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古今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玉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5-1046,共2页
“有故无殒亦无殒”最早是《黄帝内经》针对妊娠积聚病人提出的一种治疗思想,因其具有辨证思维的特点,古代已被用于妊娠呕吐、腹痛等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后又被具体化为以毒攻毒法,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有故无殒亦无殒”最早是《黄帝内经》针对妊娠积聚病人提出的一种治疗思想,因其具有辨证思维的特点,古代已被用于妊娠呕吐、腹痛等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后又被具体化为以毒攻毒法,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取得突出成效。近年来又创新性地应用于中药毒性的评价,提出对中药毒性的研究不能离开机体状态而孤立地去研究,应考虑药和病证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病证模型进行毒理学评价,由此也彰显了传统中医思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亦无殒 《黄帝内经》 肿瘤 中药
下载PDF
论中医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兼与“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一文商榷 被引量:9
2
作者 邢玉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5-1586,共2页
“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一文,较之以往中医学主要关注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而言,提出了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什么联系的科学问题,认为象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运作的结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该文的有关概念、论证值得商榷... “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一文,较之以往中医学主要关注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而言,提出了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什么联系的科学问题,认为象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运作的结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该文的有关概念、论证值得商榷,特从概念、逻辑以及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在辨析其概念、逻辑错误的基础上,提出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要是就思维工具是以象为主还是以概念为主的方法划分,二者之间尚存在着渗透、包含的关系,并不能截然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概念 逻辑思维
下载PDF
开封市汉族育龄女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建民 邢宇瑞 +6 位作者 邱娟 张琰 齐琳 祁蕊 郭华娟 鲁衍强 胡季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5959-5962,共4页
目的了解开封市汉族育龄女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T1(GSTT1)和P1(GST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孕期保健的506名汉族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提取... 目的了解开封市汉族育龄女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T1(GSTT1)和P1(GST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孕期保健的506名汉族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5%和47.0%。GSTP1 A313G基因位点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为3.2%,G等位基因频率为17.3%。GSTM1和GSTT1同时缺失基因型频率为28.5%,两个基因型的分布相互独立,无明显关联。结论获取开封市汉族育龄女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其中GSTM1和GSTT1相关基因位点缺失人群占比较高,这类人群对环境毒物的解毒能力较低,更应主动规避不良环境暴露,通过个体化营养干预来抵抗环境毒物带来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医神理论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惜燕 邢玉瑞 胡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29,共4页
中医学缺乏对“神”理论的系统认识。基于文献研究,从含义、分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调养治疗等方面,初步构建“神”理论的系统框架。研究发现,其以“脑神”“心神”“五神”“五志(七情)”为主要结构,“元神”“识神”“欲神”为其... 中医学缺乏对“神”理论的系统认识。基于文献研究,从含义、分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调养治疗等方面,初步构建“神”理论的系统框架。研究发现,其以“脑神”“心神”“五神”“五志(七情)”为主要结构,“元神”“识神”“欲神”为其说明系统;脑神(元神)与广义心神的主要区别是脑神在先天时期即开始发挥作用;神的病理变化及调养治疗并不局限于心脑,强调“脑-心-五脏”共主神明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丰富完善“神”理论的系统框架有助于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神 识神 心神 五神 调神 五志 欲神 五脏
原文传递
肺主治节的现代诠释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5
作者 邢玉瑞 李翠娟 胡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24-2727,共4页
自《黄帝内经》提出肺主治节的观点后,古今医家的认识并不一致,总结现代学者对肺主治节的诠释,可概括为治理调节说、生命节律说、功能节律综合说、生理秩序说、肺主治理关节说5种不同的观点,结合诠释学的原理与方法,提出"治节&quo... 自《黄帝内经》提出肺主治节的观点后,古今医家的认识并不一致,总结现代学者对肺主治节的诠释,可概括为治理调节说、生命节律说、功能节律综合说、生理秩序说、肺主治理关节说5种不同的观点,结合诠释学的原理与方法,提出"治节",可理解为正常节奏、节律。肺主治节是指肺通过宗气参与人体呼吸、心跳、脉搏以及气行节律的调节。现代规划教材将"治节"理解为治理调节,认为是对肺的功能的高度概括,只能说是站在现代语境下一种新的发挥。至于将肺主治节功能扩大到对全身功能的治理调节,或将生理节律扩展到寤寐、二便、月经等方面,或认为肺主治节使人体与自然和谐有序等解释,都有过度诠释之嫌,应加以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主治节 诠释 研究进展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中医心与阳明胃病症关系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邢玉瑞 何伟 胡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93-2095,共3页
《黄帝内经》基于阳明-南方-离卦-心-脉之关联的模式推演,以及临床经验的检验与筛选,首先阐述了心与阳明胃病症相关的理论,历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等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挥,而成为中医学重要的诊疗理论与方法之一。现代有关肠与脑... 《黄帝内经》基于阳明-南方-离卦-心-脉之关联的模式推演,以及临床经验的检验与筛选,首先阐述了心与阳明胃病症相关的理论,历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等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挥,而成为中医学重要的诊疗理论与方法之一。现代有关肠与脑、心血管系统关系的研究,与中医学心与阳明胃病症相关的理论暗合,不仅为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为中医药通过调理胃肠功能治疗精神、神经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理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肠道菌群 脑-肠轴
原文传递
中医阳升阴降与阳降阴升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邢玉瑞 胡勇 张惜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对于阴阳升降的认识,就有阳升阴降与阳降阴升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何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阴阳升降不同运动方式,...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对于阴阳升降的认识,就有阳升阴降与阳降阴升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何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阴阳升降不同运动方式,是由于观察时所选取的对象或模型不同所致,基于天地形成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形成了阳升阴降的理念,并体现为阴阳属性的规定;基于生命形成现象的观察,形成了阴阳交感的理论,体现为阳降阴升的运动形式,并成为阴阳关系的始源性、核心性理念,由此生发出了"和""通""生"等与生命有关的观念。阳升阴降着眼于阴阳的特性,阳降阴升着眼于阴阳交感的联系,二者的关系犹如阴阳之对立与统一,各有其一定的解释阈及其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升阴降 阳降阴升 发生学 逻辑关系
原文传递
论雾霾致病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惜燕 邢玉瑞 +1 位作者 李翠娟 胡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8-1151,共4页
文章系统梳理中医雾霾致病的相关文献资料,构建雾霾致病的因机证治理论体系。雾霾是由环境污染产生的具有湿、燥、浊、毒性质的外感邪气,致病特点为: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霾性燥烈,病邪上受,首先犯肺;性湿质浊,阻滞气机,易伤脏气... 文章系统梳理中医雾霾致病的相关文献资料,构建雾霾致病的因机证治理论体系。雾霾是由环境污染产生的具有湿、燥、浊、毒性质的外感邪气,致病特点为: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霾性燥烈,病邪上受,首先犯肺;性湿质浊,阻滞气机,易伤脏气;燥湿浊毒,生痰瘀毒火,胶着缠绵。中医药在雾霾防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预防为主,治多扶正祛邪,润燥化湿、排毒清肺。明确雾霾致病的机制,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致病特点 病机 防治
原文传递
A Reflection on the 2017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and Chinese Medicine
9
作者 XING Meng QU Ke-shen +1 位作者 HUANG Yu XING Yu-rui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67-872,共6页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circadian rhythm in Western medicine is comparable to the study of a day-night rhythm in Chinese medicine(CM),as also focus on the same life phenomenon.By comparing the...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circadian rhythm in Western medicine is comparable to the study of a day-night rhythm in Chinese medicine(CM),as also focus on the same life phenomenon.By comparing the two,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ir respective issues of consciousness,ways of thinking,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Relatively speaking,Nobel Prize research has a stronger sense of the problem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essence of“what”,while CM focuses on“how a thing functions”.The former mainly adopts 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while the latter primarily depends on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The natural philosophy and natural science eventually lead to the results and the inevitabl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Research on the life rhythm in CM should be proposed,scientific problems should be fully grasped,and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the aid of multidisciplinary new knowledge and new achievements through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a systematic review should be made of the human physiology of CM and the pathological rhythm model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ime rhythm and create a new theory of tim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bel Prize Chinese medicin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