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及邻区三维地热地质建模与地热资源靶区优选
1
作者 李文靖 肖红平 +4 位作者 饶松 施亦做 张翘然 黄顺德 胡光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8,共14页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能够直观反映地质体温度场分布格局,有助于圈定地热资源有利靶区。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岩石热物性数据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温度场模拟,通过钻孔测温和实测大地热流数据,验证了地热地质模...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能够直观反映地质体温度场分布格局,有助于圈定地热资源有利靶区。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岩石热物性数据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温度场模拟,通过钻孔测温和实测大地热流数据,验证了地热地质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中央坳陷在1.0~4.0 km深度的温度分别为30.3℃~62.8℃、68.2℃~120.2℃、110.5℃~166.7℃、158.4℃~214.2℃。4.0 km深度内地温梯度介于36.9℃/km~57.4℃/k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48.4℃/km。嫩江组、姚家组二段—三段、青山口组二段—三段和泉三段—四段4套主力热储底板温度分别介于15.8℃~71.4℃、23.6℃~88.6℃、31.8℃~107.4℃和48.9℃~133.4℃,其中华字井阶地、大庆长垣、宾县王府凹陷为热储温度高值区。研究区现今地温场主要受基底起伏的控制,基底和沉积层热导率的差异引起的热流“折射”效应促进了浅部热量的再分配,形成了凹凸相间的地温场分布格局;此外,断裂构造对地温场高异常区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结合热源、通道和储盖组合特征,圈定大庆长垣中部地区泉头组三段—四段为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地热资源开发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 地热资源靶区 热储温度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
下载PDF
国内外锂产业发展现状和思考
2
作者 曹倩 沙秋 +3 位作者 刘人和 郑元超 肖红平 施亦做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锂广泛应用于核聚变、动力电池、储能设备中,是新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金属。了解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提高国家和企业锂产业竞争力。全球可开发利用的锂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锂消费快速... 锂广泛应用于核聚变、动力电池、储能设备中,是新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金属。了解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提高国家和企业锂产业竞争力。全球可开发利用的锂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锂消费快速上涨和新兴提锂技术进展,地热卤水和油气田卤水等深层卤水、废弃锂电池回收或将成为“新型矿山”。中国是主要锂资源中游加工国,长期以来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国外锂资源管控愈发严格,预计未来仍存在较大缺口。通过梳理资源、市场、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建议加强资源勘查,鼓励油气公司开展“油锂同探”;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新兴提锂技术给予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攻关,探索中深层卤水提锂和废弃锂电池回收等关键技术;建立回收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保障锂电池回收产业良性发展;加强锂矿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锂资源 伴生资源 油田卤水 地热卤水 锂产业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馆陶组热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饶松 肖红平 +3 位作者 王朱亭 高腾 施亦做 黄顺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2,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类、多套热储层,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埋深适中、厚度大、分布广泛,为盆地主力热储之一,但过去的研究缺乏针对全区馆陶组地热资源的系统性评价。为此,在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钻井、地质和...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类、多套热储层,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埋深适中、厚度大、分布广泛,为盆地主力热储之一,但过去的研究缺乏针对全区馆陶组地热资源的系统性评价。为此,在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钻井、地质和物探资料,系统刻画了馆陶组热储平面展布特征,并评价了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圈定了地热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第四系—古近系现今平均地温梯度为34.7±3.5℃/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4.4±8.1 mW/m^(2),反映了新生代裂谷盆地属性,具备了形成大型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背景;②馆陶组热储温度分布区间为19.6~96.2℃,平均值为56.3℃,相对高温区主要出现在黄骅坳陷、渤中坳陷,冀中坳陷等地区,总体分布趋势与盆地现今地温场格局基本一致;③盆地110个县级以上城市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折合标煤99.6×10^(8) t,平均地热资源丰度148.6×10^(4) t/km^(2),属于资源条件最好的一类油田地热资源,其中66.7%集中分布在华北油区;④盆地馆陶组热储最大概率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662.2×10^(8) t,平均地热资源丰度为72.4×10^(4) t/km^(2)。结论认为,根据热储特征和地面、经济条件,可在全盆地圈定出9个馆陶组地热资源有利区,即邢衡隆起区、南宫凹陷区、丘县凹陷区、饶阳凹陷区、武清凹陷区、岐口凹陷区、埕宁隆起区、东营凹陷区、昌潍凹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馆陶组 热储 热储特征 地热资源评价 现今地温场 油区地热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翘然 肖红平 +4 位作者 饶松 施亦做 李文靖 黄顺德 胡光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204,共14页
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既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通过收集松辽盆地826口钻孔试油温度数据,结合150个岩心样品... 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既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通过收集松辽盆地826口钻孔试油温度数据,结合150个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系统刻画了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基于深部温度预测技术计算了4000 m深度内地层温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2.5~69.0℃/km之间,平均值为44.0℃/km。中央坳陷区岩石热导率值比较集中,大多介于1.60~2.40 W/(m·K)之间,平均值为1.84 W/(m·K),其中泥岩热导率最低,平均值为1.77 W/(m·K);粉砂岩热导率居中,平均值为1.87 W/(m·K);细砂岩热导率最高,平均值为2.12 W/(m·K)。大地热流值介于35.0~98.8 mW/m ^(2),平均值为76.9 mW/m ^(2),为典型的“热盆”,平面上呈中部高、边部低的环带状展布特征。松辽盆地1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26.9~72.3℃,平均值为47.9℃;2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49.4~141.3℃,平均值为91.9℃;3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71.8~167.5℃,平均值为135.8℃;4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94.3~210.9℃,平均值为179.8℃。综合分析认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软流圈上涌,区域岩石圈迅速减薄,来自地幔的热量显著增加;同时,减薄的地壳更有利于地幔热量向上传导。盆地内广泛发育的NNE和NW向两组深大断裂系为地幔物质及热流上升提供了通道,一部分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熔融析离聚集在中下地壳内形成高导低速体,持续加热地壳,另一部分熔融物质经断裂系喷发形成新生代火山。盆地内广泛发育的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是松辽盆地内又一重要热源。此外,松辽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差异是现今地温场不均匀性的重要原因,基底和沉积层热导率的差异引起的热流“折射”效应,促进了浅部热量的再分配,形成了凹凸相间的热流分布格局。松辽盆地良好的储盖配置关系,为热量的贮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松辽盆地地热资源的赋存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温梯度 深部温度 试油温度 松辽盆地 温度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双苹 胡光明 +3 位作者 李积永 肖红平 吴帆 范琳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一般认为柴西地区的扎哈泉油田新近纪砂坝储层的物源与古近纪的物源一致,但前人对古近纪的物源有不同的观点,从而造成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认识不清,影响了该区沉积相与储层构型的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该区新近纪有限的重矿物资料进行... 一般认为柴西地区的扎哈泉油田新近纪砂坝储层的物源与古近纪的物源一致,但前人对古近纪的物源有不同的观点,从而造成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认识不清,影响了该区沉积相与储层构型的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该区新近纪有限的重矿物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类别样本的重矿物分布特征,并与铁木里克物源和祁漫塔格—东柴山物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的物源来自祁漫塔格—东柴山,不存在两大物源在此交汇混合的情形,且该区内部又可以分为两个次级物源,一个仅仅覆盖扎2井区、扎401井区和扎7井区,另一个覆盖全区,两个次级物源存在交汇混合。该项研究厘清了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的归属,为该区砂坝构型研究,特别是砂坝的迁移叠置方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扎哈泉地区 新近纪 物源分析 重矿物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川东三叠系白云岩与蒸发岩差异组合测井相模式及勘探意义
6
作者 林晓杨 张兵 +8 位作者 肖红平 曹高权 刘人和 曹倩 王艳 郑元超 施亦做 杨凯 裴文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川东三叠系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体系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大量富含稀有元素的深层卤水,开发潜力巨大。这里根据岩心、薄片、钻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白云岩与蒸发岩的岩性特征及差异组合序列,将其分为A、B、C、D四种常... 川东三叠系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体系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大量富含稀有元素的深层卤水,开发潜力巨大。这里根据岩心、薄片、钻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白云岩与蒸发岩的岩性特征及差异组合序列,将其分为A、B、C、D四种常见组合序列类型:白云岩上覆蒸发岩、蒸发岩上覆白云岩、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分别对应钟形、漏斗形、尖指形和箱形四种测井相模式,探讨了不同组合下的沉积环境,进一步厘定川东地区三叠系白云岩与蒸发岩差异组合的测井-沉积综合模式,并利用实例进行可靠性验证,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井资料和镜下薄片资料,发现D型组合序列最有利于卤水发育,对川东地区下一步的“天然气、深层卤水”兼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三叠系 白云岩 蒸发岩 测井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沉积模式重建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肖红平 刘锐娥 +2 位作者 张福东 林畅松 张梦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80,共13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地质背景和最新勘探成果资料,指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时期该区具有多物源强供给多水系发育、古地形平坦、沉积水体浅、河流相砂体全区分布和无统一连片湖区等沉积特征,据此认为全区主要发育冲...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地质背景和最新勘探成果资料,指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时期该区具有多物源强供给多水系发育、古地形平坦、沉积水体浅、河流相砂体全区分布和无统一连片湖区等沉积特征,据此认为全区主要发育冲积-河流体系。在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利用鄂尔多斯盆地以及华北地区大量钻井岩心、露头资料,对地层岩相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恢复鄂尔多斯及华北地区盒8段沉积时期的古地理格局,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盒8段沉积时期是位于华北地台西部沉积斜坡的"过水区",全区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表现为河道、泛滥平原与河间漫湖交互分布的沉积格局。依据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结果,建立了"冲积河流-漫湖"沉积模式,揭示该区盒8段大面积含砾砂体成因,为盆地南部致密气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8段 华北地台 古地理恢复 冲积河流 河漫湖 沉积模式 勘探意义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与富集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金华 方念乔 +4 位作者 魏伟 苏明 肖红平 彭涌 张巧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6,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主要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固态似冰状笼形化合物。与常规油气藏系统不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条件、水源条件、气源条件、流体运移条件和储集空间条...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主要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固态似冰状笼形化合物。与常规油气藏系统不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条件、水源条件、气源条件、流体运移条件和储集空间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要素决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既非连续也非随机,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天然气水合物有着不同的分布范围和地质特征。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和富集控制因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受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动态成藏;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在晚中新世以来松散沉积物中,埋藏深度较浅,通常位于海底0~500m;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度普遍较低,大面积分布、局部富集,存在"甜点"核心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气兼具微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特征,天然气水合物规模化成藏富集有赖于流体运移;天然气水合物以固态形式赋存,生长和赋存模式多样,存在构造型、地层型和复合型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地质特征 动态成藏 “甜点”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松辽盆地北部地温场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施亦做 王社教 +4 位作者 肖红平 杜广林 饶松 胡圣标 汪泽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3,共8页
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盆地内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逐渐显现。然而,受到钻井测温条件的限制,松辽盆地北部的地温场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应用该盆地在石油勘探开发和最新地热调查中所取得的区域地质、钻井、地球物理、... 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盆地内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逐渐显现。然而,受到钻井测温条件的限制,松辽盆地北部的地温场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应用该盆地在石油勘探开发和最新地热调查中所取得的区域地质、钻井、地球物理、岩石物性及盆地热状态等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的三维地质模型,在热边界条件的限制下利用三维热传递方程进行了区域地温场模拟,并通过与实测钻井测温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以热传导为主要热传递机制,区域地温场的分布主要受到基底热流、地层热物性及盆地构造格架的控制;②在1 km、2 km、3 km深度界面,地温分别介于40~60℃、75~110℃、115~150℃,中央坳陷区内的局部高温区位于大庆长垣及朝阳沟阶地,盆地东部基底隆起区域表现出更高温度;③沿近东西向,地温场等值界面呈近层状分布,基底隆起区对应地温等值线高值区,5 km深度地温介于200~225℃;④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间存在一定偏差,模型误差可能来自于局部对流活动的存在以及三维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的不精确性。结论认为,松辽盆地北部具有形成沉积盆地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地温场条件,其中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四段为有利的目标热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地温场 盆地构造格架 三维地质建模 地热资源 白垩系泉头组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近场动力学耦合方法的挡土墙变形破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牟太平 孙伟 +3 位作者 邱志雄 肖红萍 张嘎 林沛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165,共8页
采用有限元-近场动力学耦合方法,分析公路路基悬臂式挡土墙的变形破损;在结构破损的较小区域采用近场动力学离散,实现了挡土墙整体和局部变形破损的全过程模拟。以某路基悬臂式L型挡土墙为例,进行全过程精确模拟。结果表明:(1)墙体处于... 采用有限元-近场动力学耦合方法,分析公路路基悬臂式挡土墙的变形破损;在结构破损的较小区域采用近场动力学离散,实现了挡土墙整体和局部变形破损的全过程模拟。以某路基悬臂式L型挡土墙为例,进行全过程精确模拟。结果表明:(1)墙体处于绕墙底转动模式,墙体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为受弯构件;(2)在L型转折交叉内侧处有较大的拉应力出现,最终形成了约6 cm的裂缝,破损处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应力重分布发生;(3)在同等计算条件下,扶壁式挡土墙拉应力降低了80%,没有出现裂缝。因此,增加扶壁是改善挡土墙受力条件、防止发生破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破损分析 近场动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Green Synthesis of Aryl Thioethers through Cu-catalysed C-S Coupling of Thiols and Aryl Boronic Acids in Water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佩华 JIANG Jun +1 位作者 xiao hongping 李新华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4期987-993,共7页
An efficient, practical, highly sel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method is repor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ryl thioethers via the coupling of thiols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NaOH and a catalytic a... An efficient, practical, highly sel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method is repor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ryl thioethers via the coupling of thiols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NaOH and a catalytic amount of CuSO4 at 130 ℃ using water as a green solvent. The products were obtained in moderate to excellent yields;more importantly, the use of toxic ligands and solvents was avoided. A broad range of aryl boronic acids and scalable processes make this methodology valuable and versatile for the synthesis of a broad range of aryl sulf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synthesis Cu-catalysed C-S COUPLING ARYL boronic acids WATER solvent ARYL thioether
下载PDF
Sedimentary model re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Permian He 8 Member in Ordos Basin,NW China
12
作者 xiao hongping LIU Rui'e +2 位作者 ZHANG Fudong LIN Changsong ZHANG Meng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280-292,共13页
Based on the Late Paleozo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Ordos Basin and North China platform, it is concluded that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Permian He 8 Member, the are... Based on the Late Paleozo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Ordos Basin and North China platform, it is concluded that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Permian He 8 Member, the area in concern had multiple material sources, multiple river systems, flat terrain, shallow sedimentary water, widely distributed fluvial facies sand body and no continuous lake area, so alluvial river sedimentary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whole region. Based 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divis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drilling and outcrop dat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thofacie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and distribution was carried out to reconstruct the ancient geographic pattern of the He 8 Member sedimentary period. The results of paleogeography restoration show that the area of Ordos Basin was the "runoff area" in the sedimentary slop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He 8 Member, the whole region was mainly alluvial plain sedimentation featuring alternate fluvial facies, flood plain facies and flood-plain lake fac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lume deposi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a new sedimentary model of "alluvial river & flood-plain lake" is established, which reveals the genesis of large area gravel sand body in He 8 Member of this area and provides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ight gas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He 8 MEMBER North China platform paleogeographic restoration ALLUVIAL river flood-plain lake SEDIMENTARY model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下载PDF
中国油区地热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饶松 高腾 +2 位作者 肖红平 黄顺德 胡圣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5-75,共11页
地热与石油是共生于沉积盆地的2种资源。地热能开发利用与油气相关技术高度融合。中国油区地热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废弃钻井、地热利用市场空间巨大。梳理了中国油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热... 地热与石油是共生于沉积盆地的2种资源。地热能开发利用与油气相关技术高度融合。中国油区地热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废弃钻井、地热利用市场空间巨大。梳理了中国油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热地质评价技术、地热开发技术和地热利用方式等,指出其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条件限制决策者、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等挑战。提出可采用深井直接换热技术、多分支径向水平井取热技术、热电发电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快油田地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区地热开发地热资源评价 深井换热 多分支径向水平井取热 热电发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