规反射地震方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适用性,认为岩性、岩体尺度和反射界面特征是反射地震适用与否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在采集、处理、解释反演和被动源勘探技术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1)在反射地震为主流勘探方法的情况下,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解释反演上,挖掘资料潜力;(2)应基于岩石物理学探索金属矿成矿作用对地震属性的影响;(3)散射波及被动源相关理论是未来金属矿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反射地震勘探 资料采集 散射波成像 被动源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下载PDF
Breakthrough and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y on internal multiple recognition and suppression: A case study of Ordovician Dengying Formation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SW China
10
作者 GAN Lideng xiao fusen +10 位作者 DAI xiaofeng YANG Hao XU Youping RAN Qi WEI Chao XIE Zhan'an ZHANG Xuan LIU Weidong ZHANG Ming SONG Jianyong LI YAND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023-1035,共13页
Aimed at the serious mismatch between 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and the real data of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GS1 well area, Sichuan Basin, four aspects of intern... Aimed at the serious mismatch between 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and the real data of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GS1 well area, Sichuan Basin, four aspects of internal multiples identification and suppression were studied. Firstly, a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of internal multiple based on reflectivity method was developed. Through eight means such as post-stack and pre-stack forward modeling of internal multiple, and combined with VSP data,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well-seismic mismatching in this area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ternal multiples. Second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ternal multiple forward modeling using the stripp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l multiple periodic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four groups of overburden layers with velocity inversion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internal multiples. Thirdly, by identifying internal multiples accurately and using suppre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 effective and replicable suppression scheme suitable for these formations was established,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small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l multiple and primary reflection wave which makes the current methods ineffective. Fourthly, an evaluation index of internal multiple intensity was proposed, and the internal multipl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Deng-4 Member) in Gaoshiti-Moxi area was compiled. This scheme greatly improved the well-seismic match, and the strata sedimentary features are clearer on the new seismic profiles with higher lateral resolution, with which smaller faults and geological anomali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a series of the bead reflections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are first discovere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based on seismic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60% to 90%, and that of hydrocarbon detection based on dual phase medium theory was increased from 70% to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ULTIPLE reflectivity method forward modeling well-seismic match velocity inversion SEISMIC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hydrocarbon detection Sichuan Bas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1
作者 肖富森 黄东 +4 位作者 张本健 唐大海 冉崎 唐青松 尹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8-576,586,共10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川中北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和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结合气源分析结果、构造背景和目前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程度,明确了侏罗系沙溪庙组浅层致密气向川西北、川中北和川东北地区进行"深化、甩开勘探开发部署"的总体方针,其中川西地区龙门山前缘北段的梓潼凹陷,川中北地区的金华、秋林、公山庙、营山地区以及川东北大巴山前缘的五宝场、渡口河地区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下一步浅层致密气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气藏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