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胚双歧杆菌发酵饮料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 谢笔筠 +1 位作者 侯银臣 孙智达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麦胚为主要原料,以pH、总酸、游离氨基氮含量、持水力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低聚木糖添加量对发酵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研究麦胚双歧杆菌发酵饮料的... 以麦胚为主要原料,以pH、总酸、游离氨基氮含量、持水力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低聚木糖添加量对发酵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研究麦胚双歧杆菌发酵饮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料液比6∶100 (g/mL),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 h,低聚木糖添加量9%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复配稳定剂配方为瓜尔豆胶0.35%、卡拉胶0.03%、魔芋胶0.06%,黄原胶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发酵 双歧杆菌 稳定性
下载PDF
白肉番石榴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婉君 冯彬 +1 位作者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201,共6页
对白肉番石榴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以珍珠番石榴(白肉)的叶、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番石榴叶、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取番石榴果... 对白肉番石榴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以珍珠番石榴(白肉)的叶、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番石榴叶、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取番石榴果肉中的总黄酮,然后比较番石榴叶、皮、果肉中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番石榴叶、皮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略有差异。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5℃,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35 min。番石榴皮总黄酮提取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45℃,料液比1∶7 (g/mL),提取时间105 min。在最优条件下番石榴叶、皮总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188.66±0.23)、(48.03±0.16) mg/g。番石榴叶、皮、果肉总黄酮在ABTS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铁还原力及总抗氧化力测定分析中显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番石榴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由此说明番石榴黄酮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番石榴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黑糯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皮双双 王静祎 +3 位作者 陈亚淑 胡凯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224,231,共7页
本实验以黑糯玉米芯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对原料进行前处理,以纤维素酶制备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黑糯玉米芯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测定了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还原... 本实验以黑糯玉米芯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对原料进行前处理,以纤维素酶制备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黑糯玉米芯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测定了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还原糖、总酚、花色素含量、热稳定性、红外结构和超微结构等理化性质,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在1∶25 g/m L,纤维素酶加酶量为2.5%,酶解温度在45℃,酶解时间为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最高,为4.36%。与华玉15号玉米芯相比,黑糯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更高;热稳定性较弱;结构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除总还原能力稍弱外,黑糯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华玉15号玉米芯,显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莲房原花青素对紫甘蓝泡菜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肖珍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7-73,79,共8页
目的: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亚硝酸盐,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为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本文研究了莲房原花青素对紫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模拟发酵条件下测定了莲房原花青素溶液以及Vit ... 目的: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亚硝酸盐,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为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本文研究了莲房原花青素对紫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模拟发酵条件下测定了莲房原花青素溶液以及Vit C溶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比较添加了莲房原花青素及空白组紫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模拟发酵条件下,莲房原花青素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可达81.15%,为Vit C的12倍,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可达80.29%,为Vit C的6倍以上。在发酵液中添加0.01%的莲房原花青素后,亚硝酸盐峰值由空白组的8.24 mg/kg降低到4.49 mg/kg,并且推后一天到达峰值;发酵终期氯化钠含量由空白组的2.32%降至1.49%。结论:研究表明,添加莲房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紫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和氯化钠含量,并能提高泡菜的抗氧化能力,但会延长泡菜的发酵时间,降低泡菜的总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原花青素 亚硝酸盐
下载PDF
胭脂红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13
5
作者 阚玉红 谢笔钧 孙智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166,188,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了胭脂红番石榴叶总黄酮,经AB-8大孔树脂纯化,用高分辨质谱仪鉴定了13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包括9种黄酮和4种原花青素等。通过抑制率、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研究,评价了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了胭脂红番石榴叶总黄酮,经AB-8大孔树脂纯化,用高分辨质谱仪鉴定了13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包括9种黄酮和4种原花青素等。通过抑制率、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研究,评价了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并探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机制是通过破坏致病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及提高胞内ROS水平达到抑菌的作用。由此说明胭脂红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是一个有效的潜在天然抗菌剂,有望代替人工防腐剂,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红番石榴叶 黄酮 抑菌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果胶与莲原花青素复合物理化性质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崔灵敏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0-66,80,共8页
目的:提高原花青素稳定性及抑菌活性。方法:以芒果为原料,采用酸法(pH为2.5的柠檬酸)提取果胶,果胶的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中性糖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特征官能团、酯化度及半乳糖醛酸... 目的:提高原花青素稳定性及抑菌活性。方法:以芒果为原料,采用酸法(pH为2.5的柠檬酸)提取果胶,果胶的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中性糖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特征官能团、酯化度及半乳糖醛酸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随后将果胶和原花青素复合物按物理方法复合,并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流变学特性分析、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方法,比较了果胶与复配物的热稳定性、流变特性、溶液粒径和Zeta电位、微观形态等理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花青素、原花青素-果胶复合物对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结果:所提取的芒果果胶包含2个级分,Mw分别为2.6724×10^4和2.2525×10^5;中性糖组成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的摩尔比为1.226∶0.087∶1∶0.025∶006∶0.091;酯化度为91.09%±2.23%,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2.32%±0.51%;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原果胶降低;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复合物表观黏度低于果胶;复合物溶液的粒径显著减小,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通过SEM观察,果胶-原花青素复合物的表面比果胶更光滑平整;果胶与原花青素相互作用是以氢键驱动为主的自发放热反应。果胶-原花青素复合物对4株高于原花青素,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217的抑制效果最佳,其IC50为0.006 mg/mL。结论:芒果果胶是一个高酯化度的酸性杂多糖,当与原花青素复合后,使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Zeta电位绝对值明显增大,溶液粒度大大降低,而且更加均匀,二者相互作用主要为氢键驱动的放热反应。复合物对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原花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结构鉴定 原花青素 复合物 抑菌活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n the Study of Polysaccharide 被引量:3
7
作者 WU Jia DENG Xiao +3 位作者 ZHANG Yun WANG Lan TIAN Bing-qiang xie b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458-1465,共8页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 and working mode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FM imaging of polysaccharide are described in detai...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 and working mode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FM imaging of polysaccharid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dvance in using AFM fo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n polysaccharide molecules are reviewed. Research on single 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of polysaccharide and determination and adjustment of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sugar residue are introduced. Perspective on further application of AFM in polysaccharide investigation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POLYSACCHARIDE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