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寨沟黏性土含量对改良碎石土水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朱锦宇 裴向军 +3 位作者 肖维阳 张晓超 张文翔 王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85,共11页
[目的]分析九寨沟2017年“8·8”地震后崩坡积碎石土和当地沉积黏性土不同比例混合体的土壤水分特性,选出适宜研究区植物生长的最佳改良碎石土,为九寨沟地区灾后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九寨沟当地黏性土与九寨沟地区碎... [目的]分析九寨沟2017年“8·8”地震后崩坡积碎石土和当地沉积黏性土不同比例混合体的土壤水分特性,选出适宜研究区植物生长的最佳改良碎石土,为九寨沟地区灾后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九寨沟当地黏性土与九寨沟地区碎石土以不同体积比进行混合,通过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水分常数试验、土柱试验来探究不同比例下土壤水分特性,挑选适宜于植物生长的混合土比例。[结果]①van Genuchten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改良碎石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土壤进气值随着黏性土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参数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进气值的状态。②改良后的碎石土使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等都随着黏性土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碎石土,添加黏性土的改良碎石土可用水量增大22.26%~50.00%,最大有效水量增大70.96%~131.46%,更加有利于植物生长。③3种模型对比下,Philip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模拟效果最好,吸渗率S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初始入渗速率的变化趋势。[结论]综合对比不同比例改良碎石土水分特性可见,当下覆土层为储水层,可选择碎石土与黏性土比例为7∶3作为改良碎石土最佳配比;当下覆土层为非储水层,无法储存水分时,可选择碎石土与黏性土比例为3∶7作为改良碎石土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碎石土 水分特性 黏性土含量 九寨沟
下载PDF
跃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栉足姬蜂亚科)一新种记述
2
作者 王瑛 洪宇 +2 位作者 肖维阳 李斌 李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首次报道跃姬蜂属Xenoschesis F?rster,1869在四川、甘肃、青海的分布,并报道该属1新种:红斑跃姬蜂Xenoschesis (Polycinetis) rufimacula Li, sp. nov.。该新种与黑跃姬蜂Xenoschesis (Polycinetis) melana Sheng, Sun&Li, 2020相... 首次报道跃姬蜂属Xenoschesis F?rster,1869在四川、甘肃、青海的分布,并报道该属1新种:红斑跃姬蜂Xenoschesis (Polycinetis) rufimacula Li, sp. nov.。该新种与黑跃姬蜂Xenoschesis (Polycinetis) melana Sheng, Sun&Li, 2020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主要是:侧单眼间距约为单复眼间距的1.2倍,中胸侧板中央纵向呈细粒状表面,腹部第1节背板长约为端宽的2.0倍,腹部第2节~第4节背板红色、腹板红褐色;黑跃姬蜂的侧单眼间距约为单复眼间距的0.9倍,中胸侧板中央光滑无粒点,腹部第1节背板长约为端宽的1.7倍,腹部全部黑色。详细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鉴定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昆虫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足姬蜂族 东古北区 国家公园 新种 跃姬蜂属
下载PDF
九寨沟火花海堤坝修复后的水化学与钙华沉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秦 晏浩 +5 位作者 肖维阳 肖瑶 周率 谢瑶 乔雪 唐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8,共14页
钙华的主要成分是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钙(CaCO_(3))。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导致火花海下游钙华堤坝溃堤,火花海干涸。火花海上下游的钙华堤坝和内部的钙华丘暴露在空气中,因物理与化学风化作用,钙华堤坝持续坍塌;虽然在有水的情况下,钙... 钙华的主要成分是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钙(CaCO_(3))。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导致火花海下游钙华堤坝溃堤,火花海干涸。火花海上下游的钙华堤坝和内部的钙华丘暴露在空气中,因物理与化学风化作用,钙华堤坝持续坍塌;虽然在有水的情况下,钙华也可能受到侵蚀,但因地表水会不断析出新的钙华,使钙华景观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火花海钙华堤坝决口修复后,对其开展相关监测,结果表明:(1)地表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大于0,表明地表水倾向于析出CaCO3,利于涵养现有钙华堤坝;(2)堤坝表面上有新的钙华沉积:基于碳氧同位素、矿物和元素分析,新沉积的钙华可能主要来自地表水;(3)新沉积钙华的成分受流域水土流失的一定影响;(4)与天然堤坝上原有的钙华相比,修复堤坝上新沉积的钙华在物理结构、痕量元素组成和有机质含量上具有一定差异,且细菌多样性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修复堤坝上植被以自然恢复为主,植被和钙华中微生物的自然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关水化学和钙华监测应持续开展,以更好掌握钙华堤坝的未来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景观 矿物组成 微生物 有机质 碳氧同位素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钙华景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乔雪 肖瑶 +4 位作者 杜杰 唐亚 肖维阳 郑歆蕾 张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8,共17页
九寨沟钙华是距今约3万年(特别是1万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大规模的钙华沉积是湖泊、滩流、瀑布、泉及台地景观形成的基础,覆盖核心景区2.4 km^(2)的面积。钙华景观是九寨沟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自然美学价值”的核心,是景区的关键吸... 九寨沟钙华是距今约3万年(特别是1万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大规模的钙华沉积是湖泊、滩流、瀑布、泉及台地景观形成的基础,覆盖核心景区2.4 km^(2)的面积。钙华景观是九寨沟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自然美学价值”的核心,是景区的关键吸引力。为九寨沟的持续保护和为未来研究提供支持,本文从钙华沉积物、钙华景观成因、钙华景观变化及其原因、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角度,总结了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钙华景观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钙华退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沼泽化),本文归纳了相关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包括气候变暖、大气沉降、水化学变化、旅游活动、森林采伐、地质灾害等;归纳了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钙华景观形成与重塑的双重作用;总结了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管理工作及其成效。本文提出未来可重点研究:(1)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背景下多圈层(大气、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基岩系统)对水体氮、磷、溶解性有机物、绿藻生物量、钙华沉积与溶蚀的影响机制及程度;(2)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自然与人为干预下钙华微地貌的长期稳定性,水土流失加剧对湖泊透明度、钙华、沼泽化及美学价值的长期影响,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钙华景观的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华 水环境 旅游 环境监测 生态修复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改性糯米灰浆的室内研究及在九寨沟钙华地质裂缝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明明 裴向军 +3 位作者 杜杰 肖维阳 周立宏 杨华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3-190,共8页
我国有着大面积的钙华地区,国内外学者对钙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钙华地区地质裂缝生态修复材料及工艺还鲜有研究。文章以九寨沟风景区震后地质裂缝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文条件及钙华颗粒的性质,在传统糯米灰浆的基础... 我国有着大面积的钙华地区,国内外学者对钙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钙华地区地质裂缝生态修复材料及工艺还鲜有研究。文章以九寨沟风景区震后地质裂缝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文条件及钙华颗粒的性质,在传统糯米灰浆的基础上,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原料、改性剂及一定级配的钙华颗粒,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灌浆材料,并对其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进行测试。室内试验表明:该材料具有流动性好、凝结时间可控、强度高、可水下浇筑等特点;空气中养护试样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水中养护的试样。优选裂缝修复配合比为:糯米浆0.6~0.64份、石膏1.19份、石灰0.29份、钙华颗粒1份、改性剂1#0.07份、改性剂2#1.19%份,浆液可泵期63~86 min,初凝时间74~98 min,终凝时间92~125 min。改性糯米灰浆在九寨沟修复裂缝、加固崖体现场修复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流水漏失量由原来的50%降低至3%,较好的恢复了瀑布景观。应用表明改性糯米灰浆与钙华颗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改善钙华颗粒的原生孔隙结构,促进钙华景观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糯米灰浆 可控凝结时间 高早期强度 钙华地质裂缝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改性糯米灰浆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范明明 裴向军 +2 位作者 杜杰 肖维阳 周立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9-1565,共7页
糯米灰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由于存在收缩性大、早期强度低、抗冲蚀性差等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对传统糯米灰浆的研究,以九寨沟钙华颗粒、糯米浆、生石灰、石膏、改性剂为原料,采用流动度试验、抗压试验、... 糯米灰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由于存在收缩性大、早期强度低、抗冲蚀性差等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对传统糯米灰浆的研究,以九寨沟钙华颗粒、糯米浆、生石灰、石膏、改性剂为原料,采用流动度试验、抗压试验、抗折试验及SEM、EDS、XRD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改性糯米灰浆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探究其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糯米灰浆具有初始流动性好、凝结时间可控、早期强度高等特点,当掺量为糯米浆0.52 kg、生石灰0.23 kg、石膏0.77 kg、钙华颗粒1 kg、改性剂0.01 kg时,浆液的各项性能较佳,60 d抗压强度达19.37 MPa,抗折强度达5.75 MPa;钙华颗粒作为碳酸钙“晶核”,可提供稳定的附着环境,诱导晶体的生长;结石体的固化过程包括硫酸钙晶体的生成及碳酸钙晶体“团聚→架桥→缠绕和包裹”的演化过程,逐步改善结石体内部晶体排列次序,进一步优化孔隙结构。改性糯米灰浆固化机理的研究为其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糯米灰浆 物理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固化机理
下载PDF
九寨沟诺日朗瀑布钙华震损机制分析
7
作者 魏良帅 梁波 +3 位作者 刘民生 吴森 肖维阳 刘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5-683,共9页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景区内部分景观破损,其中诺日朗瀑布钙华体局部出现小规模坍塌。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瀑布景观钙华的震损现状,结合二维离散元分析软件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对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景区内部分景观破损,其中诺日朗瀑布钙华体局部出现小规模坍塌。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瀑布景观钙华的震损现状,结合二维离散元分析软件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对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钙华震损过程分为振动蠕变、持续拉张、倾倒折断和溃屈破坏4个阶段。综合地质环境背景分析,景观钙华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景区水流系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景观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层湖叠瀑景观不会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诺日朗瀑布 钙华震损 机制分析
下载PDF
Surface Ozone in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Eastern Rim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2
8
作者 QIAO Xue TANG Ya +3 位作者 Daniel JAFFE CHEN Pan xiao weiyang DENG Guip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687-696,共10页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China, famous for its unique aquatic ecosystems and beautiful forests. However, plants in the park may be at h...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China, famous for its unique aquatic ecosystems and beautiful forests. However, plants in the park may be at high ozone risk as a result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diesel tour buses in the park. In addition, Jiuzhaigou is close to a region with relatively high regional anthropogenic NOn emissio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lso the peak season of tourism, we measured ozone concentration at two sites within the Park and these were: Jiuzhaigou Bureau (JB) and Long Lake (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zone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high enough to cause foliar injury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although the risk of ozone to plants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summer and autumn. Diurnal ozone cycles at JB and LL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daytime than in the nighttime, suggesting photochemical production of ozone during the day and ozone deposition during the night as a result of the nocturnal boundary layer. In parallel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 of background surface ozon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maximum daily 8-h average ozone concentration (MDA8) and daily ozo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spring to autumn at the two sites. This temporal variation in Jiuzhaigou wasmost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ward mixing of ozone-rich air from the free troposphere, because all the high-ozone events (MDA8 〉 70.0 ppb) were observed in spring and ozone-rich air from the free troposphere was the dominant cause. In summary, our data suggest that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Jiuzhaigou were more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scale of background pattern in ai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n by local touris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troposphere Photochemicalproduction of ozone Surface ozone Mountainousregion TOUR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