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博譞 钱黎 +11 位作者 李涛 陈杰 许建红 姚远 房立华 谢超 陈建波 刘冠伸 胡宗凯 杨文心 张军龙 庞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地震产生了边坡失稳、岩崩、滚石、地裂隙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走向微观震中两侧30km范围内。由微观震中向N约7km、向S约13km以外,地质灾害迅速减轻,且山前断层陡坎(F_(5))未见任何新鲜的活动迹象。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产出的InSAR同震形变场初步结果,判定此次主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NW、未错出地表的逆冲断层。在GCMT震中所在的恰勒玛提河,沿西域砾岩背斜南翼发现了总体走向N60°E、长约2km、最大垂直位错约1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在较老地貌面上基本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总体受一条倾向SE、与主震发震断层倾向相反的逆断裂控制。地表破裂带长2km,规模远小于乌什M_(S)7.1地震余震带,其是由M_(S)7.1主震所致还是因M_(S)5.7余震造成的,以及产生地表破裂的SE倾逆断层与NW倾主震发震断裂之间是何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乌什盆地 逆断型强震 地表破裂 次生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SHZD32-1成分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宇俊 梁杰 +5 位作者 王亚林 吴季荣 董飞 史建荣 徐剑宏 梁晋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转基因大豆SHZD32-1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抗性品系。为给该品系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开发其转基因成分的快速便捷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设计并筛选该转化体最佳特异性LAMP引物组,优化扩增温度... 转基因大豆SHZD32-1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抗性品系。为给该品系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开发其转基因成分的快速便捷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设计并筛选该转化体最佳特异性LAMP引物组,优化扩增温度和时间,并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建立SHZD32-1的LAMP检测体系。结果显示:在62~64℃条件下反应40~60 min扩增效果最佳;灵敏度标准达到质量分数0.05%,高于普通PCR(0.1%);特异性和稳定性较高,检测结果同普通PCR扩增一致。转基因大豆SHZD32-1成分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仪器,检测时间短,结果可视化,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高,有望用于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SHZD32-1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转基因大豆SHZD32-1 基因特异性 快捷检测
下载PDF
基于扩散方程的陡坎形貌测年方法进展
3
作者 许建红 陈杰 +1 位作者 魏占玉 李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1-832,共22页
陡坎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台阶状地貌,但其形成年龄通常很难直接测定。发育在松散堆积物中的陡坎经过初期短暂的重力垮塌之后,将经历漫长的低能退化过程。如果陡坎剖面形态的演化可基于扩散方程来模拟,且扩散系数可独立标定,即可利用陡坎... 陡坎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台阶状地貌,但其形成年龄通常很难直接测定。发育在松散堆积物中的陡坎经过初期短暂的重力垮塌之后,将经历漫长的低能退化过程。如果陡坎剖面形态的演化可基于扩散方程来模拟,且扩散系数可独立标定,即可利用陡坎地形剖面估算其年龄,这种方法被称为形貌测年。文中简要回顾了陡坎形貌测年的研究历史,介绍并讨论了陡坎退化的概念模型与扩散模型,特别是非线性扩散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参数在扩散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最佳陡坎形貌年龄的确定流程等,分析了陡坎上、下地貌面坡度对陡坎退化的影响,编制了非线性扩散模型的年龄图版,给出了图版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形貌测年方法的有效性。线性扩散模型和非线性扩散模型均可用于单次事件陡坎的退化分析,但对于年轻的单次事件陡坎推荐使用非线性扩散模型。断层重复活动形成的陡坎的退化分析则需要谨慎对待,恒定滑动速率陡坎的非线性扩散模型适用于模拟年龄<10ka、活动速率高的断层陡坎的演化;多次事件陡坎模型(包括线性扩散和非线性扩散)需要仔细评估每次事件在陡坎剖面上的断错位置及其位移量。尽管陡坎形貌测年方法存在很多假设条件,但目前快速获取一定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已成为现实,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沿着同一陡坎提取大量剖面进行分析,继而得到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这为陡坎退化分析和形貌测年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坎 陡坎退化 扩散模型 形貌测年 断层陡坎
下载PDF
IPS EmpressⅡ铸瓷、Cera-mage聚合瓷、金合金3种嵌体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徐建红 张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IPS EmpressⅡ铸瓷、Cera-mage聚合瓷、金合金3种嵌体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60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IPS EmpressⅡ铸瓷、Cera-mage聚合瓷、金合金3种嵌体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60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1组实施IPS EmpressⅡ铸瓷嵌体修复,观察2组实施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观察3组实施金合金嵌体修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复合树脂直接填充修复,比较四组临床疗效、修复效果。结果:观察1组、2组、3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3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2组、3组的颜色、完整度、牙龈反应、密合度、继发龋、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3组的颜色、完整度、牙龈反应、密合度、继发龋、形态评分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嵌体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效果理想,且金合金、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体 后牙牙体 修复
下载PDF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与防控费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东霞 朱梦胜 +3 位作者 徐建宏 诸建方 叶卫东 张红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及防控费用,为医疗机构优化职业暴露安全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某综合性医院2018年—2022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46例次。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发于12月至次年...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及防控费用,为医疗机构优化职业暴露安全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某综合性医院2018年—2022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46例次。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发于12月至次年1月。工龄<5年医务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50.4%)。暴露科室以输液室、手术室为主(16.7%、15.0%);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最为常见。医生、护士高发职业暴露场所分别为手术室、病房。血源性职业暴露平均防控费用为每例302.8元。结论医疗机构应优化职业暴露安全防控体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建立暴露者追踪提醒机制,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感染率,降低职业暴露的防控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防控费用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楷 唐占敏 +6 位作者 聂冬霞 祭芳 徐剑宏 钱鸣蓉 段劲生 赵志辉 韩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9期7019-7029,共11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同时检测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谷物样品先后经水和含1%(V/V)甲酸...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同时检测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谷物样品先后经水和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果蔬样品经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取上清液氮吹至干,残渣经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乙腈(80:20, V/V)复溶,过膜后上机测定,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40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10.0μg/kg和0.5~20.0μ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5种农产品基质中40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8%~118.6%精密度为1.2%~16.9%(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适用于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真菌毒素 农产品
下载PDF
渐进性抗阻训练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 被引量:20
7
作者 沈骏 侍永伟 +5 位作者 鞠强国 姜宇 王继升 袁颖 徐建红 周仁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抗阻训练组40例、帕金森操组40例,3组均给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还分别给予抗阻训练和帕金森...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抗阻训练组40例、帕金森操组40例,3组均给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还分别给予抗阻训练和帕金森操康复。对3组患者分别在不同随访时间点进行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分;同时使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的变化水平。结果:3组中,抗阻训练组的UPDRS得分最高(P<0.05),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的随访UPDRS得分逐渐增高(P<0.05)。3组4个时间点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Webster症状评分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水平最低(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得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P<0.05)。抗阻训练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嗜睡和1例恶心患者。3组4个时间点的Ashworth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最低(均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Ashworth量表评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对照组得分最高(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效果优于普拉克索联合帕金森操的干预效果和单纯使用普拉克索药物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渐进性抗阻训练 帕金森操 帕金森病 肌张力
下载PDF
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前牙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蓉 徐建红 陈荣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的:探讨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前牙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4例,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口腔正畸。观察治疗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及牙齿松动度,进行牙齿功能评估,测定血... 的:探讨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前牙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4例,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口腔正畸。观察治疗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及牙齿松动度,进行牙齿功能评估,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结果:64例患者,显效26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2.19%;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探诊出血率逐渐减小(P<0.05)。不同时间,患者的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固定程度、美观程度及舒适程度评分逐渐增加(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均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效果良好。正畸后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牙周情况,减轻牙齿松动,提高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 牙齿移位 血清炎症因子 牙齿松动度 牙齿功能
下载PDF
RBRVS绩效分配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许剑红 刘媛 +1 位作者 田佳 汪迦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4,68,共4页
S医院建立的RBRVS绩效体系,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质量考核为重点、成本耗用与结余效益为原则,将全成本的扣除模式优化为成本分类扣除模式,提高了科室对成本的自主管控能力,改变了以往追求粗放型收入的增长模式,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科学... S医院建立的RBRVS绩效体系,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质量考核为重点、成本耗用与结余效益为原则,将全成本的扣除模式优化为成本分类扣除模式,提高了科室对成本的自主管控能力,改变了以往追求粗放型收入的增长模式,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RVS 绩效分配 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
下载PDF
傅里叶中红外光谱结合稀疏表示分类方法鉴别小麦赤霉病感染等级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琨 张夏夏 +3 位作者 丁静 徐剑宏 韩东燊 沈明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51-3255,共5页
旨在探索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的小麦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引起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信息响应,并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小麦赤霉病等级无损检测。以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小麦为研究对象,在4000~400cm^-1波数范围内采... 旨在探索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的小麦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引起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信息响应,并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小麦赤霉病等级无损检测。以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小麦为研究对象,在4000~400cm^-1波数范围内采集95个小麦样本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数据,利用载荷系数法(XLW)与随机森林算法(RF)分析选取小麦样本傅里叶中红外光谱中的敏感波长,利用稀疏表示分类(SRC)算法建模识别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结果表明:XLW算法和RF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作为定性分析模型的输入时模型鉴别准确率与全波段光谱数据作输入时均达90%以上,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可以有效简化模型并提高效率。RF-SRC模型鉴别效果最好,建模集鉴别准确率达97%,测试集鉴别准确率达96%。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的不同会引起小麦中水分、淀粉、纤维素、可溶性氮素、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RF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均反映了这些物质所对应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透射光谱特征的差异,结合SRC模型进行小麦赤霉病等级鉴别可达到最好的鉴别效果。因此,利用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等级鉴别是可行的,解释了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小麦赤霉病等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中红外光谱 小麦 赤霉病 稀疏表示分类
下载PDF
利用光谱趋势参数快速判定小麦粉DON等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威 祖广鹏 +2 位作者 陈桂云 徐剑宏 陈坤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5-1568,共4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经常发生在谷物及其衍生产品中的霉菌毒素,危害人类和家畜的生命健康。开发快速、准确、经济、无环境危害的检测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定义了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光谱的趋势参数TP(trend pa...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经常发生在谷物及其衍生产品中的霉菌毒素,危害人类和家畜的生命健康。开发快速、准确、经济、无环境危害的检测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定义了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光谱的趋势参数TP(trend parameter),利用TP确定与DON浓度最相关的特征波段。文中校正集样本的光谱矩阵行按样本DON浓度逐渐增加的顺序排列,矩阵每一列(每一个波段)都对应一个TP值,所有样本在某波段下的吸光度在列方向上的递增趋势越强(即TP值越大),则此波段下的吸光度与DON浓度的相关性就越强,该波段便可以作为评估DON浓度的特征波段。研究发现在666, 1 238和1 660 nm处TP出现局部最大值,利用此三个特征波段下的光谱进行二次判别分析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QDA),以此构建的TP-QDA模型可以将小麦粉按DON污染水平分成轻度(0<DON<1 000μg·kg-1)、中度(1 000≤DON<2 000μg·kg-1)、和重度(DON≥2 000μg·kg-1)三个等级。该模型的整体分类准确率在校正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88.24%和86.27%。对比了传统的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特征波段选取方法,其所构建的PCA-QDA模型也将相同的小麦样品分成三个污染等级,整体分类准确率在校正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68.62%和72.55%。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TP选择特征波段的方法在判断DON污染水平时优于PCA特征波段选取方法,并且TP-QDA模型可有效地用于快速对小麦粉的污染等级进行分类,从而减少收储运过程中分析筛选小麦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研究结果还有待在更广泛的小麦品种中进行普适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趋势参数 二次判别分析 小麦粉
下载PDF
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中调控元件的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宇俊 陆丹丹 +4 位作者 吴季荣 徐剑宏 王园园 梁杰 史建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2-1400,共9页
为解决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阳性标准物质匮乏的问题,利用重叠PCR技术将检测过程中常用的调控元件Ca MV35S启动子、FMV35S启动子、PAT29启动子、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35S终止子、NOS终止子和E9终止子依次连接获得融合片段,再利用... 为解决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阳性标准物质匮乏的问题,利用重叠PCR技术将检测过程中常用的调控元件Ca MV35S启动子、FMV35S启动子、PAT29启动子、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35S终止子、NOS终止子和E9终止子依次连接获得融合片段,再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融合片段转化到载体p MD-19T中,获得含有调控元件的标准质粒p MD-RG。PCR和测序结果验证了标准分子构建的正确性,并且标准质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比较好,符合标准物质候选物的要求,可代替阳性标准物质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和研究。该质粒可用于大多数已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和监管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质粒标准分子 调控元件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同时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骏 姜宇 +5 位作者 侍永伟 鞠强国 王继升 袁颖 徐建红 周仁华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期82-83,86,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同时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90例帕金森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同时评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相关评分,对所...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同时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90例帕金森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同时评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相关评分,对所有数据统计后与SCOPA-AUT评分评价其有无存在相关性。结果该组患者SCOPAAUT评分与患者发病年龄、病程、H-Y分期呈正相关性;在MoSA中,帕金森症轻度认知障碍者(PD-MCI)SCOPAAUT评分(38.0±7.9)分、帕金森症痴呆者(PDD)(38.8±8.6)分,均明显高出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PD-NCI)(34.5±7.1)分(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伴有较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这与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认知状态等非运动症状正相关,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与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14
作者 许建红 惠旭辉 +2 位作者 程宏宾 张晓亮 尚思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479,共15页
油砂山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英雄岭背斜南翼,英雄岭背斜是柴达木盆地内新构造表现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柴达木盆地内部褶皱向S扩展的最前缘位置。对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和评价... 油砂山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英雄岭背斜南翼,英雄岭背斜是柴达木盆地内新构造表现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柴达木盆地内部褶皱向S扩展的最前缘位置。对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和评价地震地质灾害。通过对油砂山山前洪积扇上沿断裂带发育的挤压鼓包进行探槽开挖、油砂山西侧盆地内褶皱陡坎进行测量及晚第四纪冲、洪积地层进行光释光测年,综合分析认为:1)油砂山断裂是1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盆地内的褶皱陡坎表明至少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该断裂在同一地表迹线上持续活动。油砂山探槽揭露到的断层面产状为N62°W/NE∠17°。探槽揭露到了至少2次构造事件,较新的1次事件Ⅱ发生在距今500a以来,垂直断距约0.25m。目前获得的资料还不能确定它就是1977年茫崖西北的M6.4地震,但也不能排除与该地震有关。较老的事件Ⅰ发生在距今1 000~4 000a之间,垂直断距约0.55m。事件发生后的侵蚀作用影响了事件Ⅰ年龄的限定和事件Ⅰ确切次数的判定。2)油砂山断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38±0.06)mm/a。与该区GPS站点的相对速率相比较表明,油砂山断裂是该区非常重要的1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在调节区域构造变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 油砂山断裂 古地震 活动速率 褶皱陡坎
下载PDF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结合特征波长筛选识别小麦赤霉病瘪粒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广辉 曹瑶瑶 +3 位作者 刘馨 徐剑宏 史建荣 LEE Yin-won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9-516,共8页
为实现小麦赤霉病瘪粒快速识别,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对小麦高光谱图像进行背景分割,以赤霉病瘪粒识别正确率为评价指标,探究判别分析方法与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Competi... 为实现小麦赤霉病瘪粒快速识别,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对小麦高光谱图像进行背景分割,以赤霉病瘪粒识别正确率为评价指标,探究判别分析方法与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显示,基于全谱段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Support vector mach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SVM-DA)模型预测精度相同,外部验证集健康籽粒和赤霉病瘪粒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2%和100.0%;基于CARS筛选的8个特征波长构建的CARS-PLS-DA模型外部验证集健康籽粒和赤霉病瘪粒识别正确率均为100.0%,预测精度高于CARS-SVM-DA模型,可有效实现赤霉病瘪粒的快速识别。研究结果将为谷物仓储和加工过程中赤霉病瘪粒高通量快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赤霉病瘪粒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chlorvos-Degrading Strain DDV-1 of Ochrobactrum sp. 被引量:22
16
作者 ZHANG Xiao-Hua ZHANG Guo-Shun +2 位作者 ZHANG Zhong-Hui xu jian-hong LI Shun-P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71,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solate a dichlorvos (2,2-dichlorovinyl dimethyl phosphate)-degrading strain of Ochrobactrum sp., and determine its effectiveness in remediation of a dichlorvos-contaminated soil....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solate a dichlorvos (2,2-dichlorovinyl dimethyl phosphate)-degrading strain of Ochrobactrum sp., and determine its effectiveness in remediation of a dichlorvos-contaminated soil. A dichlorvos-degrading bacterium (strain DDV-1)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an Ochrobactrumsp. based on its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Strain DDV-1 was able to utilize dichlorvos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and the optimal pH and temperature for its cell growth and degradation were 7.0 and 30 ℃, respectively. Also, the growth and degradation of strain DDV-1 showed the same response to dissolved oxygen. In addition, the soil degrada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in soil spiked with 100 mg L-1 or 500 mg L-1 dichlorvos and inoculated with 0.5% or 1.0% (v/v) strain DDV-1,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dichlorvos could be achieved in 24 h.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strain DDV-1 was a fast dichlorvos-degrading bacterium in soil.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will be needed to clarify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its bio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DICHLORVOS 16S rDNA soil test strain DDV-1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气象灾害风险及服务效益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孔扬 赵昶昱 +4 位作者 王科 徐建红 周宜航 薛国强 钱燕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共9页
近年来海洋经济和港口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气象灾害对港口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日益显著。对港口气象风险及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不仅能促进公众对气象事业的认知,也是各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划的重要参考。采用国际减灾战略... 近年来海洋经济和港口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气象灾害对港口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日益显著。对港口气象风险及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不仅能促进公众对气象事业的认知,也是各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划的重要参考。采用国际减灾战略风险评估模型,基于1974—2019年气象数据和2013—2019年港口险情事故数据,讨论浙江省宁波市舟山港不同重现期下的灾害危险性、承载体脆弱性、自然灾害风险指数。采用对比分析法构建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基于致灾因子综合强度指数、港口管制数据、码头计划兑现率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港口自然灾害风险偏高。2017年以来,气象服务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时间,为港口产生上亿元的服务效益。提出的评估技术已在宁波业务应用,对类似港口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效益评估 港口
下载PDF
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东 许建洪 王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月,方便选取该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处理,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月,方便选取该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4、11.111、5.408、12.601、11.350、1.748,P<0.05);观察组术后颈部活动恢复所需时间为(20.24±2.85)h,明显短于对照组(35.46±3.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 1,P<0.05);对照组术后嘶哑、呛咳发生率为9.38%,复发率为6.26%,均与观察组发生率3.13%、复发率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0.851,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应用于甲状腺手术能够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加快患者恢复,保证外观美观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手术 皮内缝合 小切口 疼痛 效果
下载PDF
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东 许建洪 王健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3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时间内来该科进行乳腺手术的患者205例,随后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区段切除术组(70例)与其他传统手术组(135例)。其中该院医师对传统手术... 目的研究与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时间内来该科进行乳腺手术的患者205例,随后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区段切除术组(70例)与其他传统手术组(135例)。其中该院医师对传统手术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而治疗组对患者筛选后采取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乳房外形良好率、病变组织完整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区段切除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乳房外形良好率、病变组织完整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1.8±0.7)d,(2.9±0.6)d,94.3%,100.0%,4.3%]显著优于后者[(3.4±1.3)d,(4.2±1.4)d,88.1%,97.8%,14.1%],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302 2,3.652 1,1.620 5,1.620 5,1.3622,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疾病 应用 效果显著
下载PDF
基于作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分析方法——以SR公司成本管控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建红 刘智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第17期69-70,共2页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传统成本管控的短板越发明显,所以如何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成本管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SR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成本控制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适应公司业务特点的成本控制分析方法。
关键词 作业 生产成本 成本控制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