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扩张联合撬拨复位植骨治疗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姚雪莹 贺银川 +7 位作者 刘明昊 曹鹏 魏然 许俊岭 张丽 赵爱军 季海龙 张建华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在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联...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在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受试对象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Cobb角低于术前(P<0.05);但对照组末次随访较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有一定丢失,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ODI、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ODI、疼痛VAS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可有效地矫正青中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且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青中年
下载PDF
垫圈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静态灵敏度解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俊 徐军领 +3 位作者 李敏 秦岚 刘京诚 张登卓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为实现基于垫圈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灵敏度指标的多结构参数设计与优选,必须开展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解析数学模型研究。首先,分析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载荷在传感器内部的传递路径推导其静态灵敏度解析数学模型;然后,使用... 为实现基于垫圈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灵敏度指标的多结构参数设计与优选,必须开展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解析数学模型研究。首先,分析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载荷在传感器内部的传递路径推导其静态灵敏度解析数学模型;然后,使用解析数学模型和基于ANSYS软件的数值模型对9组不同结构参数模型分别进行了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在运用统计学理论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解析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引入正交试验,结合解析数学模型研究了多个结构参数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规律,优选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并研制了实验样机,完成了静态灵敏度标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垫圈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的解析数学模型与数值模型之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988;实验原型相对于解析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平均载荷传递系数分别为0.73和0.75;解析数学模型、数值模型和实验原型的综合各向同性度分别为0.71,0.71和0.67,3种模型对传感器的灵敏度研究结论一致。以解析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正交试验可实现对该类传感器的多参数主动设计和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灵敏度 解析数学模型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季海龙 赵秀泉 +3 位作者 张丽 许俊岭 刘明昊 魏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的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时JOA评分、VAS评分、颈椎... 目的: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的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时JOA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后JOA评分、颈椎Cobb角明显升高(P<0.05),而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高度及炎症因子(IL1β、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炎症因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爱军 曹鹏 许俊岭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88-488,共1页
2008年2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0~72岁。骨折类型:GardenⅢ型21例,GardenⅣ型9例。受... 2008年2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0~72岁。骨折类型:GardenⅢ型21例,GardenⅣ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4d。1.2治疗方法.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肢先行外旋外展牵引,解除嵌插移位,然后内收内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撬拨 空心螺钉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爱军 曹鹏 许俊岭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726-726,共1页
患者,男,51岁,因右外踝反复肿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3个月于2018年6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扭伤右踝关节,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遂下地行走及日常活动,肿痛症状反复出现,休息缓解,活动加重。近3个月来,自觉右外踝处持续肿痛,行走不稳,为进一步... 患者,男,51岁,因右外踝反复肿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3个月于2018年6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扭伤右踝关节,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遂下地行走及日常活动,肿痛症状反复出现,休息缓解,活动加重。近3个月来,自觉右外踝处持续肿痛,行走不稳,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右外踝处肿胀,外踝尖部前缘、外侧踝穴、距骨头外侧及跗骨窦区均有压痛,提踵试验(-);踝关节背伸15°,跖屈40°;踝关节前抽屉试验(+),踝内翻应力试验(+)。应力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角>10°;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距骨外侧穹窿软骨损伤。在腰麻下取外踝前弧形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断裂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下载PDF
股骨远端皮质骨旁骨肉瘤铰链膝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贺银川 曹坎铎 +4 位作者 张建华 许俊岭 张丽 赵爱军 季海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66-566,共1页
患者,女,49岁,15年前因左股骨远端皮质骨旁骨肉瘤行病灶切除铰链膝置换术,术后肿瘤无复发,7年前左膝出现窦道,先后8次行开放清创术,感染未得到控制,患者保肢愿望迫切,于2015年1月26日入我科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6.4℃,左膝关节肿胀,周... 患者,女,49岁,15年前因左股骨远端皮质骨旁骨肉瘤行病灶切除铰链膝置换术,术后肿瘤无复发,7年前左膝出现窦道,先后8次行开放清创术,感染未得到控制,患者保肢愿望迫切,于2015年1月26日入我科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6.4℃,左膝关节肿胀,周围皮肤完整、发红,皮温较对侧增高,浮髌试验阴性,左膝屈曲活动度0°~10°,内旋0°,外旋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旁骨肉瘤 铰链膝关节假体 假体周围感染
下载PDF
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云云 武新宇 +4 位作者 李博 白鑫 赵尊 徐俊玲 高永举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71例,2种原发肿瘤诊断中位间隔时间为19.50(5.93,43.43)个月。对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术... 目的分析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71例,2种原发肿瘤诊断中位间隔时间为19.50(5.93,43.43)个月。对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术,术后口服^(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131)I累积剂量3.70~17.76GBq,并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对另1原发恶性肿瘤,根据相应治疗指南行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等规范治疗。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记录患者生存及末次疗效评估时^(131)I治疗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男性、另1原发恶性恶性肿瘤类型、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年龄≥60岁、2种原发恶性肿瘤诊断间隔时间≥2年、分化型甲状腺癌首发、远处转移、^(131)I累积剂量≥7.40GBq、^(131)I治疗缓解比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31)I治疗缓解率为81.69%,71例患者中59例生存者为存活组,12例死亡者为死亡组。生存组另1原发恶性肿瘤为乳腺癌的比率为40.68%,死亡组无乳腺癌患者;2组另1原发恶性肿瘤为肺癌、宫颈癌、头颈部癌、结直肠癌、淋巴瘤、肾癌、肝胆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白血病、前列腺癌、骨肉瘤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死于肺癌4例,脑恶性胶质瘤2例,子宫内膜癌2例,直肠癌、肝癌、卵巢癌及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死亡组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年龄≥60岁(83.3%)、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33.3%)及^(131)I治疗后未缓解(50.0%)比率均高于存活组(18.6%、1.7%、11.9%)(χ^(2)=6.335,P=0.012;χ^(2)=8.010,P=0.001;χ^(2)=7.314,P=0.007);2组男性、2种原发恶性肿瘤诊断间隔时间≥2年、分化型甲状腺癌首发、^(131)I累积剂量≥7.40GBq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1原发肿瘤非乳腺癌(HR=11.566,95%CI:1.240~107.889,P=0.032)、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年龄≥60岁(HR=4.702,95%CI:1.317~16.789,P=0.017)是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者预后好于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非乳腺癌或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年龄≥60岁是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双原发恶性肿瘤 131I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高尔夫球场选址博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俊玲 岳利媛 +1 位作者 李圆圆 吴军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年第17期243-250,共8页
优化球场选址是高尔夫体育产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尔夫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采用博弈论方法对球场选址问题进行决策优化研究.首先,对高尔夫球场投资者,球场管理者等专业人士进行调研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尔夫... 优化球场选址是高尔夫体育产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尔夫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采用博弈论方法对球场选址问题进行决策优化研究.首先,对高尔夫球场投资者,球场管理者等专业人士进行调研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尔夫球场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以影响因素为博弈局中人,以备选球场地址为博弈策略集合构建了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博弈优化模型;最后,应用该博弈优化模型对北京市5个高尔夫球场备选地址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高尔夫球场选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球场 选址 因素分析 博弈
原文传递
Initial study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brain white matter of early AIDS patients 被引量:5
9
作者 xuAN Ang WANG Guang-bin +2 位作者 SHI Da-peng xu jun-ling LI Yong-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720-2724,共5页
Background HIV is a neurotropic virus which can cause brain white matter demyelination, gliosis, and other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appear as HIV encephalitis or AIDS dement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 Background HIV is a neurotropic virus which can cause brain white matter demyelination, gliosis, and other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appear as HIV encephalitis or AIDS dement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the diffused condition of water molecules in brain white matter in early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atients using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Methods DT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 Siemens 3.0T MR scanner in 23 AIDS patients with normal brain appearance by conventional MRI and 20 healthy volunteers as the control group.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were measured in nine regions; corpus callosum (CC) knee, CC body, CC splenium,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frontal lobe white matter, parietal lobe white matter, occipital lobe white matter,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limbs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The mean FA and ADC values from each region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the symptomatic, asymptomatic and the control. Results The mean FA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mean ADC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l nine regions in patients in the symptomatic group than in the asymptomatic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asymptomatic group, the mean FA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mean ADC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he CC knee, CC body, CC splenium,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frontal lobe white matter and parietal lobe white ma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other reg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diffused changes of water molecules in brain white matter in AIDS patients are related to brain white matter regions. DTI examination can detect the brain white matter lesions early in AID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fractional anisotrop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