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nch型N-Channel MOSFET低剂量率效应研究
1
作者 徐海铭 唐新宇 +4 位作者 徐政 廖远宝 张庆东 谢儒彬 洪根深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基于抗辐射100V Trench型N-Channel MOSFET开展了不同剂量率的总剂量辐射实验并进行了分析,创新性提出了器件随低剂量率累积以及不同偏置状态下的变化趋势和机理,给出了器件实验前后的转移曲线和直流参数,进行了二维数值仿真比较,证明... 基于抗辐射100V Trench型N-Channel MOSFET开展了不同剂量率的总剂量辐射实验并进行了分析,创新性提出了器件随低剂量率累积以及不同偏置状态下的变化趋势和机理,给出了器件实验前后的转移曲线和直流参数,进行了二维数值仿真比较,证明了实验和仿真的一致性。研究表明:随高剂量率的剂量增加,器件阈值电压(V_(TH))发生了明显负向漂移现象,导通电阻(R_(DSON))出现5%左右的降低,击穿电压(BV_(DS))保持基本不变;低剂量率下总剂量效应与高剂量率有明显不同,阈值电压漂移量减小,同时出现正向漂移现象;此时导通电阻(R_(DSON))和击穿电压(BV_(DS))较高剂量率变化量进一步下降。研究认为,低剂量率下器件界面缺陷电荷增加变多,使得阈值电压的漂移方向发生改变,同时低剂量率实验周期是高剂量率的500倍,退火效应也较高剂量率的明显,导致器件参数辐射前后差异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型场效应管 总剂量电离效应 阈值漂移 低剂量率
下载PDF
继发性牙根纵裂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海明 齐斌 卢志山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646-652,共7页
牙根纵裂是一种源自牙根的纵向裂纹,可发生在活髓牙和根管治疗后牙齿,是病因复杂、预后较差的牙体硬组织疾病。发生于牙髓治疗后的牙根纵裂称为继发性牙根纵裂(secondary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对SVRF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体征(如... 牙根纵裂是一种源自牙根的纵向裂纹,可发生在活髓牙和根管治疗后牙齿,是病因复杂、预后较差的牙体硬组织疾病。发生于牙髓治疗后的牙根纵裂称为继发性牙根纵裂(secondary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对SVRF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体征(如疼痛、肿胀、牙齿松动、位于牙龈边缘附近的窦道和深而窄的孤立牙周袋)和根尖片(如牙周膜增宽、垂直骨丧失和根周骨丧失、根周“晕圈状”或“J”形的透射影)进行综合判断。对疑似牙根纵裂的牙齿,应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等三维影像学辅助诊断,如CBCT显示牙根上的折裂线以及颊侧或舌侧骨板缺损;优化设置CBCT参数,如选用小视野CBCT、增强染料辅助的应用、使用金属伪影还原工具(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等方法提高CBCT诊断SVRF的精确度。使用多种影像技术可对不同宽度的裂纹进行检测,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表现为异常的高强度信号;使用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DSR)进行图像处理后出现的黑色线状区域;不同宽度的裂纹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表现为高亮度线或暗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诊断技术和预测模型也是SVRF诊断的辅助手段。通过各种无创手段仍然无法确诊的SVRF病例,可通过根管内直视和翻瓣手术中直视发现SV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牙根纵裂 锥形束CT 核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金属伪影还原工具 人工智能 临床诊断
下载PDF
AMO对ENSO与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年际关系的年代际调制作用
3
作者 袁钰 徐海明 +1 位作者 马静 张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海洋热浪是发生在海洋上的极端高温事件,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影响。文章采用1960—2020年第五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ERA5)和英国气象局哈德... 海洋热浪是发生在海洋上的极端高温事件,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影响。文章采用1960—2020年第五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ERA5)和英国气象局哈德来中心全球海冰和海洋表面温度资料集(Hadley centre global sea i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HadISST)以及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CESM1)北大西洋理想试验数据等,通过相关、合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与次年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年际关系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ENSO与次年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月数的年际关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是二者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成因。当AMO处于正位相时,ENSO与次年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当AMO处于负位相时,上述二者相关关系不再显著;2)AMO主要通过调控ENSO事件的强度进而影响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响应,从而进一步影响ENSO与次年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之间的关系。当AMO处于负(正)位相时,相对较强(弱)的ENSO事件通过强(弱)风–蒸发–海温正反馈过程,使得ENSO事件次年初夏西北太平洋地区产生位置相对偏东(西)、强度相对偏强(弱)的异常反气旋/气旋。异常反气旋/气旋的位置和强度导致初夏西太平洋海洋热浪的分布在AMO正、负位相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海洋热浪 西太平洋 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反气旋
下载PDF
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天气型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4
作者 李家庆 徐海明 +1 位作者 邓洁淳 马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5-2109,共15页
本文首先基于1979~2019年ERA5逐日再分析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方法对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进行客观分型,分析了极涡天气型的时间变化特征,揭示了冬季北半球极涡天气型长期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根据极涡中心位置,极涡... 本文首先基于1979~2019年ERA5逐日再分析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方法对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进行客观分型,分析了极涡天气型的时间变化特征,揭示了冬季北半球极涡天气型长期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根据极涡中心位置,极涡可分为绕极型、偶极型、偏欧亚型和偏北美型,其中绕极型和偶极型为主导环流型。绕极型和偶极型的出现频次分别呈现显著减少和增多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2)绕极型的长期减少和偶极型的长期增加主要是由于北极地区快速升温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间的经向温度梯度不断减小,大气斜压性减弱,进而引起绕极西风环流减弱,使得北半球极涡的强度减弱,极涡极易分裂。随后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一个海气耦合模式(CESM2)的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piControl)和CO_(2)浓度每年增加1%的强迫试验(1pctCO_(2))数据集,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极涡绕极型和偶极型的长期变化与全球增暖的关系,发现无论在piControl还是在1pctCO_(2)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极涡仍为主导环流型,但在piControl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的出现频次无显著变化趋势,而在1pctCO_(2)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则分别表现为显著减少和增多的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观测中这两类极涡天气型的长期变化与全球增暖密切有关。同时本文也使用了CMIP6中其他11种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发现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涡 天气型 长期变化 全球增暖影响
下载PDF
《语料库设计与评估:针对语料库代表性的实用性框架》述评
5
作者 张琮然 徐海铭 《语料库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Jesse Egbert,Douglas Biber,&Bethany Gray(eds.).2022.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Language Corpora: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Corpus Representativen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xii+284pp.1引言作为当代语言学... Jesse Egbert,Douglas Biber,&Bethany Gray(eds.).2022.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Language Corpora: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Corpus Representativen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xii+284pp.1引言作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语料库语言学因其实证数据的丰富性和可靠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语料库语言学所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例如库容、代表性、平衡性和抽样过程,一直是语料库语言学学科探讨的主要话题(Wong et al.2011)。那么,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代表性”内涵为何?它与一般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数据代表性有何不同?根据Egbert et al.(2022:11)的定义,“代表性”指语料库能够准确概括目标语或话语场域中的典型定量语言模式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设计与评估 当代语言学研究 语言模式 平衡性 实证数据
下载PDF
废气排放监测数据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白石 罗笑 +2 位作者 柳熙 徐海明 朱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3期32-3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废气排放监测数据的分析模型,以有效监测和管理环境污染。通过收集、预处理监测数据并设计相应模型,我们力求提高废气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数据特征提取、模型优化和性能评估是关键步骤,将促进环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可... 本研究旨在探索废气排放监测数据的分析模型,以有效监测和管理环境污染。通过收集、预处理监测数据并设计相应模型,我们力求提高废气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数据特征提取、模型优化和性能评估是关键步骤,将促进环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排放 监测数据 数据分析模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黑果枸杞多酚缓解二苯甲酮-3致雄性泌尿生殖损伤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孙嘉禾 刁虹 +5 位作者 杨海欣 陈栩莹 王浩文 高燕蓉 徐海明 李红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7-975,共9页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多酚对二苯甲酮-3(BP-3)致雄性泌尿生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通过CT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筛选出BP-3的雄性泌尿生殖毒性靶点和黑果枸杞多酚的药理靶点;通过Venny 2.1.0工具得到...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多酚对二苯甲酮-3(BP-3)致雄性泌尿生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通过CT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筛选出BP-3的雄性泌尿生殖毒性靶点和黑果枸杞多酚的药理靶点;通过Venny 2.1.0工具得到BP-3与黑果枸杞多酚的交集靶点。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在R语言中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黑果枸杞多酚—共同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vina 1.1.2软件将上述靶点分别与黑果枸杞多酚及BP-3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56个BP-3雄性泌尿生殖系统潜在作用靶点,296个黑果枸杞多酚的潜在药理靶点,交集靶点14个。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得出,黑果枸杞多酚中对香豆酸、咖啡酸有较好类药性和较强肠道吸收性;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BP-3和黑果枸杞多酚可作用于雄性泌尿生殖系统;共同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结果表明,PIK3R1、TP53等分子可能在黑果枸杞多酚缓解BP-3所致的雄性泌尿生殖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BP-3和黑果枸杞多酚可通过氢键等化学键形式与PIK3R1、TP53、ESR1、PTGS2、ESR2活性位点附近的氨基酸结合,且两者与靶蛋白间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结论:黑果枸杞多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BP-3所致的雄性泌尿生殖损伤效应,PIK3R1、TP53、ESR1、PTGS2、ESR2等靶点分子可能介导了上述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3 雄性泌尿生殖系统毒性 黑果枸杞多酚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探讨
8
作者 黄颖婷 徐海明 朱安豹 《气象科学》 2024年第4期616-629,共14页
基于1998—2017年海南岛地区18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TRMM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使用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海南岛地区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与华南... 基于1998—2017年海南岛地区18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TRMM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使用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海南岛地区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与华南及同纬度带的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季节峰期出现在秋季,主要集中于9—10月。秋季,西南夏季风开始向东北冬季风转换,受其影响,海南岛地区上空处于偏东气流带中,秋汛期降水分布明显东多西少,且降水中心位于山前迎风坡一侧,东风气流在钟形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致使其东部降水增多。此时秋季南海海表温度仍较高,有利于维持和增强海南岛秋季降水。通过WRF v4.3(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Version 4.3)一系列的数值敏感性试验,验证了海南岛地形、海陆热力差异及南海较高的海温对海南岛秋汛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地区 秋汛期降水 环流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春连 黄华 +7 位作者 王九一 徐海明 余小灿 高超 孟令阳 蔡芃睿 颜开 方景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30-1646,共17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地质学为指导,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和野外地质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江陵富钾锂卤水的矿田建造、矿田构造与矿田成矿作用。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建造分为构造沉积岩相矿田和构造火山岩相矿田。江陵凹陷内各地区由于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局部构造,这些局部构造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与叠置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为钾锂卤水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从古新世沙市组到早始新世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汉盆地的古气候条件总体为高温干旱,利于古盐湖的蒸发作用,火山活动带来丰富的钾锂物质,从而利于钾锂卤水的富集。江陵凹陷富钾卤水属构造—储层耦合成藏模式:江陵凹陷盐湖沉积特征,决定了有大量卤水储存在其地层中。这些卤水最大的储集体就是砂岩孔隙,而构造产生的大量裂缝大部分位于泥岩和火成岩中,也成为储集卤水的场所。在构造褶皱及埋藏作用下,卤水开始从盐类晶间,首先进入砂岩体孔隙内,而后可能进入裂隙系统及火山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地质学 成矿作用 成矿环境 矿田建造 矿田构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我国硫铁矿固废综合利用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佳文 刘冠男 +5 位作者 王裕先 张长青 李小赛 杨杰 徐海明 王军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硫铁矿固废是化工制酸和炼硫过程排放的、含多种有用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具有典型资源环境特征的矿山固体废弃物。我国硫铁矿固废排放量大,有用组分含量低,资源综合利用难度大。硫铁矿固废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成为诱发矿渣性泥石流等... 硫铁矿固废是化工制酸和炼硫过程排放的、含多种有用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具有典型资源环境特征的矿山固体废弃物。我国硫铁矿固废排放量大,有用组分含量低,资源综合利用难度大。硫铁矿固废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成为诱发矿渣性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物源,还使得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严重威胁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安全。本文基于我国硫铁矿资源禀赋条件、硫酸工业发展需求、硫酸生产“三废”排放状况,分析我国硫铁矿固废的现状和特点;以国内典型产渣地区为例探讨硫铁矿利用和硫铁矿固废堆存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从资源潜力和技术方法角度,对比分析国内外硫铁矿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最后针对我国资源环境需求,从提高我国硫资源保障程度和发掘硫铁矿固废资源潜力,加大硫铁矿固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成熟技术应用力度,构建硫铁矿固废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治协同治理机制等三方面提出我国硫铁矿固废综合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工业 硫铁矿固废 环境效应 资源潜力 污染防治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密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海明 全林发 +1 位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目的】明确密闭和间伐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为荔枝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对广州地区的密闭和间伐荔枝园进行害虫调查,对不同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 【目的】明确密闭和间伐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为荔枝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对广州地区的密闭和间伐荔枝园进行害虫调查,对不同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密闭荔枝园共采集到害虫7目35科61种,其中半翅目害虫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间伐荔枝园共采集到6目26科39种,其中鳞翅目害虫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密闭荔枝园鳞翅目害虫的Margalef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蜱螨目、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蜱螨目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双翅目害虫的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蜱螨目。而间伐荔枝园鳞翅目害虫的Margalef物种丰度同样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蜱螨目、缨翅目;半翅目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双翅目;蜱螨目害虫的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双翅目。密闭荔枝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个体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双峰"模式,分别在4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密闭荔枝园害虫群落物种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单峰模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物种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2个高峰期,分别为4—5月份和9月份。【结论】这说明对密闭荔枝园进行合理间伐对降低害虫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密闭园 间伐园 害虫 群落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季风研究若干重要进展回顾——明德格物一甲子,科教融合六十载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金海 徐海明 +4 位作者 王黎娟 祁莉 朱志伟 马静 罗京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784,共17页
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建校60年来季风研究的主要历程以及在亚洲季风,特别是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美季风合作、中日季风合作和“南海季风试验”3次国际季风合作研究的顺利实施,极... 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建校60年来季风研究的主要历程以及在亚洲季风,特别是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美季风合作、中日季风合作和“南海季风试验”3次国际季风合作研究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南信大季风研究团队的组建和壮大,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团队首先揭示了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环流的差异,提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明确概念;发现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独立并早于南海夏季风;揭示了“亚澳大陆桥”是北半球春季亚洲季风区对流最活跃的地区,其对流的建立和推进对东亚夏季风的建立至关重要;较早开展了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北传特征和机制的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东亚季风区延伸期预报。这些创新性成果的取得为季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南信大秉承“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季风研究。作为国际季风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南信大季风研究团队将始终坚守季风研究阵地,不断深化季风理论认识、提升季风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南海夏季风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梅雨 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PC工法桩在基坑支护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海明 郭生根 +2 位作者 卢纪璠 曾怡婷 徐长节 《施工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85-89,共5页
PC工法桩(钢管桩与拉森桩组合)是通过连接企口将钢管桩与拉森桩连接成整体可回收式钢质连续墙体,具有较强的抗弯性和抗断性。通过西子智慧产业园项目基坑围护工程实例,介绍PC工法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 基坑 支护 PC工法桩 SMW工法 施工工艺
下载PDF
荔枝钻蛀性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海明 董易之 +1 位作者 林少源 陈炳旭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发现的荔枝钻蛀性害虫共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发现的荔枝钻蛀性害虫共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钻蛀性害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冬季东太平洋峡谷风的季节内变化及相联系的海气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雅楠 徐海明 张乐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基于高分辨的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本文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研究了季节内时间尺度上东太平洋峡谷风的变化,并首先发现冬季东太平洋峡谷风存在4~16 d的季节内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该时间尺度上峡谷风异常与局... 基于高分辨的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本文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研究了季节内时间尺度上东太平洋峡谷风的变化,并首先发现冬季东太平洋峡谷风存在4~16 d的季节内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该时间尺度上峡谷风异常与局地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存在由负相关到正相关的明显转变,在峡谷风强度达到最大之前及最大时,峡谷风异常与局地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北风分量的加强使中高纬度干冷空气进入峡谷风地区,海表面的净热通量损失使得海温降低。在峡谷风强度达到最大之后其与局地海温异常的关系则转变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冷海温异常可一直持续到峡谷风强度达到最大后的第六天。冷海温异常的维持使得湍流混合受到抑制,导致其上的海表面风速减小。此外,峡谷风的季节内变化可能与东太平洋至北美上空的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演变有关。在湾区峡谷风达到最大之前,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正异常逐渐东移南下并在其最大时到达墨西哥湾上空,使得北美高压增强,湾区两侧气压差增大,对应湾区峡谷风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风 东太平洋 季节内变化 海气关系
下载PDF
基于衬底材料优化的抗辐射功率器件SEB加固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政 郑若成 +3 位作者 吴素贞 徐海铭 廖远宝 唐新宇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外延层和衬底之间增加缓冲层能够提高器件的二次击穿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单粒子烧毁(SEB)阈值电压。仿真对比了抗辐射加固纵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VDMOS)的单层缓冲层和掺杂线性梯度变化缓冲层的二次击穿特性和电场分布。在掺杂... 在外延层和衬底之间增加缓冲层能够提高器件的二次击穿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单粒子烧毁(SEB)阈值电压。仿真对比了抗辐射加固纵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VDMOS)的单层缓冲层和掺杂线性梯度变化缓冲层的二次击穿特性和电场分布。在掺杂突变的缓冲层/N^(+)衬底界面位置,线性缓冲层的电场为1.7×10^(5)V/cm,单层缓冲层的电场为2.4×10^(5)V/cm。^(181)Ta粒子辐射试验验证了掺杂线性梯度变化缓冲层的SEB阈值电压优于单层缓冲层,线性缓冲层样品的SEB阈值电压大于250 V,单层缓冲层样品的SEB阈值电压为150~200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VDMOS SEB 缓冲层 抗辐射加固
下载PDF
基于电容结构的α-SiGe∶H膜电学退化特性
17
作者 郑若成 吴素贞 +3 位作者 洪根深 王印权 徐海铭 吴建伟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6-531,576,共7页
针对航天一次可编程(OTP)存储器高可靠应用需求,基于电容结构和肖特基接触模型,分析得出α-SiGe∶H膜退化前电流传输机制较好地符合热电子发射-扩散模型,并计算得到零偏α-SiGe∶H/TiW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为0.41 eV。通过实验发现,在电... 针对航天一次可编程(OTP)存储器高可靠应用需求,基于电容结构和肖特基接触模型,分析得出α-SiGe∶H膜退化前电流传输机制较好地符合热电子发射-扩散模型,并计算得到零偏α-SiGe∶H/TiW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为0.41 eV。通过实验发现,在电压应力作用下,α-SiGe∶H膜漏电随时间增大并逐渐饱和,且不同应力电压下对应饱和漏电大小及饱和点时间不同。分析应力下漏电增大与非晶网络弱键断裂造成的缺陷相关,漏电机制由初始的扩展态主导转变为由缺陷密度决定的局域态主导,漏电饱和归因于α-SiGe∶H膜中缺陷密度的饱和,采用近邻跳跃电导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实测J-V曲线,并计算得到饱和缺陷密度为5×10^19 eV^-1·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可编程(OTP)存储器 α-SiGe∶H膜 肖特基接触 热电子发射-扩散模型 跳跃电导机制
下载PDF
华南陆块富钾锂多元素卤水资源的发现
18
作者 宣之强 刘成林 +3 位作者 徐海明 王春连 余小灿 王九一 《化肥工业》 CAS 2018年第3期70-71,76,共3页
我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在白垩纪至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沉积,并形成富钾、锂、铷、铯、锶、溴、碘、硼等多元素卤水矿资源,有的已达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华南陆块的富钾锂多元... 我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在白垩纪至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沉积,并形成富钾、锂、铷、铯、锶、溴、碘、硼等多元素卤水矿资源,有的已达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华南陆块的富钾锂多元素卤水复合矿是我国战略性潜在资源,也是一种"裂谷盆地成钾"找矿新方向,拓展了钾盐等找矿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陆块 多元素复合型卤水矿 裂谷盆地
下载PDF
30V SGT N-Channel MOSFET总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海铭 汪敏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对30V SGT型N-Channel MOSFET进行了两种不同偏置的总剂量辐射实验,随着^(60)Coγ源射线剂量的增加,给出了两种偏置状态下器件实验前后的转移曲线和直流参数变化,揭示了SGT型功率器件随剂量和偏置的变化趋势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对30V SGT型N-Channel MOSFET进行了两种不同偏置的总剂量辐射实验,随着^(60)Coγ源射线剂量的增加,给出了两种偏置状态下器件实验前后的转移曲线和直流参数变化,揭示了SGT型功率器件随剂量和偏置的变化趋势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总剂量的增加,两种偏置下器件的阈值电压、导通电阻和击穿电压均出现下降的情况。不同之处是OFF态下主要参数发生变化的幅度收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同时,出现了击穿电压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分析认为,在^(60)Coγ源射线的作用下器件沟槽栅极下方的多晶硅屏蔽栅极存在比较厚的氧化层,在低剂量时元胞和终端处的厚氧化层产生总剂量效应,使得SGT型功率器件发生局部场强改变,从而出现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T 总剂量效应 阈值电压漂移 MOSFET
下载PDF
江汉盆地大型富锂卤水矿床成因与资源勘查进展:综述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余小灿 刘成林 +4 位作者 王春连 徐海明 赵艳军 黄华 李瑞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古近纪时期,华南江汉盆地的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蒸发岩,并形成和储藏了富锂、钾、铷、铯、溴、碘等元素的卤水资源,这些元素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富锂卤水属于深层地下卤水型锂矿资源,镁锂比值低,是非... 古近纪时期,华南江汉盆地的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蒸发岩,并形成和储藏了富锂、钾、铷、铯、溴、碘等元素的卤水资源,这些元素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富锂卤水属于深层地下卤水型锂矿资源,镁锂比值低,是非常优质的锂资源。本文总结了江汉盆地大地构造特征、火成岩及古气候背景,论述了古盐湖沉积岩相特征、富锂卤水水化学、分布及储层特征、卤水中锂的来源与富集机理、卤水型锂矿成矿模式以及富锂卤水勘查与开采技术进展,提出了卤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江汉盆地富锂卤水成因包括:古盐湖锂可能主要来自高温水岩反应产生的富锂热液流体的补给;在干旱的气候下,古湖水不断蒸发浓缩,导致卤水中锂浓缩富集;在盐湖演化末期,逐渐埋藏的盐类晶间富锂卤水被转移至裂隙、砂岩及玄武岩储层中储集;在较高的地热背景值下,埋藏卤水与储层岩石可能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卤水中锂的富集。江汉盆地深层卤水初步勘查显示,氯化锂资源量已达到大型工业规模,展示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此外,卤水锂开采技术已基本形成,建议进一步加强富锂卤水的绿色开发技术研究,制定相关勘查开发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卤水 古近纪 古盐湖 卤水锂提取技术 江汉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