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永兴岛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红伟 肖化云 +3 位作者 张忠义 王燕丽 龙爱民 刘丛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37-3244,共8页
于2013年对南海西沙永兴岛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主要阴阳离子,利用PMF模型对不同离子组成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污染物来源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降水离子浓度顺序为:Cl^-、SO_4^(2-)、NO_3^-和Na^+... 于2013年对南海西沙永兴岛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主要阴阳离子,利用PMF模型对不同离子组成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污染物来源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降水离子浓度顺序为:Cl^-、SO_4^(2-)、NO_3^-和Na^+、Ca^(2+)、Mg^(2+)、NH_4^+、K^+.Na^+和Cl^-是降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表现出海洋性降水的特征.SO_4^(2-)、Mg^(2+)、K^+主要来源于海水,但SO_4^(2-)也受化石燃料燃烧等影响,而K^+可能受生物质燃烧的影响.Ca^(2+)主要来源于土壤,少数来源于其他影响.NO_3^-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而NH_4^+有多种来源,包括内陆人为活动的排放和海洋本身有机物降解过程释放的影响.根据Redfield比,可以初步计算出降水中NO-3^-和NH_4^+对南海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4.8%~13.5%.后向气团轨迹表明,永兴岛降水的离子来源区域相对复杂,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区域,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影响,或者来源于南海局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降水 来源 PMF模型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台湾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源解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笠 高树基 +2 位作者 肖化云 肖红伟 王燕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52-4459,共8页
于2010年春季,在台湾省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总悬浮颗粒(TSP)样品,用离子色谱测定了8种水溶性离子(Na^+、Mg^(2+)、Ca^(2+)、K^+、NH_4^+、Cl^-、SO_4^(2-)和NO_3^-)浓度.结合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离子化学计量学关系、... 于2010年春季,在台湾省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总悬浮颗粒(TSP)样品,用离子色谱测定了8种水溶性离子(Na^+、Mg^(2+)、Ca^(2+)、K^+、NH_4^+、Cl^-、SO_4^(2-)和NO_3^-)浓度.结合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离子化学计量学关系、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顺序依次为SO_4^(2-)(7.70±4.53)μg/m^3>Cl^-(6.17±3.85)μg/m^3>Na^+(4.59±2.28)μg/m^3>NO_3^-(4.24±3.07)μg/m^3>NH_4^+(1.53±1.20)μg/m^3>Ca^(2+)(0.95±1.47)μg/m^3>Mg^(2+)(0.59±0.30)μg/m^3>K^+(0.31±0.17)μg/m^3.其中Cl-、Na+和Mg^(2+)全部来源于海洋源;K^+来源较多,除了海洋源外,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陆源矿物等都可能是彭佳屿岛春季TSP中K^+的来源;60%的Ca^(2+)来源于当地的建筑粉尘;77%的SO_4^(2-)源于煤和生物质燃烧释放;NO_3^-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释放;NH_4^+主要来源于二次气溶胶和生物质燃烧等.通过整合本研究与前人的观测,发现在春季从中国东北至西北太平洋开阔海域,TSP中Cl-、Na+和Mg^(2+)的浓度在空间上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Ca^(2+)、K^+、NH_4^+、SO_4^(2-)和NO_3^-的浓度在空间上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显示了TSP中不同水溶性离子在海洋大气传输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彭佳屿岛 TSP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下载PDF
西南背景区冬、夏季黑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毛东阳 肖红伟 +2 位作者 肖化云 曾梓琪 黄莉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确定中国西南背景区不同季节细颗粒物中黑碳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分别于2018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采集细颗粒物样品,测定其水溶性离子成分、黑碳浓度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BC),结合贝叶... 为确定中国西南背景区不同季节细颗粒物中黑碳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分别于2018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采集细颗粒物样品,测定其水溶性离子成分、黑碳浓度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BC),结合贝叶斯模型探讨黑碳来源贡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黑碳冬季平均浓度为(1.2±0.6)μg/m3,夏季为(1.9±0.6)μg/m^(3),接近于其他区域背景点浓度水平。δ^(13)CBC平均值冬季为(−23.4±0.9)‰,夏季为(−24.3±0.8)‰,处于煤燃烧及机动车排放来源的δ13C值范围。贝叶斯模型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在冬、夏季节对黑碳贡献较高,分别为(45.1±14.2)%和(69.5±8.6)%,煤燃烧贡献分别为(41.7±9.8)%和(24.1±7.2)%。结合后向轨迹分析结果可知,西南背景区冬季黑碳来源受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生物质燃烧共同影响;夏季黑碳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和煤燃烧,生物质燃烧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碳同位素组成 细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下载PDF
2015-2018年张家口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小珍 肖化云 +3 位作者 梁越 谢亚军 刘诚 王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53-559,共7页
为更好了解张家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变化特征,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动监测站在线观测的6项常规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其他污染物均达标,整体空气质量较好。总体PM2.5和PM10浓度变化平缓,春... 为更好了解张家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变化特征,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动监测站在线观测的6项常规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其他污染物均达标,整体空气质量较好。总体PM2.5和PM10浓度变化平缓,春、冬季PM2.5浓度相对较高,而春季PM10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NO2和SO2呈下降趋势,CO呈先降后增,秋、冬季相对较高,呈双峰分布;O3呈上升趋势,夏季最高,且呈单峰分布。PM2.5和NO2在早晚交通高峰期时表现出明显周末效应,说明主要受交通源排放变化影响。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各污染物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空气污染主要以轻度污染为主,而轻度污染时O3达到最大值。因此,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对颗粒物进行防治,还要采取措施减少O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在线观测 时间序列分布特征 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张家口
下载PDF
洞庭湖PM2.5重污染期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海波 肖化云 +4 位作者 肖红伟 易爱军 郑能建 张忠义 谢亚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2,共9页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尔浓度与NH4+拟合度较好,NH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4+与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SO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背景点 PM2.5 水溶性离子 后向轨迹
原文传递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Sulfur in Uncultivated Surface Soils from Four Chinese Provinces 被引量:1
6
作者 xiao hua-yun LI Nan LIU Cong-Q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The analysis of stable isotopes of sulfur(δ34S) is a use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sources of sulfur in soils. Concentrations and sulfur(S)isotopes of water-soluble sulfate(WSS), adsorbed sulfate(AS), residual sulfur(R... The analysis of stable isotopes of sulfur(δ34S) is a use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sources of sulfur in soils. Concentrations and sulfur(S)isotopes of water-soluble sulfate(WSS), adsorbed sulfate(AS), residual sulfur(RS), and total sulfur(TS) in uncultivated surface soils of four Chinese province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identifying sources of S in the soils. Green and healthy mosses(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were sampled as bioindicators. The mean WSS concentration(27.8 ± 23.4 mg kg-1) in the surface soils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AS(101.4 ± 57.0 mg kg-1) and RS(381.5 ± 256.7 mg kg-1). The mean δ34S values of WSS and AS were very similar(about2.0‰), lower than those of RS(8.0‰) and TS(6.1‰).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δ34S values of AS and WWS(y = 1.0002x- 0.0557, P < 0.0001), indicating that sulfate adsorption in the soils did not markedly fractionate S. All S species in the soils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lowest δ34S values, consistent with the most34S-depleted rainwater sulfate reported at Guiyang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δ34S values of sulfate in mosses and rainwater previously reported were significantly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both WWS and AS in surface soils, suggesting that atmospheric S input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soil WSS and A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rainwater sulfate and RS or TS.The slopes of all these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s(soil/rainwater or soil/moss isotopic ratio) were 0.4–0.6, indicating that inorganic sulfate in the surface soils should be a result of mixing of deposited atmospheric sulfate with a more34S-depleted sulfate component possibly from mineralization of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bed sulfate atmospheric input BIOINDICATORS isotopic composition moss residual sulfur water-soluble sulf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