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抑制剂对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夏宇 谢水祥 +4 位作者 许毓 唐善法 王多琪 李晓煜 程远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81,共8页
为提升油气井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回收率,以川南地区页岩气井离心机排渣口高密度废钻井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反浮选工艺脱除低密度固相,研究了新型抑制剂结冷胶对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与低密度固相浮选行为的影响,设计了相应的回用工... 为提升油气井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回收率,以川南地区页岩气井离心机排渣口高密度废钻井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反浮选工艺脱除低密度固相,研究了新型抑制剂结冷胶对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与低密度固相浮选行为的影响,设计了相应的回用工艺,通过润湿性测试及Zeta电位测试探究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二精一扫”浮选工艺,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700 g/t、结冷胶用量为700 g/t,可得到综合回收率为86.49%、综合品位≥90%、混合精矿密度≥4.2 g/cm^(3)的重晶石精矿。润湿性及Zeta电位测试分析表明:结冷胶与重晶石之间以氢键形式进行吸附,并可阻碍后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而对低密度固相几乎不发生吸附,改善了重晶石与低密度固相亲疏水性而最终分离。研究可为油气田废钻井液处理及污水有效回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反浮选法 低密度固相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废弃聚磺钻井液固相资源化绿色处理剂
2
作者 徐贵勤 谢水祥 +5 位作者 任雯 张明栋 潘莉芳 刘国宇 岳长涛 李松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聚磺钻屑的有效处置成为了油气田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置方式固化填埋、制备建材等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大、消纳能力受限等不足,而且聚磺钻屑中丰富的有机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为此提出通过添加绿化土改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聚磺钻屑的有效处置成为了油气田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置方式固化填埋、制备建材等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大、消纳能力受限等不足,而且聚磺钻屑中丰富的有机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为此提出通过添加绿化土改良剂,将聚磺钻屑制备成绿化土,以实现对聚磺钻屑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基于响应曲面法,得到了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生物质活性炭A、腐殖酸钠B、复合生物肥C、鱼骨粉D、柠檬酸E和仿生固化剂F的质量比为4.00∶1.80∶0.15∶0.15∶1.00∶3.00。应用该改良剂将威204H10平台聚磺钻屑制备成JH-绿化土,土壤发芽指数由15.77%提高到91.10%,COD、pH、有机质含量、总石油烃等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该技术为聚磺钻屑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开拓了新思路,提高了聚磺钻屑的资源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聚磺钻屑 土壤发芽指数 绿化土 资源化
下载PDF
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仝坤 谢加才 +3 位作者 谢水祥 吴宣章 孔德宁 薛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4-749,共6页
针对含油污泥化学热洗剩余固相含油率不达标、产物品质差、处理效能低等问题,梳理了化学热洗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影响因素、优缺点、超声强化和联合处理技术),介绍了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油泥稳定性机制及化学热洗机理。指出,未来应... 针对含油污泥化学热洗剩余固相含油率不达标、产物品质差、处理效能低等问题,梳理了化学热洗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影响因素、优缺点、超声强化和联合处理技术),介绍了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油泥稳定性机制及化学热洗机理。指出,未来应开发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清洗剂,设计高效热洗装置,探索清洗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开展强化化学热洗、联合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化学热洗 清洗剂
下载PDF
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影响
4
作者 邵志国 任雯 +7 位作者 许世佩 聂凡 许毓 刘龙杰 谢水祥 李兴春 王庆吉 谢加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29-4938,共10页
页岩气开发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油基钻屑。为了实现油基钻屑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中的油水轻组分在50~250℃之间受热汽化逸出,... 页岩气开发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油基钻屑。为了实现油基钻屑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中的油水轻组分在50~250℃之间受热汽化逸出,碳酸盐在450℃之后大量分解,油基钻屑中的硫元素在气相中主要以H2S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固相残渣收率明显降低,气相收率明显升高,油水收率缓慢升高。测试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不低于300℃时,油基钻屑残渣的含油量可降低至0.3%(质量分数)以下。热解回收油组成主要为白油,沸程与柴油相当,油品品质优秀。油基钻屑热解的气体总产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步升高。结果认为,在油基钻屑热解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控制热解终温保持在450℃以下,以避免能量的浪费和有害气体的逸出,同时增加传热效率,保证物料热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热解 红外加热 产物分析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技术研究进展——物理法 被引量:5
5
作者 仝坤 李慧敏 +4 位作者 姜忠民 张明栋 谢水祥 任雯 刘晓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7,共5页
针对油田和炼厂高含水油泥产生量大、脱水难的问题,总结了高含水油泥的性质、特点和脱水处理难点,分析了调质脱稳预处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物理法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比较了物理法各技术的处理效果、处理... 针对油田和炼厂高含水油泥产生量大、脱水难的问题,总结了高含水油泥的性质、特点和脱水处理难点,分析了调质脱稳预处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物理法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比较了物理法各技术的处理效果、处理成本、适用油泥类型和优缺点,并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泥 调质脱稳 超声破乳 加热破乳 冷冻/融化
下载PDF
炼厂浮渣的超声强化脱水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志国 刘岩 +3 位作者 谢水祥 许毓 蒲文晶 饶辉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针对炼厂浮渣乳化严重、脱水减量困难的问题,采用超声—离心分离工艺对其进行强化脱水处理。比较了单独离心、絮凝—离心和超声—离心3种方式对浮渣的脱水效果,考察了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浮渣脱水效果的影响,表征了超声处理前后浮渣的... 针对炼厂浮渣乳化严重、脱水减量困难的问题,采用超声—离心分离工艺对其进行强化脱水处理。比较了单独离心、絮凝—离心和超声—离心3种方式对浮渣的脱水效果,考察了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浮渣脱水效果的影响,表征了超声处理前后浮渣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超声强化脱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任何药剂、超声频率25 kHz、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5 min、超声温度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浮渣脱水率为89.68%,较单独离心和絮凝—离心工艺分别提高了7.77和2.99百分点,底泥含水率为82.94%。表征结果显示:超声机械振动作用破坏了固体颗粒空隙和内部沟壑结构,降低了对油滴的吸附,促进了油滴凝并,实现了原油轻质化,说明超声作用可促进浮渣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渣 超声 强化脱水 机械振动
下载PDF
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润湿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春阳 谢水祥 +5 位作者 冯永东 李兴春 唐伟 唐善法 程远鹏 胡九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68,共6页
以N,N-二甲基-1,3-丙二胺、全氟烷基磺酰氟和氯乙酸钠,合成了3种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FSC-m(m=4,6,8)。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9)F 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 以N,N-二甲基-1,3-丙二胺、全氟烷基磺酰氟和氯乙酸钠,合成了3种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FSC-m(m=4,6,8)。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9)F 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在石英砂上的润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FSC-m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和很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FSC-m对石英砂润湿性影响很大,可使石英砂与油、水相接触角分别由18.9°和9.2°增大至90.3°和91.4°,能显著降低砂岩表面的自由能,可将其应用于调控油藏润湿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润湿性 表面能
下载PDF
化学法调质脱稳高含水油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仝坤 谢加才 +3 位作者 谢水祥 任雯 刘晓辉 张明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5-160,共6页
页岩气开发、油气田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油泥,其黏度大、比阻高、稳定性强,处理处置的瓶颈在于脱水效果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调质脱稳。为此,在分析高含水油泥的来源、物化性质、特点、对生产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危害等基... 页岩气开发、油气田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油泥,其黏度大、比阻高、稳定性强,处理处置的瓶颈在于脱水效果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调质脱稳。为此,在分析高含水油泥的来源、物化性质、特点、对生产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危害等基础上,介绍了高含水油泥的基本性质和调质脱稳技术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化学法调质脱稳的技术原理、研究实例,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泥脱水处理前应先进行调质脱稳处理以提高脱水效果;②影响高含水油泥脱稳的主要因素是多相乳化体系、油泥中有机物的性质和含量、无机质的主要成分、Cl-和pH值等;③实现高含水油泥的调质脱稳的原理是破坏其多相乳化体系,建议根据油泥的物质组成及性质、后续处理处置工艺与要求、处理剂的性质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方法;④选择的组合工艺既要实现高含水油泥的脱稳,又要尽可能回收矿物油且不增加油泥的质量,可采用不同化学法组合、化学法与物理法(超声、微波等)协同处理,或采用油泥调节器、油水分离器等高效分离设备强化调质脱稳,以提高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泥 调质脱稳 多相乳化体系 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电解质 絮凝 微乳化
下载PDF
电吸附再生废弃水基钻井液作用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水祥 任雯 +5 位作者 李兴春 汤超 仝坤 孙静文 张明栋 刘晓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145,共7页
电吸附对废弃水基钻井液中的微小劣质固相具有选择性去除作用,能有效提高处理后钻井液的性能和回用率,但有关作用机理尚未明确。为此,采用激光粒度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对实验材料进行表征,结合废弃... 电吸附对废弃水基钻井液中的微小劣质固相具有选择性去除作用,能有效提高处理后钻井液的性能和回用率,但有关作用机理尚未明确。为此,采用激光粒度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对实验材料进行表征,结合废弃钻井液的特性,研究了电吸附法再生处理废弃钻井液时固相颗粒吸附的主要作用力、电吸附对固相颗粒的吸附范围及选择性、极板表面电荷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等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固相颗粒吸附主要依靠电场力的作用,极板材料本身的表面特性对于废弃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吸附作用影响有限;②极板材料在废弃钻井液中时,其表面天然带负电荷,但不会影响电吸附的处理效果;③电吸附对废弃钻井液中粒度小于10μm的钻屑吸附效果好,而对粒度在0.1μm以下的固相颗粒吸附有限;④预处理后的废弃钻井液和电吸附分离出的固相颗粒的矿物种类和成分相同,电吸附对固相颗粒的类型没有选择性。结论认为,电吸附再生废弃水基钻井液是电吸附与微弱电解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电极板捕获、粘附、包被悬浮着的固相颗粒的同时,正极发生的微弱电解反应使废弃钻井液中的大分子聚合物部分氧化断链,促使劣质固相含量和黏度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水基钻井液 再生处理 电吸附 机理 选择性 降黏度 固相颗粒 粒度 电解反应
下载PDF
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用剂 被引量:4
10
作者 仝坤 谢加才 +3 位作者 谢水祥 聂凡 张明栋 杨延璐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高含水油泥主要来自于页岩气田、油气田和炼厂的污水处理场(站),含水率一般高达90%以上,成分复杂、乳化严重,是性质稳定的多相体系。破胶脱稳是高含水油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的前提,也是减量化的瓶颈,其核心是调质脱稳用剂的优选。介绍了高... 高含水油泥主要来自于页岩气田、油气田和炼厂的污水处理场(站),含水率一般高达90%以上,成分复杂、乳化严重,是性质稳定的多相体系。破胶脱稳是高含水油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的前提,也是减量化的瓶颈,其核心是调质脱稳用剂的优选。介绍了高含水油泥的性质及调质脱稳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用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助滤剂、氧化剂、电解质、破乳剂、絮凝剂和微乳化剂等常用药剂的调质机理、适应范围、研究实例和优缺点,并提出了调质脱稳用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泥 调质脱稳 破乳剂 氧化剂 絮凝剂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calcium oxide responsive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amine emuls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REN Yanjun LU Yanyan +4 位作者 JIANG Guancheng ZHOU Wenjing WU Liansong YAO Rugang xie shuix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173-1182,共10页
Green and low cost CO_(2) and CaO were used to stimulate amine emulsions to reveal the responsive behavior of amine emulsions.On this basis,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responsive to CO_(2) and CaO were formulated and th... Green and low cost CO_(2) and CaO were used to stimulate amine emulsions to reveal the responsive behavior of amine emulsions.On this basis,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responsive to CO_(2) and CaO were formulated and their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ine emulsions inversed from water-in-oil state to oil-in-water state readily and their rheological behavior underwent transitions of decreasing,rising again and decreasing again via induction by CO_(2).These CO_(2) responsive behaviors could be reversed by CaO.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prepared based on the amine emulsions with oil-water volume ratios of 50:50 to 70:30,densities of 1.4-2.0 g/cm^(3) had good rheological and filtration properties at 160℃;and be readily cleaned up using CO_(2) bubbling.The useless solid phase with low density could be removed efficiently via reducing the viscosity of emulsion by CO_(2) and the residual liquid phase could be restored to the original state by CaO and reused to prepare drilling fluid.The mechanism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O_(2)/CaO induced the reversible conversion between amine emulsifiers and their salts,which enabled the reversible regulation of both the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of amine emulsifiers and the emulsion particles’size and finally caused the controllable-reversion of the form and rheology of amine em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based drilling fluid amine emulsion CO_(2)/CaO response emulsion inversion controlled reversible property recycling
下载PDF
页岩气井钻井液添加剂环保性能与废弃物污染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辉 谢水祥 +4 位作者 许毓 任雯 张明栋 孙静文 仝坤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钻井液添加剂是影响钻井废弃物污染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环保型钻井液添加剂是钻井废弃物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几种典型页岩气钻井液体系的钻井液添加剂和钻井废弃物,分析其重金属、生物毒性等环保性能与钻井废弃物环... 钻井液添加剂是影响钻井废弃物污染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环保型钻井液添加剂是钻井废弃物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几种典型页岩气钻井液体系的钻井液添加剂和钻井废弃物,分析其重金属、生物毒性等环保性能与钻井废弃物环境污染特性之间相关性,为环保型钻井液和钻井废弃物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添加剂 钻井废弃物 环境污染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页岩气井油基钻屑氟碳除油剂的研制及作用机理
13
作者 谢水祥 任雯 +5 位作者 司庆柯 张明栋 刘光全 邵志国 夏宇 李宗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29,共8页
页岩气开发钻井过程中会产生油基钻屑,化学热洗法是处理油基钻屑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应用过程中存在现有除油剂除油效率低、新药剂开发缺少理论指导等不足。采用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油基钻屑表面油类吸附机理,合... 页岩气开发钻井过程中会产生油基钻屑,化学热洗法是处理油基钻屑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应用过程中存在现有除油剂除油效率低、新药剂开发缺少理论指导等不足。采用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油基钻屑表面油类吸附机理,合成了新型“疏水疏油”氟碳除油剂,并对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类对油基钻屑润湿性影响不同,柴油更易于在黏土矿物含量低的油基钻屑表面铺展;不同油类在干净钻屑表面吸附量0.1~0.2 g/g,且2~3 h即可达吸附平衡;吸附的有机物主要为C_(16)~C_(20)正构和异构烷烃,占有机物总量的56.5%;油基钻屑经“疏水疏油”氟碳除油剂洗油处理后,含油率由处理前的7%~10%降低至0.15%~0.97%,低于现场含油钻屑除油剂SDS的2.08%~2.79%。通过接触角测定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氟碳除油剂改变油相接触角、降低油基钻屑的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变其润湿性等作用机理,为油基钻屑除油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理化特性 氟碳除油剂 除油机理 润湿性 界面张力
下载PDF
废水基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电吸附选择性实验
14
作者 许毓 刘晓辉 +4 位作者 马滢 谢水祥 任雯 张明栋 仝坤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废水基钻井液是油气勘探开发主要废物之一,提高再生回用率是钻井弃物处理技术的迫切需要。为了给废钻井液电吸附再生回用工艺技术开发和实验装置升级改造提供可靠依据,利用自制的废水基钻井液动态电吸附实验装置,开展了动态模拟电吸附... 废水基钻井液是油气勘探开发主要废物之一,提高再生回用率是钻井弃物处理技术的迫切需要。为了给废钻井液电吸附再生回用工艺技术开发和实验装置升级改造提供可靠依据,利用自制的废水基钻井液动态电吸附实验装置,开展了动态模拟电吸附对废钻井液中固相颗粒选择性去除实验研究,考察了对废钻井液中钻屑颗粒的电吸附效果,并评估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电化学吸附对膨润土钻井液中的钻屑颗粒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尤其是对低于30μm颗粒吸附效果显著,且对膨润土钻井液的流变性、膨润土当量等指标影响不大,有效剔除钻井液中的劣质固相的同时保持了膨润土钻井液的稳定性,提高了钻井液回用性能指标,表明电化学吸附工艺是提高水基钻井废物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基钻井液 固相颗粒 动态电吸附 再生回用
下载PDF
Electrospinning Janus Nanofibrous Membrane for Unidirectional Liquid Penet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3
15
作者 HOU Lanlan LIU Jingchong +7 位作者 LI Dianming GAO Yuan WANG Yaqiong HU Rongjun REN Wen xie shuixiang CUI Zhimin WANG Nü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37-354,共18页
Janus membrane with opposite wettability on its two sides has witnessed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liquid spontaneous and directional transport for their promising prospect.The advances in fabrication te... Janus membrane with opposite wettability on its two sides has witnessed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liquid spontaneous and directional transport for their promising prospect.The advances in fabrication technology and natural bionics have brought remarkable progr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anus materials.Among the exciting progress,the micro/nanofabrication technique of electrospinning shows advantages in constructing thin porous fibrous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Here,a brief review of bioinspired Janus membrane for unidirectional liquid penetration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is presented,and the underlying scientific mechanism is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aterials design involving asymmetric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micro-topology structure.An overview of recent emerging applications is also reviewed,with special attentions to liquid separation,water collection,distillation,and smart textile,etc.As researchers keep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strategies on designing new Janus membrane with higher performances,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liquid moving dynamics at the asymmetric interface in order to better recognize the scientific limitations currently hindering the field development.At last,the challenges currently faced and possible strategies on developing new Janus membranes for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INNING NANOFIBER Janus membrane Unidirectional penetration Wettability gradient
原文传递
射线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
16
作者 陈荣 张凤 +3 位作者 谢水香 付海英 周华蓉 沈建箴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射线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成人急性白血病(AL)相关性。方法:以93例初治AL患者(病例组)和9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肿瘤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PCR技术检测、SpectroCHIP芯片及MALDT-TOF质谱仪分析各基... 目的:探讨射线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成人急性白血病(AL)相关性。方法:以93例初治AL患者(病例组)和9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肿瘤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PCR技术检测、SpectroCHIP芯片及MALDT-TOF质谱仪分析各基因SNP位点与AL相关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例组XRCC3基因SNP位点RS861530较对照组在共显性模型(P=0.003 8)、显性模型(P=0.001 2)、超显性模型(P=0.01)、对数加法模型(P=0.032)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环境因素下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XRCC3基因SNP位点RS861530较对照组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24 6),且杂合突变型(CT)比野生型(TT)可以降低约1/3患白血病的概率(OR=0.300,95%CI=0.126~0.715,P=0.023 7)。结论:XRCC3基因SNP位点RS861530单突变是成人AL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DNA损伤修复酶 急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