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辅助的大型海藻养殖动态对比监测——以威海市为例
1
作者 侯英卓 纪灵 +1 位作者 邢前国 盛德志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大型海藻养殖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对其环境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不同品种的大型海藻养殖的对比监测鲜有研究报道。文章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 大型海藻养殖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对其环境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不同品种的大型海藻养殖的对比监测鲜有研究报道。文章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南部海域紫菜养殖区与荣成市南部海域海带养殖区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威海市文登区的紫菜养殖在2016年遥感影像上首次出现,与该市历史上首次出现紫菜养殖的年份相符;基于文章方法提取的紫菜养殖区与海带养殖区的整体提取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84%以上;②2017—2021年度紫菜养殖区的遥感监测面积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上养殖区呈现远离岸边的分布趋势;③紫菜与海带养殖区监测面积总体呈冬高、夏低的冷水型藻类养殖季节变化特征,但紫菜养殖区监测面积最小值与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海带养殖区早1~2个月。卫星遥感较统计年鉴能提供更精确的时间与空间信息,研究可为中国北方海岸带大型海藻养殖管理提供监测技术与数据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 大型海藻 紫菜 海带 山东半岛 黄海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夜光藻赤潮提取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敬虎 邢前国 +2 位作者 郑向阳 李琳 王丽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69-2974,共6页
针对目前卫星遥感中夜光藻赤潮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UAV)影像夜光藻赤潮提取方法。首先,以UAV采集的高分辨率夜光藻赤潮RGB视频影像作为监测数据,在原有UNet++网络基础上,通过修改主干模型为VGG-16... 针对目前卫星遥感中夜光藻赤潮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UAV)影像夜光藻赤潮提取方法。首先,以UAV采集的高分辨率夜光藻赤潮RGB视频影像作为监测数据,在原有UNet++网络基础上,通过修改主干模型为VGG-16,并引入空间dropout策略,分别增强了特征提取能力并防止过拟合;然后,使用ImageNet数据集预先训练的VGG-16网络进行迁移学习,以提高网络收敛速度;最后,为评估所提方法的性能,在自建的赤潮数据集Redtide-DB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的夜光藻赤潮提取总体精度(OA)为94.63%,F1评分为0.9552,Kappa为0.9496,优于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这3种机器学习方法及3种典型语义分割网络(PSPNet、SegNet和U-Net)。在模型泛化能力测试中,所提方法对不同拍摄设备和拍摄环境的夜光藻赤潮影像表现出一定泛化能力,OA为97.41%,F1评分为0.9659,Kappa为0.938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夜光藻赤潮自动化、高精度的提取,可为夜光藻赤潮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赤潮 无人机 深度学习 UNet++ 视频处理
下载PDF
基于PLSR的珠江口城市河流水质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华 李茂亿 +4 位作者 陈吟晖 陈耿 刘海龙 邢前国 蔡建楠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为研究珠江口城市河流水体高光谱特征与城市河流水质指数(CWQI)的关系,对中山市典型河流开展了高光谱监测和同步水质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了高光谱数据与CWQI的反演模型,并研究了反演模型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最优主成分数... 为研究珠江口城市河流水体高光谱特征与城市河流水质指数(CWQI)的关系,对中山市典型河流开展了高光谱监测和同步水质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了高光谱数据与CWQI的反演模型,并研究了反演模型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最优主成分数。结果表明:基于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溶解氧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值计算得到的CWQI值可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河流水质状况;水体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CWQ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区分不同CWQI的水体;光谱分辨率为50 nm、提取主成分数为8时的反演模型效果最优,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68和18.1%。将该反演模型与无人机高光谱监测数据结合,可较好地反映河流水质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水质指数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无人机 珠江口 中山市
下载PDF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池塘养殖动态遥感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德志 邢前国 +1 位作者 刘海龙 郑向阳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9,共7页
水产养殖是人类获取食品的重要途径,养殖池塘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在过去30 a间,其空间分布发生巨大变化。本研究面向中山市及其邻近区域,基于Landsat和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使用... 水产养殖是人类获取食品的重要途径,养殖池塘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在过去30 a间,其空间分布发生巨大变化。本研究面向中山市及其邻近区域,基于Landsat和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使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方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通过目视对比分析,选取了70%及以上水体丰度对应的归一化水体指数阈值范围,获取了1990—2021年典型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中山市及邻近区域的养殖池塘在1990年以来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中山市及邻近区域1990—2000年养殖池塘面积增加了近一倍,2000—2010年相对平稳,2010—2021年养殖面积则减少了近50%。本研究可减少混合像元对于养殖池塘监测的影响并为大湾区渔业科学养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WI 混合像元分解 养殖池塘 中山市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卫星图像的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苗苗 郑向阳 +1 位作者 邢前国 刘海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3,共8页
卫星影像是监测海面漂浮绿藻的重要数据源,但是混合像元的存在使得绿藻提取存在一定的误差。想要实现近海区域底栖绿藻的精细监测,需要解决绿藻亚像素覆盖度的问题。本文以厘米级分辨率无人机数据的绿藻提取结果为基准,通过分析Landsat... 卫星影像是监测海面漂浮绿藻的重要数据源,但是混合像元的存在使得绿藻提取存在一定的误差。想要实现近海区域底栖绿藻的精细监测,需要解决绿藻亚像素覆盖度的问题。本文以厘米级分辨率无人机数据的绿藻提取结果为基准,通过分析Landsat卫星影像绿藻光谱,建立绿藻亚像素覆盖度与多种植被指数和多个特征波段反射率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蓝、绿、红波段反射率与绿藻亚像素覆盖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绿藻亚像素覆盖度递增,蓝、绿、红波段反射率的值均递减。将蓝、绿、红波段的三种绿藻亚像素覆盖模型进行验证,发现绿波段反射率所建立的反演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2%、0.07%、10.85%。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估算大型绿藻亚像素覆盖度,实现Landsat卫星影像对大型绿藻的精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卫星影像 大型绿藻 亚像素覆盖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RGB光学相机的漂浮绿藻探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国英 邢前国 +2 位作者 赵春晖 孟苗苗 李敬虎 《激光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316-324,共9页
绿潮是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为利用无人机(UAV)RGB光学相机准确高效地监测绿潮,建立高分辨率RGB光学影像中绿藻快速提取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数用于增强漂浮绿藻的信号,即以绿色和红色波段形成一个虚拟基线,此基线以... 绿潮是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为利用无人机(UAV)RGB光学相机准确高效地监测绿潮,建立高分辨率RGB光学影像中绿藻快速提取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数用于增强漂浮绿藻的信号,即以绿色和红色波段形成一个虚拟基线,此基线以下蓝波段信号的线高即为红绿波段虚拟基线漂浮绿藻指数(RG-FAH)。此外,利用不同条件的无人机影像与其他植被指数对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RG-FAH在不同条件下的准确率、kappa等指标都在0.91以上。在正常与过曝光的条件下及提取大面积绿藻斑块时,RG-FAH与绿波段和蓝波段的差值(GB)相当,但在太阳耀光耐受性和小斑块提取方面比GB及其他指数表现更好。该RG-FAH指数在绿藻及类似的水体漂浮绿色植物的监测方面有应用潜力,能为绿潮的监测、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监测 UAV 光学影像 植被指数 虚拟基线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ZHANG Guangzong WU Mengquan +5 位作者 ZHANG Anding xing qianguo ZHOU Min ZHAO Deheng SONGXiaodong YU Zhil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631-642,共12页
In this study,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satellite images and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CCD images,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Ulva prolifer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during the ... In this study,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satellite images and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CCD images,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Ulva prolifer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1–2018 was extracted and combined with MODIS Level3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product data and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ESRL)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data to analyze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growth and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1)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Ulva prolifera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eight-year period revealed that the coverage area of Ulva prolifera typically exhibite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The coverage area of Ulva prolifera reached a maximum of approximately 1714.21 km^2 during the eight-year period in late June 2015.The area affected by Ulva prolifera fluctuated.In mid-July 2014,the area affected by Ulva prolifera reached a maximum of approximately 39020.63 km^2.2)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Ulva prolifera was positive in May and June but negative in July.During the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the SST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ended to increase each month.The SST anomaly and average growth rate of Ulva prolifer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May(R^2=0.62),but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in June or July.3)The variation trends of PAR and SST we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and the PAR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maintained a range of 40–50 mol/(m^2·d),providing sufficient illumination for the growth and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In addition,the abundant nutrients and suitable temperature in the sea area near northern Jiangsu shoal resulted in a high growth rate of Ulva prolifera in May.In summary,the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SST,nutrients,and PAR.Sufficient nutrients and suitable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a fast growth rate of Ulva prolifera.However,under poor nutrient conditions,even more suitable temperatures were not sufficient to trigger an outbreak of Ulva prolif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 Ulva prolifera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Arctic Sea Ice in Summer from 2003 to 2013 被引量:1
8
作者 WU Mengquan JIA Lili +1 位作者 xing qianguo SONG Xiaod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38-46,共9页
The variation in Arctic sea ic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due to its huge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heat balance. In this study, we quantifi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Arctic sea ice distri... The variation in Arctic sea ic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due to its huge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heat balance. In this study, we quantifi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Arctic sea ice distribution using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AMSR-E) sea-ice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2003 to 2013. The results found that, over this period, the extent of sea ice reached a maximum in 2004, whereas in 2007 and 2012, the extent of summer sea ice was at a minimum. It declined continuously from 2010 to 2012, falling to its lowest level since 2003. Sea-ice extent fell continuously each summer between July and mid-September before increasing again. It decreased most rapidly in September, and the summer reduction rate was 1.35 × 10~5 km^2/yr, twice as fast as the rate between 1979 and 2006, and slightly slower than from 2002 to 2011. Area with >90% sea-ic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1.32 × 10~7 km^2/yr, while locations with >50% sea-ice concentration, which were mainly covered by perennial ice, were near the North Pole, the Beaufort Sea, and the Queen Elizabeth Islands. Perennial Arctic ice decreased at a rate of 1.54 × 10~5 km^2 annually over the past 11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夏天 空间 时间 扫描辐射计 气候变化 伊丽莎白 热平衡
下载PDF
漂浮大型藻运移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以黄海浒苔绿潮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龙 邢前国 +5 位作者 丁静 刘建强 郑向阳 吴玲娟 李琳 陆应诚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遥感是海表漂浮大型藻监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卫星(Sentinel-2 MSI、GF-6 WVF、HY-1C/D CZI)获取的3组像对,对不同尺度的黄海漂浮大型藻浒苔斑块及其精细化运移过程进行了观测。其中,基于HY-1C/D双星组网实现了2.4... 遥感是海表漂浮大型藻监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卫星(Sentinel-2 MSI、GF-6 WVF、HY-1C/D CZI)获取的3组像对,对不同尺度的黄海漂浮大型藻浒苔斑块及其精细化运移过程进行了观测。其中,基于HY-1C/D双星组网实现了2.45 h内50 m分辨率级别的斑块点对点跟踪,在观测时段,风与海洋潮流的方向较为一致,二者效应叠加,使得浒苔的运移速度相对较高,平均运移速度为0.380 m/s。在10 m级分辨率的MSI、WVF影像上,浒苔斑块的水团锋面或辐聚区在不同观测角下,会导致更多或更少的入瞳太阳耀光呈现出亮、暗的区域由太阳耀光异常表征的这类辐聚区在近30 min内持续存在,且发生了明显迁移,其平均速度约为0.2 m/s。基于厘米级超高分辨率无人机图像可实现秒级至分钟级别的漂浮大型藻运移观测,平均速度为0.066 m/s,小斑块浒苔受风的影响,沿风向呈链条状分布特征,两者夹角小于15°。结果显示,浒苔斑块多呈条状,其延伸方向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与风向的一致性,显示出风对浒苔斑块运移的影响;基于太阳海表耀光表征的海流辐聚区及浒苔斑块的空间位置变化,体现了海流动力过程对浒苔运移的影响。本研究显示,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光学像对可对海表漂浮大型藻的运移精准观测,可望用于其运移物理动力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C/D CZI GF-6 Sentinel-2 无人机 运移 漂浮大型藻 绿潮 浒苔 黄海
原文传递
HY-1卫星CZI影像在黄海绿潮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鑫华 刘海龙 +3 位作者 邢前国 刘建强 丁静 金松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海洋一号C(HY-1C)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ZI(Coastal Zone Imager)广泛应用于中国近海生态灾害监测。本研究以16 m分辨率的高分六号WFV(Wide Field of View)影像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作为参考值,从绿潮漏检率和覆盖面积定量评估了CZI影... 海洋一号C(HY-1C)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ZI(Coastal Zone Imager)广泛应用于中国近海生态灾害监测。本研究以16 m分辨率的高分六号WFV(Wide Field of View)影像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作为参考值,从绿潮漏检率和覆盖面积定量评估了CZI影像的绿潮监测能力,并与250 m分辨率的MODIS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ZI影像的绿潮平均漏检率只有MODIS影像的1/5左右,绿潮覆盖面积比MODIS影像小50%以上。MODIS和CZI影像的绿潮覆盖面积呈线性相关,将MODIS影像的绿潮覆盖面积转换为CZI结果;该结果显示,2019年、2021年度绿潮最大覆盖面积为2000 km^(2)左右,是2020年同期的6倍左右。在绿潮监测方面,相比于MODIS,CZI影像的绿潮漏检率较低且覆盖面积更接近真实参考值。本研究建立了CZI与目前较常用的MODIS绿潮覆盖面积的转换关系,可弥补CZI观测频次的缺陷,进而实现绿潮高频次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浒苔 HY-1C CZI MODIS 漏检率 覆盖面积 黄海
原文传递
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的卫星光学遥感估算
11
作者 唐君 陆应诚 +10 位作者 焦俊男 刘建强 胡连波 丁静 邢前国 王福涛 宋庆君 陈艳拢 田礼乔 王心源 刘锦超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84-2498,共15页
生物量是精准量化海洋大型漂浮藻类的关键参数,是反映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光学遥感卫星能为绿潮的精细化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绿潮的精准识别与量化估算。针对中国海洋一号C/D卫星(HY-1C/D)海岸带成像仪CZI(Coastal Zon... 生物量是精准量化海洋大型漂浮藻类的关键参数,是反映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光学遥感卫星能为绿潮的精细化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绿潮的精准识别与量化估算。针对中国海洋一号C/D卫星(HY-1C/D)海岸带成像仪CZI(Coastal Zone Imager)、美国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欧洲空间局哨兵2号卫星多光谱成像仪MSI(Multi Spectral Instrument)等光学遥感数据特点,基于绿潮生物量变化模拟与观测验证数据,本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光学卫星数据的绿潮生物量估算模型与计算方法,开展了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光学遥感估算与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绿潮像元面积和覆盖面积,绿潮生物量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小,该参数能有效减少面积参数所内含的尺度效应差异,能更准确地用于海洋绿潮的量化与评估。此外,基于CZI和MODIS数据开展2021年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协同监测应用,有效提高了绿潮生物量监测的精度,详细量化了2021年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的年内变化,展现了绿潮生物量的精细空间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多源光学遥感数据开展绿潮生物量遥感估算,对中国近海漂浮藻类的精准、定量、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方法与数据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生物量 光学遥感 HY-1C/D CZI MOD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