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张晓华 朱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科学目标及初步成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兴伟 张训华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侯方辉 刘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是一个在我国大陆架上实施的以钻探我国陆架区深部地层为目的的科学计划,是介于大陆科学钻探(ICDP)和大洋科学钻探(DSDP,ODP,IODP)之间的大陆架地球科学探索计划。首批两口科学钻探井布设在南黄海陆架上,CSDP-1井...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是一个在我国大陆架上实施的以钻探我国陆架区深部地层为目的的科学计划,是介于大陆科学钻探(ICDP)和大洋科学钻探(DSDP,ODP,IODP)之间的大陆架地球科学探索计划。首批两口科学钻探井布设在南黄海陆架上,CSDP-1井的主要目标为第四纪及其环境演化,CSDP-2井则瞄准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及其资源环境效应。CSDP-2井的科学目标为揭示中—古生界的地层时代、沉积环境、构造演化,详细标定钻遇地层的地球物理性质,系统评价其油气生储盖特征,以及开发和探索钻探与井中观测等技术。CSDP-2井完井深度2 843.18m,创造了全球陆架全取心钻探的最深记录,综合取心率97.7%,其中中—古生界取心2 198.10m,取心率99.3%,先后钻遇第四系—新近系,下三叠统青龙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和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高骊山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坟头组和高家边组。初步建立钻遇中—古生界的岩性剖面、地球物理性质剖面、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格架,厘定印支期和加里东期两个不整合面,以及孤峰组和龙潭组之间的断层滑脱面,并通过对烃源岩系统评价发现4套好的烃源岩。下一步工作将在进一步厘定地层年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沉积环境演化、构造和热演化历史,以及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古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 科学钻探 南黄海 中—古生界 油气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来星 郭兴伟 +5 位作者 徐朝晖 张晓华 李文强 肖国林 朱晓青 侯方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5-705,共11页
CSDP-2井是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CSDP)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实施的第一口连续取芯井,完井深度2 843.18 m,平均取芯率高达97.7%。综合利用该井岩芯、测井、岩石薄片及古生物化石资料,准确识别出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的岩石类型、沉... CSDP-2井是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CSDP)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实施的第一口连续取芯井,完井深度2 843.18 m,平均取芯率高达97.7%。综合利用该井岩芯、测井、岩石薄片及古生物化石资料,准确识别出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性组合序列等特征,进而探讨研究区沉积环境及其垂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SDP-2井所钻遇的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地层既包含碎屑岩也包含碳酸盐岩,发育了三角洲相、滨岸相、潮坪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浅海陆棚相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南黄海盆地晚古生代先后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自下而上发育碎屑岩浅海—潮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潮坪—潟湖—颗粒滩沉积体系和碎屑岩三角洲沉积体系,反映了研究区由海相向海陆过渡相逐渐演化的沉积充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上古生界 CSDP-2井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2 位作者 郭兴伟 张训华 吴志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8期73-76,共4页
0引言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扬子块体和海区,以及破解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节点。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南黄海自北而... 0引言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扬子块体和海区,以及破解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节点。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南黄海自北而南可划分为千里岩隆起、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生界 油气地质特征 灰黑色泥岩 南黄海 南黄海盆地 CSDP-2 大隆组 科学钻探 大陆架
下载PDF
基于孔喉结构建立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案——以松南中央坳陷泉四段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来星 卢双舫 +3 位作者 张训华 肖国林 吴志强 黄文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4-1667,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案是识别储层"甜点"的基础,也是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国内对此尚无统一认识。为此,以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砂岩为例,综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高压压汞等多种资料对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案是识别储层"甜点"的基础,也是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国内对此尚无统一认识。为此,以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砂岩为例,综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高压压汞等多种资料对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孔喉小、物性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储层渗透性主要由占小部分体积的最大孔喉半径所控制,喉道半径越大、大喉道所占比例越高,致密储层的渗透率(K)就越高、品质就越好。在此基础上,由孔喉结构的差异性出发,将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分类4类,其中,石油能够充注至Ⅰ—Ⅲ类致密储层,且Ⅰ类致密储层(K为(0.1~1.0)×10^(-3)μm^2)品质最高,可视为储层"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评价方案 致密砂岩储层 泉四段 松南中央坳陷
下载PDF
由下扬子区海陆对比分析南黄海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来星 肖国林 +3 位作者 郭兴伟 王蛟 吴志强 李宝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52,共14页
针对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重大需求,在收集、整理下扬子苏、浙、皖地区地质和地化资料的基础上,依托科学钻探CSDP-2井岩心,系统对比了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区早志留世古地理背景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而利用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总结了南... 针对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重大需求,在收集、整理下扬子苏、浙、皖地区地质和地化资料的基础上,依托科学钻探CSDP-2井岩心,系统对比了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区早志留世古地理背景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而利用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总结了南黄海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特征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目前已钻遇了坟头组和高家边组上部两套丰度很低的厚层、暗色(粉砂质)泥岩,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热演化程度已整体进入过成熟阶段;受控于全球海侵事件和扬子板块构造活动的发展阶段,早志留世初期深水陆棚环境逐渐向后期的浅水陆棚环境演变,加之早期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得下扬子区高家边组下部烃源岩的品质明显高于上部,并以底部黑色笔石页岩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因此,南黄海盆地高家边组底部理应存在一套优质烃源岩层,可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主控因素 下志留统 海陆对比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我国近海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态势及其地质有利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国林 董贺平 +3 位作者 杨长清 周永青 张金川 蔡来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7期73-76,共4页
0引言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最新结果表明,以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是全国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的近2倍。预计至2030年,我国致密油和致密气年产量可分别占油气年产量的约8%和... 0引言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最新结果表明,以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是全国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的近2倍。预计至2030年,我国致密油和致密气年产量可分别占油气年产量的约8%和40%;页岩气和煤层气年产量分别占天然气年产量的约20%和6%。非常规油气将成为我国油气产能接替的重要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资源 非常规天然气 地质资源量 动态评价 潜力巨大 页岩气 油气产能 有利性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突破对我国近海残留“黑色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2 位作者 郭兴伟 董贺平 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东部海域以侏罗系为唯一源岩的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近海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本文采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近海主要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残留侏罗系暗色泥岩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多属"中等"级别,局部发育"中等—好"、"中等—差"级别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大多存在早(J_3—K_1)、晚(E_2末—N_1)2期生、排烃高峰,生烃总量达1.4×10^(11 )t,资源前景乐观,预测可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式"和侏罗系—白垩系(或新生界)"下生上储式"2类源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侏罗系” 烃源岩评价 油气成藏组合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中国近海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长清 杨艳秋 +5 位作者 杨传胜 孙晶 王建强 肖国林 王蛟 王明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40,共11页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临近陆域资料,通过海陆对比、中生界层序地层建立、构造-沉积演化过程重塑,探讨中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和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存在2个超层序7个层序,中生代以来演化表现为晚三叠世前的被动大陆边缘基底、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拗陷、白垩纪活动陆缘断陷盆地;早期基底NE向格架控制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宏观含油气性,中生代两期构造演化造就了两套生储盖组合,基隆运动、渔山运动和雁荡运动控制早期油气的生成、聚集,龙井运动主要控制早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再成藏;继承性隆起(斜坡)闽江斜坡和"凹中凸"台北转折带是中生界油气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方向 构造-沉积演化 中生代 油气成藏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东南部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健 肖国林 +2 位作者 张勇 杨艳秋 杨长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176,共8页
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的勘探形势良好,在新生界陆续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在盆地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利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结果... 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的勘探形势良好,在新生界陆续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在盆地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利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基隆凹陷,岩性推测为海湾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储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裂缝,白垩系砂岩整体为中孔中渗储层,新生界储集性能较好,并以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砂岩最为重要;中新生代盖层主要为泥岩,发育两套生储盖组合;受构造演化所控制,基隆凹陷可能经历了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新近纪―至今3次生烃,其他地区只经历了后两次生烃;油气主要是通过优势输导砂体、不整合面、断裂和裂缝所组成的输导体系向周围圈闭运移;东海陆架东南部白垩系油气主要存在3种油气藏类型。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东海陆架盆地东南部白垩系的油气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生烃作用 成藏模式 东海陆架盆地 东南部
下载PDF
东海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长清 孙晶 +2 位作者 杨传胜 杨艳秋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92,共4页
0引言油气成藏模式是对形成油气藏的地质要素、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联的单一模型或者多要素复合模型的总结,通常以形成油气藏的静态地质要素为基础,以油气藏形成的动态过程或其动态演化关系为主线开展研究,最终预测油气藏位置或勘探方向。
关键词 地质要素 油气藏形成 油气成藏模式 动态演化 东海盆地 勘探方向 成藏过程 复合模型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中生界烃类生成、运聚与成藏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国林 王明健 +1 位作者 杨长清 庞玉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色泥岩是潜在烃源岩。T3-J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达到高峰;K12-K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末达到高峰;雁荡运动和瓯江运动及其之前形成的各类圈闭,更有利于捕获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生成和排出的烃类。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烃类运移提供了重要优势通道,烃类多沿断裂带及附近的构造圈闭聚集。白垩系内的烃类聚集量是侏罗系的3倍,白垩系内的"构造型"和J2/K1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构造-地层不整合复合型"是本区中生界两类重要的油气聚集,聚集模式可能包括"近源聚集"和"远源聚集"2种,成藏组合包括"自生自储自盖"、"下生上储上盖"和"新生古储新盖"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生烃 排烃 聚集成藏 数值模拟 东海南部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代构造演化框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兴伟 庞玉茂 +5 位作者 张训华 侯方辉 吴志强 肖国林 朱晓青 蔡来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 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CSDP-2 构造演化 科学钻探 大陆架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与鄂尔多斯中南部中生代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国林 杨长清 +2 位作者 孙晶 杨传胜 杨艳秋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0,共4页
0引言全国油气资源最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生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油区中生界的石油资源量分别占比41.3%、97.1%和26.31%。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近海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盆地广泛... 0引言全国油气资源最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生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油区中生界的石油资源量分别占比41.3%、97.1%和26.31%。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近海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发育中生界,并普遍发育侏罗系、白垩系2套有效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中生界 成藏地质条件 南海北部盆地 油气勘探 石油资源量 中国近海 陆区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多期成藏——来自CSDP-2井的勘探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来星 肖国林 +4 位作者 万慧清 曾志刚 张训华 郭兴伟 吴志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24,共18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不仅完成了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首次钻探,也创造了陆架区2 843.18 m的全取心深钻记录。在CSDP-2井钻遇的三叠系青龙组(T1q),二叠系大隆组(P3d)、龙潭组(P2-3l)、孤峰组(P2g)、栖霞组(P1q)和志留系坟头组(S1f)等...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不仅完成了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首次钻探,也创造了陆架区2 843.18 m的全取心深钻记录。在CSDP-2井钻遇的三叠系青龙组(T1q),二叠系大隆组(P3d)、龙潭组(P2-3l)、孤峰组(P2g)、栖霞组(P1q)和志留系坟头组(S1f)等多层段岩心中探获了多类型、多级别的油气显示,且二叠系3个油砂样品表明该区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过程。地球化学分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1#油砂和2#油砂层段均表现出"近源成藏"的特征,其中大隆组1#油砂中的原油与大隆组、龙潭组上段泥岩的亲缘关系明显,龙潭组2#油砂中的原油与龙潭组下段、孤峰组和栖霞组烃源岩具有更好的亲缘关系;3#油砂中的原油成熟度明显偏低,推测其可能来自两侧坳陷区的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盆地模拟和含烃流体包裹体测温相互印证,明确了CSDP-2井揭露的四套烃源岩与三套储集层之间存在着"接力式"生烃和"波浪式"充注的多期成藏特征,同时得益于三套盖层的良好封盖,彰显了研究区较为广阔的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中—古生界 CSDP-2井 中部隆起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地层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2 位作者 张训华 祁江豪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0期78-80,共3页
0引言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其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第1口全取心科学钻井,先后钻遇第四系—新近系,下三叠统青龙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 0引言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其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第1口全取心科学钻井,先后钻遇第四系—新近系,下三叠统青龙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和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高骊山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坟头组和高家边组。该井是中部隆起上第1口钻遇海相中—古生界的钻井,同时也是整个南黄海海域目前钻遇的海相中—古生界地层最全的钻井。目前已对其生物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以及油气资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岩石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古生代海相 南黄海 岩相古地理 高骊山组 栖霞组 龙潭组 黄龙组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部地层格架与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长清 杨传胜 +5 位作者 杨艳秋 孙晶 王建强 肖国林 王蛟 袁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71,共14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西太平洋边缘的前中生代克拉通基础上的中、新生代坳陷-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层(上三叠统—白垩系)由于埋藏深,区域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构造演化复杂,温度场、压力场与应力场变化大,...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西太平洋边缘的前中生代克拉通基础上的中、新生代坳陷-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层(上三叠统—白垩系)由于埋藏深,区域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构造演化复杂,温度场、压力场与应力场变化大,地质结构改造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影响了对盆地深层烃源岩与油气生、排、聚潜力综合评价。因此,本文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钻井、地球物理和浙闽陆域资料,通过区域地震地质解释和井-震标定,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层划分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和白垩系3个二级构造层序,建立了深部层序格架和层序演化序列,明确了深部主要发育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套受海侵影响或海相泥页岩烃源岩,提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层总生烃能力和平均资源丰度较大,具有可观的油气资源潜力,是今后东海深部油气勘探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构造层序 深部地层格架 层序演化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下载PDF
基于权值交互思想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国麟 杨春玲 陈宇 《电子技术应用》 2020年第10期39-41,共3页
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算法广泛使用对称均匀量化操作对模型权值进行量化,没有考虑到相邻权值量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上一个权值的量化操作产生的量化噪声可以通过调整之后权值的量化方向加以弥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交... 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算法广泛使用对称均匀量化操作对模型权值进行量化,没有考虑到相邻权值量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上一个权值的量化操作产生的量化噪声可以通过调整之后权值的量化方向加以弥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交互思想的三值卷积神经网络量化算法,达到了16倍的模型压缩比,以ImageNet作为数据集,量化后的AlexNet和ResNet-18网络上模型预测准确率只下降了不到3%。该方法达到了较高的模型压缩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将卷积神经网络移植到计算资源有限的移动端平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值量化 卷积神经网络 权值交互 模型压缩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Meso-Cenozoic Igneous Complexes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Lower Yangtze Craton of Eastern China and the Tectonic Setting 被引量:15
19
作者 PANG Yumao ZHANG Xunhua +4 位作者 xiao guolin GUO Xingwei WEN Zhenhe WU Zhiqiang ZHU xiao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71-987,共17页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partially surrounded by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eso- Cenozoic widespread igneous rocks belt. Magnetic anomaly and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both reveal the prevalent occurrence of ig...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partially surrounded by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eso- Cenozoic widespread igneous rocks belt. Magnetic anomaly and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both reveal the prevalent occurrence of igneous rocks. We preliminarily defined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magnetic anomalies and igneous rock bodies. Some igneous complexes were also recognized by using multi-channel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We identified various intrusive and extrusive igneous rock bodies, such as stocks, sills, dikes, laccoliths and volcanic edifice relics through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We also forecas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gneous complexes. More than fifty hypabyssal intrusions and volcanic relics were delineated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anomaly and dense intersecting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It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regional geology and basin evolution research. Spatial matching relations between igneous rock belts and fractures document that extensional N-E and N-NE-trending deep fractures may be effective pathways for magma intrusion. These fractures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extension during the Meso- Cenozoic after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Isotopic age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 between igneous rock bodies and the surrounding bedded sedimentary strata both indicate that igneous activities might have initiat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gradually weaken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Miocen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so-Cenozoic igneous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intensive igneous activity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gneous complexes magnetic anomaly seismic faciescharacteristics igneous activity plate subduction
下载PDF
Basin modeling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 Subbasi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10
20
作者 PANG Yumao ZHANG Xunhua +2 位作者 GUO Xingwei xiao guolin HAN Zuoz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5-78,共14页
Basin model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analyzing sedimentary basins. The North Subbasi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filled with thick Meso-Cenozoic terrigenous deposits during the rift evolution stage. T... Basin model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analyzing sedimentary basins. The North Subbasi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filled with thick Meso-Cenozoic terrigenous deposits during the rift evolution stage. The accumulation of data and achievement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have provided the preconditions for basin modeling. The necessary parameters and geological elements for simulations are collated and summarized. Modeling of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is performed and the related trend in heat flow is reconstructed and calibrated. The heat flow value commences from an average level of 61 m W/m2during MiddleLate Jurassic, rises to about 80 m W/m2from circa 145 Ma to circa 74 Ma, and then undergoes a gradual decline to65 m W/m2until the end of Oligocene.Three evolutionary phases, namely, the initial rifting phase, syn-rifting phase, and post-rifting phase,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th Subbasin generally enters into a stage of strong rifting during Cretaceous and undergoes rapid subsidence until the Late Cretaceous,then follows by a stage of moderate rifting during the Paleogene. The input and general workflow involved in 3-D modeling are introduc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North Subbasin reveals that the threshold depth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located near the top of the Paleogene Funing form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have reached or exceeded peak oil generation and have almost completed the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f hydrocarbons. The mai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in the Jurassic source rocks take place during the syn-rifting and post-rifting phases, whereas the peak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in the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source rocks take place during the post-rifting phase. Although the study area is still a relatively less explored sedimentary basin, the results of modeling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explorati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main uncertainty factors is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 modeling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petroleum system South Yellow Sea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