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1例报告
1
作者 张云逸 朱海丰 +5 位作者 邓子璇 闫沛春 钱桂凤 谢韶东 周杰 霍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1-94,共4页
肘关节僵硬是肘部创伤后最常见且恢复较为困难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2%[1],其最主要的病理原因是损伤后发生软组织挛缩和异位骨化[2]。若肘关节活动度减少50%,将丧失80%的上肢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3]。目前,肘关节僵硬的治... 肘关节僵硬是肘部创伤后最常见且恢复较为困难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2%[1],其最主要的病理原因是损伤后发生软组织挛缩和异位骨化[2]。若肘关节活动度减少50%,将丧失80%的上肢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3]。目前,肘关节僵硬的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手术松解和关节置换术等,但保守治疗效果较为局限,手术疗法因费用贵、二次损伤、关节僵硬复发等缺点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探索新的非手术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挑战性。2022年9月22日,佛山市中医院骨科康复专科门诊收治了1例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肘关节僵硬 病理原因 二次损伤 异位骨化 上肢功能 骨科康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雷达图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系统评价再评价
2
作者 张云逸 柳松涛 +3 位作者 钱桂凤 谢韶东 周杰 朱海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 运用雷达图多元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及结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 目的 运用雷达图多元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及结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9月2日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系统评价/Meta分析相关文献。从发表年份、研究类型、同质性、发表偏倚风险、AMSTAR-2方法学质量、PRISMA报告质量6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结果 共纳入12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雷达图多元评价显示,纳入文献质量秩平均分为8.56分。多项研究存在同质性不高、异质性解释与讨论欠充分、检索不全面、项目方案未注册、资金利益冲突欠描述等问题。结论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不高,今后需严格按照AMSTAR-2和PRISMA清单的标准提高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图 针灸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系统再评价
下载PDF
《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平 朱海丰 +5 位作者 谢韶东 周杰 邓子璇 郑颖 钱桂凤 曾得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索新处方。结果共纳入189条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涉及方剂92首,包含中药192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熟地黄、当归、茯苓、黄柏,中药药性以温性使用居多,药味以甘味为主,多归肾、肝、脾经。聚类分析挖掘出新处方4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肝肾、强筋骨为基础,配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物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加减为主。本研究可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华医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河南省优先控制人为源VOCs关键物种及来源识别 被引量:11
4
作者 姑力巴努·艾尼 郑怡 +3 位作者 高可心 麦麦提·斯马义 谢绍东 祖力皮亚·艾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为了解河南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以臭氧(O3)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以五大类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9年河南省县级人为源VOCs组分化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 为了解河南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以臭氧(O3)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以五大类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9年河南省县级人为源VOCs组分化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基于OFP识别O3污染治理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结果表明:(1)河南省2019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75.62×10^(4)t,其中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6%、25.2%、20.8%、19.1%和6.3%.(2)空间分布显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豫北排放量远高于豫南,呈“一高三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郑州市排放量最高,其排放量为27.7×10^(4)t,漯河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排放量最低,其排放量均小于5.0×10^(4)t.(3)芳香烃是排放量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排放量为47.5×10^(4)t,其次为烷烃(46.3×10^(4)t)、OVOCs(40.3×10^(4)t)和烯烃(20.9×10^(4)t),其中甲苯、乙烯、苯等排放量高的10个物种占排放总量的42.0%.(4)河南省人为源VOCs的总OFP为664.0×10^(4)t,其中,芳香烃和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均占总OFP的32%,其次为OVOCs,占比为28.0%;本研究的OFP空间分布与国控点O3浓度和PM_(2.5)-O3大气复合污染空间分布规律高度一致.研究显示,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丙烯和甲醛等对总OFP的贡献率为67.2%,其主要来源是生物质燃烧、小型客车、建筑涂装、汽车涂装、化学合成、涂料制造、建筑和农业机械等,因此这些VOCs物种和排放源是河南省O3污染治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VOCs 组分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OFP) 关键物种和排放源
下载PDF
佛山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文柱 王志军 +9 位作者 周惠嫦 谢韶东 刘震 罗子芮 丁德权 赵勇 洪文扬 盘庆东 崔淑仪 严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服务能力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2018年10月9日佛山市康复医学会通过发放调查表格,专家实地调研、电话访问、机构座谈、专家咨询等多种调查形式进行资料核对,收集各医疗机构对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建设...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服务能力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2018年10月9日佛山市康复医学会通过发放调查表格,专家实地调研、电话访问、机构座谈、专家咨询等多种调查形式进行资料核对,收集各医疗机构对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建议,分析调查数据资料。结果佛山市设有康复医学科、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分别为78.80%和87.96%;康复医学科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7.17%,其中三级综合医院占同级总床位数为3.25%,二级综合医院占同级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为6.52%。从事康复诊疗医师注册为康复医学执业范围者比例7.16%。二级以下综合医院康复治疗师不足,康复工程、精神心理治疗师缺乏;康复治疗师学历及职称偏低。部分医院康复服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结论佛山市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医疗机构康复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靠前水平。仍存在整体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专业康复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及康复医学科管理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有待加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能力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沙池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损伤后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梅花 谢韶东 +1 位作者 何芬 李晓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沙池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损伤后平衡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4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2)和治疗组(n=28),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沙池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沙池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损伤后平衡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4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2)和治疗组(n=28),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沙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平衡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沙池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促使踝关节平衡功能恢复,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池治疗 康复训练 踝关节损伤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影响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芬 古柱亮 +3 位作者 邴婧毓 林梅 谢韶东 魏锦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排尿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升高,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排尿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 补阳还五汤 临床疗效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舒筋洗联合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俊达 沈钊雄 +5 位作者 沈楚龙 杨康勇 黄若景 周宇星 谢韶东 何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19-1221,1342,共4页
目的:探究舒筋洗联合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2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究舒筋洗联合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2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两组患者均采用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舒筋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ayo评分、HSS评分、ADL评分和伸屈角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yo评分中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总分、HSS评分、ADL评分、肘关节伸直角度、屈曲角度和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ayo各项评分、HS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伸直角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屈曲角度和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经舒筋洗联合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创伤后 不间断静态牵伸锻炼 舒筋洗 疗效
下载PDF
坐式八段锦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傅秋媛 谢韶东 +3 位作者 叶蝶莲 陈幸谊 古柱亮 赵晓旭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0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S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以...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S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以上干预加坐式八段锦锻炼.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的脊髓功能独立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业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Ⅲ(SCIM-Ⅲ)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分中关于表现得分与满意度得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SCI患者的脊髓功能独立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业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坐式八段锦 早期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对其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芬 谢韶东 林俊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对其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温针灸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对其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温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骨宝口服液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及CO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及CODI指数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及CODI指数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骨宝口服液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针灸 骨宝口服液 腰部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应用观察 被引量:38
11
作者 何芬 林俊达 +4 位作者 陈晓琳 谢韶东 古柱亮 曾得明 荆丽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等,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的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HSS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有效的改善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减缓了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康复训练 关节僵硬
下载PDF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进展——基于CSSCI(2007—2016年)期刊论文的科学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吉昌 谢少东 蒋峦 《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6期26-30,共5页
通过对2007—2016年CSSCI期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论文的发表年份、作者、主题等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梳理现有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进展迅猛,研究层面也从宏观层面... 通过对2007—2016年CSSCI期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论文的发表年份、作者、主题等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梳理现有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进展迅猛,研究层面也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变,联盟运作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领域,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研究进展 科学计量分析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陈蓉 陈梅花 +1 位作者 冯宇恒 谢韶东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PNF技...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PNF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贴扎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痛症状及手部肿胀程度,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视觉模拟评分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中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其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姑力巴努·艾尼 高可心 +3 位作者 郑怡 麦麦提·斯马义 谢绍东 祖力皮亚·艾尼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90,共15页
基于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炼油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炼化一体化》规划,预测了我国炼油行业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文献测量和调研结果及当前VOCs控制技术和政策,确定了炼油行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源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同时,运用排... 基于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炼油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炼化一体化》规划,预测了我国炼油行业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文献测量和调研结果及当前VOCs控制技术和政策,确定了炼油行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源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同时,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20年炼油行业分储罐、无组织、有组织和污水处理等4个环节的分组分VOCs排放量,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运用情景模拟法确定了不同地区和排放环节的减排技术、措施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排放因子的减排率,并构建了3个不同情景,量化分析了未来10年内各省(区、市)炼油行业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量变化趋势和减排责任.研究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量以年均12.0%的增速增加至2020年的116.59×10^(4)t,山东、辽宁、广东、江苏和浙江是排放量最高的5个省份,占全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总量的55%;无组织VOCs排放占炼油厂VOCs排放总量的40.0%~44.0%,其次为有组织(28.4%~31.3%)、储罐(18.3%~25.3%)和废水处理(5.8%~6.6%)排放;烷烃是炼油厂排放量最大的化学组分(60%),其次是烯烃(17.9%)、芳香烃(15.3%)和OVOCs(3.8%).假设2020年后没有新的控制措施,中国炼油行业2030年的VOCs排放量比2020年增加50%以上,但在现有控制政策下的排放量可能在2025年左右达到高峰,2030年的排放量比2020年约下降8%.如果执行最新的行业放标准、淘汰老旧固定顶罐和外浮顶罐、安装油气回收和治理系统、提高生产设备和储罐的密闭性、全面开展无组织排放检测与修复、采用最佳末端排放控制技术,则2030年炼油行业VOCs排放量较2020年要下降36%~54%.山东是炼油行业VOCs减排潜势最大的省份,而炼油行业VOCs减排压力主要来自河北、辽宁、浙江、江苏和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行业 分环节VOCs排放量 VOCs分组分排放特征 VOCs减排潜势
原文传递
Ozone source attribution during a severe photochemical smog episode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34
15
作者 WANG XueSong LI JinLong +2 位作者 ZHANG YuanHang xie shaodong TANG XiaoY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1270-1280,共11页
Beijing,the capital of China,frequently suffers from the high levels of ozone in summer.A 3-D region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the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CAMx),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a hea... Beijing,the capital of China,frequently suffers from the high levels of ozone in summer.A 3-D region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the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CAMx),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a heavy O3 pollution episode in Beijing during June 26―July 2,2000.Ozone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OSAT) and Geographic Ozone Assessment Technology(GOAT) were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recursor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o O3 concentrations in Beijing,to identif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ways by which regional sources affected the O3 levels in Beijing urban areas,and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O3 formation to the precursors during the episode.The O3 pollution in Beijing show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stribution with strong regional contribution.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lume originating from Beijing urban areas greatly affected the O3 concentrations at the Dingling site,accounting for 55% of elevated O3 there,while O3 pollution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s resulted from both local emissions and those from Tianjin and the south of Hebei Province.Transport of O3 was responsible for about 70% of the regional O3 contribution to Beijing urban areas,while transport of O3 precursors accounted for the remainder.The formation of O3 was limited b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in the urban areas of Beijing,while being more sensitive to NOx levels in the suburban and more remote area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a large number of factors,including impacts of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the two modes of regional con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sensitivity of O3 formation to precursors,in the design of emissions control strategies for O3 reduction in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OZONE source APPORTIONMENT EMISSION
原文传递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被引量:4
16
作者 ZHANG Nan QIN Yue xie shao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1期3830-3839,共10页
Based on the official statistics,locally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and the vehicular emission factor model most suitable for China,we developed a black carbon(BC)emission inventory for 2008 in China and at a spatial r... Based on the official statistics,locally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and the vehicular emission factor model most suitable for China,we developed a black carbon(BC)emission inventory for 2008 in China and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0.5°×0.5°.In 2008,the total BC emissions in China were 1604.94 Gg.Industry and the residential sector were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s,estimated at 695.03Gg and 636.02 Gg of BC,respectively.Together,these two source types contributed 82.9% of the total emissions.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were 194.63 Gg,accounting for 12.1% of the total.Since emission contribution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showed significant spatial diversity among the 31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we divided the districts into four categories:industry contribution district,residential contribution district,industry and residential contribution district,and transportation contribution district.As for energy consumption,coal and biofuel contributed 51.0% and 32.2%,respectively,of the total emissions.Spatially,BC emissions in China were unevenly distributed,higher in the east and lower in the west,corresponding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ural population density.High emission districts,covering 5.7% of the territory,contributed 41.2% of the total emissions.Shanxi,Hebei,Shandong,Henan,and Sichuan were the largest contributors to national BC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碳排放 中国 排放量 机动车排放 空间分辨率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原文传递
Exploration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ource attribution of ambient ozone in Chongqing with an observation-based model 被引量:28
17
作者 SU Rong LU KeDing +8 位作者 YU JiaYan TAN ZhaoFeng JIANG MeiQing LI Jing xie shaodong WU YuSheng ZENG LiMin ZHAI ChongZhi ZHANG Yuan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3-32,共10页
An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Chongqing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5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ozone pollution. The sources of ozone, the local production rate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 An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Chongqing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5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ozone pollution. The sources of ozone, the local production rate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s well as key specie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were quantified by integrating a local ozone budget analysis, calculations of the relative incremental reactivity, and an empirical kinetic model approach.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tential for rapid local ozone formation exists in Chongqing. During ozone pollution episodes, the ozone production rates were found to be high at the upwind station Nan Quan, the urban station Chao Zhan, and the downwind station Jin-Yun Shan. The average local ozone production rate was 30×10^(-9) V/V h^(-1) and the daily integration of the produced ozone was greater than 180×10^(-9) V/V. High ozone concentr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urban and downwind air masses. At most sites, the local ozone production was VOC-limited and the key species were aromatics and alkene, which originated mainly from vehicles and solvent usage. In addition, the air masses at the northwestern rural sites were NO_x-limited and the local ozone produc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he pollution episodes due to the increased NOx concentrations. In summary, the ozone abatement strategies of Chongq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mitigation of VOCs. Nevertheless, a reduction in NO_x is also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the regional ozone peak values in Chongqing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Chongqing Photochemistry NO_x VOCs Sensitivity analysis Relative incremental reactivity EK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