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流分选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学帅 孙涛 +5 位作者 宋昭 严书劢 阮乐怡 柏思航 徐慧远 韦鲁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双碳背景下,气流分选技术因污染低、成本低、不用水、投资省、工艺简单等优势备受关注。为提升气流分选技术在多领域、多地区、多工况的适应性,解决气流分选物料适用范围窄、细粒分选效率低、设备大型化难等问题迫在眉睫。围绕气流分选... 双碳背景下,气流分选技术因污染低、成本低、不用水、投资省、工艺简单等优势备受关注。为提升气流分选技术在多领域、多地区、多工况的适应性,解决气流分选物料适用范围窄、细粒分选效率低、设备大型化难等问题迫在眉睫。围绕气流分选理论、技术应用和技术改进3方面系统评述气流分选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气流分选技术原理,分析气流分选过程颗粒受力及分选理论进展;其次,综述了气流分选在固废、矿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评析了技术优势和技术短板;再次,系统分析了气流分选供风方式优化和设备结构优化等技术改进进展;最后,给出了通过单体并联和相似放大准则提高设备处理量,通过预干燥、分选干燥一体化、改进入料方式提高潮湿物料适应性与分散性,通过窄粒级分选和保持物料形状一致性的预处理过程提高细粒和薄片物料分选效率等路径。展望了未来气流分选技术在线检测与控制智能化、分选装备大型化、分选效率精细化、分选工艺联合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气流分选技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分选技术 结构优化 相似放大准则 分选干燥一体化 窄粒级
下载PDF
我国梅树上病毒及类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煜泓 徐惠媛 +3 位作者 战斌慧 卢美光 李世访 张志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目前,我国梅树上的病毒种类及发生情况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北京、武汉、南京和无锡的梅园中采集了64份疑似感染病毒的叶片样品,通过RT-PCR和斑点杂交,对7种病毒和2种类病毒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6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其中,李属坏死环... 目前,我国梅树上的病毒种类及发生情况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北京、武汉、南京和无锡的梅园中采集了64份疑似感染病毒的叶片样品,通过RT-PCR和斑点杂交,对7种病毒和2种类病毒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6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其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 PLMVd)为我国梅树上的首次检出。PNRSV、亚洲李属病毒2号(Asian prunus virus 2, APV2)、桃叶痘伴随病毒(peach leaf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LPaV)的检出率高于30%。综合考虑病毒的分布及检出率,PLPaV、APV2、PNRSV和李树皮坏死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BNSPaV)是武汉、南京和无锡梅树上的主要病毒。此外,通过克隆和测序,获得了PLMVd和梅树病毒A(mume virus A, MuVA)的基因组,PLPaV的RNA1组分和PNRS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序列比较分析显示,我国PLMVd梅分离物和PNRS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表明PLMVd和PNRSV可能在梅和桃树间交互侵染;我国MuVA梅分离物序列与日本梅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8.56%;PLPa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之间序列变异较大。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梅树上的病毒及类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流行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树 核果类果树 病毒 类病毒 检测
下载PDF
信道估计误差下的深度人工噪声预编码生成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岩 刘友江 +1 位作者 徐慧远 霍飞向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通信系统,传统人工噪声通常采用推导得到的闭式表达式或最优化方法数值求解生成,要求输入准确的传输信道矩阵信息,才能保证通信系统的保密性。但实际环境中存在的信道估计误差会导致人工噪声预编码误差,从而降... 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通信系统,传统人工噪声通常采用推导得到的闭式表达式或最优化方法数值求解生成,要求输入准确的传输信道矩阵信息,才能保证通信系统的保密性。但实际环境中存在的信道估计误差会导致人工噪声预编码误差,从而降低通信系统保密容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噪声预编码生成方法,通过将有误差的信道估计信息作为输入,与无估计误差情况下传统数值求解得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拟合,训练得到可适应信道估计误差的深度神经网络。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信道估计有误差时的保密性能与鲁棒性优于传统人工噪声生成系统;相比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在物理层安全的应用,所提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噪声 深度学习 物理层安全 预编码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的清江流域长阳库岸段堆积层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斌 吕权儒 +3 位作者 寇磊 艾东 许汇源 袁晶晶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105-113,共9页
清江流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特别是沿清江库岸地质灾害频发;而过往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多针对行政区域范围,鲜有针对库岸带的专门评价,并且所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构建一套更加符合... 清江流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特别是沿清江库岸地质灾害频发;而过往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多针对行政区域范围,鲜有针对库岸带的专门评价,并且所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构建一套更加符合清江流域库岸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获得更加准确、适用性强的易发性区划成果,以清江流域渔峡口—资丘段为研究区,以两岸涉水斜坡体为研究对象,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构建坡度、坡向、高差、坡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形湿度指数、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堆积层厚度、河谷演化类型等10个指标组成的易发性评价体系;采用基于归一化确定性系数的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得到不同易发性区划成果。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清江干流渔峡口东—资丘东段左岸顺向斜坡体的中-下部涉水区域,且Logistic回归模型在地形地貌复杂的库岸段的适用性要优于随机森林模型。研究表明:所选堆积层厚度及河谷演化类型指标很好地代表了清江库岸段的独特地质背景条件特点;在非行政区划范围的特定研究区且当历史滑坡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下,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学习灾害发育规律并具备可靠的易发性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LOGISTIC回归 随机森林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一种磁性内核锐钛型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
5
作者 唐勇 明崇伦 +1 位作者 徐慧远 孙永贵 《铁合金》 2020年第2期19-24,30,共7页
在水处理技术领域,TiO2光催化水处理技术因具有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污染废水处理技术之一。直接应用TiO2悬浮体系处理污水要比基体负载固定TiO2体系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但是悬浮态的T... 在水处理技术领域,TiO2光催化水处理技术因具有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污染废水处理技术之一。直接应用TiO2悬浮体系处理污水要比基体负载固定TiO2体系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但是悬浮态的TiO2存在着回收困难的问题。对此,首先采用了共沉淀-水浴法制备了具有较好形貌的MnxZn1-xFe2O4软磁体颗粒,该软磁体颗粒能够在700℃以内保持良好的磁响应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颗粒上包覆SiO2中间层,得到了单分散球形的SiO2/MnxZn1-xFe2O4;采用水热法在其上包覆纳米锐钛型TiO2,最终得到了TiO2/SiO2/(MnxZn1-xFe2O4)磁性光催化剂,采用XRD、SEM、VSM等对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呈单分散球形,粒径约在500 nm左右,具有明显的壳-核结构,磁性内核被SiO2严密包覆,锐钛型TiO2均匀负载其上,有灵敏的磁响应性。对毛用活性黄废水的降解实验证明了其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共沉淀-水浴法 磁性内核
下载PDF
深部铅锌热液流体作用下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汇源 刘全有 +2 位作者 朱东亚 孟庆强 金之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析热蚀变后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及固体沥青中生物标志物、烃类及杂环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随着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增强,生物标志物(如正构烷烃、甾烷、藿烷等)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未分离复杂混合物(UCM)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弱偶碳数优势明显(CPI≤1.0),多环芳烃(PAHs)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而链状苯基化合物(如联苯)与含S化合物(如噻吩类)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样品不存在明显的生物降解、蒸发分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及原油裂解等次生作用。兰坪地区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和沥青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可能是由于沉积有机质或古油藏与富催化剂的幔源铅锌热液流体发生热液催化反应导致的。本研究揭示了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关系,识别并提出了热液流体作用下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机制和原油热蚀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蚀变 多环芳烃 杂环化合物 铅锌矿 深部流体 地球化学 原油次生改造 云南兰坪
下载PDF
复杂信道环境下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震宇 刘友江 +3 位作者 徐慧远 曹韬 杨大龙 李思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2,共7页
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策略维度低、复杂环境应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将单音信号作为探测信号,通过扫频方式减少探测阶段复杂度以实现快速实时的环境状态特征提取,之后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 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策略维度低、复杂环境应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将单音信号作为探测信号,通过扫频方式减少探测阶段复杂度以实现快速实时的环境状态特征提取,之后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实时智能决策引擎模型以提高决策速度和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准确地预测通信质量,最后根据目标函数在所有可通信策略中决策出最优策略,当探测信号扫频间隔选取合适时,该方案能够达到接近96%的决策准确率及较好的资源利用率,能有效进行抗干扰并取得较好的通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复杂信道环境 智能抗干扰 智能决策 深度神经网络(DNN)
下载PDF
自然光老化对PVC-O管材外观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杰 陈媛媛 +2 位作者 师海波 徐慧远 徐伟 《聚氯乙烯》 CAS 2021年第4期22-26,共5页
考察了自然光老化对PVC-O管材外观颜色、尺寸、表面微观情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自然光老化对PVC-O管材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对外观颜色及尺寸的影响明显,管材表面出现粉化现象,不建议在户外长期使用PVC-O管材。
关键词 PVC-O管材 光老化 外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有机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唐林 谢濠江 +2 位作者 徐慧远 李柳禹 王基臣 《氯碱工业》 CAS 2021年第8期18-25,28,共9页
综述了有机高盐废水的处理技术物化法(包括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法、吸附和离子交换法、蒸发和冷冻结晶法、焚烧法、膜分离法)和生物法。总结不同处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含盐废水特性,合理运用各种处理技术,... 综述了有机高盐废水的处理技术物化法(包括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法、吸附和离子交换法、蒸发和冷冻结晶法、焚烧法、膜分离法)和生物法。总结不同处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含盐废水特性,合理运用各种处理技术,实现盐的资源化综合回收、有机物的无害化处理,同时降低成本,是有机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盐废水 处理方法 回收利用 资源化 无害化
下载PDF
氯乙烯生产中脱水工艺的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秀红 侯杰 +4 位作者 缑可贞 徐慧远 王开鑫 李鹏程 李柳禹 《聚氯乙烯》 CAS 2022年第10期1-3,共3页
为了提高脱水效果,从气速、除水器形式、除水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氯乙烯生产中的多处排水点进行了工艺优化。
关键词 氯乙烯 脱水 酸雾捕集器 丝网除雾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中正丙基胆甾烷与异海绵烷的研究:硫循环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11
作者 许汇源 侯读杰 +1 位作者 Simon C George 刘全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6-381,共16页
中国东部陆相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关于异养生物及硫循环对有机质富集过程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有机地球化方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四段富有机质烃源岩进行精细研究,认为伴... 中国东部陆相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关于异养生物及硫循环对有机质富集过程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有机地球化方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四段富有机质烃源岩进行精细研究,认为伴随着明显的水体分层,藻类勃发进一步加剧了底水缺氧的条件,海水带来了丰富的硫酸盐促进了强烈的细菌硫还原(Bacterial Sulfur Reduction,BSR)作用,将这种缺氧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水柱上部形成透光层缺氧(Photic Zone Euxinia,PZE),而PZE有利于光合自养绿硫菌的剧烈活动.强烈的BSR作用及间歇性的PZE控制东营凹陷古湖盆中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组成,原核细菌及海相金藻类对有机质富集有一定贡献.通过分析海相藻类生物标志物C3024-正丙基胆甾烷和透光层缺氧生物标志物异海绵烷与有机碳丰度的关系,研究认为在相对丰富的外源硫酸盐输入、厌氧异养细菌作用、光能自养细菌作用和透光层缺氧条件下形成的硫循环,对东营古湖盆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起主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正丙基胆甾烷 异海绵烷 透光层缺氧 海侵 硫循环
下载PDF
鄂西山区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以远安县瓦坡崩塌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维 艾东 +5 位作者 胡胜华 许汇源 寇磊 周宝 袁晶晶 夏冬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37-43,共7页
以远安县瓦坡崩塌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野外测绘、无人机航拍,建立了瓦坡崩塌区三维模型,基于Rockfall Analyst(RA)分析软件,实现了瓦坡崩塌区大量崩塌落石三维空间下运动路径、高度、能量等要素模拟,探究了崩塌区落石的三维运动特征,... 以远安县瓦坡崩塌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野外测绘、无人机航拍,建立了瓦坡崩塌区三维模型,基于Rockfall Analyst(RA)分析软件,实现了瓦坡崩塌区大量崩塌落石三维空间下运动路径、高度、能量等要素模拟,探究了崩塌区落石的三维运动特征,开展了崩塌区落石危险性评估,为崩塌落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崩塌区危岩主要破坏形式为倾倒式,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模拟落石三维运动轨迹与已有落石点基本重合,说明此次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落石运动过程中以碰撞弹跳、自由飞落为主,落石主要集中在崩塌区下部冲沟及公路内,部分落石达到居民区,在崩塌落石区下部公路、冲沟及崩塌区右侧危险性较高;崩塌落石防治工程建议采用危石孤石清除+被动防护网,在公路内侧、斜坡下方分别设置5 m高和3 m高抗冲击力2000 kJ的被动防护网,可有效拦截落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三维轨迹模拟 影响分区 被动防护网
下载PDF
抗冲ACR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13
作者 严国银 石晓林 +5 位作者 魏欣煜 缑可贞 谢濠江 徐慧远 文仕敏 向杨 《聚氯乙烯》 CAS 2020年第2期7-11,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层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抗冲ACR树脂。考察了不同加料方式对ACR乳液粒径及对PVC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滴加方式可实现乳液粒径的稳定控制,并能...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层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抗冲ACR树脂。考察了不同加料方式对ACR乳液粒径及对PVC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滴加方式可实现乳液粒径的稳定控制,并能得到性能优异的抗冲ACR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 PVC 种子乳液聚合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冲击性能
下载PDF
增塑剂对PVC电缆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14
作者 高在平 文仕敏 +2 位作者 徐慧远 王万萍 严国银 《聚氯乙烯》 CAS 2021年第12期19-22,共4页
通过改变增塑剂添加量,制备了不同增塑剂含量的PVC电缆料,并测试了其体积电阻率,得到PVC电缆料体积电阻率随增塑剂添加量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不同厂家的PVC树脂制样并进行测试,考察了增塑剂含量变化对不同厂家PVC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关键词 PVC 增塑剂 电缆料 体积电阻率
下载PDF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Record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in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被引量:1
15
作者 xu huiyuan LIU Quanyou +4 位作者 JIN Zhijun ZHU Dongya MENG Qingqiang LI Pengpeng ZHU Bi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oils or solid bitumen.These organics embedded in mineral deposits can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the ore genesis.However,...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oils or solid bitumen.These organics embedded in mineral deposits can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the ore genesis.However,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rmation of ore minerals was recorded by organic compound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as also is how metal-rich ores interfere with the molecular proxies in the temperature regime envisaged for hydrothermal activity.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various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Jinding Pb/Zn deposit,SW China provide new data.Aliphatic regular steranes are present as traces.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to un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s observed to show an increased trend with increas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levels;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n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heterocyclic compounds.Dehydrocyclization(aromatization)of polycyclic biological compounds and hydrodecyclization(dearomatization)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are two important reaction pathways in hydrothermal systems with moderate temperature.This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s of two groups of polycyclic compounds with metal-rich or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questions on how and to what extent the formation of Pb/Zn deposits can be recorded by organics.This work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reduction,oxidation or condensation in the deep Earth and the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the Earth's crust and mantle,and may shed light on the processes for ultra-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resources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biomarker polycyclic compounds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煅烧Mg-Al水滑石催化油脂裂化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瑞娜 苏有勇 +2 位作者 徐惠媛 闫红心 何向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5,共5页
旨在为固体碱催化剂催化油脂裂化制备生物基燃料油提供参考,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水滑石,煅烧后作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裂化制备生物基燃料油。采用XRD、FT-IR、SEM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通过对其催化油脂裂化液体产物收率... 旨在为固体碱催化剂催化油脂裂化制备生物基燃料油提供参考,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水滑石,煅烧后作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裂化制备生物基燃料油。采用XRD、FT-IR、SEM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通过对其催化油脂裂化液体产物收率、酸值、皂化值的分析,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GC-MS分析了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当催化裂化温度为470℃,镁铝比为3∶1时,液体产物的收率(60.20%)较高,酸值(KOH)(1.1 mg/g)和皂化值(KOH)(9.3 mg/g)较低;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次数为5次;催化剂的镁铝比为3∶1时,液体产物的烷烃和烯烃含量较高。煅烧后的Mg-Al水滑石虽然部分结构遭到破坏,但仍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碱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基燃料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催化裂化 油脂 生物基燃料油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合装置的安全设计
17
作者 祁秀红 缑可贞 +4 位作者 徐慧远 李鹏程 王开鑫 徐飞 李柳禹 《聚氯乙烯》 CAS 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
介绍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聚合反应釜因超压、超温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氯乙烯聚合原、辅料的质量及用量异常,外界冷却水输送设备异常,引发剂检测、计量元件异常。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安全事故,建议在氯乙烯聚合工... 介绍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聚合反应釜因超压、超温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氯乙烯聚合原、辅料的质量及用量异常,外界冷却水输送设备异常,引发剂检测、计量元件异常。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安全事故,建议在氯乙烯聚合工程设计阶段将DCS系统与安全仪表(SIS)系统相结合,以确保DCS系统正常操作,同时在紧急情况下SIS系统能够及时启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悬浮聚合 工程设计 DCS系统 SIS系统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香蕉皮中温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研究
18
作者 巴克 苏有勇 +2 位作者 闫红心 徐惠媛 王瑞娜 《农业工程》 2021年第6期49-53,共5页
主要研究了以香蕉皮为原料在中温条件下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及性能,试验探究香蕉皮原料浓度和接种物浓度这两个因素在中温条件下对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分别记录产气情况,以及发酵完成后的p H值。结果表明,香蕉皮浓度3%和... 主要研究了以香蕉皮为原料在中温条件下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及性能,试验探究香蕉皮原料浓度和接种物浓度这两个因素在中温条件下对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分别记录产气情况,以及发酵完成后的p H值。结果表明,香蕉皮浓度3%和接种物浓度3%时,产气情况最好,加大接种物浓度会加重酸化,影响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厌氧发酵 中温 沼气 酸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PIV技术的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试验装置研发
19
作者 黄维 胡胜华 +7 位作者 许汇源 艾东 袁晶晶 蒋文豪 邱爽 黄伟 刘胜 王菁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第5期707-712,共6页
土体抗拉强度较难直接测量。为直接测量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研发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的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试验装置。该装置由拉伸系统、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PIV系统组成。通过“∞”拉伸盒开展土体直接... 土体抗拉强度较难直接测量。为直接测量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研发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的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试验装置。该装置由拉伸系统、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PIV系统组成。通过“∞”拉伸盒开展土体直接拉伸试验,可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准确获得土体抗拉强度;同时通过PIV系统可获得土体拉伸裂缝形成过程及变形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实现了0~300 N抗拉强度和裂缝形成过程及形变的测量,测试精度为0.1 N,可广泛应用于土体抗拉强度及裂缝形成过程等相关测试及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抗拉强度 试验装置 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裂缝形成过程
下载PDF
宜昌市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风险管控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胜华 黄维 +7 位作者 许汇源 艾东 孙小凡 寇磊 肖春锦 袁晶晶 徐子一 孙新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第6期749-757,共9页
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然而景区内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为减轻地质灾害对旅游景区的威胁,宜昌市开展了37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评价工作。通过野外调查、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清宜昌市旅游景区185处地质灾... 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然而景区内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为减轻地质灾害对旅游景区的威胁,宜昌市开展了37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评价工作。通过野外调查、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清宜昌市旅游景区18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及发育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管控措施。研究表明,宜昌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为主,崩塌166处,占比89.7%;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为10~300 m^(3),占比97.8%;时间多发生于汛期(5—9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低山峡谷地貌单元,沿水系呈带状分布,坡度较陡;地层岩性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区,易发岩组主要为灯影组、石龙洞组、三游洞组、南津关组和牯牛潭组;景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总体较为容易,整体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占宜昌市旅游景区总面积的91%。结合景区地质灾害特点,通过机构设置、宣传培训、工程治理、监测预警、应急演练等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风险管控,可降低甚至消除地质灾害对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威胁,保障游客游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宜昌市旅游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