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超 刘彬 +14 位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马长城 杨军 孙建军 陈晓东 于涛 林国中 司雨 韩芸峰 陈素华 尹晓亮 马千权 郑穆天 曾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行囊肿探查、囊壁部分切除、漏口缩窄、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统计手术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手术改善效果。结果:71例患者共101个Tarlov囊肿,其中起源于左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9个(18.8%)、26个(25.7%)和3个(3.0%),右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4个(13.9%)、33个(32.7%)和6个(5.9%),均行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术后深部感染、皮下积液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泌尿系感染4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数26个月),新发尿潴留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拔除尿管;新发大便无力1例,3个月后好转;新发会阴部感觉异常5例,4例好转。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显著降低[6(4~9)分vs.1(0~5)分,Z=-7.27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0(16~25)分vs.27(18~29)分,Z=-7.265,P<0.001]。治愈18例(25.4%),显效41例(57.7%),有效8例(11.3%),无效4例(5.6%),总有效率94.4%(67/71)。2个(1.98%)囊肿复发。结论:对于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行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整形外科手术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
下载PDF
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2
作者 谢京城 陈晓东 杨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50例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TCS的临床资料。结果 畸胎瘤内容物及囊性部分...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50例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TCS的临床资料。结果 畸胎瘤内容物及囊性部分内壁剥离切除45例,囊壁次全切除加电灼5例;50例终丝均分离、切断。术后病理均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及内终丝结构。术后随访6个月~14.5年,中位数75个月,按Hoffman脊髓功能评分,脊髓功能状态好转27例,不变22例,恶化1例;1例畸胎瘤内膜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余49例未见肿瘤复发,无再拴系。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多分布于脊髓圆锥马尾区,以慢性神经压迫为表现;对合并终丝牵张型TCS,一期行畸胎瘤切除术及终丝切断脊髓栓系松解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畸胎瘤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国中 谢京城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02±11.81)岁,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按照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型:终丝牵张型(69例)、脊髓纵裂型(21例)、脊髓脊膜膨出型(20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36例)、皮窦道型(25例)。对不同类型的TCS采取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以Kirollos分级评定手术拴系松解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关键肌肉力量0~5级评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括约肌功能评分评价膀胱功能。结果:171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松解粘连,切断终丝,其中61例将伴随病灶也分离切除。脊髓拴系均达到KirollosⅠ级松解,均重建硬膜囊。除5例脑脊液漏切口愈合不良外,其余无手术并发症,经过再次缝合加俯卧位,伤口均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也逐渐恢复。随访时间6个月至12.5年,平均(5.62±2.31)年,1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好转,18例稳定,无恶化病例,随访期间未见再拴系。结论:成人原发性TCS按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种类型,按照分型制定手术策略,手术解除脊髓牵张及压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预防再粘连,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终丝 脊柱裂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少节段和多节段髓内肿瘤的临床对照(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建军 杨军 +11 位作者 谢京城 常青 马长城 郑梅 LIAO Hung-I 王涛 陈晓东 韩芸峰 林国中 于涛 张嘉 司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0-850,共11页
目的:对比性分析少节段和多节段髓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病例135例,用IJOA(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 目的:对比性分析少节段和多节段髓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病例135例,用IJOA(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在少节段和多节段髓内肿瘤患者中,术前IJOA评分(P=0.02)和术后早期IJOA评分(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术前还是术后早期,少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都较好一些,大部分多节段髓内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但是,对于术后长期的神经功能,多节段和少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经过积极的功能锻炼,多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得以充分改善。结论:相比多节段髓内原发肿瘤患者,少节段髓内原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神经功能状况要好一些,尤其在肢体肌力方面,经积极功能锻炼,多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状况得以充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原发肿瘤 少节段 多节段 病理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2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3 位作者 谢京城 刘彬 马长城 陈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2-585,共4页
目的: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 目的: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共振成像表现为骶管内长T1、长T2囊性信号,囊内可见终丝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均合并脊髓低位。手术包括囊壁切除、终丝切断、脊髓拴系松解和终池重建等主要步骤。结果:囊壁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21例均将终丝分离切除,彻底松解拴系,并全部完成终池重建。术后除7例有轻度肛周麻木感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证实囊壁和终丝符合脊膜囊肿和终丝结构。术后患者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5.24±1.41)分降到术后的(2.01±1.33)分;运动障碍者手术后肌力提高1~2级;括约肌障碍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从(2.09±0.99)分上升到(2.78±0.52)分。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2.25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达到McCormick分级Ⅰ级,仅1例囊肿复发。结论: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罕见,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和脊髓拴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表现为囊肿内脑脊液信号和终丝结构,伴有脊髓圆锥低位。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切断终丝并松解脊髓拴系和重建终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终丝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手术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 目的: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例、无症状包块2例;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55例、麻木6例、无症状包块2例。肿瘤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表现为等T_(1)或稍长T_(1)、等T_(2)或稍长T_(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直径1~3 cm。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尽可能保留颈2棘突;肿瘤切除严格在包膜内进行。结果:肿瘤全切除60例,次全切除3例,无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2.83 min;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5.97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除9例出现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58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30例麻木患者中,27例完全恢复,3例残余轻度麻木;3例肌力减退者均恢复正常。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所有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X线未见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结论:充分利用颈_(1~2)的解剖间隙,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进行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切除是可行的;尽量减少颈_(2)骨质破坏,保留颈_(2)棘突的正常肌肉附着,有利于防止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严格包膜内切除可有效防止椎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肿瘤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下载PDF
一起220kV启备变铁心接地电流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7
作者 单银忠 谢竟成 +1 位作者 王胜龙 王晨彤 《变压器》 2023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对一台220kV启备变铁心接地电流超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处理,通过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电气试验数据和变压器油色谱数据的分析,判断了变压器铁心存在多点接地故障,提出了限制铁心接地电流的措施及缩短色谱检测周期,建议做好变压器... 本文对一台220kV启备变铁心接地电流超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处理,通过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电气试验数据和变压器油色谱数据的分析,判断了变压器铁心存在多点接地故障,提出了限制铁心接地电流的措施及缩短色谱检测周期,建议做好变压器停机吊罩检查及处理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备变 铁心 多点接地 接地电流 油色谱
下载PDF
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的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1 位作者 刘彬 陈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55-457,462,共4页
目的总结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7年7月手术治疗的51例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的囊性部分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加囊壁电灼5例;肿瘤实性部分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0... 目的总结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7年7月手术治疗的51例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的囊性部分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加囊壁电灼5例;肿瘤实性部分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26例。5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泌尿系感染5例,均治愈。32例疼痛中,24例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8例无变化。12例运动障碍中,7例术后肌力提高1~3级,4例无变化,1例肌力下降。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中,4例改善,3例无变化。51例术后随访6个月~19年,平均7.8年,随访超过5年27例。按Mc Cormick分级标准,脊髓功能好转39例,不变11例,恶化1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椎管内畸胎瘤多分布于脊髓圆锥马尾区,以慢性脊髓及神经压迫为表现。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尽量全切肿瘤的囊性部分,如有囊壁残留应电灼防止复发,对肿瘤的实性部分应在避免脊髓损伤情况下,尽量切除减压,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畸胎瘤 圆锥 马尾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4 位作者 杨军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 目的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102个月,平均57.67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按McCormick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大多为良性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难以正确诊断。手术全切肿瘤后大多预后较好,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副神经节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陈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囊壁次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瘘口严密缝合17例,用附近残留囊壁缝合并以肌肉及脂肪... 目的总结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囊壁次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瘘口严密缝合17例,用附近残留囊壁缝合并以肌肉及脂肪加固3例。术前腰背痛20例,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2.14±2.02)分]较术前[(6.17±1.07)分]明显降低(P<0.05)。术前放射性下肢痛17例,术后VAS评分[(1.97±3.15)分]较术前[(7.09±2.11)分]明显降低(P<0.05)。15例运动障碍术后远端肌力提高1~3级。8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75±1.32)分]较术前[(1.97±2.01)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随访6个月~10.5年,脊髓功能状态按Mc Cormick分级标准,均达到Ⅰ级;末次随访MRI检查证实囊肿无复发,脊柱序列及曲度完好,未见脊柱不稳定。结论胸腰段椎管内长节段硬膜外脊膜囊肿以慢性进行性脊髓及马尾神经受压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手术应采取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最小入路,显微镜下剥离切除囊壁,修补脑脊液瘘口,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囊肿 胸腰段椎管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皮窦道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11
作者 谢京城 陈晓东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皮窦道(dermal sinus tract,DST)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成人先天性DST合并TCS患者的临床...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皮窦道(dermal sinus tract,DST)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成人先天性DST合并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9.7岁。25例在腰骶部中线附近见皮窦口,周围皮肤变性,临床上以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2例以急性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急诊入院。根据术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了解DST在硬膜下走行、脊髓圆锥位置、硬膜下有无病变、内终丝直径等,显微镜下行DST分离并切除、内终丝切断、TCS松解、脊膜囊重建术,术后患者俯卧位7 d。结果:MRI显示,25例患者脊髓圆锥位置均低于腰2椎体水平,DST远端进入硬膜下构成脊髓牵张因素之一,24例患者见内终丝脂肪浸润增粗,另1例患者终丝增粗直径5 mm牵张脊髓圆锥。手术将DST的异常皮肤、皮下瘘管及硬膜下索条全切除,将增粗终丝离断,松解TCS,2例患者合并硬膜下皮样囊肿,予以分离切除。手术后病理符合皮窦道和终丝结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9年,平均3.9年,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完好,复查MRI显示胸腰椎生理曲度完好,随访期间未见TCS复发。结论:先天性DST合并的成人型TCS均合并内终丝增粗牵张,手术在显微镜下行皮窦道全程分离切除、终丝离断、TCS松解及硬膜重建,手术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皮窦道 内终丝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成人脊髓纵裂畸形导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
12
作者 谢京城 陈晓东 杨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总结成年脊髓纵裂畸形(SCM)导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1例成年SCM导致的TCS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骨性或软骨性及纤维中隔分离切除、脊髓拴... 目的总结成年脊髓纵裂畸形(SCM)导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1例成年SCM导致的TCS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骨性或软骨性及纤维中隔分离切除、脊髓拴系松解、脊膜囊重建术。结果21例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28.7岁;Ⅰ型7例,Ⅱ型14例。21例显微手术将中隔切除,脊髓拴系达Ⅰ级松解,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随访9个月至12年,平均5.8年;神经功能稳定及好转;随访期间未见拴系复发。结论成人由SCM引发的TCS少见,以慢性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在显微镜下行中隔分离切除、脊髓拴系松解及硬膜重建,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纵裂 成人 脊柱裂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一起500kV主变压器油色谱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单银忠 王胜龙 +1 位作者 谢竟成 王铭 《变压器》 2021年第7期79-82,共4页
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大型电力变压器油中总烃含量超标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过程,通过对油中特征气体进行排序法、二比值法、三比值法分析,对变压器故障类型及故障位置进行了判断。
关键词 变压器 特征气体 三比值法
下载PDF
Cerebrospinal fluid dynamics in Chiari mal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 被引量:5
14
作者 LIU Bin WANG Zhen-yu +2 位作者 xie jing-cheng HAN Hong-bin PEI Xin-l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Background About 50%--70% of patients with Chiad malformation I (CMI) presented with syringomyelia (SM),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low around the foramen magnum. The ... Background About 50%--70% of patients with Chiad malformation I (CMI) presented with syringomyelia (SM),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low around the foramen magnu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dynamics at levels of the aqueduct and upper cervical spine in patients with CMI associated with SM,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SM.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Apdl 2004, we examined 10 adult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MI associated with SM and 10 healthy volunteers by phase-contrast MRI. CSF flow patterns were evaluated at seven regions of interest (ROI): the aqueduct and ventral and dorsal subarachnoid spaces of the spine at levels of the cerebellar tonsil, C2-3, and C5-6. The CSF flow waveforms we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CSF circulation time, durations and maximum velocities of cranial- and caudal-directed flows,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two maximum velocities.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using SPSS 11.5. Results We found no defini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fourth ventricle and syringomyelia by MRI in the 10 patients. In both the groups, we observed cranial-directed flow of CSF in the early cardiac systolic phase, which changed the direction from cranial to caudal from the middle systolic phase to the early diastolic phase, and then turned back in cranial direction in the late diastolic phase. The CSF flow disappeared at the dorsal ROI at the level of C2-3 in 3 patients and 1 volunteer, and at the level of C5-6 in 6 patients and 3 volunteers. The durations of CSF circulation at all the ROI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patients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volunteers (P=-0.014 at the midbrain aqueduct, P=-0.019 at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cerebellar tonsil, P=-0.014 at the level of C2-3, and P=-0.022 at the level of C5-6).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initial point and duration of the caudal-directed CSF flow during a cardiac cycle at all the ROIs. The maximum velocities of both cranial- and caudal-directed CSF flow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than those in the volunteers at the aqueduct (P=-0.018 and P=-0.007) and ventral ROI at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cerebellar tonsil (P〈0.001 and P=-0.002), as so did the maximum velocities of the caudal-directed flow in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OIs at the level of C2-3 (P=-0.004; P=-0.007). Conclusions The direction of CSF flow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cardiac cycle. The syringomyelia in patients with CMI may be due to the decreased circulation time and abnormal dynamics of the CSF in the upper cervical segment. The decompression of the foramen magnum with dural plasty is an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ith CMI associated with 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 SYRINGOMYELIA cerebrospinal flu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