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 Prediction of Xinyi San for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Lingdi Wang Ying Wang +1 位作者 Yingxue Lin xin meng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Xinyi San in treating rhinitis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s: In the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TCMSP), chemical composition...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Xinyi San in treating rhinitis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s: In the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TCMSP),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targets of Xinyi San were got, and the target genes of rhinitis of Xinyi San were extracted from GeneCards databases. Then we construct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 network of target genes, and then analyzed the Key genes in GO analysis and KEGG analysis. Results: We got 97 components, 53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1009 GO items and 92 pathways in our study. The main pathways included 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 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Prostate cancer, etc. Conclusion: Xinyi San plays a role in treating rhinitis through multiple components, multiple targets and multiple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ITIS Network Pharmacology Xinyi San
下载PDF
Accelerating the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lifetimes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2
作者 Fumeng Ren Qian Lu +7 位作者 xin meng Jing Zhou Rui Chen Jianan Wang Haixin Wang Sanwan Liu Zonghao Liu Wei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Compared with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cency,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hampering its commercialization.However,conducting a light soaking test under 1 sun ill... Compared with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cency,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hampering its commercialization.However,conducting a light soaking test under 1 sun illumination to get a long lifetime is time-consuming and experimentally inefficient.Here,we report an accelerated stability test protocol by aging PsCs under high-intensity light illumination to accelerate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operation stability.It is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degradation rate of a typical inverted PsC is almost linearly dependent on the light intensity within the range of 1 to 4 suns regardless of the encapsulations.The results prove that it can save the light-soaking time by at least 4 times to predict the operation life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equivalent light irradiation d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Light-soaking Stability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Binding between Cations and Amides using UV Raman Spectroscopy
3
作者 Yi-xuan Liu Zhou-bing Wang +3 位作者 Jing-jing Wang Kang-zhen Tian xin meng Gui-lin M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39-544,I0094,共7页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s with salt 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fe activities.We used butyramide as a model molecul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 backbones with cations.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s with salt 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fe activities.We used butyramide as a model molecul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 backbones with cations.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of metal chloride using UV Raman spect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well-hydrated metal cations(Ca^(2+),Mg^(2+))tend to bind to C=O in the amide bond,resulting in redistribution of the amide I band peaks.Specifically,the peak intensity ratio of 1655 cm^(-1)to 1610 cm^(-1)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However,this phenomenon is not obviously observed in NaCl solution.Furthermore,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alt ions on the water structures.The addition of Ca^(2+)and Mg^(2+)is beneficial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water signal at the 3400 cm^(-1)position,while the Na^(+)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is not obvious.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tions and amides satisfies the following order:Ca^(2+)>Mg^(2+)>Na^(+),which conforms to the Hofmeister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 Raman spectroscopy Butyramide Hofmeister
下载PDF
Review o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metabolomics
4
作者 xin meng YAN LIU +2 位作者 SHUJUN XU LIANRONG YANG RUI YIN 《BIOCELL》 SCIE 2024年第1期65-78,共14页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swift advancement of metabolomics can be credited to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mass spectrometr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Currently,metabolomic...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swift advancement of metabolomics can be credited to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mass spectrometr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Currently,metabolomics garner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cross diverse fields including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arly disease detection,toxicology,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biology,prescription,and chinmedomics,among others.Metabolomics serves as an 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offering insights into physiological process alterations in vivo.These changes may result from various exogenous factors lik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tress,medications,as well as endogenous elements including genetic and protein-based influences.The potential scientific outcomes gleaned from these insights have catalyzed the formulation of innovative methods,poised to further broaden the scope of this domain.Today,metabolomics has evolved into a valuable and widely accepted instrument in the life sciences.However,comprehensive reviews focusing on the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employed in metabolomics within the life sciences are surprisingly scant.This review aims to fill that gap,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nds and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etabolomics.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sample preparation,sophisticated analytical techniques,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omics Sample preparation Analytical methods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2.0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杨金峰 卢富强 +4 位作者 张道法 李曼平 辛萌 杨飞涛 赵艳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39-42,共4页
随着水驱开发的不断深入,优势窜流通道、剩余油分布日渐复杂,聚合物微球长周期注入后持续深部移动、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作用有限,继续提升调驱效果难度大,需要尽快优化升级现有聚合物微球。本文在聚合物微球Ⅰ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 随着水驱开发的不断深入,优势窜流通道、剩余油分布日渐复杂,聚合物微球长周期注入后持续深部移动、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作用有限,继续提升调驱效果难度大,需要尽快优化升级现有聚合物微球。本文在聚合物微球Ⅰ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设计出具有延迟溶胀性的聚合物微球2.0,通过开展室内评价和5个井组现场应用,成功实现了聚合物微球结构的时序性演化,开发出具有延迟膨胀功能的聚合物微球2.0。该体系耐温性达到80℃以上、抗盐性达100000 mg/L以上,相比Ⅰ代体系,延迟膨胀时间提升3倍左右,有效解决了微孔细喉条件下持续深部运移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延迟膨胀 驱油技术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六方氮化硼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莉莉 马涛 +4 位作者 王宝祥 辛萌 武元伟 白静雯 郝春成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1,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Z6020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改性氮化硼(PI/f-BN)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自制调频耐电晕装置和宽频介电谱测试仪对复合薄膜进行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薄膜耐电晕老化后的击穿孔形... 采用硅烷偶联剂Z6020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改性氮化硼(PI/f-BN)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自制调频耐电晕装置和宽频介电谱测试仪对复合薄膜进行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薄膜耐电晕老化后的击穿孔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棒板空气间隙为1 mm,脉冲电场强度为50 k V/mm,占空比为50%,频率为20 k Hz的测试条件下,随着f-BN含量的提高,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呈先增加后缩短的趋势。当f-BN含量为15%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最大,耐电晕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改性氮化硼 聚酰亚胺 复合薄膜 耐电晕
下载PDF
枸橼酸局部抗凝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连接体外膜氧合时滤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辛萌 王红 +2 位作者 王坚刚 贾明 侯晓彤 《中国医药》 2022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 探讨枸橼酸局部抗凝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连接体外膜氧合(ECMO)时CRRT滤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RRT+ECMO治疗的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共用滤器319例次,排除因撤除E... 目的 探讨枸橼酸局部抗凝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连接体外膜氧合(ECMO)时CRRT滤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RRT+ECMO治疗的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共用滤器319例次,排除因撤除ECMO而被迫停用的滤器5例次、CRRT单独置管的滤器8例次以及数据不全的滤器4例次,最终纳入98例患者、使用滤器302例次。根据枸橼酸使用情况分为枸橼酸组(48例患者,使用滤器159例次)和非枸橼酸组(50例患者,使用滤器143例次)。所有患者CRRT管路直接连接于ECMO环路,非枸橼酸组接受ECMO常规抗凝,枸橼酸组在ECMO常规抗凝基础上予CRRT局部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比较2组滤器使用情况、单个滤器使用时间及患者输血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效率。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吸烟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枸橼酸组因心源性休克使用的滤器明显多于非枸橼酸组,因心脏骤停使用的滤器明显少于非枸橼酸组,单个滤器使用时间长于非枸橼酸组[46(36,61)h比42(31,5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枸橼酸组滤器使用效率明显高于非枸橼酸组(P<0.001)。在行CRRT+ECMO治疗期间,2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200,300)ml比200(100,300)ml](P=0.953),但枸橼酸组单位时间输血量明显少于非枸橼酸组[4.5(2.8,6.9)ml/h比5.6(2.8,8.9)ml/h](P=0.041)。结论 枸橼酸局部抗凝可以延长行CRRT+ECMO患者的单个滤器使用时间,增加滤器使用效率,减少单位时间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滤器 枸橼酸抗凝
下载PDF
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辅助患者血管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博 蔡彤 +10 位作者 李呈龙 杜中涛 杨峰 崔永超 邢智辰 辛萌 王鹏程 江春景 贾明 王红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6期323-328,共6页
目的对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辅助的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股静脉-股动静... 目的对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辅助的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股静脉-股动静V-A ECMO辅助的成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PCS)患者,根据有无血管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临床预后,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31例接受V-A ECMO治疗的PCS患者中,118例(35.6%)发生血管并发症,其中6例(1.8%)出现下肢缺血或插管处动脉血栓需手术干预,16例(4.8%)插管部位出血需要手术干预,其余96例(29.0%)出现轻度下肢缺血无须处理。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OR 1.797,P=0.020)、ECMO前6 h血乳酸水平(OR 1.062,P=0.002)、ECMO前6 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OR 1.160,P=0.025)、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R 0.576,P=0.032)与血管并发症相关。有和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住院生存率分别为22.9%和45.5%(P<0.001)。结论血管并发症与较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ECMO前6 h血乳酸水平及SOFA评分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单纯CABG术则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静脉-动脉 体外膜氧合 并发症 插管 结局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复合纳米棒状Ag3PO4/ZnO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凤萍 刘博学 +3 位作者 崔梦丽 辛萌 周鑫敏 丁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1,共6页
以一维棒状ZnO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纳米棒状Ag3PO4/Zn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UV-Vis-DRS等测试对纳米棒状Ag3PO4/Zn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ZnO几乎无可见光活性,通过水... 以一维棒状ZnO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纳米棒状Ag3PO4/Zn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UV-Vis-DRS等测试对纳米棒状Ag3PO4/Zn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ZnO几乎无可见光活性,通过水热法制备的ZnO形貌发生了改变,为比表面积的增加做出了贡献,为Ag3PO4提供了更多的负载可能。在可见光照射下,纯ZnO和Ag3PO4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20%和38%,复合材料Ag3PO4/ZnO对苯酚的降解率为91.24%,光催化降解性能明显高于纯ZnO和Ag3PO4。最后,光催化稳定性的研究证明,Ag3PO4/ZnO复合材料形成了有效的异质结结构,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了Ag3PO4/ZnO复合材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3PO4/ZnO Ag3PO4 棒状ZnO 水热法 异质结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Ag3PO4/TiO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凤萍 周鑫敏 +3 位作者 崔梦丽 辛萌 刘博学 丁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35-2241,共7页
为提高纳米TiO_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稳定性,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Ag_3PO_4/TiO_2复合催化剂,采用XRD、SEM、EDS、XPS、TEM等仪器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和形态大小、表面元素组成、物相结构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O_2的比表面积... 为提高纳米TiO_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稳定性,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Ag_3PO_4/TiO_2复合催化剂,采用XRD、SEM、EDS、XPS、TEM等仪器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和形态大小、表面元素组成、物相结构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O_2的比表面积和Ag_3PO_4颗粒尺寸大小对Ag_3PO_4/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亚甲基蓝(MB)和苯酚为目标降解物来考察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 h后Ag_3PO_4、TiO_2、Ag_3PO_4/TiO_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25%、42%、92%;复合光催化剂Ag_3PO_4/TiO_2经过5次光催化降解实验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可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3PO4/TiO2 两步水热法 光催化性能 降解率
下载PDF
纳米棒状Ag3PO4/TiO2 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凤萍 刘博学 +4 位作者 郭宇煜 辛萌 崔梦丽 周鑫敏 丁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维棒状TiO2纳米材料,再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了棒状纳米Ag3PO4/TiO2复合材料,制备了不同摩尔量的纳米棒状Ag3PO4/TiO2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漫...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维棒状TiO2纳米材料,再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了棒状纳米Ag3PO4/TiO2复合材料,制备了不同摩尔量的纳米棒状Ag3PO4/TiO2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漫反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UV-Vis-DRS)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纳米棒状Ag3PO4/TiO2异质结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特性和电子复合情况等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了甲基橙和苯酚的光降解率。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棒状TiO2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为纳米Ag3PO4的负载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光利用效率;Ag3PO4/TiO2复合材料有异质结的形成,其内建电场可有效提高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进而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Ag3PO4 光催化 异质结 原位生长法
下载PDF
高可见光活性TiO_2-BiOI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凤萍 崔梦丽 +4 位作者 郭宇煜 辛萌 刘博学 周鑫敏 丁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以钛酸丁酯、亚氨基二乙醇、碘化钾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将TiO_2均匀地负载到Bi OI花状微球上,制备了TiO_2-Bi OI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SEM、TEM和UV-Vis-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测定了TiO_2-B... 以钛酸丁酯、亚氨基二乙醇、碘化钾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将TiO_2均匀地负载到Bi OI花状微球上,制备了TiO_2-Bi OI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SEM、TEM和UV-Vis-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测定了TiO_2-BiOI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加入为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增加作出了贡献,TiO_2与Bi OI之间形成的异质结结构可以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从而达到提高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目的。n(Ti)∶n(Bi)=0.4∶1.0的TiO_2-BiOI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可见光(λ>420 nm)照射60 min,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5%,远高于纯的TiO_2和Bi OI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二氧化钛 碘氧化铋 可见光 功能材料
下载PDF
Ag2CrO4/Zn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凤萍 李春花 +3 位作者 辛萌 刘博学 周鑫敏 丁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110,116,共7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Ag2CrO4/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 采用沉淀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性能的Ag2CrO4/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考察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Ag2CrO4均匀地附着在ZnO纳米棒上,当Ag2CrO4与ZnO摩尔比为1∶2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性能,90min内对RhB的降解率可达86%。经过5次循环实验,复合光催化剂对RhB的降解率仍可达82%,而纯Ag2CrO4降解率仅为24%。Ag2CrO4/ZnO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的优异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主要由于Ag2CrO4和ZnO之间稳定地负载,能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降低了活性位点,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光催化性能 氧化锌 铬酸银 复合光催化剂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艳 辛萌 雷淑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30,37,共13页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加深了环境规制对经济...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加深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抵消了部分直接效应;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则是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中介效应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下载PDF
高仿真情景体外膜氧合模拟培训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价值
15
作者 侯晓彤 杨峰 +7 位作者 杜中涛 江春景 李呈龙 邢智辰 徐博 辛萌 郭冬 王鹏程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第5期552-556,562,共6页
近年来,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其辅助效果与从业人员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ECMO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对安全开展ECMO项目有着重要意义。由于ECMO的救治对象通... 近年来,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其辅助效果与从业人员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ECMO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对安全开展ECMO项目有着重要意义。由于ECMO的救治对象通常为极危重症患者,且其技术本身复杂、风险较高,还具有地域开展不均衡和需多学科团队协作等特点,故使得ECMO技术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特殊性与局限性。目前国内仍然没有较为完整的ECMO培训体系。因此,为加强ECMO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化开展ECMO技术培训,近年来,中国体外生命支持组织(Chinese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ChECLS)开展了高仿真情景ECMO模拟培训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ECMO的建立、ECMO辅助期间的管理和ECMO的撤机等。学员经过培训后,能够快速安全地进行ECMO的建立与撤除,对辅助期间的突发意外能够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积极应对,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模拟培训 危重症
下载PDF
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区域间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信猛 陈菁泉 +2 位作者 彭雪鹏 师岚 钱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0-1472,共13页
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各省份为节点,省份间的碳排放关系为边缘,碳排放转移量为权重构建区域间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探究各省在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中角色对各省份农业直接碳... 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各省份为节点,省份间的碳排放关系为边缘,碳排放转移量为权重构建区域间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探究各省在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中角色对各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7年期间我国农业直接碳排放量整体较大,且大部分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处于上升趋势.根据三大功能区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和流出分析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是区域内部自产自消,其次是供给粮食主销区,最后是供给粮食产销平衡区.而粮食主销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相对较少.粮食产销平衡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我国碳排放流向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等中部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内蒙古等省份主要是由东部等发达地区流入.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强度、城镇化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以及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产量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出强度、传输介质能力以及影响力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没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 农业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复杂网络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44
17
作者 陈菁泉 信猛 +2 位作者 马晓君 常百舒 张紫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16-3227,共12页
为适应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本文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03~2017年度面板数据,运用考虑生态非期望产出和期望产出两阶段网络EBM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投入—环境治理... 为适应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本文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03~2017年度面板数据,运用考虑生态非期望产出和期望产出两阶段网络EBM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投入—环境治理两阶段模型,测度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结合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分析.以测度的农业生态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在考虑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门限效应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以前中国各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西部到东部逐渐收敛趋势.2007年以后,呈东西部高,中部塌陷,东西部与中部地区发展失衡.农业劳动力素质存在门限效应,门限值为1012.62.当门限变量值≥1012.62时,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财政支农水平对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农用机械投入强度、农业生态环境防护投资额对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效率 两阶段网络EBM 农业劳动力素质 门限效应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和蚀变对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一纯 辛萌 +3 位作者 何军 李斌 张雨霆 黄书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岩壁吊车梁是地下厂房中常见的承载构件,由于直接支承在围岩上,岩壁吊车梁的稳定性受围岩地质条件影响较大。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为例,通过对地下厂房岩体结构面特征、岩体蚀变效应及岩壁吊车梁原位观测资料进行... 岩壁吊车梁是地下厂房中常见的承载构件,由于直接支承在围岩上,岩壁吊车梁的稳定性受围岩地质条件影响较大。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为例,通过对地下厂房岩体结构面特征、岩体蚀变效应及岩壁吊车梁原位观测资料进行深入解析,阐释了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和围岩变形的分布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吊车梁锚杆应力同围岩变形、地质条件、施工进程等之间的关联,解译了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和围岩变形偏大的原因,最终揭示了岩体结构面和蚀变对岩壁吊车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岩壁吊车梁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和安全论证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 吊车梁 岩体结构面 岩体蚀变
下载PDF
L1油藏微球+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金峰 辛萌 +5 位作者 杨飞涛 卢富强 高浩 赵艳艳 张道法 李曼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7期42-46,共5页
随着注水开发时间延长,姬塬油田超低渗透L1C8油藏面临平面和剖面水驱矛盾突出、油井见水等问题,通过逐轮次实施调剖调驱后,储层物性较好的高渗带优先逐步开采,物性较差的低渗带储层越难挖掘。因此急需探索通过PEG或聚合物微球堵优势水... 随着注水开发时间延长,姬塬油田超低渗透L1C8油藏面临平面和剖面水驱矛盾突出、油井见水等问题,通过逐轮次实施调剖调驱后,储层物性较好的高渗带优先逐步开采,物性较差的低渗带储层越难挖掘。因此急需探索通过PEG或聚合物微球堵优势水驱通道,扩大波及体积;再利用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改善驱油效率技术思路,实现“堵+驱”改善水驱、提高驱油效率技术。本文采用微球+表面活性剂先堵后驱技术思路,研发了一种AES乳化表面活性剂,通过开展室内评价和14个井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驱油及降递减效果,有效的缓解了油藏水驱矛盾,实现区块剩余油的有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C8 JY油田 表面活性剂 驱油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l–Zn–Mg–Cu–Sc–Zr alloys during short-time homogenization 被引量:6
20
作者 Tao Liu Chun-nian He +3 位作者 Gen Li xin meng Chun-sheng Shi Nai-qi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16-523,共8页
Abstract: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 new kind of aluminum (A1) alloy wi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I-8.82Zn-2.08Mg- 0.80Cu-3.31Sc-0.3Zr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phase MgZn2 is comple... Abstract: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 new kind of aluminum (A1) alloy wi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I-8.82Zn-2.08Mg- 0.80Cu-3.31Sc-0.3Zr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phase MgZn2 is completely dissolved into the matrix during a short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 (470℃, 1 h), while the primary phase A13(Sc,Zr) remains stable. This is due to Sc and Zr additions into the A1 al- loy, high Zn/Mg mass ratio, and low Cu content.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fit well with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homogenization diffusion kinetics equation. The alloy shows an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fter the short homogenization process followed by hot-extrusion and T6 treatment. Consequently, a good combination of low energy consumotion and favor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s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short-time homogcnization grain refin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