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锌精矿加压浸出工艺杂质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建文 谢克强 +2 位作者 韩开远 魏奎先 杨妮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6期70-74,共5页
在复杂高铁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一段加压浸出在实现锌浸出率提高的同时,杂质元素也会不可避免的得到浸出,增加后续浸出液除杂负担。本文利用锌电积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开展了高铁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杂质行为研究,进行了浸出温... 在复杂高铁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一段加压浸出在实现锌浸出率提高的同时,杂质元素也会不可避免的得到浸出,增加后续浸出液除杂负担。本文利用锌电积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开展了高铁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杂质行为研究,进行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分压、液固比以及添加剂用量等对杂质Fe和Cu浸出率以及Pb和Ag入渣率影响的单一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粒度-300目(小于50μm)占比大于95%、温度140~150℃、时间2~3 h、氧分压0.5~0.7 MPa、液固比5∶1~6.7∶1、添加剂为矿样质量0.5%的条件下,杂质Fe和Cu的浸出率分别为16%~30%和65%~88%,Pb和Ag的入渣率分别为92%~99.9%和98%~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锌精矿 加压浸出 杂质行为 Fe、Cu浸出率 Pb、Ag入渣率
下载PDF
高铟锌精矿废电解液加压浸出锌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建文 谢克强 +2 位作者 韩开远 魏奎先 杨妮 《云南冶金》 2020年第6期55-58,73,共5页
采用一段加压浸出,以锌电积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为浸出体系,开展了高铟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铟浸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分压、液固比以及添加剂用量等单一因素实验,获得了高铟锌精矿加压浸出过程中锌铟浸出的最佳... 采用一段加压浸出,以锌电积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为浸出体系,开展了高铟锌精矿的加压浸出过程中铟浸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分压、液固比以及添加剂用量等单一因素实验,获得了高铟锌精矿加压浸出过程中锌铟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0.045 mm>95%(磨矿3 h);温度(140~150)℃;时间(2~3)h;氧分压(0.5~0.7)MPa;液固比8∶1~10∶1;添加剂为0.5 wt%矿样。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锌和铟的浸出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铟锌精矿 加压浸出 废电解液 最佳条件 浸出率
下载PDF
锌挥发窑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鹏 谢克强 +3 位作者 马文会 魏奎先 杨时聪 黄海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_2O_2-H_2SO_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_2O_2-H_2SO_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Cu、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30%)用量0.6 m L/g、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液固比6∶1条件下,In浸出率93.92%、Cu浸出率89.84%、Zn浸出率66.49%。浸出渣中贵金属Ag含量大于0.01%,富集比3.23,初步实现了窑渣中有价金属的分离与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挥发窑渣 氧化酸浸 H2O2
下载PDF
Al-Si合金熔渣精炼过程中Al和B在渣金两相间的迁移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治 王志 +3 位作者 孙丽媛 谢克强 马文会 钱伟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6-1023,共8页
在1500℃下将Al-Si合金与CaO-SiO_2-Al_2O_3熔渣混合精炼,考察了渣金比、精炼时间对体系中元素Al和B在渣金两相间分配的影响,并解析了这两种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熔渣40%CaO-40%SiO_2-20%Al_2O_3和60%Al-Si合金在渣金质量比为5时,... 在1500℃下将Al-Si合金与CaO-SiO_2-Al_2O_3熔渣混合精炼,考察了渣金比、精炼时间对体系中元素Al和B在渣金两相间分配的影响,并解析了这两种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熔渣40%CaO-40%SiO_2-20%Al_2O_3和60%Al-Si合金在渣金质量比为5时,精炼硅中B含量由302.74×10^(-6)降至23.37×10^(-6)。元素Al和B在渣金两相间的迁移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合金中Al元素在精炼10 min内相间迁移最为剧烈,Al的转化率达到96.52%,剩余少量Al以Al-Si相或Al-Si-Ca相存在于硅晶界处;而B元素在精炼30 min内向渣中迁移效果最为显著,迁移比分别为12.32、10.96,继续延长时间二者含量均变化缓慢。Al元素的氧化会改变精炼渣的组成,精炼相同时间时,随渣中w(CaO+Al_2O_3)/w(SiO_2)值增大,精炼硅中B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含量在w(CaO+Al_2O_3)/w(SiO_2)值1.24附近有最小值8.01×10^(-6),此时B的迁移比达到3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B 造渣精炼 迁移 分配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系统模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柯强 李阁强 +1 位作者 彭建军 李东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提出一种高性能双圆弧斜齿齿轮泵,为解决泵高速化带来的转动副共振问题,对转动副进行模态分析。建立转动副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进行无预应力与有预应力模态分析,取前8阶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预应力后,转动副各阶振型没有变化,仅... 提出一种高性能双圆弧斜齿齿轮泵,为解决泵高速化带来的转动副共振问题,对转动副进行模态分析。建立转动副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进行无预应力与有预应力模态分析,取前8阶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预应力后,转动副各阶振型没有变化,仅每一阶固有频率与振幅有较小变化,转动副工作转速远离临界转速,不会发生共振。优化减小转轴直径后,各阶固有频率降低,仍满足设计要求。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转动副不会与泵体产生共振。分析方法对高速液压泵稳定性设计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 转动副 ANSYS Workbench 模态分析 共振
下载PDF
云南某复杂硫、氧混合铅锌矿浮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毛志丹 谢克强 +2 位作者 孔德全 苏开萌 袁晓磊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37,共4页
对云南某地新开采硫、氧混合铅锌矿进行了浮选工艺实验研究。采用混合浮选硫化矿及氧化矿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铅综合回收率85.18%、锌综合回收率95.46%的铅锌混合硫化精矿和氧化精矿,其中,硫化铅锌精矿中锌、铅品位分别为46.14%、7.86%;... 对云南某地新开采硫、氧混合铅锌矿进行了浮选工艺实验研究。采用混合浮选硫化矿及氧化矿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铅综合回收率85.18%、锌综合回收率95.46%的铅锌混合硫化精矿和氧化精矿,其中,硫化铅锌精矿中锌、铅品位分别为46.14%、7.86%;氧化铅锌精矿中铅、锌品位分别为12.71%、6.01%。浮选所得精矿满足冶金过程对原料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浮选此类矿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混合浮选 铅锌混合精矿 硫化铅锌精矿 氧化铅锌精矿 硫化剂
下载PDF
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镓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海艺 谢克强 +1 位作者 纪文涛 陈浩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5,共5页
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镓的资源现状及冶炼技术,并分析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对从铝工业副产品、锌浸出渣、电子工业废料、粉煤灰及电尘灰中回收镓的方法进行了简述,并展望了利用生物及真空冶金提镓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回收方法 稀散金属 真空冶金 生物冶金
下载PDF
氧气传质对湿法炼锌过程中针铁矿法除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开萌 谢克强 +1 位作者 毛志丹 袁晓磊 《矿冶》 CAS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采用还原—氧化法去除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液中的铁,探究不同通气方式和氧气流量对除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传质对氧化除铁过程有显著影响,强化搅拌对氧气传质影响较小,但曝气可以增加氧气传质,加快Fe^(2+)氧化速率,从而提高铁的... 采用还原—氧化法去除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液中的铁,探究不同通气方式和氧气流量对除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传质对氧化除铁过程有显著影响,强化搅拌对氧气传质影响较小,但曝气可以增加氧气传质,加快Fe^(2+)氧化速率,从而提高铁的去除效率;氧气流量≥1 L/min时,氧气流量对铁去除的影响较小;不添加晶种时,曝气氧化除铁,形成大量非晶态物质,该物质可能是铁水化合物(5Fe_(2)O_(3)·9H_(2)O),因吸附其他离子,阻碍沉淀物向针铁矿转变。研究结果可对湿法炼锌针铁矿法除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针铁矿法 氧气 曝气 氧化除铁
下载PDF
高铅Zn焙砂两段浸出工艺提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晓磊 谢克强 +1 位作者 闫时雨 纪文涛 《矿冶》 CAS 2022年第1期70-76,90,共8页
以Pb含量为7.91%的高铅Zn焙砂为原料,采用中性浸出—酸性浸出两段酸浸工艺浸出该焙砂,使焙砂中的Zn进入到溶液,而Pb在渣中富集。探究了中性浸出、酸性浸出过程中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时间等工艺因素对锌浸出率和铅富集效率的影响。... 以Pb含量为7.91%的高铅Zn焙砂为原料,采用中性浸出—酸性浸出两段酸浸工艺浸出该焙砂,使焙砂中的Zn进入到溶液,而Pb在渣中富集。探究了中性浸出、酸性浸出过程中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时间等工艺因素对锌浸出率和铅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浸出过程中,Zn浸出率为90.73%,Pb在中浸渣中的富集含量为29.68%;中浸渣经酸浸处理,Zn浸出率可以达到98.60%,Pb在酸浸渣中的富集含量为3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铅Zn焙砂 中性浸出 酸性浸出 Zn浸出率 PB含量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回收有价金属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天鉴 谢克强 +2 位作者 刘俊场 翟忠标 牟兴兵 《云南冶金》 2020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通过硫酸化焙烧-磁选、沉淀-结晶的工艺,回收赤泥中的有价金属铁、铝、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等因素条件,确定了Fe、Al2O3、Na2O回收的最佳实验条件。...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通过硫酸化焙烧-磁选、沉淀-结晶的工艺,回收赤泥中的有价金属铁、铝、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等因素条件,确定了Fe、Al2O3、Na2O回收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经硫酸化焙烧-磁选、沉淀-结晶后,赤泥中Fe、Al2O3、Na2O的回收率分别为:59.87%,39.77%,9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 赤泥 硫酸化焙烧 有价金属
下载PDF
Boron Removal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Using CaO-SiO_2 Slag 被引量:1
11
作者 DING Zhao WEI Kui-xian +3 位作者 MA Wen-hui WU Ji-jun xie ke-qiang ZHOU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S2期762-765,共4页
The removal of boron impurity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 in slag system of CaO-SiO_2 i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urnace which is used... The removal of boron impurity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 in slag system of CaO-SiO_2 i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urnace which is used to heat.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boron(L_B)between slag and silicon phase is particularly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optical basicity of slag.With the increase of optical basicity,L_B increases to a local maximum value of 1.58 when the optical basicity is 0.71 after getting to the minimum value of 0.72 when the optical basicity is 0.56.In that above optical basicity of 0.71,L_B decrease sharply which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the basicity of slag is not always effective in boron removal from sili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slag refining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BORON CaO-SiO_2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of Different SiC Architecture Via a Simple Method
12
作者 MA Wen-hui LUO Xiao-gang +4 位作者 WEI Kui-xian ZHOU Yang xie ke-qiang YANG Bin DAI Yong-nia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S1期553-556,共4页
Silicon carbide architectur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y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catalyst-free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silica under normal atmosphere pressure.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 Silicon carbide architectur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y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catalyst-free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silica under normal atmosphere pressure.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rchitec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 ratio of carbon/silica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rphology of silicon carbide architecture.At different carbon/silica mole ratio,platelet-,bamboo-, pagoda-,and bead-like silicon carbide architecture have been synth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CONDUCTOR silicon carbide architecture carbothermic reduction NANO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