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探区油气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前景
1
作者 刘俊民 张关龙 +4 位作者 赵乐强 吴春文 肖永军 张秋实 李孝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6,共10页
胜利探区发现了多种油气共/伴生资源,部分为关系国防、农业、高科技等行业安全的战略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针对目前研究较深入、已经工业化生产的氦气、卤水(钾盐)、铀矿等,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勘探开发现状、在胜利探区的赋存特征、成... 胜利探区发现了多种油气共/伴生资源,部分为关系国防、农业、高科技等行业安全的战略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针对目前研究较深入、已经工业化生产的氦气、卤水(钾盐)、铀矿等,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勘探开发现状、在胜利探区的赋存特征、成矿条件及综合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氦气高异常主要分布在济阳坳陷、柴达木盆地的10余个地区,元古界—新生界的多个层位,具有与常规天然气、非烃气、页岩气等伴生的多种赋存类型。②济阳坳陷、柴达木盆地在古近纪—第四纪均具有发育卤水(钾盐)的古气候、古环境,其中东营凹陷油田水含有丰富的溴、锂、钾等,柴达木盆地的油田水中钾、锂较高,部分地区含量值达工业品位。③铀矿的主要类型为砂岩型,车排子凸起的多口井在白垩系、新近系呈现高异常自然伽马值,为最有利的伴生铀矿远景区;吐哈盆地、柴达木盆地及济阳坳陷的部分胜利探区也具有发育铀矿的铀源、构造、岩相、水文地质等成矿条件,部分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表现出高异常值。整体上胜利探区油气共/伴生资源具有类型多、分布层位多、异常区域广的特点。若充分利用胜利油田在勘探基础资料、地质基本认识、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尽快系统开展油气共/伴生资源成藏(矿)规律研究、资源潜力评价、提取工艺技术攻关等工作,有望将其发展成为新的业务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共/伴生资源 氦气 卤水(钾盐) 铀矿 胜利探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呼其图 关平 +5 位作者 王大华 李世恩 肖永军 张驰 白璐 张济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85,共20页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进行了系统物源分析,并结合古构造背景、地层与沉积相特征,对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1)中侏罗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各沉积区重矿物组合、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相异;(2)研究区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混有不同程度的再旋回沉积岩;(3)物源区岩石的成因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且普遍受到两期岩浆事件(200~300 Ma和400~500 Ma)的影响;(4)研究区与潜在物源区特征对比显示,A区物源主要来自柴北缘构造带,少量物源来自欧龙布鲁克古地块;B区物源主要来自北偏东方向的南祁连地体;C区和D区物源主要来自近物源供给,推测为北方向的古隆起;E区物源主要来自东部东昆仑鄂拉山附近;(5)研究区在大煤沟组第五段时期,发育多个小型分隔型湖盆,而到了大煤沟第七段时期,小柴旦—红山地区和霍布逊地区湖盆连通,成为统一湖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演化,指示青藏高原北缘盆山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指导柴北缘东段油气勘探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东段 中侏罗统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元素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湖南省自然灾害风险可接受程度研究
3
作者 刘健康 刘丙秋 +3 位作者 匡文龙 肖拥军 林云志 卢正新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自然灾害是湖南省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确定自然灾害风险可接受程度对该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湖南省2010~2020年因灾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总人口、GDP等数据,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取意愿系数... 自然灾害是湖南省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确定自然灾害风险可接受程度对该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湖南省2010~2020年因灾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总人口、GDP等数据,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取意愿系数β=0.01,确定个人生命可接受风险标准;使用人均GDP这一指标,量化个人可接受经济风险;根据最低合理可行准则,分别构建社会生命与经济风险可接受准则模型。结果表明:个人可接受和可容忍生命风险分别为10^(-6)/a和10^(-5)/a;个人可接受经济风险指数为0.01,即个人经济风险的可接受风险范围不超过人均GDP的1%;因灾死亡100人的概率大于10^(-9)、经济损失10亿元的概率大于10^(-2)都属于不可接受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湖南省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决策与管理,也为其他地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 可接受程度 F-N曲线 F-D曲线 湖南省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用于预测离子液体的自扩散系数
4
作者 肖拥君 时兆翀 +3 位作者 万仁 宋璠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8,共10页
以片段活度系数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SAC)获得的电荷密度分布片段面积(S_(σ))和空穴体积(VCOSMO)为结构描述符,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了可用于预测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自扩散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BP-ANN模型。考... 以片段活度系数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SAC)获得的电荷密度分布片段面积(S_(σ))和空穴体积(VCOSMO)为结构描述符,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了可用于预测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自扩散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BP-ANN模型。考察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与预测能力,并与线性回归得到的QSPR模型(模型I)进行了比较。发现BP-ANN模型适用的离子液体种类较广,模型在阳离子自扩散系数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中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在阴离子的三个子集中的R2均大于0.98。阳离子与阴离子预测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分别为2.8%和3.7%。线性回归的QSPR模型对应的值分别为14.54%和14.57%,即BP-ANN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明显优于基于线性回归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 离子液体 自扩散系数 预测
下载PDF
具身视角下旅游者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
5
作者 肖拥军 段梦怡 郑楚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8,共12页
旅游体验对于改善旅游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改善作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亟需深入研究.基于具身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旅游者身体、目的地情境、旅游情感交际多重交互对旅游者心理、生理恢复的协同影响,可... 旅游体验对于改善旅游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改善作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亟需深入研究.基于具身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旅游者身体、目的地情境、旅游情感交际多重交互对旅游者心理、生理恢复的协同影响,可以有效揭示旅游者身心健康恢复的复杂生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在感官体验、身体参与、资源质量、服务质量、同伴交往、自然联结的交互影响下生成,其生成路径可归纳为4种驱动类型:人地交互驱动型、情景交际驱动型、多维联动共驱型、深度浸入驱动型;感官体验和资源质量是身心健康恢复的核心,服务质量对心理恢复较为重要,身体参与对生理恢复更为关键;身心双重健康恢复可通过条件组合同时实现;同伴交往在身心健康恢复中更多发挥辅助作用.研究揭示了旅游情境下游客的身心互动规律对心理、生理恢复的协同影响机制,对于优化旅游目的地恢复性环境建设、提升旅游对国民身心健康的恢复和改善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理论 旅游体验 身心健康恢复 影响因素 组态路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柴窝堡地区构造特征及勘探方向
6
作者 薛雁 王千军 +3 位作者 曾治平 肖雄飞 于洪洲 肖永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3-304,共2页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柴窝堡地区形成过程中受博格达山和伊林黑比尔根山双向挤压,形成逆冲推覆叠加构造,断裂和裂缝非常发育,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期位于生烃凹陷中心,油气源充足,成藏条件非常有利。研究区内8口井都见到丰富油气显示,达1、柴...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柴窝堡地区形成过程中受博格达山和伊林黑比尔根山双向挤压,形成逆冲推覆叠加构造,断裂和裂缝非常发育,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期位于生烃凹陷中心,油气源充足,成藏条件非常有利。研究区内8口井都见到丰富油气显示,达1、柴参1地两口井获低产,勘探潜力非常大。但由于构造特征复杂,且勘探研究程度较低,导致构造地质模型及圈闭发育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有利勘探区带及目标的优选。通过对柴窝堡地区大量野外露头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单元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纤维滑溜水携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文翰 肖勇军 +2 位作者 井翠 陈智 罗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6,共6页
体积压裂是非常规油气提高压后产量的有效手段,为降低储层和人工裂缝的伤害,体积压裂主体采用低黏滑溜水携砂,携砂距离受限,储量动用范围小。文章首次提出纤维临界结构浓度,即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可让支撑剂沉降速度快速降低时对应的纤... 体积压裂是非常规油气提高压后产量的有效手段,为降低储层和人工裂缝的伤害,体积压裂主体采用低黏滑溜水携砂,携砂距离受限,储量动用范围小。文章首次提出纤维临界结构浓度,即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可让支撑剂沉降速度快速降低时对应的纤维浓度。低黏滑溜水中,加入纤维对液体黏度无明显影响;静态悬砂实验对比了纤维长度、支撑剂浓度对纤维临界结构浓度的影响,长度9、6、3 mm的纤维,其临界结构浓度分别为0.2%、0.4%、0.6%,支撑剂浓度对纤维临界结构浓度无影响。采用平板可视化实验装置,纤维加量0.3%,对比长度6 mm与3 mm纤维的动态携砂性能,6 mm纤维携砂性能较3 mm提升50%以上。在天然裂缝发育的页岩气井21-X井应用,全程低黏滑溜水纤维携砂,纤维加量0.2%~0.3%,施工压力平稳,有效降低天然裂缝段加砂难度,测试日产气量15.78×10^(4)m^(3)(压力45 MPa),生产524 d,单位压降采气量是地质条件相当的21-Y井的2.43倍。纤维滑溜水携砂技术在页岩气推广应用7口井,平均单井压后产量较地质相当的邻井平均提升20%,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纤维滑溜水携砂可提高支撑剂输送距离和稳产能力,是页岩气井增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滑溜水 纤维 临界结构浓度 体积压裂 现场应用
下载PDF
Early Cretaceous 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 in North Qilian Shan,Northern Tibetan Plateau:Evidence from Field Mapping,Geochronology,and Deep Structural Analysis 被引量:1
8
作者 HAN Lele DING Weicui +9 位作者 CHEN Xuanhua SHAO Zhaogang ZHANG Da xiao yongjun HE Chengguang WANG Zengzhen LI Bing ZHANG Yiping XU Shenglin WANG Y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58-1077,共20页
The North Qilian 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located at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exi Corridor,is a key tectonic unit to decode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lateau.Previous studies ... The North Qilian 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located at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exi Corridor,is a key tectonic unit to decode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lateau.Previous studies emphasize the Cenozoic deformation due to the far-field response to the Indo-Asian collision,but the Mesozoic deformations are poorly constrained in this area.We conducted detailed field mapping,structural analysis,geochronology,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al profiling and magnetotelluric(MT)sounding,to address the superposed results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deformation.The results recognized the North Qilian thrust and nappe system(NQTS),the root and the frontal belt are the North Qilian thrust(NQT),and the Yumu Shan klippe(YK),respectively.The middle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QT and the YK.Monzonitic granite zircon U-Pb dating from the middle belt yields an age of ca.415 Ma,which is similar to south NQT.The thrusting displacement is estimated at ca.48 km by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ep profiles.The timing is constrain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by the formation of simultaneous growth strata.We suggest that the NQTS has resulted from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Lhasa-Qiangtang collision,and the Yumu Shan is uplifted by the superposed Cenozoic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Y structural analysis seismic reflectional and MT profiling Early Cretaceous North Qilian thrust and nappe system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及周缘侏罗系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9
作者 冯怀伟 许淑梅 +5 位作者 王大华 肖永军 张关龙 曾治平 王千军 王金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为研究柴北缘东部及周缘侏罗系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笔者等基于柴北缘东段红山、霍布逊及德令哈凹陷侏罗系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地层接触关系追踪、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同时与中国西北地区其他典型的盆地... 为研究柴北缘东部及周缘侏罗系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笔者等基于柴北缘东段红山、霍布逊及德令哈凹陷侏罗系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地层接触关系追踪、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同时与中国西北地区其他典型的盆地侏罗系发育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西北多个板块的相互作用的构造背景之下,柴北缘东段燕山期构造运动Ⅰ幕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以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较为均一、发育粗碎屑凹陷、每个凹陷内具有幕式沉积充填特征,与中国西北其他盆地对比,此幕构造运动波及面大,但强度较弱,推测与中国西北周边各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作用相关;燕山期构造运动Ⅱ幕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此幕构造运动导致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向新的环境转变,以中—上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白垩系及晚侏罗统的残缺不全为特征,推测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及Kolyma—Omolon地块的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发育特征 侏罗系 板块运动 柴北缘东段及周缘地区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波 王金铎 +5 位作者 王大华 肖永军 张俊锋 柴先平 林武 陈云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综合分析柴北缘东段区域构造背景、残留地层分布、构造变形、裂变径迹和构造演化史,认为研究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燕山早中期伸展弱断陷一挤压坳陷、燕山晚期挤压隆升、喜马拉雅早期弱挤压坳陷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逆冲4个阶段。... 综合分析柴北缘东段区域构造背景、残留地层分布、构造变形、裂变径迹和构造演化史,认为研究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燕山早中期伸展弱断陷一挤压坳陷、燕山晚期挤压隆升、喜马拉雅早期弱挤压坳陷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逆冲4个阶段。不同构造带的沉降、隆升活动时间与强度存在差异,燕山晚期的差异剥蚀决定了中一下侏罗统的残留展布,喜马拉雅晚期不同的改造作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架。构造运动期次和强度控制了中一下侏罗统炷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和生排姪期次,燕山期以来继承性古隆起和喜马拉雅早期发育的古构造是深层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有效怪源岩落实、古构造继承性发育、油源断裂时空匹配较好的马海东构造L1井的勘探发现证实了以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东段 中一新生代 构造演化 油气控制作用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柴东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军亮 肖永军 +2 位作者 张俊锋 林武 栾守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3,共7页
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 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规律;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岩心描述,系统研究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特征和充填演化规律,结合中新生代盆—山演化关系,恢复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古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柴东地区下侏罗统仅分布于红山凹陷,分布面积约为640 km2;中侏罗统分布于红山—小柴旦、尕西—鱼卡、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残留凹陷,尕丘、大柴旦、欧南等凹陷不发育中、下侏罗统。柴东地区早侏罗世表现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主要物源来自北方的祁连山,次要物源来自南侧的柴南隆起;中侏罗世处于拗陷沉积阶段,表现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水进半旋回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沉积充填 分布规律 生烃凹陷 柴东地区
下载PDF
非线性原子-腔-光纤系统中的量子关联转移和量子态传输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启亮 丁敏 +2 位作者 宋晓书 肖勇军 吕兵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2-392,共11页
在光腔被非线性克尔介质充满的原子-腔-光纤系统中,研究了非线性克尔介质对于不同原子系综之间量子态传输和非经典关联(量子纠缠,量子失谐)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克尔介质能够增加目标原子系综间量子态的保真度和非经典关联的数值... 在光腔被非线性克尔介质充满的原子-腔-光纤系统中,研究了非线性克尔介质对于不同原子系综之间量子态传输和非经典关联(量子纠缠,量子失谐)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克尔介质能够增加目标原子系综间量子态的保真度和非经典关联的数值,减缓保真度和量子关联衰减的速率,从而延长量子态传输和非经典关联转移存在的时间。此外,利用迹距离的度量方法研究了非线性克尔介质对于系统中量子信息流动的影响,发现非线性克尔介质能够减小迹距离衰减的速率,减缓目标原子系综中量子信息的流出,并增加其量子信息存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原子-腔-光纤系统 非线性克尔介质 非经典关联 量子态传输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余烨 肖拥军 王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期76-79,共4页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资源需求的必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地质学科专业教学特点,着重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资源需求的必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地质学科专业教学特点,着重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理论引申深化教学内容、案例剖析丰富教学模式、专题讲解透析前沿动态和导师帮扶推进科学研究等转化机制,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教学资源 转化机制 地质学科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诺北地区第四纪生物气形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培贤 张霞 +4 位作者 林春明 王大华 张奎华 肖永军 栾守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21,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东部的诺北地区目前还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根据岩性、古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诺北地区第四纪七个泉组气源岩特征和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对生物...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东部的诺北地区目前还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根据岩性、古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诺北地区第四纪七个泉组气源岩特征和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对生物气形成的影响,预测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诺北地区七个泉组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低,干酪根类型以Ⅲ为主,处于低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水体温度较低,盐度高,呈中性—弱碱性,还原性较强,有利于气源岩发育。地球化学环境影响了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育,低温和高盐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中性—弱碱性环境和较强还原性环境适宜产甲烷菌的生存。受地表径流影响,盐度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在研究区内由南向北逐渐加强。对比垂向和横向运移的条件,认为诺北地区生物气以近源垂向运聚为主;中央凹陷是区内最有利的生物气勘探区,北斜坡次之。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营养底物,早期成岩阶段弱压实作用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巨厚的沉积地层和膏岩沉积增加了盖层的封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影响因素 七个泉组 诺北地区 三湖坳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分级颗粒成分分析的软弱夹层泥化机制
15
作者 肖拥军 王栋 杨仙 《矿业工程研究》 2022年第3期56-60,共5页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库岸斜坡巴东组第三段泥化夹层为例,采用颗粒筛分试验、X射线衍射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从不同颗粒组分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其泥化的物理化学机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泥化砾类土的分级颗粒在从粗变细的过程中存...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库岸斜坡巴东组第三段泥化夹层为例,采用颗粒筛分试验、X射线衍射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从不同颗粒组分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其泥化的物理化学机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泥化砾类土的分级颗粒在从粗变细的过程中存在泥化差异,方解石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变化特征,而黏土矿物与方解石的含量变化呈现负相关,其中粒径2~5 mm和<0.075 mm颗粒中的方解石含量较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2~5 mm颗粒表面溶蚀也最强烈;随着颗粒变细,绿泥石含量逐渐减少,绿蒙混层矿物逐渐增多;分级颗粒主量元素氧化物的含量变化特征也反映了泥化夹层的水岩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泥化机制 分级颗粒 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清洁滑溜水压裂液在长宁H26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范宇恒 肖勇军 +1 位作者 郭兴午 余维初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前使用的滑溜水压裂液存在着与返排水不适应以及对储层伤害大等缺点。根据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特点及施工需要,研发出一种适合长宁区块的清洁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室内实验表明,该压裂液主剂... 目前使用的滑溜水压裂液存在着与返排水不适应以及对储层伤害大等缺点。根据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特点及施工需要,研发出一种适合长宁区块的清洁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室内实验表明,该压裂液主剂JHFR-2的减阻性能好,使用现场返排液配制滑溜水时减阻率可达70%,溶解时间在30 s以内,最优加量为0.07%~0.10%;对岩心渗透率恢复率为91.9%;压裂液无毒,易返排。在长宁H26-4井的应用表明,清洁滑溜水压裂液的降阻性能好,能达到连续在线混配施工的要求,完全满足长时间大液量大砂量的页岩气井地层压裂。该压裂液配制工艺简单,可降低施工成本,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滑溜水压裂液 减阻剂 返排液 长宁区块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库岸复杂滑坡体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拥军 王泰 李玉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黄土坡复杂滑坡体形成机制研究对滑坡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地层对比并考虑软弱夹层的发育特征建立了巴东城区黄土坡斜坡原岩结构模型,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中软弱夹层发育密集,可与黄土坡滑坡深部多级滑带对应。数值模拟... 黄土坡复杂滑坡体形成机制研究对滑坡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地层对比并考虑软弱夹层的发育特征建立了巴东城区黄土坡斜坡原岩结构模型,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中软弱夹层发育密集,可与黄土坡滑坡深部多级滑带对应。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斜坡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出现了明显的剪应变集中分布,变形深度与斜坡临江I号崩滑堆积体厚度基本一致,可见斜坡岩体结构和斜坡演化过程的应力应变特征控制了临江I号崩滑堆积体的形成。三峡水库蓄水后会加剧滑坡体的剪切变形,泥化夹层的存在容易诱发深层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斜坡 软弱夹层 黄土坡滑坡 变形机制
下载PDF
车江铜矿室外氡水平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梓丹 肖德涛 +4 位作者 肖拥军 孙昌昊 宋时雨 王郦彬 李伟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原环保部2014年对湖南衡阳272尾矿库及周边进行了航测,意外发现在尾矿库西南方向、湘江上游附近有一辐射水平异常区域,后经调查该地区为车江铜矿地区。为了调查车江铜矿这一非铀矿山及其周边的氡活度浓度水平与氡的来源,采用了固体核径... 原环保部2014年对湖南衡阳272尾矿库及周边进行了航测,意外发现在尾矿库西南方向、湘江上游附近有一辐射水平异常区域,后经调查该地区为车江铜矿地区。为了调查车江铜矿这一非铀矿山及其周边的氡活度浓度水平与氡的来源,采用了固体核径迹法与活性炭盒法对其氡活度浓度和氡析出率展开测量,并将氡析出率连续测量与活性炭盒法所测氡析出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发现,该区域所有取样点位冬季和夏季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平均值分别为31.0 Bq·m^-3和22.9 Bq·m^-3;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最高的均为农田区,其次为原采矿区。土壤氡析出率测量结果最高的同样为农田区,但是均远低于铀尾矿的氡析出率限值0.74 Bq·m^-2·s^-1。氡活度浓度日变化趋势与氡析出率的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车江铜矿地区的室外氡活度浓度较高与其土壤氡的析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江铜矿 室外氡 氡析出率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及原型盆地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怀伟 许淑梅 +2 位作者 王大华 肖永军 王金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呈现出形象的“跷跷板”移动现象,这种现象与凹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性质及板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下侏罗统局限于红山小型断陷盆地,中侏罗统范围向南扩大到霍布逊凹陷,与羌塘板块、拉萨地块与亚欧板块两次俯冲挤压碰撞之间的应力松弛作用有关,此作用在早侏罗世导致北部红山地区的板缘裂陷,在中侏罗世扩展到南部的霍布逊地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沉积中心位于红山挤压型盆地,这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导致柴北缘地区构造反转有关;古近系在北部红山凹陷的发育而在南部霍布逊凹陷的缺失,与新特提斯洋东部闭合首先导致霍布逊地区隆升有关;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南部霍布逊凹陷,与此时柴北缘及周缘山系全面隆升导致沉积中心南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界 沉积迁移 原型盆地 板块运动 柴达木盆地东段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可溶性桥塞室内测试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辉 尹强 +3 位作者 喻成刚 肖勇军 杨云山 刘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可溶性桥塞技术既能有效解决复合桥塞钻磨施工投入大、风险高、连油自锁、套管变形等造成桥塞无法钻除而影响后续生产的难题,又能成功弥补大通径桥塞不能实现井筒全通径,无法开展后期生产测井及重复压裂等作业的不足,可最大程度保证井... 可溶性桥塞技术既能有效解决复合桥塞钻磨施工投入大、风险高、连油自锁、套管变形等造成桥塞无法钻除而影响后续生产的难题,又能成功弥补大通径桥塞不能实现井筒全通径,无法开展后期生产测井及重复压裂等作业的不足,可最大程度保证井筒完整性。通过开展可溶性桥塞室内测试,评价了桥塞可溶材料与现场应用工况的适应性,确保了桥塞能够满足现场压裂及后期溶解要求。在CNH13-1井开展了可溶性桥塞现场先导试验,压裂前桥塞泵送、座封丢手正常,压裂时桥塞承压密封性能稳定,压裂后桥塞溶解性能良好,试验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可溶性桥塞 分段压裂 全通径 生产测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