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腰椎后路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伤口感染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准 晏怡果 +4 位作者 王程 薛静波 王明 舒小林 王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634-3639,共6页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与伤口的引流是否充分有关。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与伤口的引流是否充分有关。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患者,筛选出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行清创冲洗引流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常规引流的10例患者纳入常规引流组,行持续负压吸引器引流的10例患者纳入负压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和椎间融合时间,清创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并观察微生物培养结果。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均全部愈合。与常规引流组比较,负压引流组伤口愈合更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负压引流组和常规引流组的椎间融合时间无明显差异;(3)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负压引流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常规引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20例患者中,16例微生物培养阳性,4例阴性;(5)结果表明,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可缩短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感染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早期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引流术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持续负压引流 内固定 融合术后 深部感染 目测类比评分
下载PDF
多轨道改革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8
2
作者 任书荣 张蓓 +2 位作者 王静 薛静波 王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本校免疫学系对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思维导图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本校免疫学系对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思维导图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免疫学文献、开发在线课程、制作虚拟仿真实验课件等,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医学免疫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改革 多轨道教学模式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过程中思政素材的选取 被引量:7
3
作者 任书荣 张蓓 +2 位作者 王静 薛静波 张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83-2286,共4页
为更好地发挥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COVID-19病毒流行的特殊时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挖掘与医学免疫学教学相关的思政素材,以短视频和小故事的形式与免疫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 为更好地发挥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COVID-19病毒流行的特殊时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挖掘与医学免疫学教学相关的思政素材,以短视频和小故事的形式与免疫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思政教育 在线教学
下载PDF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苦黄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金凤 薛静波 +3 位作者 陶艳艳 黄恺 吕靖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研究苦黄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找苦黄颗粒中5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活性化合物筛选。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研究苦黄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找苦黄颗粒中5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活性化合物筛选。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STITCH数据获取苦黄颗粒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NAFLD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在Metascape平台进行PPI网络靶点模块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靶点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采用高脂饲料复合CCl_(4)制造脂肪肝小鼠模型进行网络药理学部分结果的体内实验验证。结果:经筛选后得到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核心化合物10个(甘草酚、菜豆蛋白、青蒿素A、儿茶素等),核心靶点14个(CCND1、EGFR、IL1B、MMP2/9、PPARG等)。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相关通路96条,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可能为关键通路。苦黄颗粒可显著抑制脂肪肝小鼠肝组织炎症及TNF-α、TLR4、Myd88的表达。结论:初步挖掘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核心化合物和作用靶点,苦黄可能通过抑制脂肪肝小鼠TNF-α、TLR4、Myd88表达起到抗炎作用,为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苦黄颗粒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我国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木新 薛靖波 +3 位作者 艾琳 宋鹏 蔡玉春 陈家旭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2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经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主要寄生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内。感染人体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邓肯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等。巴贝虫病呈世界性分... 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经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主要寄生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内。感染人体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邓肯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等。巴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在我国属于新发、罕见寄生虫病。过去临床上缺乏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导致很多巴贝虫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高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数量逐渐增多。本文详细回顾了1943年至今我国人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情况,概述了巴贝虫病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巴贝虫病防控的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病 流行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挑战
下载PDF
2017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复核及实验室诊断质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艳春 邓艳 +4 位作者 张苍林 陈梦妮 刘慧 薛靖波 董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疟疾病例复核及实验室诊断质量情况,为指导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云南省网络直报疟疾病例血样及发热病人阴性血片进行复核,评价血片质量并分析比较省级与州(市)或县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定性、虫种符合情况... 目的分析云南省疟疾病例复核及实验室诊断质量情况,为指导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云南省网络直报疟疾病例血样及发热病人阴性血片进行复核,评价血片质量并分析比较省级与州(市)或县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定性、虫种符合情况)。结果 2017年全省网报疟疾病例复核覆盖13个州市,复核率98.25%(337/343),较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上升3.41%和2.55%。经省级实验室镜检复核血片336例,阳性符合率94.05%(316/336),较2016年(95.1%)降低1.1%,虫种符合率96.52%(305/316),较2016年(92.3%)上升4.57%;抽检阴性血片1 505例,完成计划数的100.33%(1 505/1 500),阴性符合率100%。省级检测滤纸血膜341例,与州市、县级检测符合率96.77%(330/341),虫种符合率96.01%(313/326),较2016年分别上升1.76%和5.16%,同时检测阳性血涂片和滤纸血膜326例,省级镜检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313例,两种方法一致率为96.01%,不一致的13例中有9例为混合感染误判为单一虫种感染及镜检阴性基因检测阳性,占69.23%。2017年共分析1 841张血片,其中网报血片总得分80.09,综合判定合格率59.82%(201/336),抽检阴性血片总得分80.45,血涂片的制作、染色、清洁度与2016年基本一致,网报血片和抽检阴性血片间无差异(P>0.05)。结论 2017年云南省疟疾诊断实验室检测水平及诊断质量较往年整体有所提高,但在消除疟疾关键阶段,建议各实验室联合多种方法并进行疟疾检测,继续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提升各防控部门的疟疾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疟疾 实验室 诊断 质量 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省现症血吸虫病病例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高风华 何家昶 +4 位作者 张世清 汪天平 李婷婷 薛靖波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562,共7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安徽省现症血吸虫病病例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2017年1月-2018年10月报告的现症血吸虫病病例进行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被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 目的描述和分析安徽省现症血吸虫病病例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2017年1月-2018年10月报告的现症血吸虫病病例进行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被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地方病调查系统”,病例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现住址、病例分类、贫困情况、参加农合或医保、治疗与手术等情况。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血吸虫病个案数据库,统计各乡(镇)的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病例数,并与全国第六次人口调查数据相连接,获得乡(镇)级血吸虫病病情属性数据库。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描述分析血吸虫病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使用ArcGIS 10.2的聚类分布模块,分别对乡(镇)级的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局部Getis-Ord G系数。结果全省共报告现症血吸虫病病例20345例,其中慢性15080例(均为临床病例)、晚期5265例,无急性感染病例报告。男性11319例,女性9026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平均年龄(57.8±12.2)岁,其中慢性(54.8±11.2)岁,晚期(66.4±10.7)岁。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的职业均以农民为主,分别占96.4%(14540/15080)和93.8%(4936/5265)。慢性血吸虫病病例文化程度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小学(51.9%,7830/15080)、初中(23.0%,3467/15080)和文盲(21.8%,3288/15080);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文化程度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文盲(43.6%,2296/5265)、小学(38.1%,2008/5265)和初中(15.2%,798/5265)。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中,来自于贫困户的病例分别占4.9%(736/15080)和10.0%(528/5265)。慢性血吸虫病病例主要分布于9个市的42个县(市、区)的249个乡(镇),大部份沿长江流域分布,呈连续的片状,患病率>0.5%的乡(镇)共38个;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分布于8个市的45个县(市、区)的340个乡(镇),这些乡(镇)绝大多数为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也呈连续的片状分布,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0.5%的乡(镇)共3个。乡(镇)级的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期血吸虫病患病率(Moran’s I=0.2025,P<0.01)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Moran’s I=0.1834,P<0.01)在安徽省区域存在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血吸虫病患病率在安徽省的长江上中游段流域的乡(镇)聚集范围较大,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主要在长江上中游段和新安江流域的乡(镇)聚集。结论安徽省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存在空间聚集现象,主要分布于长江安徽段上中段流域,提示该地区仍是该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空间自相关分析 安徽省
原文传递
四川省石渠县2016年小兽感染棘球蚴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诗杰 刘辉 +9 位作者 李奔福 字金荣 彭佳 王东 盖瑶 张雄英 巴建峰 刘启胜 薛靖波 肖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5-238,249,共5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石渠县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棘球蚴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6年4、6、8和10月在四川省石渠县采用夹捕法、绳套法等捕捉野外小兽并进行剖检,观察棘球蚴感染情况。应用SPSS 17.0和Arc GIS10.1软件进行数据分... 目的调查四川省石渠县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棘球蚴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6年4、6、8和10月在四川省石渠县采用夹捕法、绳套法等捕捉野外小兽并进行剖检,观察棘球蚴感染情况。应用SPSS 17.0和Arc GIS1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结果共捕获小兽4 054只,平均捕获率为10.21%(4 054/39 720),小兽平均密度为188.56只/hm^2,棘球蚴感染率为4.93%(200/4 054);其中高原鼠兔、青海田鼠和藏仓鼠捕获数分别为2 232、1 792和30只;高原鼠兔的密度和感染率均高于青海田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04;χ~2=25.652,P=0.000);夏季牧场小兽密度(213.28只/hm^2)高于冬季牧场(158.77只/hm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340,P=0.000)。冬季牧场青海田鼠的感染率(4.69%)高于夏季牧场(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在4、6、8、10月,高原鼠兔、青海田鼠的感染率均迅速增高(χ_(趋势)~2=12.109,P=0.000;χ_(趋势)~2=3.415,P=0.038)。结论石渠县棘球蚴感染的小兽主要是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且分布广、密度大,感染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小兽 流行 石渠县
原文传递
2004—2016年我国非棘球蚴病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晴 韩帅 +1 位作者 薛靖波 夏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6年,22个非流行省份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462例,报告病例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χ^(2)=4.516,P=0.034)。13年间,华中和华东地区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占56.49%),其次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占30.30%);22个非流行省份中,河南省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99例)。报告的462例棘球蚴病病例中,男性234例、女性228例;年龄最小4岁(2007年和2010年报告)、最大86岁(2014年报告),平均(41.42±16.03)岁,以20~50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3.20%);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占36.15%),来源地以来自棘球蚴病流行省份最多(50.43%),97.40%由医院上报。结论2004—2016年我国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均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且随时间延长呈零星散发、局部增加趋势。建议非流行区医疗机构加大对来自棘球蚴病流行区20~50岁农牧民的筛查,从而及时发现与救治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报告病例 非流行区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强 张雪强 +4 位作者 路瑶 薛靖波 杨薇 王培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8-580,共3页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建议,旨在为推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寄生虫病 信息化建设 SWOT分析
原文传递
多段小切口生长棒治疗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凸
11
作者 晏怡果 薛静波 +3 位作者 谢勇 欧阳智华 李学林 王文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评估微创多节段小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微创多节段小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7.75±1.47)岁],并与同期14例行传统后路切口滑槽... [目的]评估微创多节段小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微创多节段小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7.75±1.47)岁],并与同期14例行传统后路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的脊柱侧凸患儿[男4例,女10例,年龄(7.57±1.71)岁]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及其矫正率、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和未置钉节段椎体高度及每椎体相对生长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前患儿年龄、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两组病例术后即刻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均有改善;微创多节段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均小于传统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和VAS评分与传统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随访12~43个月,平均(23.61±9.42)个月,微创小切口组与传统后路组椎体高度均有增长,但微创小切口组增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使用微创多节段小切口滑槽钉生长棒治疗儿童脊柱侧凸,能有效矫正畸形,相比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更有效保留了脊柱的生长发育能力,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脊柱侧凸 儿童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小康 郝瑜婉 +7 位作者 夏尚 郭云海 薛靖波 张云 王丽芳 董毅 许静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6,94,共8页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和MaxEnt等3种生态位模型构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情况。结果构建的3种生态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分布,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为0.96±0.01),其次为DOMAIN模型(AUC为0.93±0.04),再次为BIOCLIM模型(AUC为0.88±0.0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xE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吸虫病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贡献值为1.52),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贡献值分别为1.06和1.03)。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2.7%,高风险区面积占0.4%,主要分布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大理市中部、巍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弥渡县北部等地区。结论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是可行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存在,高风险区分布较为集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模型 血吸虫病 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霞 王慧 +2 位作者 薛靖波 夏尚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巴贝虫病是一种新发寄生虫病,在全球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区均有流行,美国是巴贝虫病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巴贝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作为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该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 巴贝虫病是一种新发寄生虫病,在全球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区均有流行,美国是巴贝虫病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巴贝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作为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该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应引起足够重视。巴贝虫病相关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巴贝虫与宿主及其他病原体共感染互作机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分布情况、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及共感染现象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病 流行分布 诊断抗原 免疫应答 共感染
原文传递
Sentinel-1A雷达遥感数据模型快速识别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尚 薛靖波 +4 位作者 高风华 吕山 许静 张世清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运用雷达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识别因洪水导致钉螺扩散的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方法采集安徽省当涂县2020年5月15日汛前和7月16日洪水高峰期间两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 目的运用雷达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识别因洪水导致钉螺扩散的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方法采集安徽省当涂县2020年5月15日汛前和7月16日洪水高峰期间两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采用双极阈值分割方法,构建洪水淹没区域提取模型。收集安徽省2016年钉螺调查数据,建立当涂县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随机选取75%和25%钉螺分布数据模型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判别方法,构建钉螺孳生点生态环境特征提取模型,识别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结果当涂县汛前水体面积约为228.07 km^2,洪水高峰期水体面积约为259.26 km^2,洪灾导致的水体面积扩大约13.67%。判别洪灾后钉螺潜在扩散地主要分布在当涂县原有钉螺环境相毗邻的江心乡、石臼湖西岸湖阳、大陇、塘南和乌溪乡等地,以及河道相连的内陆田地等区域。对比验证集钉螺实际分布与模型分析结果,模型准确率为82%。结论基于Sentinel-1A雷达影像提取水体信息并用于识别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是可行的。洪灾后钉螺在水淹区域存在扩散孳生风险,需在重点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洪涝灾害 雷达遥感影像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绦虫病/囊尾蚴病现场问卷调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焕璋 薛靖波 +5 位作者 钱门宝 臧新中 夏尚 王强 陈颖丹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4,225,共5页
本研究开发了针对绦虫病/囊尾蚴病的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旨在实现对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提高疾病信息管理的智能水平。该系统包括应用层、核心层和数据层3层架构,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该系... 本研究开发了针对绦虫病/囊尾蚴病的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旨在实现对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提高疾病信息管理的智能水平。该系统包括应用层、核心层和数据层3层架构,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该系统能够使疾病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加精准,标准化的数据可为后续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病 囊尾蚴病 问卷调查 信息采集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的上海市小尺度湖北钉螺扩散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公衍峰 罗卓韦 +8 位作者 冯家鑫 薛靖波 郭照宇 靳艳军 余晴 夏尚 吕山 许静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目的采用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小尺度湖北钉螺扩散趋势,为钉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年上海市钉螺调查资料和钉螺分布相关气候、地理、植被、经济社会等数据,构建决策树、随机森林、广义推进模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 目的采用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小尺度湖北钉螺扩散趋势,为钉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年上海市钉螺调查资料和钉螺分布相关气候、地理、植被、经济社会等数据,构建决策树、随机森林、广义推进模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和C5.0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F1值(F1⁃scores)和准确率(accuracy,ACC)等指标评价7种模型预测性能,并选择最优模型对上海市钉螺扩散环境因素和风险区进行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7种可用于预测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AUC=0.901,F1=0.840,ACC=0.797)和广义推进模型(AUC=0.889,F1=0.869,ACC=0.835)预测效果较好。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对上海市钉螺扩散影响较大的气候变量主要包括干燥度(11.87%)、≥0℃年积温(10.19%)、湿润指数(10.18%)和年均降雨量(9.86%);植被变量主要包括第一季度植被指数(8.30%)和第二季度植被指数(7.69%)。气候变量中,干燥度<0.87、≥0℃年积温在5550~5675℃、湿润指数>39%、年均降雨量>1180 mm,易发生钉螺扩散;植被因子中,第一季度植被指数>0.4、第二季度植被指数>0.6,易发生钉螺扩散。结合水利片区和乡(镇)行政地图,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10个街道(镇),涉及浦南西片区、浦南东片区和太南片区等3个水利片区。结论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预测小尺度范围钉螺扩散风险并可评估导致钉螺扩散的环境因素。上海市钉螺扩散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松江区西南部地区、金山区西北部地区和青浦区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机器学习模型 扩散 预测 上海市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蒉嫣 伍卫平 +6 位作者 韩帅 薛垂召 刘白雪 薛靖波 付梅花 李春阳 施丹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监测结果,为全国棘球蚴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数据库收集各流行省区(兵团)2018-2019年监测数据,对人群监测、终末宿主监测、...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监测结果,为全国棘球蚴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数据库收集各流行省区(兵团)2018-2019年监测数据,对人群监测、终末宿主监测、中间宿主监测等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07%(214/294101),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2.31%(416/18024),家畜棘球蚴感染率为1.65%(855/51752),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为1.03%(259/25048);2019年人群患病率为0.07%(571/797107),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12%(712/63363),家畜棘球蚴感染率为1.30%(1664/127599),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为0.77%(478/62147)。结论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至2019年全国监测点人群患病率、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和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监测 流行特点 中国
原文传递
棘球蚴病野外犬科类传染源网格化干预与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帅 余晴 +6 位作者 杨诗杰 肖宁 叶萍 薛靖波 田添 伍卫平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在棘球蚴病高度流行区评价基于网格化规划投放驱虫药饵控制野外犬科类传染源的初步效果。方法2016年4-10月,选择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野外犬科类动物活动频繁的格孟乡和呷依乡分别作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依据现场地形走势,采用网格化设... 目的在棘球蚴病高度流行区评价基于网格化规划投放驱虫药饵控制野外犬科类传染源的初步效果。方法2016年4-10月,选择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野外犬科类动物活动频繁的格孟乡和呷依乡分别作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依据现场地形走势,采用网格化设计,格孟乡按照20 m×100 m和30 m×100 m的规格划定投药区,采用手持GPS记录各投药点的地理位置,期间每2个月(即4、 6、 8和10月)在各投药点投放8~10粒驱虫药饵(吡喹酮含量50 mg/粒),同步采集各投药点1 m半径范围内的野粪;于呷依乡选择1处200 m×1 000 m的环境区域,不实施投药操作与干预,期间每2个月同步采集区域内野粪(每次不少于50份)。通过形态辨析法初步辨别采集的粪便类型, ELISA检测棘球绦虫粪抗原。分别于2016年4月和8月,在格孟乡和呷依乡开展小型啮齿类中间宿主(高原鼠兔)的密度调查。解剖捕获的高原鼠兔,检查其脏器的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4-10月,于格孟乡共完成240个点、 15 000余粒驱虫药饵的投放。格孟乡粪便出现率为35.4%~56.3%,狐狸粪、犬粪和狼粪的构成比分别为51.9%、 31.5%和16.6%;呷依乡狐狸粪、犬粪和狼粪的构成比分别为为5.5%、94.5%和0。格孟乡共采集野粪464份,粪抗原阳性率为1.08%;呷依乡共采集野粪418份,粪抗原阳性率为1.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间宿主调查结果显示,格孟乡冬季、夏季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别为273和498只/hm^2 (1 hm^2=10 000 m^2),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6.8%(3/45);呷依乡冬季、夏季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别为784和632只/hm^2,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3.7%(13/354)。结论网格化规划可用于棘球蚴病中间和终末宿主分布的调查与评估,网格化规划下的定点投药措施效果还需延长观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野外犬科类宿主 网格化 效果
原文传递
生态位模型及其在寄生虫病传播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小康 夏尚 +5 位作者 郭云海 郝瑜婉 薛靖波 吕山 许静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4,共7页
生态位模型是利用物种分布数据和相关环境变量,根据一定的算法建模分析物种生态需求,以预测不同时空下物种的实际分布和潜在分布。生态位建模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传染病传播风险的预测研究,然而对其准确合理地运用需建立在理解生态位... 生态位模型是利用物种分布数据和相关环境变量,根据一定的算法建模分析物种生态需求,以预测不同时空下物种的实际分布和潜在分布。生态位建模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传染病传播风险的预测研究,然而对其准确合理地运用需建立在理解生态位建模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寄生虫病传播风险研究的角度,从生态位概念出发介绍了生态位模型的理论基础、数据获取与变量选择、模型算法、模型性能的评价手段及其在寄生虫病传播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模型 寄生虫病 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scites with Pleural Effusion Caused by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 Case Report
20
作者 LIU Hong-liang YUAN Ji-li +1 位作者 xue jing-bo LIU Cheng-hai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Alcohol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liv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In particular,an overall high average level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eavy drinking binges appear to be critical facto... Alcohol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liv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In particular,an overall high average level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eavy drinking binges appear to be critical factors that lead to disease and injury.Herein,we report a case who was diagnosed with refractory ascites and pleural ffusion caused by liver cirrhosis due to alcoholic liver disease.The patient was given diuretic therapy,antibiotics,reinfusion of concentrated ascites,and thoracic close drainage,but the result was disappointing.However,he responded well to Chinese medicine(CM)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ITES INFUSION ALCOH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