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油源分析
1
作者 尹艳芳 常象春 +2 位作者 徐佑德 苏蕾 柳忠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级别达到6级以上(PM6),可细分为A1、A2两个族群。所提出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进行油源对比效果显著,证实了A1原油与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亲缘性,A2原油可能来自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及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混合,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支持和验证了该结论。研究结果对深化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 中生界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评价
2
作者 苏蕾 常象春 +2 位作者 徐佑德 柳忠泉 史兵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资源丰富,但原油生物降解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方法】为明确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对车排子凸起东翼侏罗纪和白垩纪储层样品抽提出的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目的】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资源丰富,但原油生物降解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方法】为明确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对车排子凸起东翼侏罗纪和白垩纪储层样品抽提出的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采用分子地球化学指标,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原油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族群。PM(Peters and Moldowan)法分析结果表明Ⅰ_(1)类和Ⅱ_(1)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达PM7,Ⅰ_(2)类和Ⅳ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为PM8;Ⅱ_(2)类和Ⅲ_(1)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为PM9,Ⅲ_(2)类原油生物降解程度为PM9+。基于优化的Manco法求得的MN_(1)值介于19693~215623,Ⅰ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69~919,Ⅱ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68~907,Ⅲ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906~954,Ⅳ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74~817。同一原油族群的Manco数与原油密度、黏度、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与总烃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优化的Manco法成功厘定了生物降解程度在PM7-PM9+的储层样品,与PM等级评价具有一致性。【结论】与PM法相比,优化的Manco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的识别分辨率更高。通过PM法定性评价和优化Manco法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揭示原油物性的变化,对稠油区的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PM法 优化Manco法 中生界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林 徐佑德 +2 位作者 张曰静 刘子超 商丰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90,I0006,I0007,共14页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发育的一套重要勘探层系。利用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东翼与西翼石炭系储层类型不同,凸起东翼以...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发育的一套重要勘探层系。利用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东翼与西翼石炭系储层类型不同,凸起东翼以火山岩储层为主,岩性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类储层不发育;凸起西翼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储层发育,岩性以凝灰岩与凝灰质砂岩为主。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与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的发育,车排子凸起发育两类储层模式,即凸起东翼发育裂缝-风化壳主导型储层模式,凸起西翼发育岩性-裂缝主导型储层模式。该结果可指导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石炭系 储层主控因素 岩性岩相 风化壳 裂缝 储层发育模式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火山岩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佑德 王林 +1 位作者 刘子超 史黎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形成过程,文中对8口探井28块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与盆地模拟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2类烃类包裹体,第1类充填于方解石、方沸石脉中成群分布,伴生... 为了深入认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形成过程,文中对8口探井28块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与盆地模拟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2类烃类包裹体,第1类充填于方解石、方沸石脉中成群分布,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80~90℃,具有高盐度、低主频均一温度特征;第2类充填于石英颗粒斑晶和切穿石英颗粒的微裂隙中成带分布,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120~130℃,具有低盐度、高主频均一温度特征。结合红车断裂带启闭性演化及烃源岩热演化史,明确了石炭系具有2期成藏过程,成藏时间分别为古近纪末和新近纪末,均为早期形成的油藏调整改造与再次运移聚集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均一温度 火山岩储层 石炭系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二维黏滞声波方程的优化组合型紧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汪勇 徐佑德 +3 位作者 高刚 桂志先 陈英 王亚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2-1164,I0002,共14页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和黏滞声波方程,建立了位移场时间二阶离散格式,并将组合型紧致差分方法用于位移场空间导数的求取,然后对该差分格式进行了模拟精度、频散关系和稳定性分析,并基于频散关系保持的思想,探讨了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的优化...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和黏滞声波方程,建立了位移场时间二阶离散格式,并将组合型紧致差分方法用于位移场空间导数的求取,然后对该差分格式进行了模拟精度、频散关系和稳定性分析,并基于频散关系保持的思想,探讨了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的优化。理论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点六阶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与常规七点六阶中心差分和五点六阶紧致差分相比,具有更小的截断误差和更低数值频散;②黏滞声波方程差分格式的频散关系和稳定性不仅与空间网格大小和时间步长有关,而且与介质品质因子和地震波主频有关;③优化后的差分格式比优化前数值波数更接近真波数,更有利于压制数值频散、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利用PML边界条件,对均匀和Marmousi模型进行了黏滞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复杂介质的数值模拟,并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紧致差分 黏滞声波方程 数值模拟 数值频散 稳定性条件 完全匹配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钙质隔层“三元复合”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商丰凯 张奎华 +3 位作者 石好果 徐佑德 张曰静 陈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N1 s 11)勘探程度整体较高,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急需转变研究思路,为后续油藏再认识和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提供支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砂体内部钙质隔层识别标准、成因机...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N1 s 11)勘探程度整体较高,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急需转变研究思路,为后续油藏再认识和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提供支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砂体内部钙质隔层识别标准、成因机制和盖层性能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钙质隔层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钙质隔层位于1砂组砂体中上部,岩性主要为钙质胶结细砂岩,测井曲线上具有高Rt、低AC、高DEN、GR值变小、SP具有一定回返幅度的特征。钙质隔层具有“三元复合”成因,“短期旋回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干旱环境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期—浅埋藏期强烈钙质胶结”三要素控制了钙质隔层的形成。根据盖层突破压力分析,钙质隔层可以作为有效盖层。以上述认识为指导,开展了基于隔层分布的油藏特征再认识,在储量区周缘新发现多个有利勘探区块,指导了多口井的成功钻探,发现了规模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隔层 识别标准 成因机制 有效盖层 勘探成效 沙湾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古地貌与古气候对扇三角洲中粗碎屑沉积的影响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光明 邓儒风 +3 位作者 唐友军 徐佑德 修金磊 潘双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古地貌及古气候如何影响粗碎屑沉积,是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结合研究区原型地质特征,利用水槽实验还原其沟槽低凸起凹槽古地貌特征,并根据气候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开展旱扇、湿扇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 古地貌及古气候如何影响粗碎屑沉积,是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结合研究区原型地质特征,利用水槽实验还原其沟槽低凸起凹槽古地貌特征,并根据气候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开展旱扇、湿扇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合地层层序,将实验过程分为3期,共开展12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粗碎屑主要分布于1期沉积的沟槽中下游以及凹槽中上游,古地貌对粗碎屑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②在相同的位置,湿扇中的粗碎屑沉积比旱扇分选更好、规模更大,古气候是影响粗碎屑沉积分选和规模的因素之一。实验分析表明,古地貌引起水动力突变,水流受低凸起的阻挡和湖水面的顶托,流速迅速降低,使得粗碎屑在负向地貌中大量沉积;古气候影响水动力稳定性,湿润气候条件下,水动力持续改造已沉积的粗碎屑,使得湿扇粗碎屑沉积分选更好。实验中粗碎屑的分布、沉积体系的展布等与实际勘探结果相符,说明实验比较可靠;实验凹槽中上游粗碎屑富集,对于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凹槽中寻找大规模的优质砂砾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碎屑沉积 沉积物理模拟 古地貌 古气候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吐拉盆地锆石U-Pb年代学:对成岩年龄、源区特征及阿尔金新生代走滑的制约
8
作者 谢成龙 孟栋材 +5 位作者 王大华 徐佑德 王力 常森 荆翰林 刘传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3-800,I0001-I0013,共31页
吐拉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记录了重要的区域地质演化信息。本文以盆地西部吐拉牧场凹陷内原犬牙沟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法对7个样品中的650颗锆石进行了U... 吐拉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记录了重要的区域地质演化信息。本文以盆地西部吐拉牧场凹陷内原犬牙沟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法对7个样品中的650颗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探讨了砂岩样品的成岩年龄、物源区特征、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走滑等地质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凝灰质砂岩样品中含有新生代岩浆锆石年龄信息,指示其沉积年龄应为66~51 Ma,因而地层应归属古近系,并非前人厘定的下白垩统犬牙沟组。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指示其沉积源区具有典型的劳亚大陆属性,并记录了罗迪尼亚大陆聚合与裂解、泛非造山、加里东造山及印支造山等全球关键构造事件年代学信息。物源分析显示其沉积物源应为南祁连及柴北缘块体,并非前人认为的阿尔金块体,其原始沉积位置相当于现今阿尔金断裂南缘冷湖以西一带。本次工作证实,吐拉盆地中生代时期原属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在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大规模走滑作用下被拖拽分离至现今位置。区域构造分析表明,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活动的开始时间应在51 Ma之后,滞后于板缘碰撞约4 Ma,两个阶段的总走滑位移量大于50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拉盆地 物源分析 青藏高原 阿尔金断裂 左行走滑
下载PDF
多场耦合作用下致密储层地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某区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孟宪波 徐佑德 +4 位作者 张曰静 商丰凯 李静 孙鲁宁 郑海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467-474,共8页
地应力是储层改造方案设计、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的重要指标。致密储层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应力-渗流多场耦合作用的影响。为此,以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某三维区致密储层为例,基于COMSOL Multiphyics软件,建立了温度-应力-... 地应力是储层改造方案设计、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的重要指标。致密储层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应力-渗流多场耦合作用的影响。为此,以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某三维区致密储层为例,基于COMSOL Multiphyics软件,建立了温度-应力-渗流耦合控制方程,研究了多场耦合作用下研究区致密储层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范围在113~134 MPa之间,最小水平主应力范围在106~124 MPa之间,均表现为压应力;在油气开采过程中,最大水平主应力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应力变化范围逐渐由井口周围向附近断层延展,并且优先沿着断层的开裂方向发展;在断层的破碎过渡区应力值最小,断层核部应力值介于破碎过渡区与连续地层之间;随着油气开采的深入,致密储层会发生竖向变形,储层最大竖向变形出现在井口附近,位移量超过10 cm,随着距离变远,沉降量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 侏罗系 致密储层 地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断裂组合导流作用对扇三角洲形态的影响——基于盆1井西凹陷百口泉组的沉积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双苹 胡光明 +5 位作者 唐友军 刘忠保 徐佑德 修金磊 魏薇 张欣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7-878,共12页
断裂组合导流如何控制扇体的几何形态、哪种断裂组合有利于将碎屑物质搬运至盆地中心,是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百口泉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沉积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设计了一个具有三级... 断裂组合导流如何控制扇体的几何形态、哪种断裂组合有利于将碎屑物质搬运至盆地中心,是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百口泉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沉积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设计了一个具有三级平台—坡折底形的实验池,开展无断裂、平行断裂和交叉断裂条件下扇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断裂组合类型是控制扇体形态的关键因素,与边界断裂大角度相交或近于垂直的平行断裂和交叉断裂对扇体的形态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受控的扇体有较大的长宽比;在断裂组合控制下,复合扇体的发育通常经过断裂导流和无断裂导流两个阶段;在物源供应充足且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平行断裂导流形成的复合扇体的长宽比要小于交叉断裂导流形成的复合扇体;此外,断裂组合对扇体形态的影响还取决于断裂控制流体定向流动的时间长短,长时间没有填满的断裂,更容易将粗碎屑运移到盆地中心,形成长宽比较大的扇体。该研究揭示了沉积盆地中不同断裂组合对扇体发育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盆1井西凹陷百口泉组的碎屑岩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组合导流作用 扇体形态 沉积物理模拟 准噶尔盆地 百口泉组
下载PDF
吐拉盆地侏罗系地层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友平 谢成龙 +2 位作者 常森 徐佑德 余海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8,共9页
文章依据吐拉盆地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碎屑锆石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年代学结果,对该盆地早侏罗世时期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采集了2件砂岩样品,编号为TL1... 文章依据吐拉盆地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碎屑锆石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年代学结果,对该盆地早侏罗世时期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采集了2件砂岩样品,编号为TL14-27和TL14-31。样品TL14-27的年龄谱形成了0.45、1.08、1.32、1.68、2.58 Ga等年龄峰值,该频谱特征明显有别于现今盆地两侧的阿尔金块体与东昆仑块体,而与中祁连块体年龄谱信息(1.00~1.80 Ga之间分布广泛且频度较高)高度一致;样品TL14-31的年龄集中于0.40~0.50 Ga之间,与祁连块体结晶岩年龄信息一致而明显有别于东昆仑及阿尔金块体。研究结果表明,吐拉盆地在早侏罗世时期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的物源一致,皆来自柴达木盆地东北侧的祁连造山带。该文首次证实了吐拉盆地在中生代时期确实为柴北缘的一部分,现今的吐拉盆地是新生代时期柴达木盆地强烈改造后的剥离残片。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时期的区域构造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拉盆地 侏罗统 碎屑锆石 U-PB定年 物源分析
下载PDF
湖水位对扇三角洲展布形态影响的物理沉积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闽 刘忠保 +4 位作者 徐佑德 唐友军 修金磊 胡光明 王昕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为了探究湖水位高低对扇三角洲展布形态的影响,采用物理沉积模拟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湖水位影响下的扇三角洲沉积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扇三角洲沉积过程的描述和对扇体长宽比、平均厚度、展布面积和前缘倾角等参数变化过程的分析研究... 为了探究湖水位高低对扇三角洲展布形态的影响,采用物理沉积模拟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湖水位影响下的扇三角洲沉积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扇三角洲沉积过程的描述和对扇体长宽比、平均厚度、展布面积和前缘倾角等参数变化过程的分析研究得出:更高的湖水位对河流携带的泥砂产生的顶托力更强,扇体长宽比更小。更高的湖水位给沉积体提供更多垂向可容纳空间,利于扇体垂向沉积,厚度更大,扇体面积更小。湖水位越高,湖岸线越靠近物源,扇体前缘高差越大,扇三角洲展布位置更靠近物源,前缘倾角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展布形态 湖水位 物理沉积模拟 沉积过程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deep-seated cracked ga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Dongying Sag,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
13
作者 CHANG Xiangchun HAN Zuozhen +2 位作者 xu youde SHANG Xiaofei YAN Chengp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Deep-seated cracked gas exploration was achieved great breakthrough in Es4L of the Minfeng area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Dongying Sag. Carbon isotopic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udie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 Deep-seated cracked gas exploration was achieved great breakthrough in Es4L of the Minfeng area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Dongying Sag. Carbon isotopic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udie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t gas and a normal trend of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Empirical cutoff points of δ13C2 and δ13C3 and light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distinguished the cracking gas as sapropelic gas. Variations in i/nC5, i/nC4 and δ13C2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gas was cracked from residual kerogen. Sourc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the gas was de-rived from mature-highly mature source rocks of Es4 with kerogen type II being dominant mixed with some oil-cracking gas. Burial history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hydrocarbon charging periods in Es4L reser-voirs. The first period refers to the Guantao-Minghuazhen stage dominated by oil charging, while the second period refers to the Minghuazhen stage and has been dominated by cracked gas charging till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裂解气 东营凹陷北部 地球化学特征 山东省 碳同位素组成 起源 干酪根类型 分子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