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伦理意蕴
1
作者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主体性 精神独立性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文明观
2
作者 向玉乔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观,包括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观,包括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是中华文明得以创造的思想和理论条件,对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发挥着思想和理论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观得以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正是有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历史和现实支撑,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才能形成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中华文明 人文气象 语言文明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被引量:2
3
作者 向玉乔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3,共9页
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物品、事件、思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理念,以德为本、道法自... 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物品、事件、思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理念,以德为本、道法自然的价值观念,重平安、崇和平、求大同的理想信念。中华文明通过革命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中华文明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可从五个维度入手: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提炼展示,探寻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精神血脉;从中国的近代危局中提炼展示,汲取和总结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提炼展示,揭示中国共产党为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展示,彰显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内涵;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提炼展示,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标识 文化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下载PDF
分子筛材料在煤气脱H_(2)S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燕 项裕桥 +4 位作者 赵柏 王伟 李瑞丰 常丽萍 廖俊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后续加工利用中的催化剂中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H_(2)S的高效脱除是实现煤气清洁利用的必需途径。分子筛吸附脱硫技术因操作简单、运行...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后续加工利用中的催化剂中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H_(2)S的高效脱除是实现煤气清洁利用的必需途径。分子筛吸附脱硫技术因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循环再生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煤气脱硫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对分子筛脱除H_(2)S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脱除H_(2)S的分子筛种类和特点,归纳了分子筛脱除H_(2)S的机理,探讨了分子筛改性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煤气中的CO、CO_(2)、H_(2) O和O_(2)等气体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作用,并基于分子筛脱硫机理及与其结构特性间的关联提出了分子筛吸附材料用于煤气净化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分子筛具有优异的择形选择性以及酸碱位、金属位可调性,被广泛应用于H_(2)S的吸附脱除,用于脱除H_(2)S的沸石分子筛主要有斜发沸石、LTA型分子筛、FAU型分子筛、MFI型沸石分子筛、钛硅分子筛等;H_(2)S在分子筛上的吸附机理与活性位密切相关,根据活性位点的不同,分子筛吸附剂可通过羟基吸附机理、碱金属解离机理、过渡金属配位机理和表面酸碱反应机理有效脱除H_(2)S;分子筛晶体结构和表面物化性质不同,吸附H_(2)S的机理也不相同;金属元素改性和表面酸碱位调控可有效提升其脱硫性能。煤气成分也会影响分子筛脱硫性能:H_(2)O分子与H_(2)S分子结构相似,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CO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如Cu^(+)等进行配位,从而产生竞争吸附;酸性气体CO_(2)会与分子筛表面碱性位结合产生竞争吸附,此外还会与H_(2)S反应生成COS;O_(2)可引起单质硫的生成,为吸附剂再生带来困难。基于对已有研究分析,指出今后需进一步明确吸附剂的构效关系、竞争吸附的内在机制和规模化气体净化中吸附H_(2)S的动力学行为;在分子筛吸附剂应用开发过程中,需针对不同脱硫工况,匹配合适的吸附机理,使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达到最佳,避免或抑制煤气中其他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同时兼顾成本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脱硫 H_(2)S 分子筛吸附剂 脱硫机理 表面改性 竞争吸附
下载PDF
精准扶贫问题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向玉乔 秦彤阳 《云梦学刊》 2019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精准扶贫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学术界对精准扶贫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缺少伦理反思的问题比较突出。精准扶贫的伦理维度涉及伦理技术手段的选择、伦理价值目标的设立等问题,与人的道德权利密切相关,是党和国家尊... 精准扶贫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学术界对精准扶贫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缺少伦理反思的问题比较突出。精准扶贫的伦理维度涉及伦理技术手段的选择、伦理价值目标的设立等问题,与人的道德权利密切相关,是党和国家尊重和保障贫困人口道德权利的重要举措,其要旨是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尊严权。同时,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和优越性。精准扶贫不仅应该侧重于实现其应有的伦理价值目标,而且应该体现道德文化精神扶贫的价值。美好生活是精准扶贫的伦理价值目标的现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伦理维度 道德权利 伦理路径
下载PDF
空间的共享性与空间伦理
6
作者 向玉乔 邓世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8,共9页
空间是所有存在者应该共享的先验条件。无论是作为宇宙而存在,还是作为自然界而存在,空间都具有共享性。每一个存在者在空间中的存在实质上就是在宇宙或自然界中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类不仅像其他存在者一样占有空间位置,而且知... 空间是所有存在者应该共享的先验条件。无论是作为宇宙而存在,还是作为自然界而存在,空间都具有共享性。每一个存在者在空间中的存在实质上就是在宇宙或自然界中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类不仅像其他存在者一样占有空间位置,而且知道它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因此,我们甚至会有意识地在宇宙或自然界中争夺自己的位置。人类在自然界或宇宙空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一个生态扩张主义过程。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空间共享性、抢占自然界空间的必然结果。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也是一个空间。它可以区分为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这两种生活空间有着根本区别,但它们都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类通过建造和占有房屋的方式将自然界空间私有化,这既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也是一个人际伦理问题。空间国有化不仅导致自然界空间四分五裂的结果,而且导致空间政治化、伦理化的结果。进入有国家的社会状态之后,空间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自然实体而存在,而是变成了政治实体、伦理实体。空间伦理是人类为了维护空间的共享性而建构的一个伦理价值体系,其核心问题是空间是否应该共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性 位置感 空间私有化 空间国有化 空间伦理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和样本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向玉乔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127,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新样本,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容上包括以全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新样本,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容上包括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物质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以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以文明要素创新为重要标识,以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为发展路径,以有机统一性为总体特征,以中华伦理文明为伦理内核,受内外动因驱动,兼具实然性和应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论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8
作者 向玉乔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共12页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伦理文明样本,是中华伦理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规律的...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伦理文明样本,是中华伦理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范式,体现中华民族在伦理认知、伦理情感、伦理意志、伦理信念等方面达到的新境界,反映中华民族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方面达到的新高度。它具有中国式人口伦理文明、中国式经济伦理文明、中国式政治伦理文明、中国式社会伦理文明、中国式生态伦理文明、中国式网络伦理文明、中国式国际伦理文明等主要内容,其新颖之处主要表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新范式,具有整体性的伦理文明新范式,是一种世界主义的伦理文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明 中华伦理文明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论记忆道德 被引量:2
9
作者 向玉乔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记忆伦理涉及记忆主体与处于一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共同体之中的人和物的关系问题,其核心要义是要求记忆主体记住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记忆道德反映人类在主观上和实践上对记忆伦理的体现程度。具体地说,它反映记忆伦理通过人类的道德... 记忆伦理涉及记忆主体与处于一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共同体之中的人和物的关系问题,其核心要义是要求记忆主体记住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记忆道德反映人类在主观上和实践上对记忆伦理的体现程度。具体地说,它反映记忆伦理通过人类的道德思维、道德敏感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得到体现的实际情况。记忆道德可以区分为个体记忆道德和集体记忆道德。无论记忆道德是以个体还是集体的形式存在,它要求人类的记忆行为遵循三个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即公正原则、以实践作为检验记忆价值唯一标准的原则以及记忆建构责任与记忆传承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记忆道德 记忆伦理 道德原则
原文传递
汉语道德语言的构成要素及其伦理表意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玉乔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6,共11页
汉语道德语言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起来的、主要被中华民族使用、以表达中华民族道德价值诉求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规范性语言体系。它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既是中华民族进行道德思考、建构道德思想的工具,... 汉语道德语言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起来的、主要被中华民族使用、以表达中华民族道德价值诉求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规范性语言体系。它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既是中华民族进行道德思考、建构道德思想的工具,也是中华民族表达道德思维和道德思想的手段。它们使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通过有组织的语言表达体现出来。中华民族运用汉语语音、汉字等来表达自己的道德概念、道德判断、道德价值观念,也借助它们来描述自己的道德生活。研究汉语道德语言的构成要素及其伦理表意功能,实质上就是研究构成汉语道德语言的诸要素表达伦理意义的方式和效果。汉语道德语言以其特有的伦理意义体系和伦理表意方式,承担着建构中国道德文化的功能,并凸显着中国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深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道德语言 伦理意义 中国道德文化
原文传递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Value Dimensions of Achieving Distributive Justice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11
作者 xiang yuqi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4期5-19,共15页
To achieve the value goal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human society turns to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stitutions aimed at distributive justice should obser... To achieve the value goal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human society turns to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stitutions aimed at distributive justice should observe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equal opportunity, equal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nd obligations, rational distribution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and rectification of injustices. Social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on these principles demonstrate inherent fairness and can ensure that social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in an equitable way. For social institutions to ensure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is helps society integrate individuals' singular intentionality of pursuing distributive justice into a collective intentionality that fosters a social perspective on investigating distributive justice, establishes an egalitarian concep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acts promoting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stronger sanctions for acts undermining it. This maintains and enhances the interests of both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systems distributive justice princip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