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17
1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等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助力电力部门实现低碳排放;"绿氢"是新能源的后备军,助力工业与交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人工碳转化技术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110×10^(8) 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针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提出7项实施建议。构建中国新的"三小一大"能源结构,推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自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碳达峰 碳中和 灰碳 黑碳 碳替代 碳减排 碳封存 碳循环
下载PDF
“碳中和”的内涵、创新与愿景 被引量:89
2
作者 邹才能 薛华庆 +8 位作者 熊波 张国生 潘松圻 贾成业 王影 马锋 孙倩 关春晓 林敏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7,共12页
地质作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地质历史时期5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诱因之一。人类工业化活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气CO_(2)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面临威胁与挑战。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 地质作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地质历史时期5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诱因之一。人类工业化活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气CO_(2)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面临威胁与挑战。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探究“碳中和学”的理论与技术内涵、科技创新体系和发展前景,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结论认为:①碳中和体现“能源学”与“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碳减排、零碳、负碳、碳交易等;②碳中和催生以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为核心的碳工业和以绿氢为核心的氢工业等新产业;“灰碳”和“黑碳”是CO2的两种应用属性,“碳+”“碳-”“碳=”是碳中和的3种产品与技术;③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能源转型规模大,碳中和实现周期较短;二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不确定性、利用经济性、颠覆性技术难预测性等问题;三是转型后可能面临新的关键技术“卡脖子”和关键矿产资源“断链子”等风险;④基于目前的认知预判能源领域的十大颠覆性技术与产业包括煤炭地下气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开采、CCUS/CCS、氢能与燃料电池、生物光伏发电、天基太阳能发电、光储智能微网、超级储能、可控核聚变、智慧能源互联网,同时碳中和需要实施节能提效、减碳固碳、科技创新、应急储备、政策支撑五大战略协同工程;⑤未来我国不同能源类型定位各有侧重,煤炭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与“兜底”作用,石油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急需”与民生原料用品“基石”作用,天然气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新能源最佳“伙伴”作用,新能源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接替”与“主力”作用;⑥碳中和是绿色化工业革命、减碳化能源革命、生态化科技革命的重大实践,将为人类社会、环境与经济带来新的深刻变革;⑦碳中和进程中需遵循“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能源的安全性保障、经济的可行性实现、社会的稳定性可控”4项原则,重点依靠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保障国家能源“独立自主”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宜居地球、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碳减排 碳工业 氢工业 能源转型 能源独立 能源学 碳中和学
下载PDF
人工制氢及氢工业在我国“能源自主”中的战略地位 被引量:50
3
作者 邹才能 张福东 +7 位作者 郑德温 孙粉锦 张金华 薛华庆 潘松圻 赵群 赵永明 杨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全球正经历从化石能源向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体系重大转换期。为给我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自主"战略目标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外氢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制氢、储氢技术的发展途径,明确了氢... 全球正经历从化石能源向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体系重大转换期。为给我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自主"战略目标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外氢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制氢、储氢技术的发展途径,明确了氢工业的战略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氢工业,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在实现我国"能源自主"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2)全球氢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人工制氢仍主要依靠化石资源,煤炭地下气化制氢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与氢工业相结合的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体;(4)电解水制氢将贯穿于氢工业发展的全过程;(5)安全、高效储运氢技术是氢能实用化的关键,液态储氢将是未来主要的储氢方式。结论和建议:(1)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2)我国发展氢工业,近期应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产业链;(3)中期促使氢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4)远期力推氢能成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实现"氢能中国",依靠新能源等实现国家"能源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能源 人工制氢 氢工业产业链 氢能 清洁高效 能源体系转型 能源自主 氢能中国
下载PDF
水化作用对页岩微观结构与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薛华庆 周尚文 +3 位作者 蒋雅丽 张福东 东振 郭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形态和位置、有机质孔隙没有影响。水化作用可增加页岩内的裂缝条数及宽度,主要表现为无机矿物之间裂缝的延伸和新裂缝的衍生、条带状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之间的裂缝宽度增加。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微米CT扫描实验表明,水化作用强度受原生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原生裂缝越发育,水化作用越强。水化作用较强时,页岩裂缝的宽度可增加至原来的2~5倍。页岩孔隙度主要受有机质含量控制,其次受裂缝发育程度影响。页岩渗透率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其次受孔隙度大小影响。水化作用后裂缝发育程度对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影响,但对渗透率影响较大,对孔隙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化作用 微观结构 物性参数 裂缝 孔隙
下载PDF
页岩含气量现场测试中损失气量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尚文 王红岩 +2 位作者 薛华庆 陈浩 郭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453-2460,共8页
作为一种直接测试方法,页岩气现场含气量测试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中损失气量的计算方法却各有不同。本研究对昭通示范区4口深度不同的页岩气井进行现场含气量测试,并对比3种常用的损失气量计算方法。分析表明:USBM方法计算的损失气... 作为一种直接测试方法,页岩气现场含气量测试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中损失气量的计算方法却各有不同。本研究对昭通示范区4口深度不同的页岩气井进行现场含气量测试,并对比3种常用的损失气量计算方法。分析表明:USBM方法计算的损失气量最小,平均值为2.51m3/t,占总含气量的50.31%~80.58%;采用Amoco曲线拟合法计算的损失气量最大,平均值为7.81m3/t,占总含气量的45.43%~96.06%;采用多项式拟合的结果居中,平均值为4.45m3/t,占总含气量的58.94%~89.35%。损失气量的计算结果主要受损失时间和计算方法的影响。虽然Amoco曲线拟合法的理论基础更清楚,但是对于长损失时间的样品,其计算结果明显偏大;USBM方法的理论基础虽然简单,但其适用性更强,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页岩气 总含气量 损失气量 USBM方法 气体扩散方程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6
作者 薛华庆 孔令峰 +4 位作者 金旭 赵永明 蒋璐阳 刘颖 付宏浩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8期12-22,共11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具有化学能与电能高效互换的优势。国外SOFC技术基本成熟,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已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但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SOFC技术处于示范阶段,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由国家层面凝聚全国优势力量,统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具有化学能与电能高效互换的优势。国外SOFC技术基本成熟,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已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但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SOFC技术处于示范阶段,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由国家层面凝聚全国优势力量,统一部署和实施,进行持续10~20年的技术攻关;长寿命的单电池和电堆开发是实现SOFC技术应用的基础,10~30kW的电堆模组是开发兆瓦级系统的关键;同时,应重视电堆衰减机理研究,将开发长期、稳定运行的单电堆作为SOFC技术研究的首要任务。SOFC技术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长寿命、低成本、中低温,固定式SOFC发电系统、金属支撑型SOFC、质子传导型SOFC等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氢能产业驱动下,SOEC技术的发展势头有望超过SOFC。油气工业发展SOFC技术具有气源基础好、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并可拓展天然气终端业务,实现天然气和复杂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发展SOFC技术与煤炭地下气化、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等战略性业务相匹配,SOFC逆向电解可与油气现有业务相融合,油气公司应联合优势单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单电池 电堆 衰减机理 煤炭地下气化 页岩油原位转化
下载PDF
以煤层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永明 薛华庆 +1 位作者 张福东 彭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3-1052,共10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发电具有效率高、噪声低、排放低的优点。为评估煤层气SOFC发电系统性能,并与现有燃气内燃机发电技术进行对比,在AspenPlus模拟环境中构建了SOFC发电系统流程,研究30%和91%煤层气浓度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发电具有效率高、噪声低、排放低的优点。为评估煤层气SOFC发电系统性能,并与现有燃气内燃机发电技术进行对比,在AspenPlus模拟环境中构建了SOFC发电系统流程,研究30%和91%煤层气浓度下水碳比、电流密度、空气预热温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燃气内燃机发电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使用30%浓度煤层气时,SOFC发电效率为38.7%,略低于燃气内燃机发电效率,年CO2排放量与燃气内燃机接近;使用91%浓度煤层气时,SOFC发电效率为53.2%,高出燃气内燃机13.4%,年燃料成本降低24%,年CO2排放量相比燃气内燃机降低23%;受大量冷却空气的影响,SOFC的NOx排放是燃气内燃机的2倍。由结果可知,当煤层气浓度在30%以上时,SOFC相比燃气内燃机才具有效率优势;煤层气浓度越高,SOFC的效率优势越明显;当煤层气浓度低于30%时,建议仍使用燃气内燃机进行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发电系统 燃气内燃机
下载PDF
The role of new energy in carbon neutral 被引量:10
8
作者 ZOU Caineng XIONG Bo +6 位作者 xue huaqing ZHENG Dewen GE Zhixin WANG Ying JIANG Luyang PAN Songqi WU Song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2期480-491,共12页
Carbon dioxid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and has the dual properties of realizing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ecosystem and caus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The fixed or available carb... Carbon dioxid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and has the dual properties of realizing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ecosystem and caus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The fixed or availabl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is defined as"gray carbon",while the carbon dioxide that cannot be fixed or used and remains in the atmosphere is called"black carbon".Carbon neutral is the consensus of human development,but its implementation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politics,resources,technology,market,and energy structure,etc.It is proposed that carbon replacement,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carbon sequestration,and carbon cycle are the four main approache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among which carbon replacement is the backbone.New energy has becom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hird energy conversion and will dominate carbon neutral in the future.Nowadays,solar energy,wind energy,hydropower,nuclear energy and hydrogen energy are the main forces of new energy,helping the power sector to achieve low carbon emissions."Green hydrogen"is the reserve force of new energy,helping further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ation fields.Artificial carbon conversion technology is a bridge connecting new energy and fossil energy,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fossil energy.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peak value of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ill reach 110×10^(8) t in 2030.The study predicts that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will drop to 22×10^(8) t,33×10^(8) t and 44×10^(8) t,respectively,in 2060 according to three scenarios of high,medium,and low levels.To realize carbon neutral in China,seven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build a new"three small and one large"energy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energy independenc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nergy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rbon neutral gray carbon black carbon carbon replacement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cycle
下载PDF
岩石样品扫描电镜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涌 薛华庆 +3 位作者 赵永明 兰亚男 潘珑琦 张楚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56-160,共5页
扫描电镜(SEM)是实验表征中重要的仪器,前处理对扫描电镜成像影响很大,为阐明前处理方法对扫描电镜图像的影响,系统梳理了SEM岩石样品前处理基本要求,介绍两种岩石样品制备的经验方法,明确乳胶制样镀金后得到的图像质量比导电胶制样镀... 扫描电镜(SEM)是实验表征中重要的仪器,前处理对扫描电镜成像影响很大,为阐明前处理方法对扫描电镜图像的影响,系统梳理了SEM岩石样品前处理基本要求,介绍两种岩石样品制备的经验方法,明确乳胶制样镀金后得到的图像质量比导电胶制样镀金后得到的图像质量高的原因。分析探测器、加速电压、工作距离等参数的选取对岩石样品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性差的岩石样品适合在低电压下观察(2~5 kV),如需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需镀金;样品镀金时间为180 s时,样品图像质量高且样品表面特征不易受金颗粒遮挡;岩石样品的最佳工作距离是8 mm左右。研究对岩石样品表面形貌表征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前处理方法 成像质量 实验表征
下载PDF
Effects of hydr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ale 被引量:1
10
作者 xue huaqing ZHOU Shangwen +3 位作者 JIANG Yali ZHANG Fudong DONG Zhen GUO 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The microstructures of shal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hyd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original shal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shal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hyd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original shale samples, water saturated samples and samples with water centrifugated were examined by micro CT,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ests. The FESEM test shows that the hydra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main morphology, position and pores of organic matter(OM). Hydration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and width of fractures in shale, including generation of new fractures and extension of existent fractures between inorganic minerals and width increase of fractures between banded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minerals. Micro CT results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water satur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hydration is dominated by primary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other words, the more developed the primary fractures of the shale, the stronger the hydration will be. The width of fractures increased two to five times by intense hydration. The porosity of shal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econdly influenced by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The permeability of shale is mainly affected by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secondly by the porosity.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ot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but more strongly on permeability than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HYDRATION microstructure PHYSICAL PARAMETERS FRACTURE PORE
下载PDF
Status and Function of New Energy in Carbon Neutrality
11
作者 Zou Caineng Xiong Bo +6 位作者 xue huaqing Zheng Dewen Ge Zhixin Wang Ying Jiang Luyang Pan Songqi Wu Songtao 《China Oil & Gas》 CAS 2021年第1期3-10,共8页
Overview of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Types of“carbon”.Carb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elements in living matters and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organic matters.It exist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terrestrial ecosyste... Overview of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Types of“carbon”.Carb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elements in living matters and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organic matters.It exist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terrestrial ecosystem,oceanic circle and lithosphere in the forms of carbon dioxide,organic matters and inorganic matters.In this article,we define fixed or utilizabl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as“grey carbon”,and carbon dioxide that cannot be fixed or used and remains in the atmosphere as“black carbon”.Since humans enter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era,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xide NEUTRAL circle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晓娟 薛华庆 +3 位作者 彭涌 邓霁峰 郑捷 李星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7-734,共8页
镁基储氢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储氢量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较高的吸放氢温度和较慢的动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目前,该体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优化不同的改性方法,目的是... 镁基储氢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储氢量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较高的吸放氢温度和较慢的动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目前,该体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优化不同的改性方法,目的是得到低成本、大批量、小颗粒和稳定性高的纳米MgH2,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获得能够在环境温度下具有理想热力学性能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镁基储氢材料,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中,总结了镁基合金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文献中关于优化和改变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方法,为获得具有高容量、低成本、吸放氢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优异的镁基储氢材料提供更好的实验经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基储氢材料 动力学性能 热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