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思考——以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为例
1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夏庆霖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把握的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应紧密结合教学阶段,以基础地质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为目标,并采取能动性教... 野外实践教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把握的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应紧密结合教学阶段,以基础地质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为目标,并采取能动性教学方式。同时,结合专业特色,拓展专业知识在资源勘查的应用;对学科前沿问题,采取科普化的讲授方式。此外,建议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结合野外教学内容提炼思政素材,反过来为野外教学提供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 资源勘查工程
下载PDF
“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庆霖 刘岳 +2 位作者 张立强 高复阳 邵拥军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44-47,共4页
课程思政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课程兼具育人和育才双重目标,教学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并以学生为中心,从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材、成才和栋梁之材四个... 课程思政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课程兼具育人和育才双重目标,教学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并以学生为中心,从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材、成才和栋梁之材四个层次循序递进,从师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素材库等多个方面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案例 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数据分析和能谱-面积分形模型的鄂西黄陵背斜化探异常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会敏 卢金祥 +4 位作者 周舟 雷雳 夏庆霖 杨朋 龚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0-1249,共10页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虽已发现众多矿点,但是矿床规模较小,找矿潜力不明。由于区内植被茂盛、覆盖严重,致使地质异常信息被削弱或掩盖,对进一步找矿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本次研究使用成分数据分析和能谱-面积(S-A)分形模型识别与金矿化相关...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虽已发现众多矿点,但是矿床规模较小,找矿潜力不明。由于区内植被茂盛、覆盖严重,致使地质异常信息被削弱或掩盖,对进一步找矿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本次研究使用成分数据分析和能谱-面积(S-A)分形模型识别与金矿化相关的异常,结果表明:(1)等距对数比(ILR)变换后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相比对数(Log)变换更能够反应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第一主成分(PC1)元素组合为Au-Cu-Ag,且Au元素占有最大的载荷,与金矿密切相关,PC1元素组合异常的分布模式与矿点的分布更加吻合;(2)S-A方法抑制了黄陵背斜区域水系沉积物的背景模式,增强了异常模式;(3)根据地质特征和以往勘查工作情况,圈定了三处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金矿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数据 勘查地球化学 S-A模型 黄陵背斜 鄂西
下载PDF
中国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夏庆霖 汪新庆 +2 位作者 刘壮壮 李童斐 冯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8,共9页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钨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1 538处钨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钨矿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钨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56个钨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钨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控夕卡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钨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的1 357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WO_3)2 973×10~4 t。根据钨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61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18个钨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河南卢氏—栾川、新疆白干湖、湖南香花岭—瑶岗仙、甘肃野马滩—干巴河脑、江西坪背山—八仙脑和大湖塘等6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钨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评价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锡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庆霖 汪新庆 +2 位作者 常力恒 刘壮壮 甘雪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6,共8页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893处锡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锡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44个锡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锡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型、云英型、伟晶岩型、火山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锡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1 179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1 861.13×10~4 t。根据锡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05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09个锡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湖南香花岭—千里山和塔山—大义山、云南个旧和薄竹山—都龙、内蒙古黄冈梁等5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锡矿勘查工作。预测结果还表明锡矿在500m以浅的找矿空间里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因此,找矿工作应注重深浅结合,在重视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的同时,还应重视覆盖区和非传统锡矿类型等新领域的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评价 中国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中工程地质专业教育对标国际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斌 李彦荣 +1 位作者 夏庆霖 霍俊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推进我国高校工程地质专业迈向“世界一流”离不开对标国际这一关键环节与有效举措。对标国际即瞄准学科内的标杆院校与机构,认真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办学、治学经验与专业教学模式,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服务自身发展,坚守自身特色,向世界... 推进我国高校工程地质专业迈向“世界一流”离不开对标国际这一关键环节与有效举措。对标国际即瞄准学科内的标杆院校与机构,认真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办学、治学经验与专业教学模式,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服务自身发展,坚守自身特色,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本文阐述了“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校工程地质专业教育对标国际的迫切需求,从专业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等环节,对国内外行业标准融合、国外典型工程案例库建设、教材内容和语言、双语及全英文教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程地质专业教育对标国际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以期推进工程地质专业良好快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新工科 工程地质教育 对标国际
下载PDF
“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课程“云”教研团队与平台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庆霖 陈志军 +2 位作者 高复阳 李正汉 杨春艳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3期30-33,共4页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云"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了独特的优势。然而,"云"教研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针对"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遇到...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云"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了独特的优势。然而,"云"教研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针对"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构建"云"教学平台,汇聚业内名师,组建跨校课程教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和答疑,实时分享经验、资源和成果,为教师提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核心课程 “云”教研团队 课程建设 教学资源库
下载PDF
基于地质异常的内蒙古新达来草原覆盖区钼铜多金属矿产定量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庆霖 赵梦余 +3 位作者 王孝臣 冷帅 李童斐 熊双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6,共11页
内蒙古新达来草原覆盖区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的二连—东乌旗钼铜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分布有乌兰德勒、准苏吉花等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然而,因受牧草和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的影响,该区各种成矿/示矿信息具有间... 内蒙古新达来草原覆盖区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的二连—东乌旗钼铜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分布有乌兰德勒、准苏吉花等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然而,因受牧草和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的影响,该区各种成矿/示矿信息具有间接、叠加、隐蔽、微弱、不完整等特点,给找矿勘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矿产定量预测研究,为覆盖区找矿工作指明方向。本文以赵鹏大院士等提出的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分析新达来草原覆盖区及邻区成矿多样性,总结矿化垂向分布规律,进而通过S-A多重分形滤波模型降低覆盖层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和地面高精度地磁数据的干扰,识别和提取深部源引起的弱异常,并将提取的断层、侏罗纪中酸性岩体、岩脉、岩体与围岩接触带、PC1和PC2元素组合异常、高精度磁异常,以及成矿单元与非成矿单元的地理位置X-Y坐标作为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预测变量。本文采用SMOTE采样技术克服覆盖区矿床(点)数量少所造成的训练样本不足的缺陷,通过500次随机森林模拟来定量表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综合地质异常,模拟结果的平均袋外误差为2.26%,AUC值达到0.972,且成矿有利度≥0.783的地质异常中分布有88.46%的已知矿床和矿点,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降低勘查风险,本文进行了风险与回报分析,发现除1个矿化点外,其余25个矿床和矿点均分布在回报值的正值区域,另有3个矿点和矿化点位于风险值的中高等级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处于低风险-高回报区的地质异常成矿有利度重新作图,最终圈定出找矿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 矿产定量预测 风险与回报分析 新达来草原覆盖区
下载PDF
中国稀土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童斐 夏庆霖 +3 位作者 汪新庆 刘岳 常力恒 冷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106,共12页
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钇等17种元素的总称。它们在材料、冶金等行业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中国稀土资源由于近几十年的过度依赖极少数超大... 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钇等17种元素的总称。它们在材料、冶金等行业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中国稀土资源由于近几十年的过度依赖极少数超大型矿床以及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其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比重急剧下降。因此,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稀土矿矿床类型齐全,前人针对其成矿理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全国各省份稀土矿成矿潜力预测结果的基础之上,以MapGIS软件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根据中国稀土时空分布、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以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17个稀土矿成矿区带。同时,筛选出不同成因的典型矿床,总结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等稀土矿预测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总计圈定了930个稀土矿最小预测区,累积预测资源量约32 700×10~4 t。根据稀土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2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归并为133个3级预测区。此外,根据不同成矿带,按照不同预测深度、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以及不同利用程度对稀土资源量进行了汇总。最后根据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选取了广西云开大山、大寺—小董,内蒙古白云鄂博、巴尔哲,湖北庙娅—蒋家堰以及四川冕宁等6个重点的3级预测区进行资源潜力分析,为下一步勘查部署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成矿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评价 预测模型
下载PDF
DNA折纸在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建华 张萍 +6 位作者 夏青林 魏余辉 陈文勇 王静 李鹏程 李宾 周星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0-964,共5页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对DNA折纸在以下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述: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介绍了癌细胞识别、单分子水平直读检测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在靶向给药方面介绍了红霉素体内运输和纳米机器人药物运输;最后,在生物材料方面主要介绍了折纸作为抗凝剂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产生、折纸金属化以及折纸纳米片药物的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可寻址性 生物传感 药物运输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爽 刘金宇 +3 位作者 刘心好 夏青林 邓桂春 王鑫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2-27,共6页
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生产清洁的小分子燃料,是实现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驱动。利用微波辅助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产品高值化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微波强化生物质热解技术和微波催化定向气化技术,分析了生物质微波... 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生产清洁的小分子燃料,是实现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驱动。利用微波辅助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产品高值化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微波强化生物质热解技术和微波催化定向气化技术,分析了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气化 微波辅助热解 生物质
下载PDF
Warm Compaction Process of P/M Steels by Orthogonal Testing Method
12
作者 叶途明 YI Jianhong +2 位作者 PENG Yuandong xia qinglin WANG Hongzh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density of P/M steels using the die wall lubrication compacting method or powder lubricant in warm compacti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green density of w...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density of P/M steels using the die wall lubrication compacting method or powder lubricant in warm compacti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green density of warm compacted samples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orthogonal test method, the authors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compaction pressure, condition of lubrication and comp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green density of the sample in the warm compaction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 of warm compaction experiment. It is found that, a high compaction pressure (≥700 MPa), die wall lubrication combin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nternal lubricants, and fitting compaction temperature by different condition of lubrication, ar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in warm compa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compaction orthogonal test method die wall lubrication particle rearrangement plast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Interca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s 被引量:2
13
作者 ZHOU Xinyun YANG Juehan +4 位作者 ZHONG Mianzeng xia qinglin LI Bo DUAN Xidong WEI Zhongm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84-596,共13页
Two-dimensional(2D)layered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electrical,optical,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2D layered materials have miique van der Waals gaps,thus the foreign substan... Two-dimensional(2D)layered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electrical,optical,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2D layered materials have miique van der Waals gaps,thus the foreign substance,such as atoms,molecules and ions,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gaps to chang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2D layered materials,which is conducive to realize their multi-fimctional application.Herein,we present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2D intercalated materials,including the synthesizing metliods,theoretical calcul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Finally,we will summarize lli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2D intercalat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 INTERCALATION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原文传递
Ferromagnetism in Fe-doped CuO nanopowder
14
作者 Zhao Jing xia qinglin Li Jinmin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The Fe-doped CuO nano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following the standar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Fe-doped CuO nano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X-ray diffraction spec- tra co... The Fe-doped CuO nano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following the standar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Fe-doped CuO nano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X-ray diffraction spec- tra confirmed the monoclinic structure of CuO and no secondary phase was detected, indicating that the Fe 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CuO. The ferromagnetism in Fe-doped CuO was studied and is believed to originate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e ions and Cu ions via a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or F-center mediated exchange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FERROMAGNETISM Fe-doped Cu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