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机制与途径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德利 王岭 +2 位作者 辛晓平 李凌浩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32-2540,共9页
草地是地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高的家畜数量使草地超载过牧,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草地的生态稳定性产生负向作用,导致世界及我国的草地出现普遍性退化。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地实现生产、生态功能的世界性环... 草地是地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高的家畜数量使草地超载过牧,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草地的生态稳定性产生负向作用,导致世界及我国的草地出现普遍性退化。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地实现生产、生态功能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使退化草地恢复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科学与技术挑战。迄今对草地恢复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些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实践多于理论研究,尚未形成有共识的草地恢复理论。只有深刻认识草地恢复的过程、机制及途径等理论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建立其相关的技术基础,进而研发出行之有效的草地恢复技术。本文作者针对草地恢复问题,分析总结了以往建立的草地恢复模型,即恢复演替理论、阈值模型、选择状态模型及过滤模型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即通过构建基本的草地关键组分(植被-动物-微生物的营养级物种与优势种)激发草地生态(跨营养级的养分-水分联系、地上-地下耦合等)的自组织过程,实现以系统稳定平衡和多功能协同为目标的恢复方式。草地的系统性恢复强调:恢复目标是接近或达到新的稳定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保证维持草地主体功能即可。草地的恢复方式是从营养结构到生态过程和多功能的“系统化”,实际上是从“系统”角度定义、实施草地恢复;草地结构的恢复,即需要恢复草地的优势种或营养级物种,以此构建的生物多样性、食物网或生态网络之框架;草地过程的恢复是实现其自组织性,即依赖草地的内源动力,促发草地过程“自然地”达到稳定状态,这种内源动力源于草地系统存在的生物组分,由于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反馈;草地功能的恢复主要是恢复草地的多功能(产品生产与生态服务),并使多功能之间形成协同与耦合,最终体现的是草地恢复的结构整体性、过程自组织性和功能完整性。文中还阐释了草地系统性恢复的相关机制,同时,对草地系统性恢复的主要方式或途径——封育式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式干预恢复、适度利用式激发恢复等,进行了深刻解析。鉴于我国牧区的草地面积、家畜数量基数、以及社会生产状况,草地的适度利用恢复可能是一种现实而有效的恢复途径。尽管草地恢复与草地退化密切关联,然而,草地恢复的过程与机制远比想象得更加复杂。本文构建了草地系统性恢复的概念框架,试图丰富、推动发展草地恢复的一般性理论。今后,仍然需要在不同的退化草地上,开展更多的长期试验与技术实践来检验、修正及发展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退化 恢复 系统性恢复 营养级构 生态过程
下载PDF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辛晓平 丁蕾 +7 位作者 程伟 朱晓昱 陈宝瑞 刘钟龄 何广礼 青格勒 杨桂霞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57-2768,共12页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 植被碳储量 气候因素 家畜承载量 土壤质地
下载PDF
北方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恢复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华俊 辛晓平 +7 位作者 李向林 闫玉春 李凌浩 王德利 周延林 王明玖 周道玮 崔国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27-2531,共5页
草地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全球草地总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2%—25%[1]。草地不但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每年提供25—30亿吨干物质,而且是最主要的陆地碳库,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650—810 PgC,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37%,其中90%以... 草地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全球草地总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2%—25%[1]。草地不但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每年提供25—30亿吨干物质,而且是最主要的陆地碳库,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650—810 PgC,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37%,其中90%以上储存在土壤中[2-5]。草地也是受人类干扰最剧烈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尤其是开垦和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草地生态系统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是荒漠化潜势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总面积 牧草生产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草原生态恢复 陆地碳库
下载PDF
刈割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闫瑞瑞 张宇 +3 位作者 辛晓平 卫智军 乌仁其其格 郭美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73-2583,共11页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刈割制度 羊草草甸草原 植物功能群 群落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毛平平 沈贝贝 +7 位作者 丁蕾 朱晓昱 辛晓平 闫玉春 王旭 闫瑞瑞 徐丽君 陈宝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43-2756,共14页
【目的】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 【目的】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实际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均随降水增加呈上升趋势,天然打草场18年平均实际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分别为295.24和557.79 g C·m^-2·a^-1。按不同草地类型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均以草甸草原最高,分别为589.68 g C·m^-2·a^-1和349.78 g C·m^-2·a^-1,山地草甸的气候生产潜力最低,为518.72 g C·m^-2·a^-1,而实际生产潜力以典型草原最低,仅为269.52 g C·m^-2·a^-1。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力均以草甸草原最稳定。从年际变化率分析,草甸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上升速率最高,为6.30 g C·m^-2·a^-1,实际生产力以山地草甸上升速率最高,为4.44 g C·m^-2·a^-1。实际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其中95.88%的打草场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5.70%,且不同草地类型的实际生产力均与降水在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呈由西向东递增的地带性规律,而实际生产力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向东西两麓逐渐递减,其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水分条件是该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年均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分布规律与实际生产力相同,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55.09%;以草甸草原打草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最高,高达60.34%,同时也是退化速度最高的草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实际生产力 天然打草场 气候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表型与遗传分化的羊草在中国草原扩散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允菲 辛晓平 李建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41-2549,共9页
羊草是欧亚大陆草原广布种,在中国不同草地类型如在显域性的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在隐域性的草甸经常形成优势种或单一优势种群落。通过对羊草学名的文献追踪,参考了羊草在赖草属中的系统演化位置及赖草属起源与扩散途径的系列研究成果,... 羊草是欧亚大陆草原广布种,在中国不同草地类型如在显域性的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在隐域性的草甸经常形成优势种或单一优势种群落。通过对羊草学名的文献追踪,参考了羊草在赖草属中的系统演化位置及赖草属起源与扩散途径的系列研究成果,在羊草趋异适应系统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逻辑推论。羊草的模式标本由俄国植物学家BUNGE于1831年采于中国的北京,1833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定名后曾经有5个属名的历史变更和5个种名,相继参与的植物分类学者多达15人次。在赖草属系统进化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中,羊草大多被划分为介于二者之间的较进化少穗组中,其演化层次居少穗组偏下的位置。不同生境羊草叶色普遍具有灰绿型和黄绿型,在相同生境下两种生态型羊草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分子遗传特征均发生明显分化,灰绿型羊草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黄绿型,在东北草原900 km大尺度经度样带从东到西,两种生态型羊草遗传多样性均同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经综合分析推断:在两种羊草生态型中,黄绿型较为原始,灰绿型较为进化;在中国东北草原,内蒙古高原最西部的羊草最原始,东部松嫩平原的羊草较进化。两种羊草生态型在中国东北草原均呈从西向东的扩散过程。文章可为进一步开展羊草的起源与进化研究,以及不同类型羊草草地的形成过程及其群落构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赖草属 生态型 表型分化 遗传分化 进化位置
下载PDF
草地碳循环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辛晓平 徐大伟 +4 位作者 何小雷 李振旺 丁蕾 沈贝贝 毛平平 《中国农业信息》 2018年第4期1-16,共16页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地理背景复杂、覆盖度低等特点制约了在大尺度上草地的高精度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草地监测能力,...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地理背景复杂、覆盖度低等特点制约了在大尺度上草地的高精度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草地监测能力,在草地碳循环、生产力、生物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方法】文章在回顾国内外草地碳循环遥感的最新进展基础上,从草地遥感观测手段、碳循环及其关键参数(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光能利用率和物候)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各种遥感影像在草地碳循环监测中的价值,对比和分析了草地关键参数遥感监测方法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遥感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草地碳循环监测能力的提升,结合遥感技术开展草地生态研究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遥感手段将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 遥感 碳循环
下载PDF
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明红 刘欣超 +5 位作者 唐华俊 辛晓平 陈吉泉 董刚 吴汝群 邵长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5-1645,共11页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全程评价产品总体环境影响和生产效率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优化生产经营结构和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近年来,出于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LCA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全程评价产品总体环境影响和生产效率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优化生产经营结构和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近年来,出于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LCA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多见,特别是作为畜牧业重要产区的北方草原牧区,尚没有开展针对当地畜牧生产体系的LCA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围绕主要环节和流程对国内外畜牧生产LCA方法框架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LCA研究目的与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三个方面展开。国内外文献综述表明,国外畜牧产业中LCA的应用已相当普遍,无论从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备,对我国畜牧产业LCA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国内外畜牧产业的具体情况差异,国外LCA经验难以直接应用到国内。首先,在我国北方牧区,家庭牧场是当地畜牧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具有季节性放牧与圈养舍饲结合、不同牲畜混养、牧民生活和生产经营界限不明确等特点,难以直接套用国外方法。此外,在我国开展畜牧生产LCA研究所需的数据收集非常困难,这是制约我国畜牧生产LCA应用的最大短板。最后,由于畜牧生产技术及经营方式的差距,相比于欧美澳等畜牧业发展成熟国家,我国北方牧区畜牧生产受降水等自然因素及市场供求价格因素影响年际间差异更大,这也是我国开展畜牧生产LCA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使LCA能够精准且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畜牧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开展我国北方牧区不同规模畜牧生产经营系统物料投入和产出的调查和研究,为畜牧产业LCA研究收集必要数据;其次,根据我国畜牧产业的特征建立并完善适合国情的畜牧业LCA标准方法和数据库,提升我国LCA结论的准确性;第三,在我国畜牧LCA研究中还应加大学科交叉力度,理清畜牧产业发展中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因素,为我国北方牧区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北方草原牧区 畜牧业 畜牧生产系统 资源消耗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1992—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类型分布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晓昱 徐大伟 +5 位作者 辛晓平 沈贝贝 丁蕾 王旭 陈宝瑞 闫瑞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15-2727,共13页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601258 hm^2、7148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330 hm^2。【结论】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遥感 草地类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草甸草原区退耕地的牧草-水分-氮肥耦合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达 方华军 +5 位作者 王笛 徐丽君 唐雪娟 辛晓平 聂莹莹 乌仁其其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691-2702,共12页
【目的】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试验... 【目的】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2016年6月6日试验开始,设置3个因素试验,即牧草类型(Pasture)、施氮水平(Nitrogen)和补水处理(Irrigation)。牧草类型设紫花苜蓿单播(P1)、无芒雀麦单播(P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P3)3个处理;施氮水平设不施氮(N0)、低氮(N1:75 kgN·hm^-2·a^-1)和高氮(N2:150 kgN·hm^-2·a^-1)3个水平,每年追施氮肥(化学纯尿素)两次分别于成苗(返青)期和分蘖期撒施;补水设不补水(I0)和补水(I1)两个水平,每年6、7、8月补水3次,补水20 mm·m^-2。重复4次,共计7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7 m×10 m,行距1 m。在2016、2017年测定草地生物量、营养成分(植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土壤养分(土壤全氮、有机碳和pH)。【结果】(1)播种当年(2016年)的产量对(N)、(I)、(P)和(P×I)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7年两次测定的产量对(N)、(P)、(P×I)、(P×N)、(N×I×P)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混播(P3)在不补水(I0)条件下低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平均达到17801.19 kg·hm^-2。(2)2016年和2017年的粗蛋白(CP)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P3处理>P2处理,2016年P1、P2和P3处理在补水条件相同时均表现为CP含量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中P1N2I0显著高于P1N0I0、P1N1I0、P1N1I1(P<0.05),达到最大(19.08%);2017年P3在I0条件下N1水平的粗蛋白(CP)含量(15.12%)显著高于N0(P<0.05)。(3)施氮和补水均倾向于促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负增长,全氮(TN)含量正增长,pH值负增长,其中表层土壤SOC增长量苜蓿和无芒雀麦显著高于混播(P<0.05),表层土壤全氮(TN)增长量苜蓿显著高于无芒雀麦和混播(P<0.05)。2016年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碳氮比(C/N)均高于2017年,表层平均高出17.39%,亚表层平均高出15.18%,表层土壤碳氮比的变化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0I1处理最高,为8.15,2017年P1N2I0处理最高,为5.67,亚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2I1处理最高,为6.36,2017年P3N2I1处理最高,为5.67。【结论】在呼伦贝尔退耕人工草地在播种第二年,牧草-水分-氮肥的耦合作用对草地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水氮耦合具有一定促进牧草的养分积累的协同效应,其中建植豆-禾混播草地最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物量与营养品质。人工草地的建植会导致C/N降低,土壤品质下降,在不同牧草类型、补水及施氮水平下均会表现出0-20 cm土层SOC含量、pH值的降低以及土壤TN含量的上升,表明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豆-禾混播土壤pH值降低幅度小于单播,而高氮和补水会明显加剧土壤pH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施氮 补水 豆-禾牧草混播 群落生物量 土壤养分 呼伦贝尔
下载PDF
近红外技术预测放牧肉牛粪便组分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锦前 侯路路 +4 位作者 蒋梦宇 闫瑞瑞 王亚君 辛晓平 孙海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全粪收集法收集放牧牛粪便72份,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软件分析,建立放牧牛粪便中组分的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分析碳(C)、氮(N)、有机物(OM)、酸性洗...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全粪收集法收集放牧牛粪便72份,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软件分析,建立放牧牛粪便中组分的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分析碳(C)、氮(N)、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预测结果,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对放牧肉牛粪便组分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N、OM、ADF、NDF的建模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0.96、0.91、0.23、0.49;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45、2.81、1.94、1.00、1.09。说明应用NIRS技术测定粪便中C、N含量可行,后续应用还需扩充模型数据量,提高精确度;对于OM、ADF、NDF则不可行,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 预测 放牧肉牛 牛粪 组分 模型 可行性
下载PDF
干扰KISS1基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思羽 何颖婷 +5 位作者 周小枫 辛晓萍 张爱玲 袁晓龙 张哲 李加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940-4949,共10页
【背景】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功能是排卵和分泌激素。颗粒细胞能促进卵泡发育,其过度凋亡能抑制卵泡发育,诱导卵泡闭锁,进而降低雌性动物发情频率,影响雌性动物繁殖力。现已有研究发现,KISS1在卵巢组织中发挥着重要... 【背景】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功能是排卵和分泌激素。颗粒细胞能促进卵泡发育,其过度凋亡能抑制卵泡发育,诱导卵泡闭锁,进而降低雌性动物发情频率,影响雌性动物繁殖力。现已有研究发现,KISS1在卵巢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研究通过干扰KISS1,以阐释KISS1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周期及分泌雌激素能力的影响,为完善KISS1在猪颗粒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设计KISS1的干扰片段KISS1-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干扰KISS1对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部分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检测法、Annexin V-FITC及ELISA技术,分别探究干扰KISS1对颗粒细胞周期、凋亡及雌二醇(estradiol,E2)分泌量的影响,最后使用qRT-PCR技术检测KISS1对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猪颗粒细胞内,干扰KISS1后,PI3K通路激活相关基因PIK3CG、PI3CI、PDK1及AKT1转录水平下降,其中关键基因AKT1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通路激活抑制相关基因FOXO3、TSC2及BAD转录水平也有所降低;干扰KISS1后,颗粒细胞周期在细胞分裂间期(G0/G1)阻断,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细胞中E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受体ESR1和ESR2及雌激素通路的基因Star、CYP17、3B-HSD、17B-HSD和CYP19A转录水平也相应显著下降(P<0.05)。【结论】KISS1能够参与猪颗粒细胞PI3K和雌激素通路,干扰KISS1能够使卵巢颗粒细胞阻滞在细胞分裂间期,促进颗粒细胞凋亡,降低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能力,表明KISS1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雌激素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颗粒细胞 KISS1 PI3K E2
下载PDF
基于LCA的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技术集成示范效益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欣超 王路路 +7 位作者 吴汝群 辛晓平 孙海莲 姜明红 李晓爽 王淼 刘云 邵长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03-2714,共12页
【目的】对天然草场修复过程中的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方法】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LCA)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牧场奶牛集约化养殖-牲畜粪便处理(包括菌剂发酵有机肥、蚯蚓养殖生成有机肥和蘑菇种植3种模式),利用谢尔塔... 【目的】对天然草场修复过程中的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方法】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LCA)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牧场奶牛集约化养殖-牲畜粪便处理(包括菌剂发酵有机肥、蚯蚓养殖生成有机肥和蘑菇种植3种模式),利用谢尔塔拉农场奶牛集约化养殖、牲畜粪便处理利用、天然草场改良数据和当地畜牧生产经营物料投入数据相结合,建立不同养殖模式下牛奶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从畜牧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牲畜饲养、粪便处理利用和草场修复这整个草原畜牧生产循环过程中每生产1 t标准牛奶(FPCM)的资源环境综合成本(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占用、耗水量和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总体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牧户散养奶牛和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在出售牲畜和牛奶方面产生的毛收益分摊在每头成年母牛上分别为0.89和2.11万元,如扣除经营成本,两种乳牛饲养模式下每头成年母牛产生的净收益分别为0.42万元(牧户散养)和0.41万元(集约化养殖)。此外集约化养殖场每生产1 t FPCM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占用草场1.19 hm^2、占用耕地0.15 hm^2、耗水216.47 t、消耗化石燃料1944.19 MJ、排放温室气体0.73 t二氧化碳当量(CO2eq)。当地散养牧户生产牛奶除去草场占用面积(3.25 hm^2)外,造成的环境影响(占用耕地0.04 hm^2、耗水70.70 t、消耗化石燃料892.80 MJ、排放温室气体0.55 t CO2eq)均小于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开展天然打草场改良可显著增加每公顷草地牧草产出(增幅68.57%)和收益(增长10.71%),改良后生产1 t FPCM可降低40.50%的草场占用面积。但改良中施肥和燃料消耗的增加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17.70倍)、燃料消耗(增加2.10倍)等环境问题。在牲畜粪便处理利用技术应用方面,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的牛粪通过发酵有机肥、蚯蚓处理牛粪和蘑菇种植等处理利用方式,在解决牲畜饲养中粪便污染问题的同时,创造的净收益相当于生产牛奶净收益的5%—12%,整体看带来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少。【结论】集约化养殖场在提高草原利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在提升饲料能量转化效率、提升牛奶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会增加苜蓿、燕麦等高蛋白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在控制牛奶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天然打草场改良和牲畜粪便处理利用技术在呼伦贝尔当地畜牧产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分析 集约化养殖 季节性放牧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新疆山地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宇 阿斯娅·曼力克 +5 位作者 张勇娟 辛晓平 张荟荟 闫瑞瑞 热娜·阿布都克力木 郭美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6-765,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 【目的】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整个生长季(5~8月)的草地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以及牧草养分。【结果】(1)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在山地草甸草地中均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别为46.48%和26.91%,而在放牧区退化指示植物(如草原老鹳草、草原糙苏和紫花鸢尾等)所占比重增加;但围封降低了植物多样性。(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明显,围封区群落植被密度、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7~8月)和地下生物量(0~10 cm)均高于放牧区。(3)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牧草粗纤维含量在生长季前期(5月)显著降低了18.95%,而牧草粗蛋白含量在生长季中期(6月)显著提高了的8.37%。【结论】围封能提高草地的数量特征,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有效恢复退化草甸草地,但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而在生长季前期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牧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植被特征 牧草养分 围封 放牧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燕子 辛晓平 +4 位作者 徐丽君 孙林 王伟 周天荣 乌仁其其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87-1493,共7页
在燕麦(Avena sativa)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分析测定不同添加剂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对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组燕麦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最... 在燕麦(Avena sativa)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分析测定不同添加剂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对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组燕麦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最高,为6.78%,显著高于无添加对照(P<0.05);粗蛋白含量(12.81%)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4.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乳酸菌添加剂处理有效降低了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乳酸菌添加剂处理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处理的pH、乙酸、丙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添加剂处理的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饲料青贮品质的最佳添加剂为乳酸菌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青贮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乳酸菌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蘑菇圈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凯凯 佟旭泽 +2 位作者 闫玉春 辛晓平 王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95-2603,共9页
【目的】蘑菇圈是草原上常见的生态学景观,蘑菇圈的真菌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会极大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从而间接影响土壤呼吸。探究草原蘑菇圈的土壤呼吸作用,为精确估算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蘑菇圈是草原上常见的生态学景观,蘑菇圈的真菌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会极大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从而间接影响土壤呼吸。探究草原蘑菇圈的土壤呼吸作用,为精确估算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8100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蘑菇圈不同位置(圈上、圈内、圈外)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监测,并使用探针式电子温度计(CJTP-101)和手持式土壤水分仪测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同时测定蘑菇圈土壤生物量和土壤养分,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蘑菇圈上的地上生物量为246.2 g·m^-2,显著高于圈内(153.1 g·m^-2)和圈外(132.6 g·m^-2),圈上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圈内和圈外的1.61倍和1.86倍;蘑菇圈上地下生物量为763.9 g·m^-2,小于圈内(927.4 g·m^-2)和圈外(824.8 g·m^-2),圈上、圈内、圈外地下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蘑菇圈上枯落物量为17.9 g·m^-2,大于圈内(13.1 g·m^-2)和圈外(9.6 g·m^-2),但差异不显著(P>0.05);圈上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52.2和7.8 mg·kg^-1,显著高于圈内和圈外(P<0.05),速效氮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42%和40%,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53%和59%;蘑菇圈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3560.1和319.8 mg·kg^-1,均低于圈内和圈外;而全磷含量为502.2 mg·kg^-1,高于圈内和圈外,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原蘑菇圈上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5.26μmol·m^-2·s^-1,显著大于圈内(4.07μmol·m^-2·s^-1)和圈外(4.1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指数和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土壤温度和水分不是造成蘑菇圈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性的主导要素,蘑菇圈上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强与圈上较高的速效养分和较强的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圈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器官及群落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淼 张宇 +5 位作者 李瑞强 辛晓平 朱晓昱 曹娟 周忠义 闫瑞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1-1384,共14页
【目的】以地上植物茎、叶以及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器官以及群落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深入解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促进草地放牧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呼伦贝尔羊草草... 【目的】以地上植物茎、叶以及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器官以及群落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深入解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促进草地放牧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长期控制放牧试验平台,在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采集植物群落、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碳、氮、磷含量,并分析其碳、氮、磷含量及计量比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茎、叶和群落的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低于不放牧(P<0.05);群落氮、磷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P<0.05);碳含量茎叶比以中度放牧G0.46处理最低、氮含量茎叶比以重度放牧G0.69处理最高、磷含量茎叶比以较轻度放牧G0.34处理最高。植物不同器官碳含量及氮磷比的变异系数较小,氮、磷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及氮磷比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01%-5.74%和2.84%-8.54%,植物氮、磷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11.47%-14.96%和11.13%-22.88%,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64%-16.00%和8.88%-13.57%,其中,植物叶片氮磷比的变异系数最小,植物茎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轻度放牧G0.34和极重度放牧G0.92时叶片的氮磷比介于14-16,受到氮、磷元素的共同限制,其余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低于14,表现为受到氮的限制。放牧强度与植物茎、叶、群落的碳、碳氮比以及茎和群落的氮磷比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叶和群落的磷含量以及茎的氮磷比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植物茎中磷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植物叶、群落的碳含量,茎、叶、群落的碳氮比,茎和群落的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和叶、群落的磷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放牧使得植物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度放牧不仅降低了植物茎、叶、群落的碳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还降低了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增加了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含量,以及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比,适度放牧降低了茎叶碳氮比,增加了茎叶碳磷比和氮磷比,适度放牧有利于促进草地生态功能可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碳、氮、磷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茎叶 群落 呼伦贝尔
下载PDF
转录因子CEBPα和p53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对Kiss1基因表达的调控
18
作者 辛晓萍 王家迎 +7 位作者 张爱玲 钟玉宜 何颖婷 陈赞谋 张哲 张豪 李加琪 袁晓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24-1634,共11页
【目的】预测母猪Kiss1(GenBank Gene ID:100145896)上游区域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验证部分转录因子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对Kiss1基因的调控作用,为研究Kiss1基因在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参考NCBI... 【目的】预测母猪Kiss1(GenBank Gene ID:100145896)上游区域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验证部分转录因子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对Kiss1基因的调控作用,为研究Kiss1基因在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参考NCBI数据库中Kiss1基因上游区域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的Kiss1基因上游区域潜在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结合文献阅读与资料查询,在转录因子CEBPα和p53与Kiss1基因上游区域潜在结合位点附近设计引物,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验证转录因子CEBPα和p53与Kiss1基因上游区域的结合情况;参照NCBI数据库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53的mRNA序列,使用软件Primer Premier5设计引物,PCR分别扩增转录因子CEBPα(带有Kpn I和Xho I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和p53(带有Kpn I和Hind III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CDS区序列,并进行测序鉴定,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含有潜在转录因子CEBPα和p53 CDS区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无内毒素质粒,分别命名为pcDNA3.1-CEBPα和pcDNA3.1-p53;化学合成目标转录因子CEBPα和p53的干扰siRNA片段。屠宰场采集猪的卵巢,快速分离并培养原代猪的卵巢颗粒细胞,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转录因子CEBPα和p5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α和pcDNA3.1-p53)或siRNA片段(CEBPα-siRNA和p53-siRNA)转染进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验证预测的转录因子CEBPα和p53对Kiss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Kiss1基因上游区域(-850—+221)存在p53(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p53)、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CEBP)、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家族Stat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 Stat4)等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p53(GenBank Gene ID:397276,NM_213824.3)可能结合在Kiss1基因上游区域-533—-523 bp处,转录因子CEBPα(GenBank Gene ID:397307,XM_003127015.4)可能结合在Kiss1基因上游区域-744—-733bp处;ChIP结果表明,转录因子p53和CEBPα可以特异性的结合在Kiss1基因上游区域-533—-523 bp和-744—-733 bp处;在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超表达转录因子p53或CEBPα后,Kiss1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干扰转录因子p53或CEBPα后,Kiss1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猪卵巢颗粒细胞里,转录因子p53和CEBPα能结合到Kiss1基因的上游区域降低其启动子转录活性,进而降低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 Kiss1 基因 CEBPα P53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全麻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辛小平 钟为金 +1 位作者 陈小万 郭清源 《现代医院》 2018年第8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分析全麻管理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未开展全麻管理前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开展麻醉管理后收治的腹腔镜联合... 目的分析全麻管理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未开展全麻管理前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开展麻醉管理后收治的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统计全麻管理实施前后一般手术情况、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及输血量总和、术中出血、术中尿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入室、建立气腹前、气腹建立后、术毕清醒时其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检测指标经方差分析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波动幅度仍较观察组明显;同时,两组进入手术室及建立气腹时鼻咽温度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气腹建立后、术毕鼻咽温度均较入室时有明显降低(P<0.05),并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术后胆心反射、低温、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肝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时实施全麻管理或能缩短麻醉拔管时间,维持更稳定的肌体中心温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全麻管理 腹腔镜 输尿管镜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对内蒙古陈旗草畜平衡的评价
20
作者 张勇娟 曹娟 +6 位作者 辛晓平 贠旭江 李新一 王加亭 闫瑞瑞 毛平平 朱晓昱 《中国农业信息》 2019年第2期18-27,共10页
【目的】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为对象,评价自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后,草畜平衡的效果,为后期继续实施草畜平衡政策提供政策依据,更好地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方法】利用2010—2018年陈旗的遥感数... 【目的】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为对象,评价自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后,草畜平衡的效果,为后期继续实施草畜平衡政策提供政策依据,更好地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方法】利用2010—2018年陈旗的遥感数据、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进行最优估算模型建立,反演地上生物量,并利用牧业统计数据计算草畜平衡状况。【结果】(1)建立幂函数能较好模拟产草量与其对应NDVI值的相关关系;(2)反演草原产草量表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后,草原植被平均产草量持续增加,2018年草原植被平均产草量1231.76kg/hm2,往年同期相比处于最高值;(3)内蒙古陈旗2010—2018年的平均草畜平衡指数8.11%,草畜平衡指数在逐年增大,从2010年的欠载6%增加大超载6.17%,2018年接近临界超载。【结论】建议内蒙古陈旗要严格控制牲畜数量,调整牲畜结构,增加牲畜良种率,加强草畜平衡监督管理,使草原生态环境总体逐渐转好,达到草畜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旗 遥感 估算产草量 草畜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