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in the Ruins: Post-Apocalyptic Loneliness in Peter Heller’s The Dog Stars
1
作者 xin hui-min CAO Wen-q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1期978-984,共7页
Peter Heller’s The Dog Stars is a fascinating meditation of post-apocalyptic loneliness.Set in a dismal world devastated by a devastating virus,the story centers on the protagonist Hig’s experience and response as h... Peter Heller’s The Dog Stars is a fascinating meditation of post-apocalyptic loneliness.Set in a dismal world devastated by a devastating virus,the story centers on the protagonist Hig’s experience and response as he navigates a terrain devoid of human connection and meaning.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mplexities of loneliness,focusing on Hig’s response to the loss of his wife and dog.Furthermore,it delves into the transformational power of companionship,including Hig’s link with his dog Jasper and his ultimate connection with Cima and her father.The fragmented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ovel mirrors Hig’s internal struggle,offering a raw and intimate portrayal of his journey towards reconnection and hope.Through the novel,Heller offers his profound think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nnection in overcoming even post-apocalyptic lonel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er Heller The Dog Stars post-apocalypse LONELINESS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锆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磷酸盐的影响
2
作者 郭艳微 辛慧敏 +1 位作者 詹艳慧 林建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13-2123,共11页
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法制备了2种锆改性沸石,即浸渍法ZrMZ(I-ZrMZ)和沉淀法ZrMZ(P-ZrMZ),对比分析了这2种不同类型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进而探讨了制备方法对锆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和沉淀法所制备... 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法制备了2种锆改性沸石,即浸渍法ZrMZ(I-ZrMZ)和沉淀法ZrMZ(P-ZrMZ),对比分析了这2种不同类型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进而探讨了制备方法对锆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和沉淀法所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全过程最适合采用Elovich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其次为准二级动力模型,再次为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缓慢反应阶段这2种锆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磷酸盐的速率限制步骤为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Kaganer-Radushkevic(DKR)模型均可用于描述浸渍法和沉淀法所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等温数据,且Langmuir模型最优。碱性条件下沉淀法和浸渍法所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劣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溶液共存的Ca^(2+)和Mg^(2+)会促进浸渍法制备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而溶液共存的Cl^(-)、HCO^(-)和SO_(4)^(2-)会抑制浸渍法制备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溶液共存的Na^(+)、K^(+)、Ca和Mg会促进沉淀法所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促进作用从大到小排序为Ca^(2+)、Mg、K^(+)、Na^(+)。沉淀法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强于浸渍法制备的锆改性沸石,但浸渍法锆改性沸石中单位质量ZrO_(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容量高于沉淀法。从磷酸盐吸附容量角度看,沉淀法制备的锆改性沸石是一种更有希望的除磷吸附剂。但从性价比和制备便利性角度看,浸渍法制备的锆改性沸石则是一种更有希望的除磷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锆改性沸石 磷酸盐 吸附 浸渍法 沉淀法 制备方法 影响
下载PDF
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俊麟 林建伟 +4 位作者 詹艳慧 程永前 柏晓云 辛慧敏 常明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283,共11页
为确定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添加对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本文首先研究了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和机制,再研究了其添加对底泥磷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影响进而评估了吸附磷酸盐后Mg... 为确定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添加对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本文首先研究了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和机制,再研究了其添加对底泥磷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影响进而评估了吸附磷酸盐后Mg/Fe-LDH中磷的稳定性.结果发现,与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比,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好地满足Elov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相比,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更加适合用于描述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行为;当溶液pH值为4~10时,吸附容量相对较高,而当pH值由10增加到11时,吸附容量则显著下降;共存Ca2+和Mg2+对吸附起促进作用,Na+和Cl-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SO42-和HCO3-则对吸附起负面影响.阴离子交换、静电吸引、配位体交换和内层配合物形成是Mg/Fe-LDH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Mg/Fe-LDH添加不仅会降低上覆水中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而且会降低间隙水中SRP浓度.Mg/Fe-LDH添加也会显著增强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且投加量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被Mg/Fe-LDH所吸附的磷酸盐主要以NH4 Cl提取态磷(NH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形态存在,分别占总磷的13.7%、34.0%和52.3%.被Mg/Fe-LDH所吸附的磷酸盐中大约有一半的磷会以较为稳定的形式存在不容易被重新释放.考虑到被Mg/Fe-LDH所吸附磷酸盐中大约有一半的磷会以不稳定的形式存在,存在重新释放的风险,因此将吸附饱和后的Mg/Fe-LDH进行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内源磷 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添加 释放控制
原文传递
利用铁改性方解石作为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水体内源磷的释放 被引量:9
4
作者 柏晓云 林建伟 +3 位作者 詹艳慧 常明玥 辛慧敏 吴俊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6-1307,共12页
虽然利用方解石作为一种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文采用铁盐对方解石进行改性试图制备一种除磷性能更好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铁改性方解石,进而通... 虽然利用方解石作为一种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文采用铁盐对方解石进行改性试图制备一种除磷性能更好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铁改性方解石,进而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铁改性方解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及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铁改性方解石活性覆盖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效率.结果发现,采用铁对方解石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铁改性方解石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增加初始磷浓度,铁改性方解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单位去除量随之增加,最大的单位磷去除量可以达到3.09 mg·g^-1.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体中溶解态活性磷(SRP)浓度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外,铁改性方解石覆盖还可以促使底泥中少量的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金属氧化结合态磷(NaOH-rP)向残渣态磷(Res-P)转变,使得底泥中磷的稳定性略微增强.固定到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层中的磷大多数(90.8%)以较为稳定和非常稳定的形态存在,且大部分磷以非生物可利用性磷形式存在,很难被重新释放出来.与方解石覆盖相比,铁改性方解石覆盖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中释放的效率明显更高,且被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层所钝化的磷更为稳定.以上结果显示,铁改性方解石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用于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方解石 活性覆盖 底泥 内源磷 释放控制
原文传递
反硝化细菌、硝酸钙和锆改性沸石联用对底泥中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及硝态氮释放风险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辛慧敏 林建伟 詹艳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47-1860,共14页
本文考察了基于反硝化细菌、硝酸钙和锆改性沸石的组合技术(CN+DB+ZZ)对底泥中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硝态氮释放风险.结果发现,单一的硝酸钙处理(CN)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但是会造成上覆水体的氨氮和硝态氮... 本文考察了基于反硝化细菌、硝酸钙和锆改性沸石的组合技术(CN+DB+ZZ)对底泥中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硝态氮释放风险.结果发现,单一的硝酸钙处理(CN)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但是会造成上覆水体的氨氮和硝态氮污染.硝酸钙和反硝化细菌联合处理(CN+DB)尽管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并降低上覆水体的硝态氮二次污染风险,可是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底泥中氨氮的释放.硝酸钙和锆改性沸石联合处理(CN+ZZ)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中磷和氨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但却会造成上覆水体硝态氮的二次污染.CN+DB+ZZ组合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而且可有效降低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并且与CN和CN+ZZ技术相比还可降低上覆水的硝态氮二次污染风险.CN+DB+ZZ组合技术对底泥中磷与铁同步释放的抑制、对底泥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的削减、以及对底泥吸附磷酸盐和氨氮能力的增强,对于其控制底泥中磷和氨氮的释放是至关重要的.以上结果说明,CN+DB+ZZ组合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用于控制水体底泥中磷和氨氮释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反硝化细菌(DB) 硝酸钙(CN) 锆改性沸石(ZZ) 氮磷迁移转化 释放风险
原文传递
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水体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和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柏晓云 林建伟 +4 位作者 詹艳慧 常明玥 吴俊麟 辛慧敏 黄良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81-2291,共11页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添加对底泥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方解石和氯磷灰石;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增加方解石和氯磷灰石的投加量均有利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溶液共存钙离子促进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该混合物的添加可以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该混合物添加还可以降低间隙水中SRP的浓度,其对间隙水中SRP的削减作用对其调控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混合物添加虽然会增加底泥中磷的含量,但所增加的磷主要是以稳定的钙磷形式存在,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低.结果显示,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可以作为底泥改良材料用于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氯磷灰石 混合物 底泥 内源磷 释放控制 改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