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表型信息获取机器人底盘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圣林 朱立成 +3 位作者 韩振浩 王瑞雪 徐庆钟 贾晓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88-399,共12页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器人底盘田间适应性和行驶稳定性,面向我国山东地区小麦表型信息获取作业场景,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农业机器人底盘。根据小麦种植农艺需求和行驶地形环境,确定了底盘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开展...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器人底盘田间适应性和行驶稳定性,面向我国山东地区小麦表型信息获取作业场景,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农业机器人底盘。根据小麦种植农艺需求和行驶地形环境,确定了底盘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开展了底盘驱动部件、转向部件以及摆臂平衡部件设计,并进行了参数校核和元件选型。建立了关键部件ANSYS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摆臂平衡机构的应力形变分析和车架振动模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摆臂平衡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车架能够有效避免因地形激励产生的共振。建立底盘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进行纵向、横向稳定性分析和单侧凸起、凹坑越障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底盘横纵向稳定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摆臂平衡机构能够有效补偿单侧障碍造成的质心高度变化,提高了底盘的行驶稳定性。田间试验表明,机器人底盘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硬质地面直线行驶平均偏驶率为0.51%,田间地面平均偏驶率为1.13%。原地转向中心点偏移量为3.1 mm,阿克曼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1125 mm。纵向翻倾角为34°,横向翻倾角为28°。单侧越障最大高度为160 mm,单侧跨坑最大深度为1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底盘 表型信息获取 独立驱动转向
下载PDF
Early Cretaceous 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 in North Qilian Shan,Northern Tibetan Plateau:Evidence from Field Mapping,Geochronology,and Deep Structural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HAN Lele DING Weicui +9 位作者 CHEN xuanhua SHAO Zhaogang ZHANG Da XIAO Yongjun HE Chengguang WANG Zengzhen LI Bing ZHANG Yiping xu shenglin WANG Y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58-1077,共20页
The North Qilian 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located at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exi Corridor,is a key tectonic unit to decode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lateau.Previous studies ... The North Qilian 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located at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exi Corridor,is a key tectonic unit to decode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lateau.Previous studies emphasize the Cenozoic deformation due to the far-field response to the Indo-Asian collision,but the Mesozoic deformations are poorly constrained in this area.We conducted detailed field mapping,structural analysis,geochronology,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al profiling and magnetotelluric(MT)sounding,to address the superposed results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deformation.The results recognized the North Qilian thrust and nappe system(NQTS),the root and the frontal belt are the North Qilian thrust(NQT),and the Yumu Shan klippe(YK),respectively.The middle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QT and the YK.Monzonitic granite zircon U-Pb dating from the middle belt yields an age of ca.415 Ma,which is similar to south NQT.The thrusting displacement is estimated at ca.48 km by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ep profiles.The timing is constrain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by the formation of simultaneous growth strata.We suggest that the NQTS has resulted from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Lhasa-Qiangtang collision,and the Yumu Shan is uplifted by the superposed Cenozoic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Y structural analysis seismic reflectional and MT profiling Early Cretaceous North Qilian thrust and nappe system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栖霞—茅口期古地理格局转换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帅 陈安清 +8 位作者 张玺华 李乾 徐胜林 陈聪 孙诗 李富祥 罗倩 文龙 陈洪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6-1477,共12页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茅口组 层序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构造—沉积分异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洋陆转换时代:来自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盛林 陈宣华 +4 位作者 李廷栋 丁伟翠 史建杰 李冰 马飞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078,共18页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的方法,判断庙尔沟岩体的年龄为302.8~308.8 Ma,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年龄为303.6~294.5 Ma。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庙尔沟岩体和柱状节理流纹岩都具有相似的高176Hf/177Hf值和高正εHf(t)值,具有亏损地幔的源区属性,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残余洋壳或火山岛弧等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将西准噶尔地区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时间限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其基底可能是以新元古代晚期—晚古生代形成的年轻洋壳和岛弧为主,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洋陆转换 庙尔沟岩体 柱状节理流纹岩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深地勘查工程
下载PDF
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启动时间的讨论:来自生长地层的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义平 陈宣华 +8 位作者 张进 邵兆刚 丁伟翠 郭小刚 王德润 顾文沛 王叶 徐盛林 秦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038,I0019-I0028,共28页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近东西向展布,北侧为鄂尔多斯地块,南侧为扬子地块。中央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源于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闭合,古特提斯洋在中生代闭合,后者改造前者并响应全球印支运动。印支运动的启动,一方面促使现今中国大陆雏形的形成,另一方面响应Pangea超大陆的最终汇聚,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古特提斯洋闭合,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汇聚拼贴,并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沉积地层中保留了很好的记录。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三叠统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最年轻碎屑锆石与区内相同地层凝灰岩锆石对比,限定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33 Ma左右;在四川盆地北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对比分析,推测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16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层 锆石U-PB年代学 盆山耦合 印支运动 中央造山带 深地勘查工程
下载PDF
川东北旺苍地区栖霞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运周 徐胜林 +4 位作者 陈洪德 林良彪 董翼昕 余瑜 张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川东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期古环境,对川东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进行了野外露头观察,开展了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栖霞组19件样品δ^(13)C和δ^(18)O呈现离散型,不具有线性关系,且均满足δ^(18)O>-6‰... 为研究川东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期古环境,对川东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进行了野外露头观察,开展了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栖霞组19件样品δ^(13)C和δ^(18)O呈现离散型,不具有线性关系,且均满足δ^(18)O>-6‰,Mn/Sr≤0.6、Fe/Sr<3、MgO/CaO<0.125,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可靠对象。陆源元素Al_2O_3和TiO_2含量低,且呈强烈正相关,REE与(Al_2O_3+TiO_2)有较强烈的正相关,结合其他相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V/(V+Ni)和U/Th的相关性等)表明,栖霞组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Sr/Ba介于21.9~261.9之间,说明海平面相对较高,故陆源物质含量稀少,且沉积时期陆源碎屑物受古水深的控制;碳、氧同位素揭示古海洋温度介于17.62~28.43℃,古盐度介于129.07~135.21,MgO/CaO比值介于0.007~0.029,揭示沉积古环境主体为相对温暖的热带潮湿气候,水深在小范围内呈震荡式变化,经历过2次海侵—海退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栖霞组 中二叠统 川东北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最晚期岩浆侵入活动--来自早二叠世-早三叠世接特布调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盛林 陈宣华 +4 位作者 李廷栋 丁伟翠 李冰 张垚垚 马飞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7-1090,共24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复杂,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地壳生长显著,处在洋陆构造转换的关键时期。接特布调岩体位于连接西准噶尔地区、天山造山带和准噶尔盆地的重要位置,岩石类型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碱长花岗...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复杂,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地壳生长显著,处在洋陆构造转换的关键时期。接特布调岩体位于连接西准噶尔地区、天山造山带和准噶尔盆地的重要位置,岩石类型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碱长花岗岩矿物组成以碱性长石(55%~60%)、斜长石(15%~20%)和石英(23%~25%)为主,几乎不含暗色矿物,岩石内部无暗色微粒包体;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矿物组成以斜长石(30%~40%和~16%)、碱性长石(30%~40%和~50%)和石英(20%~25%和~18%)为主,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内部存在不同数量和规模的暗色微粒包体。通过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将接特布调岩体的成岩年龄限定为287~250 Ma,岩体内早三叠世(250.4Ma)二长花岗岩是迄今为止在整个西准噶尔地区发现的最年轻的侵入岩,该期花岗岩的就位标志着西准噶尔地区深成岩浆侵入活动的终结。接特布调岩体整体具有高硅(SiO2=67.04%~77.01%)、富碱(K2O=3.45%~4.63%,Na2O=3.62%~4.18%),贫钙(CaO=0.45%~0.3.05%)、贫镁(MgO=0.16%~1.51%)、低铁(Fe2O3=0.99%~4.40%)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3~1.0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具有明显的右倾海鸥型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K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Eu、Ba、Nb、Sr、P、Ti元素。碱长花岗岩具有比A性花岗岩低的岩浆结晶温度,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部分熔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整体具有较高的岩浆结晶温度,属于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接特布调地区在早二叠-早三叠世处于高温、低压、地壳减薄的后造山伸展的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特布调岩体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后造山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大军 陈洪德 +3 位作者 侯明才 徐胜林 庞崇友 郭海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4-1134,共21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钻测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岩石地层划分中的段为研究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栖霞期—茅口期6张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剖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并系统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钻测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岩石地层划分中的段为研究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栖霞期—茅口期6张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剖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并系统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总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由西南向北东依次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陆棚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受峨眉地幔柱、海平面升降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其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阶段性.栖霞期早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华蓥山—云阳、安边—宜宾—营昌一带发育深水陆棚;栖霞期晚期的海退作用造就了早期陆棚的萎缩和生屑滩的大面积发育.栖霞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高部位区域以及沿彭州—江油—广元地区是台缘滩大面积发育的区域.茅口期早期受峨眉地幔柱隆升而在外缘形成张性作用带和全球性海泛事件的双重影响,成为台棚分异的重要时期,发育多个深水陆棚;随后,因峨眉地幔柱持续、快速隆升及其诱发隐伏基底断裂的复活作用,海平面快速下降,早期陆棚持续萎缩,茅口期中-晚期成为了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地形较高部位发育大量生屑滩,是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地球动力学 中二叠世 峨眉地幔柱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对中国小陆块海相盆地演化特点及其控藏效应的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安清 侯明才 +8 位作者 林良彪 邢凤存 徐胜林 钟怡江 杨帅 熊晨 张玺华 文龙 陈洪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47,共10页
岩相古地理重建对认识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背景这一先决条件对新发现的安岳巨型气田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启示,本文综合油气勘探的地震、钻井资... 岩相古地理重建对认识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背景这一先决条件对新发现的安岳巨型气田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启示,本文综合油气勘探的地震、钻井资料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地质调查成果,重建了寒武纪两个构造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分析了寒武系生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早寒武世早期,伸展背景形成了破碎型克拉通盆地,近南北向的深水槽切割了上扬子克拉通,充填了丰富的富有机质沉积物,成为深层巨型生烃灶;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上扬子板块转变为准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性质转换为陆表海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建造以发育潮坪楔及伴生的膏盐为特征,陆表海潮汐作用和古隆起控制了储层宏观分布;构造活跃期的裂陷沉积之上叠加以准稳定期的克拉通内坳陷沉积,形成了类似裂陷盆地的由裂谷层序和后裂谷层序组成的剖面形态像牛头的牛头型沉积建造结构;与大板块若即若离的亲缘过程中,构造活跃期和构造准稳定期交替叠合的盆地古地理特点是我国前晚三叠世小陆块离散演化阶段的一大特色,在沉积建造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是克拉通油气勘探的两大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重建 碳酸盐岩 深层油气 寒武纪 上扬子板块
下载PDF
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贺晟 张金昌 +10 位作者 张交东 王稳石 杨立伟 肖光武 符伟 苗慧心 徐盛林 曾秋楠 刘旭锋 王丹丹 张文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53,共11页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探测工程 松科二井 轻烃组分 垂向分布 油气调查工程
下载PDF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地壳组成与生长:来自Sr-Nd-Pb同位素填图的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盛林 丁伟翠 +5 位作者 陈宣华 李廷栋 韩乐乐 刘勇 马飞宙 王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80,共20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04)Pb)_(i)值为17.4975~19.0352,整体表现为高正ε_(Nd)(t)、低(^(87)Sr/^(86)Sr)_(i)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特征,源区以古生代新生地壳为主,地幔贡献值整体大于50%,深部地壳几乎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可以与区域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作较好匹配。区域晚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时期的造山阶段,分别对应造山带演化的第一阶段(中晚石炭世,岛弧为代表的侧向生长为主)、第二阶段早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阶段的垂向生长为主)和第二阶段晚期(早二叠世—早三叠世,壳幔混源背景下的垂向生长),区域造山作用结束于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同位素填图 地壳组成 地壳生长 造山演化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石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海永 崔宝琛 +3 位作者 王瑶琳 邱玉超 徐胜林 李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464,共11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勘探发现系列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相学等综合分析,对广安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古...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勘探发现系列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相学等综合分析,对广安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古地理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亮晶颗粒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颗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和泥晶灰岩7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颗粒主要以生物碎屑为主,部分层位发育球粒;古生物化石以三叶虫、腕足和有孔虫为主,同时可见棘皮类和藻类;栖霞组沉积期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其中栖霞组晚期(栖二段)台缘滩和台内滩较为发育,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沉积环境 栖霞组 广安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射频消融应用于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博 胡勇 +3 位作者 徐生林 曹坤 江正 阙玉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在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用手术切除重建术合并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40...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在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用手术切除重建术合并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手术切除重建术,对比探讨射频消融在对肿瘤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21.07±16.69)min]比对照组[(102.21±18.24)min]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2.91±11.51)mL]较对照组[(610.27±13.70)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复发率约为10.5%,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3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方面观察组的评分[(22.72±6.56)分]高于对照组的[(19.53±5.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以显著提升四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 骨组织 射频消融术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体视学理论的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研究
14
作者 孙志棋 韩金诺 +3 位作者 刘普栋 徐盛林 易洁 李永乐 《市政技术》 2023年第9期8-17,共10页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为沥青混合料细观仿真模型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开展研究。采用X射线CT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的三维图像并提取其二维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统计计算沥青混合...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为沥青混合料细观仿真模型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沥青混合料细观计算的降维方法开展研究。采用X射线CT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的三维图像并提取其二维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统计计算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信息,基于体视学理论和图像的空间特征,建立沥青混合料二维与三维级配组成上的数学关系;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建立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细观结构模型,结合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进一步验证降维计算所需最小图像张数。结果表明:体视学算法结合图像空间提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二维替代三维图像信息的有效图像张数;考虑级配信息和断裂性能验证最小有效图像张数均为5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细观结构 图像处理技术 体视学 内聚力模型
下载PDF
镇巴地区灯影组岩石微相研究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明才 何亮 +1 位作者 徐胜林 汤智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2,共12页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镇巴地区灯影组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镇巴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石微相有:泥-粉晶云岩、残余砂屑云岩、叠层石云岩、凝块石云岩、微生物黏结砂屑云岩、泥质粉砂岩、泥质云岩和含云质硅质岩。研究区灯影组沉积环境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灯一段-灯二段和灯三段-灯四段分别为两个相对完整海侵-海退序列。相对于灯二段,灯四段海平面振荡更频繁,可能与拉张活动在灯四期更活跃有关。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灯影组的沉积古环境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整体而言,灯影期大致是一个海水盐度下降,温度上升,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相 沉积环境 灯影组 震旦系 镇巴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潮汐-三角洲复合砂体沉积环境 被引量:21
16
作者 侯云东 陈安清 +7 位作者 赵伟波 董国栋 杨帅 徐胜林 高志东 李富祥 刘新昕 张晓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3-401,共9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本溪组的沉积环境与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分布规律,本文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标志判别和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刻画,建立了本溪组的沉积模式。本溪组具有潮汐成因的双向层理和河道牵引...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本溪组的沉积环境与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分布规律,本文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标志判别和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刻画,建立了本溪组的沉积模式。本溪组具有潮汐成因的双向层理和河道牵引流成因的单向层理共存的特征;畔沟期的三角洲沉积作用弱,砂体规模小,强潮汐作用将砂体改造成补丁状,基本失去了原始三角洲的形态;晋祠期南部的三角洲沉积作用较弱,砂体规模中等,以强潮汐作用控制为主,被切割成孤立分布的潮汐砂坝群;晋祠期北部的三角洲沉积作用较强,中潮差背景下的河控砂体呈南北方向的条带状,规模最大,仍然保留了三角洲的形态;本溪期为开敞型陆表海湾环境,潮汐与河流相互作用的时空差异控制着本溪组砂体的发育分布规律。本溪组为潮汐砂坝-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潮汐作用对先存三角洲砂体具有明显的破坏和再分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三角洲 潮汐砂坝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多源遥感信息的线性构造提取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乐乐 丁伟翠 +5 位作者 陈宣华 刘美玲 王叶 徐盛林 张达 崔艳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9-1223,共15页
夹持在近东西向额尔齐斯断裂和天山走滑断裂系统之间的西准噶尔地区,经历了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长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形历史。线性构造的长度、方向以及空间分布能够反映构造变形的强度和样式,指示应力作用的方式。本文选取新疆西准噶尔... 夹持在近东西向额尔齐斯断裂和天山走滑断裂系统之间的西准噶尔地区,经历了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长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形历史。线性构造的长度、方向以及空间分布能够反映构造变形的强度和样式,指示应力作用的方式。本文选取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Landsat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和Sobel滤波等增强显示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分布和光谱信息,并利用Canny边缘检测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线性构造;运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提取出的线性构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依长度优选方位确定的主断裂走向为N50°~60°E,代表了区域一级构造即达拉布特断裂展布的方位;依线性构造数量优选方位确定的次级断裂走向为80°~90°(近东西向),代表了区域三级构造的方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线性构造,即数量与长度均适中的线性构造,代表了区域二级构造的方位。线性构造的区域分布,揭示了在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西准噶尔地区构造体系的组成与构造变形特征。由此说明,多源遥感信息提取的线性构造定量分析,对于区域断裂构造体系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线性构造提取 定量分析 构造体系 深地勘查工程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川北旺苍地区茅口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乾 徐胜林 +6 位作者 陈洪德 林良彪 杨帅 余瑜 孙逢瑞 董翼昕 邓翔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81,共14页
通过对川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古沉积环境意义。32件样品δ13 C和δ18 O值整体稳定,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均满足δ18 O>-6‰、wMn/wSr≤0.6、wFe/wSr<3、wMgO/wCaO<0.125,不受后... 通过对川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古沉积环境意义。32件样品δ13 C和δ18 O值整体稳定,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均满足δ18 O>-6‰、wMn/wSr≤0.6、wFe/wSr<3、wMgO/wCaO<0.125,不受后期成岩蚀变的影响,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对象。陆源的Al_2O_3、TiO_2含量低且强烈正相关,稀土元素分异程度整体较弱,∑REE与∑(Al_2O_3+TiO_2)有较强烈的正相关,纵向上,∑(Al_2O_3+TiO_2)和∑REE的变化趋势相同,而与古水深指标wSr/wBa、1000×(wSr/wCa)值的变化趋势相反。结合wSr/wBa、1000×(wSr/wCa)、wU/wAl、wV/wAl、wCr/wAl、wCo/wAl、wU/wTh及wV/wV+Ni比值特征,认为茅口组沉积期间陆源物质供给很少,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受陆源供给的影响;古海洋温度为14.98~26.55℃,古海水盐度(Z值)为132.3~135.2;茅口组沉积于陆表海缺氧-贫氧环境,海平面相对较高,水深在小范围内呈震荡式变化,经历了3次海侵-海退旋回,发育对应的岩相组合,其痕量元素演化曲线可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茅口组 地球化学 古环境 旺苍地区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合黎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对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增振 陈宣华 +7 位作者 邵兆刚 李冰 丁伟翠 张义平 王永超 张垚垚 徐盛林 秦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43-2261,共19页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在中志留世—早泥盆世究竟是处于古亚洲洋俯冲的构造环境,还是因受控于祁连造山带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这是探讨该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不可回避的重要科学问题。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是探讨该问题的重...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在中志留世—早泥盆世究竟是处于古亚洲洋俯冲的构造环境,还是因受控于祁连造山带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这是探讨该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不可回避的重要科学问题。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是探讨该问题的重要研究对象,但前人的工作集中于北大山和龙首山的东段。本文在龙首山西段及更西部的合黎山地区选择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首山西段的大佛寺碱性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晚志留世(426±2 Ma),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78.03%)、富碱(ALK=7.96%)、低CaO(0.60%)、贫MgO(0.13%)的特征,稀土分布呈明显的"V"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高度富集而高场强元素(HFSEs)中等富集,Ba、Sr、Eu负异常显著,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合黎山地区的五坝黑云母花岗岩和张家窑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晚志留世(421±2 Ma)和早泥盆世(406±4 Ma),都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异((La/Yb)N=10.69~13.79),Eu负异常显著(δEu=0.56~0.77),LILEs富集,HFSEs亏损,Nb、Ta负异常和Zr、Hf正异常同时出现。此外,三个岩体的岩浆源区均显示富集型Sr-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中元古代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暗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阿拉善地块西南缘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铝质A2型花岗岩和碱性—过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组合,指示后碰撞伸展环境,而该区早古生代俯冲阶段(中奥陶世—早志留世;ca.461~441 Ma)和后碰撞阶段(中志留世—早泥盆世;ca.432~397 Ma)的划分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是可对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 早古生代 花岗岩 岩石成因 大地构造背景
下载PDF
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晚古生代赞岐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飞宙 陈宣华 +4 位作者 徐盛林 马芬 韩乐乐 丁伟翠 王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2-1481,共20页
中亚造山带西部西准噶尔地区红山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多期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化学与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年龄、相同的源区和相似的形成过程。其中,具有不规则状或环状形态的暗色条带... 中亚造山带西部西准噶尔地区红山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多期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化学与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年龄、相同的源区和相似的形成过程。其中,具有不规则状或环状形态的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319.1±2.9 Ma和313.3±2.4 Ma,远大于红山岩体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305~301Ma),可能是红山岩体侵位过程中所捕掳的围岩;具有线性展布特征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295±2Ma,形成于红山岩体侵位之后,构成伸展岩墙群。红山岩体中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和线状岩墙群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组成,富SiO2(56.48%~63.09%)、MgO(3.56%~6.31%),具有高的Mg#值(51.74~62.40)及Na2O/K2O值(1.34~3.4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Ba、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Nb、Ce、P和重稀土元素,具较弱的负铕异常;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为(87 Sr/86 Sr)i=0.703295~0.703620,(143 Nd/144 Nd)i=0.512612~0.512618,εNd(t)=6.91~7.62,(206 Pb/204 Pb)t为17.6883~17.9876,(207 Pb/204 Pb)t为15.5313~15.5686,(208Pb/204Pb)t为37.4460~38.0581。它们具有与赞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出与弧岩浆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为准噶尔洋板片俯冲消减后同一地幔源区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形成于弧岩浆作用时期的赞岐岩(319~313 Ma),构成与岛弧花岗岩类伴生的环状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形成于后造山伸展岩浆作用晚期的赞岐岩(~295Ma),构成与达拉布特左行走滑作用相关的陆内伸展岩墙群。安山质暗色条带(岛弧火山作用)、红山岩体(后造山伸展)和线状岩墙群(陆内伸展)记录了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洋陆转换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示踪 洋陆转换 西准噶尔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