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锌源叶面喷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颜为 孙金鞭 +6 位作者 吕洪国 黄萌 王志伟 齐世军 崔振岭 薛艳芳 刘开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5,共12页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尿素+普通七水硫酸锌(U+Zn)5种叶面肥处理;玉米季增加尿素与锌铁硒多元混合喷施处理(U+Zn/Fe/Se)。结果表明:各叶面肥喷施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锌源与尿素混合叶面肥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强化效果由弱到强依次为U+ZnCNP<U+ZnO<U+Zn。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使小麦籽粒锌含量显著提高77.7%(从22.80 mg·kg^(-1)增加至40.52 mg·kg^(-1))、籽粒植酸与锌(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42.1%,使籽粒锌生物有效性(TAZ)显著提高74.5%。对于玉米,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Fe/Se使籽粒锌含量提高32.3%(从14.93 mg·kg^(-1)增加至19.60 mg·kg^(-1))、硒含量显著提高12.7倍(从17.66μg·kg^(-1)增加至242.04μg·kg^(-1))、籽粒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27.0%,使籽粒TAZ显著提高36.9%,使整个植株或玉米秸秆磷与锌(P/Zn)和磷与铁(P/Fe)摩尔比降低。研究表明,叶面喷施普通七水硫酸锌是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最佳形式,其强化小麦籽粒锌效果优于玉米。叶面喷施尿素与锌铁硒混合溶液可同时提高玉米籽粒锌、硒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籽粒、全株、秸秆),是解决人体或动物微量元素营养缺乏的有效农艺强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不同锌源 锌铁生物有效性 叶面喷施 微量元素含量
下载PDF
指纹图谱分析石菖蒲及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杨双玲 薛艳芳 +4 位作者 陈华师 金浩鑫 邹兆祚 李雪艳 饶毅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5-71,76,共8页
目的:分析石菖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石菖蒲及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石菖蒲及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GC建立15批石菖蒲及炮... 目的:分析石菖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石菖蒲及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石菖蒲及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GC建立15批石菖蒲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评价石菖蒲炮制前后的质量差异。结果:GC-MS分析结果可知,石菖蒲及炮制品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石菖蒲经酒制、姜制后,草蒿脑、甲基丁香酚,反式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降低,榄香素、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相对含量升高。石菖蒲、酒石菖蒲、姜石菖蒲的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20、22个共有峰,石菖蒲及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标定了28个共有峰。HCA可将石菖蒲及炮制品聚为3类,PCA结果提取了6个主成分,OPLS-DA能有效地将石菖蒲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明显区分,并筛选出了12种主要差异成分。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和GC-MS分析有助于石菖蒲及炮制品的区分及整体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GC-MS 指纹图谱 化学识别模式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中国玉米种子质量:十年变迁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鲁苗苗 辛婷婷 +26 位作者 贾濡 张佳欣 李贺勤 赵延明 张海艳 李朝霞 裴玉贺 赵美爱 韩登旭 袁志鹏 张巧巧 李莉 陈全全 杜雪梅 薛艳芳 夏海勇 刘铁山 汪黎明 何军光 马云国 王宝卿 陈景堂 宋希云 岳海旺 顾日良 王建华 江绪文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2期6-10,共5页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种子质量代表着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决定了品种推广范围、播种方式及种子市场竞争力。质量调研作为种子质量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包衣包装、4项基本指标测定、种子活力...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种子质量代表着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决定了品种推广范围、播种方式及种子市场竞争力。质量调研作为种子质量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包衣包装、4项基本指标测定、种子活力测定、合格率、交流问卷等方面回顾了中国玉米主产区市售品种样品种子质量十年变迁概况,并从种子质量标准认证建设、种企高质量种子生产能力提升、种子质量科普培训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对玉米种子质量有效控制、保障用种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质量 种子活力
下载PDF
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艳芳 王莉翠 +1 位作者 周依舒 黄劲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6,共7页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建立合适的肺癌动物模型对其发病原因、机制、药物作用等进行还原性研究非常重要。其中,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因移植方法多样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从移植宿主、移植物来源及造模方法三方面对移植性肺癌动物...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建立合适的肺癌动物模型对其发病原因、机制、药物作用等进行还原性研究非常重要。其中,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因移植方法多样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从移植宿主、移植物来源及造模方法三方面对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中的原位移植及异位移植进行综述,为肺癌模型的构建和选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动物模型 原位移植 异位移植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杰 王锡玖 +6 位作者 薛艳芳 何昕楠 刘灵艳 孟维伟 南镇武 王娜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4,共7页
本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氮肥梯度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T1)、72(T2)、126(T3)、180(T4)、234(T8)、250(T9)kg/hm2,其中优化施氮(T4)和传统施氮(T8和T9)为对照,并设置等量优化施氮量的一次性基施硫加树脂尿素(T5)、树脂包... 本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氮肥梯度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T1)、72(T2)、126(T3)、180(T4)、234(T8)、250(T9)kg/hm2,其中优化施氮(T4)和传统施氮(T8和T9)为对照,并设置等量优化施氮量的一次性基施硫加树脂尿素(T5)、树脂包膜尿素(T6)和热固树脂尿素(T7)3个缓控释氮肥处理,研究缓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氮处理T8的产量最高,缓控释肥处理T6增产效果最好,与T8无显著差异,较T1和T4分别增产137.1%和9.2%。与T4相比,T6处理降低春季无效分蘖数,获得较高的公顷穗数或穗粒数;与T8相比,T6处理提高小麦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的效率,公顷穗数虽略有降低,但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保证冬小麦获得较高产量。T6较T8处理显著降低0~40 cm土体土壤硝态氮含量49.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0.5%、30.6%和59.4%。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纯氮量180 kg/hm2的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可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高产、高效、节肥的目的,适合在该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冬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鲜食玉米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慧 高英波 +7 位作者 张发军 李宗新 温立玉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李源方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筛选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本研究选用西星五彩甜糯、西星白糯2号、16SW2等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以产量、穗部性状、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为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 为筛选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本研究选用西星五彩甜糯、西星白糯2号、16SW2等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以产量、穗部性状、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为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SW2的商品穗数和黑糯2号的商品穗重最高,西星五彩甜糯、16SU3蒸煮品质较优,西星五彩甜糯和16SW2营养品质表现较好。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1个鲜食玉米品种分为3个品级,其中一级品种2个,二级品种5个,三级品种4个。综合产量表现、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16SW2和西星五彩甜糯适宜在山东及周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量 品质 聚类分析 加权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和氮肥种类对植株锌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薛艳芳 蒋丽萍 +7 位作者 张慧 张春艳 高英波 钱欣 崔振岭 王慧敏 李宗新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晚熟品种,鲁单981为早熟品种,分别简写为DH605和LD981)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硝酸铵钙)对植株锌(Zn)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吐丝前和吐丝后植株锌吸收、转运及... 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晚熟品种,鲁单981为早熟品种,分别简写为DH605和LD981)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硝酸铵钙)对植株锌(Zn)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吐丝前和吐丝后植株锌吸收、转运及籽粒锌浓度均无显著影响。LD981吐丝前地上部锌累积量较DH605低17.7%,而吐丝后锌吸收量较DH605高出110.7%,最终导致成熟期锌累积量较DH605高出18.2%,籽粒锌浓度较DH605高出10.1%。两个玉米品种籽粒锌累积主要来源不同:DH605灌浆期内锌转移量为0.97mg/株,锌转移效率为35.2%,锌输出量对籽粒锌累积的表观贡献率为51.4%,而花后锌吸收对籽粒锌累积贡献率为48.6%;相反,LD981灌浆期内锌几乎没有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籽粒高达95.4%的锌累积来自吐丝后锌吸收。吐丝后锌吸收量与两个玉米品种籽粒锌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LD981籽粒干重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对于锌转移效率低但吐丝后锌吸收能力强的玉米品种LD981,氮锌配合施用或土施尿素锌有利于维持整个生育期玉米对锌的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籽粒干重和籽粒锌浓度;对于锌转移效率较高的品种DH605,土施锌肥结合花后叶面喷施锌肥是提高玉米籽粒锌浓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 氮肥种类 植株锌营养 籽粒锌浓度 锌转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慧 钱欣 +4 位作者 高英波 薛艳芳 王庆成 刘开昌 李宗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了指导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的田间生产,选用平展型品种‘鲁单981’和紧凑型品种‘鲁单818’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30000株/hm^2(D1)、60000株/hm^2(D2)、90000株/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持续期(LAD... 为了指导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的田间生产,选用平展型品种‘鲁单981’和紧凑型品种‘鲁单818’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30000株/hm^2(D1)、60000株/hm^2(D2)、90000株/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持续期(LAD)、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净同化率(NAR)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单981’在D2时产量最高,为11452 kg/hm^2,‘鲁单818’在D3时最高,为13024 kg/hm^2。在D3下,紧凑型品种‘鲁单818’的LAD[452(m^2·d)/m^2]及花后比例(50%)、穗位叶LAI以及全生育期NAR[6.87 g/(m^2·d)]更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品种冠层结构紧凑,中下层受光充足,LAD延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产量上升,更适合高密度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株型 种植密度 冠层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结合延缓收获对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薛艳芳 张慧 +8 位作者 高英波 钱欣 蒋丽萍 李国方 韩小伟 齐世军 刘开昌 郭兴臻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以玉米品种登海605为供试材料,以鲁西南当地农民习惯模式(习惯施肥和习惯收获时间,模式A)为对照,探析专用缓释肥+农民习惯收获时间(模式B)、专用缓释肥+延缓收获时间至10月10日(模式C)和专用缓释肥+延缓收获时间至10月18日(模式D)4种处... 以玉米品种登海605为供试材料,以鲁西南当地农民习惯模式(习惯施肥和习惯收获时间,模式A)为对照,探析专用缓释肥+农民习惯收获时间(模式B)、专用缓释肥+延缓收获时间至10月10日(模式C)和专用缓释肥+延缓收获时间至10月18日(模式D)4种处理模式对该地区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模式A相比,模式B可使玉米增产2.1%~27.0%,平均增产14.2%,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施用专用缓释肥增加了穗粒数,并且在玉米晚播条件下(6月25日)也可增加千粒重;模式C的产量较模式A和模式B分别平均提高24.7%和16.0%,模式D的产量较模式C降低13.3%。本研究结果显示,专用缓释肥结合适时晚收(10月10日)适宜在鲁南夏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缓释肥 夏玉米 延缓收获 产量
下载PDF
热工水力验证试验评价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宇生 薛艳芳 +2 位作者 马帅 史强 刘希瑞 《核安全》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结合核安全验证试验的审评需求,本文对热工水力验证试验评价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热工水力核安全验证试验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我国核安全法规对验证试验的要求,总结了国内外热工水力验证试验的监管及评价实践。基于热工水力... 结合核安全验证试验的审评需求,本文对热工水力验证试验评价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热工水力核安全验证试验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我国核安全法规对验证试验的要求,总结了国内外热工水力验证试验的监管及评价实践。基于热工水力验证试验的技术要素,提出了我国热工水力验证试验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验证试验关键技术环节的监管尚缺乏技术指导文件;国内外已有验证试验监管中,技术文件审查、试验现场见证、独立试验验证和质量保证评估是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方式;基于试验装置及测量、边界条件及工况、数据分析结果等关键技术,结合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可得到热工水力验证试验的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水力 试验验证 核安全 质量保证 监管实践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11
作者 代红翠 张慧 +6 位作者 薛艳芳 高英波 钱欣 赵海军 成浩 李宗新 刘开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80-2294,共15页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复种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复种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复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工具,分析3种耕作方式(免耕、深耕与旋耕)与两种秸秆还田方式(麦秸单季还田与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定位试验条件下,小麦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与免耕双季还田相比,深耕秸秆双季还田与深耕单季还田0—10 cm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5.04%和44.30%;免耕秸秆单季还田10—20 cm耕层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农田土壤0—1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98%、16.96%和1.62%;10—2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44%、15.52%、1.51%和1.23%。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与秸秆单季还田相比,秸秆双季还田0—10 cm和10—20 cm土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50.07%和29.08%。进一步分析土壤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0—1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土壤有机碳为节点,其阈值为11.17 g·kg-1,旋耕双季还田和免耕双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1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碱解氮为节点,其阈值为6.52 mg·kg-1,免耕单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从营养类型看,各处理0—10 cm(26.84%)和10—20 cm(23.91%)土层土壤真菌均以病理营养型为主;与免耕相比,深耕和旋耕处理0—10 cm土层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显著降低25.16%和16.45%,且以深耕单季还田最低。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了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的改变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深耕能够降低秸秆还田后土壤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利于保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多元回归树
下载PDF
吐丝前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夏玉米产量及穗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高英波 张慧 +5 位作者 单晶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刘开昌 李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954-3963,共10页
【目的】吐丝前高温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玉米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探明吐丝前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及雌雄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为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保障。【方法】以花粒期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联创808为... 【目的】吐丝前高温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玉米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探明吐丝前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及雌雄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为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保障。【方法】以花粒期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联创8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移入人工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40/30℃),对照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35/25℃,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玉米产量、雌雄穗生长发育及外观形态结构、花粉花丝微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和联创808行粒数分别降低22.21%和24.59%,穗粒数分别降低29.85%和27.80%,千粒重分别降低24.04%和17.47%,导致籽粒产量分别降低44.98%和40.8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抑制了2个玉米品种雌雄穗发育,雌、雄穗干重和雌穗长度显著降低,光合性能显著降低,开花吐丝间隔期(ASI)拉长。高温胁迫后,郑单958和联创808吐丝期雄穗干重分别降低39.42%和15.60%,雌穗干重分别降低22.50%和15.56%,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48.70%和56.48%,开花吐丝间隔期(ASI)分别达7 d和6 d,雌穗吐丝时间推迟是ASI拉长的主要原因。高温胁迫对玉米花粉及花丝表面超微结构均产生了明显影响,2个玉米品种花粉粒表面均出现干缩褶皱,外壳出现网状纹突起,萌发孔内陷;玉米花丝表面褶皱,花丝毛数明显降低,且存在的花丝毛几乎全部倒伏于花丝表面上,造成花丝接受花粉面积减少,且郑单958花粉花丝受损程度明显重于联创808。【结论】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对耐热型品种郑单958的产量形成、光合特性和雌雄穗发育的影响均高于热敏感型品种联创808。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导致粉花丝微观形态受损,抑制雌雄穗发育,显著降低玉米光合能力,使得穗粒数和粒重减少,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因此,生产中适宜玉米品种的选用需参考不同区域高温逆境易发生阶段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穗发育特征 籽粒产量 花粉花丝微观结构
下载PDF
优化氮素与品种匹配可协同提高盐碱地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英波 张慧 +7 位作者 刘开昌 张华斌 李源方 付希强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李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388-4398,共11页
【目的】明确不同耐盐碱型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挖掘盐碱地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方法】以耐盐型玉米品种登海605、鲁单818和不耐盐型玉米品种鲁单981、连胜18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0、180和360 kg... 【目的】明确不同耐盐碱型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挖掘盐碱地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方法】以耐盐型玉米品种登海605、鲁单818和不耐盐型玉米品种鲁单981、连胜18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0、180和360 kg·hm-2,记作N0、N1和N2),系统研究了施氮对不同耐盐碱类型玉米品种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氮素分配与利用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氮肥水平和品种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盐碱地夏玉米籽粒产量,高氮水平下能够提高不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下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无显著变化,不耐盐品种LD981和LS1882年平均显著增产9.93%和16.31%,各品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效率(NAE)和氮肥利用率(NUE)均显著降低。互作效应分析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是由品种、氮肥水平及品种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耐盐型品种比不耐盐品种分别增产7.78%—27.63%(N0)、7.40%—24.87%(N1)和0.32%—9.55%(N2);氮肥利用效率(NUE)分别提高26.65%—48.28%(N1)和1.20%—24.87%(N2)。【结论】耐盐型品种较不耐盐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在低氮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而不耐盐型品种在高氮水平下有利于产量的发挥。施氮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优化氮肥供应与品种匹配,能够实现盐碱地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氮肥水平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盐碱地
下载PDF
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单晶 张慧 +6 位作者 王竹 李宗新 薛艳芳 钱欣 王良 刘开昌 高英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5-31,共7页
为阐明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夏玉米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郑单958(耐热型)和鲁单1108(热敏感型)为供试材料,大田生产为对照(CK),在吐丝至吐丝后10 d人工模拟高温胁迫(HT)处理,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 为阐明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夏玉米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郑单958(耐热型)和鲁单1108(热敏感型)为供试材料,大田生产为对照(CK),在吐丝至吐丝后10 d人工模拟高温胁迫(HT)处理,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吐丝至吐丝后10 d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产量和穗粒数,秃尖长显著增加。郑单958和鲁单1108产量(2年平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23.34%和25.62%,穗粒数分别降低17.76%和22.95%。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衰老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高温胁迫下耐热型玉米品种比热敏感玉米品种具有更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渗透物质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耐热型品种 花期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优化品种匹配和灌水量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源方 李宗新 +5 位作者 张慧 薛艳芳 钱欣 肖蓉 刘仲秋 高英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8-24,共7页
优化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周年匹配,明确冬小麦季适宜灌水量,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0(耐旱型)、济麦22(高肥水型)和黄淮海区主推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 优化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周年匹配,明确冬小麦季适宜灌水量,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0(耐旱型)、济麦22(高肥水型)和黄淮海区主推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匹配及灌水量对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泰科麦30+登海605组合W1(冬小麦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开花水和夏玉米蒙头水各60 mm)处理周年干物质重增加显著,W2处理获得最优周年产量,但与W1差异不显著,W0处理周年耗水量少、周年水分利用效率高;泰科麦30+郑单958组合W1(冬小麦拔节水、开花水和夏玉米蒙头水各60 mm)处理的周年产量最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最优。济麦22+登海605、济麦22+郑单958组合均在W2处理下干物质积累显著,周年产量最高。济麦22+登海605组合周年耗水量W0显著低于灌水处理,进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最佳;济麦22+郑单958组合W1处理有最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结论: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泰科麦30+郑单958为最优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组合,W1为最佳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周年产量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英波 张慧 +7 位作者 王竹 薄丽秀 武智民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韩小伟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 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各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筛选确定夏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并以此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花期耐高温能力强弱分类。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下,10个玉米品种产量、穗粒数和穗数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27.19%、9.31%和7.31%。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耐高温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10个夏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为耐高温型品种,农大108为中度耐高温型品种,登海605和农华101等6个品种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研究得出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可用于易发生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氮肥统筹对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小伟 高英波 +6 位作者 张慧 薛艳芳 钱欣 王竹 赵海军 刘开昌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探讨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周年氮素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尿素、脲酶抑制剂型肥料和脲甲醛型肥料)对... 为进一步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探讨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周年氮素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尿素、脲酶抑制剂型肥料和脲甲醛型肥料)对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为5∶5时效果较好,较4∶6和6∶4处理,麦玉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3%和3.8%,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8.0%和8.6%,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3.6%和25.8%,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8%和26.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5%和3.7%。施肥种类对麦玉周年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均以树脂包膜尿素较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周年产量 氮素分配比例 氮肥种类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周年氮肥统筹对冬小麦、夏玉米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小伟 张慧 +5 位作者 薛艳芳 钱欣 王竹 赵海军 高英波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试验以郑单958(玉米)和济麦22(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肥料、脲酶抑制性肥料和脲甲醛肥料)对冬小麦、夏玉米叶片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及干... 本试验以郑单958(玉米)和济麦22(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肥料、脲酶抑制性肥料和脲甲醛肥料)对冬小麦、夏玉米叶片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6∶4时,冬小麦SPAD值、SOD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量均相对较高;当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5∶5和4∶6时,夏玉米各生理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5∶5时周年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较4∶6和6∶4处理分别提高4.5%和8.5%。肥料种类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统筹 肥料种类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秸秆分拨引导式玉米免耕防堵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牛萌萌 方会敏 +3 位作者 CHANDIO F A 史嵩 薛艳芳 刘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58,共7页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麦茬地作业的拥堵问题,在拨抛式防堵装置的基础上提出秸秆分拨引导的防堵设计思路,设计了阿基米德螺线型防堵机构。该装置可引导秸秆攀升,实现层叠堆积,缓解秸秆平行拨离苗带时造成的秸秆局部集中,从而实现有效防堵。...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麦茬地作业的拥堵问题,在拨抛式防堵装置的基础上提出秸秆分拨引导的防堵设计思路,设计了阿基米德螺线型防堵机构。该装置可引导秸秆攀升,实现层叠堆积,缓解秸秆平行拨离苗带时造成的秸秆局部集中,从而实现有效防堵。运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 2.7,建立了秸秆土壤防堵机构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分别对单个目标秸秆和秸秆群体进行运动追踪,验证了分拨引导和层叠堆积理念。对试验样机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和作业参数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过程中,阿基米德螺线型防堵机构作业顺畅,未发生中、重度堵塞及晾籽;防堵机构最佳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7 km/h、转速600 r/min,此时秸秆清除率最高,为92.6%。本文设计的防堵机构性能优于前期课题组设计的防堵机构和某商品化防堵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播种机 防堵机构 分拨引导 阿基米德螺线
下载PDF
不同施氮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斌 孙可心 +6 位作者 李林 李升东 薛艳芳 傅晓岩 朱培丰 霍瑞风 刘延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为探索不同氮肥(尿素)用量及缓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实验站设置0(CK)、72、126、180、234、250 kg/hm^2纯氮施用量处理,其中180 kg/hm^2作为优化施肥量处理还同时加设硫加树脂... 为探索不同氮肥(尿素)用量及缓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实验站设置0(CK)、72、126、180、234、250 kg/hm^2纯氮施用量处理,其中180 kg/hm^2作为优化施肥量处理还同时加设硫加树脂尿素、树脂尿素和热固树脂尿素3个缓控释肥处理,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济麦22产量及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还调查了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的动态变化及成熟期茎秆强度。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济麦22的产量在优化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之后增加施氮量并无显著增产。(2)优化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单独施用硫加树脂尿素和树脂尿素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比该施肥量下的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7.3%和13.4%。(3)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优化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硫加树脂尿素(F4b)、树脂尿素(F4c)和热固树脂尿素(F4d)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3.91%、77.75%和51.92%。(4)硫加树脂尿素和树脂尿素处理高产伴随着氮素吸收累积量、氮肥利用率、茎秆强度的增加以及旗叶衰老的延缓,常规施氮量250kg/hm^2的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和茎秆强度显著下降,倒伏风险增加。本试验条件下180 kg/hm^2纯氮用量的硫加树脂尿素和树脂尿素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控释氮肥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