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
1
作者 包西程 邢耀文 +4 位作者 张凡凡 张德轲 刘秦杉 杨海昌 桂夏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疏水力作为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体系中重要作用力,具有典型的多尺度作用程特征,其中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桥接诱发长程疏水力和固液界面水分子重排熵效应诱导短程疏水力假说占据着当前学术主流,但仍缺少系统理论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基... 疏水力作为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体系中重要作用力,具有典型的多尺度作用程特征,其中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桥接诱发长程疏水力和固液界面水分子重排熵效应诱导短程疏水力假说占据着当前学术主流,但仍缺少系统理论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全氟辛基三氯硅烷疏水化颗粒与表面间长程疏水力进行了系统研究.AFM力测试结果表明:长程疏水力作用程随接近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第十次接触时进针曲线跳入黏附距离达到502.01 nm,退针曲线中观察到了预示空化气泡毛细桥断裂的台阶.此外,发现经典毛细力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进针曲线,通过计算得到毛细桥体积约为0.30μm^(3),从理论角度直接验证了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毛细桥的存在.进一步借助GROM ACS(GROningen M A chine for Chemical Simulations)大尺度牵引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尺度探索疏水颗粒分离过程中空化气泡毛细桥产生、演化过程与力学行为的内在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疏水颗粒从基板表面跳出分离瞬间,产生的局部压降吸引氮气分子向液膜内部扩散从而形成空化气泡毛细桥,同时,在毛细桥断裂时刻在计算弹簧势力曲线中观察到了力跳跃行为.最后研究了溶液气体含量对长程疏水力的影响规律,发现气体分子含量和空化气泡毛细桥体积增长速率与毛细桥拉伸断裂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长程疏水力的气体浓度依赖效应.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的揭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同时对调控实际矿物浮选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疏水力 原子力显微镜 空化 毛细力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脂肪酸不饱和度对低阶煤浮选强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梦迪 何琳 +5 位作者 司伟汗 包西程 刘晓康 邢耀文 桂夏辉 曹亦俊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为研究脂肪酸不饱和度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选择碳原子个数相同但双键个数依次增加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作为浮选捕收剂对低阶煤进行浮选,并与非极性捕收剂柴油进行对比,通过颗粒-气泡间粘附力测试和药剂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 为研究脂肪酸不饱和度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选择碳原子个数相同但双键个数依次增加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作为浮选捕收剂对低阶煤进行浮选,并与非极性捕收剂柴油进行对比,通过颗粒-气泡间粘附力测试和药剂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强化低阶煤浮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浮选性能优于柴油,低阶煤浮选产率随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低阶煤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SEM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疏松,含有大量孔隙与裂隙,不利于药剂在煤表面的铺展.FTIR和XPS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表面疏水性较差,导致浮选回收率较低.对不同捕收剂条件下气泡与煤表面粘附力进行测定,发现气泡与煤表面间最大粘附力随捕收剂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这说明颗粒可浮性增加.进一步对不饱和脂肪酸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其极性基团与煤表面极性基团间形成氢键,从而在煤表面铺展.双键个数增加使得不饱和脂肪酸极性增加,在煤表面的铺展程度逐渐增加,导致颗粒可浮性增加,这是低阶煤浮选回收率随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浮选 脂肪酸不饱和度 双键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最大粘附力
下载PDF
金属离子配位调控分子组装浮选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文娟 韩海生 +7 位作者 胡岳华 孙伟 朱阳戈 桂夏辉 曹学锋 邢耀文 李成必 卫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7-941,共15页
在矿物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活化浮选作用。在氧化矿的金属离子活化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与浮选药剂形成的金属-有机/无机配合物在矿物浮选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在捕收能力和选择性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在矿物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活化浮选作用。在氧化矿的金属离子活化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与浮选药剂形成的金属-有机/无机配合物在矿物浮选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在捕收能力和选择性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苯甲羟肟酸铅配合物、油酸钙、盐化水玻璃、金属离子改性淀粉等在浮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金属离子配位调控分子组装的角度,提出金属离子在矿物浮选过程中的新作用机制。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模板效应,可以定向调控金属配合物结构实现功能组装,这一功能为新型浮选药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配合物 配位组装 活化理论 浮选药剂
下载PDF
Hydration film measurement on mica and coal surface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被引量:3
4
作者 xing yao-wen GUI Xia-huiq CAO Yi-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95-1305,共11页
The hydration film on particle surf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bble-particle adhesion in mineral flotation process. The thicknesses of the hydration films on natural hydrophobic coal and hydrophilic mica surfaces... The hydration film on particle surf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bble-particle adhesion in mineral flotation process. The thicknesses of the hydration films on natural hydrophobic coal and hydrophilic mica surfaces were measured directly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based on the bending mode of the nominal constant compliance regime in AFM force curve in the present study. Surface and solid-liquid interfacial energies were calculated to expla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tion fil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and thickness of hydration films on coal and mica surfaces. Hydration film formed on mica surface with the thickness of 22.5 nm. In contrast, the bend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nominal constant compliance regime. The van der Waals and po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both mica and coal and water molecu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attractive effect, while the polar attractive free energy between water and mica (-87.36 mN/m)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water and coal (-32.89 mN/m), which leads to a thicker and firmer hydration layer on the mica surface.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free energy of the coal/water/bubbl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mica. The polar attractive force is large enough to overcome the repulsive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the low energy barrier of film rupture, achieving coal particle bubble adhesion with a total interfacial free energy of-56.30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tion fil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surface energy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林 范春海 +2 位作者 刘兵 刑耀文 苏锴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9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足底内侧动脉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80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 目的分析对比足底内侧动脉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80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术后7d,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术后连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足功能。结果术后7d,观察组皮瓣完全成活26例、部分成活12例、完全坏死2例,对照组皮瓣完全成活18例、部分成活14例、完全坏死8例,观察组皮瓣成活率95.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率皮瓣溃疡0例、磨损1例、淤血1例、脱落0例,对照组发生皮瓣溃疡2例、磨损4例、淤血1例、脱落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前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为(41.65±6.72)分,对照组(41.84±6.69)分,术后6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上升,观察组(81.46±9.54)分,对照组(72.58±9.16)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提高皮瓣成活率,改善美容效果及足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足功能 皮瓣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