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附着路况条件下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
1
作者 田彦涛 许富强 +1 位作者 庾文彦 王凯歌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针对在冰雪环境下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为解决在低附着、分布不均的路面情况下车辆对参考轨迹的稳定跟踪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制器,以及基于线性化车辆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 针对在冰雪环境下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为解决在低附着、分布不均的路面情况下车辆对参考轨迹的稳定跟踪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制器,以及基于线性化车辆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以路面附着系数及车辆速度作为输入构建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输出调节系数优化模糊PID控制器控制性能;设计了十自由度模型表征车辆在冰雪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使用MPC实现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使用Car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显著提高车辆轨迹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控制 神经网络 模糊PID 横向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海光辉 王茜 +8 位作者 王贵德 邓煜 张正武 王曙阳 许富强 邸多隆 黄新异 邵瑾 杨桂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53,共12页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存活率、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等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辐照剂量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计算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辐照剂量增加,‘皮削利’和‘切姆拉尔’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50 Gy辐照处理下发芽率分别降至11.46%、8.33%、14.58%、7.29%和11.46%。12C^(6+)辐照对各品种油橄榄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增加,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均逐渐下降,250 Gy辐照处理下均降至最低。12C^(6+)辐照对油橄榄幼苗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与辐照剂量紧密相关。与种子发芽后40 d时相比,发芽后90 d时各辐照处理下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辐照剂量按照5个品种的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0、50、100、150、250 Gy,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50~250 Gy)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长势。5个油橄榄品种按照种子半致死剂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分别为‘豆果’(153.7 Gy)、‘皮削利’(143.5 Gy)、‘切姆拉尔’(129.9 Gy)、‘奇迹’(115.3 Gy)、‘阿尔波萨纳’(108.1 Gy)。【结论】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体上有抑制作用,且辐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综合考虑发芽率、存活率、幼苗生长等情况,油橄榄种子的适宜辐照剂量为100~15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辐照 油橄榄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4种种衣剂对玉米安全性及对草地贪夜蛾控制效果的评价
3
作者 徐富强 谢炜峰 +3 位作者 冯从经 唐照磊 陈红松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2-327,共6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迁飞性入侵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复配种衣剂对玉米安全性及对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分别在2022年秋季和2023年春季选用48%氯虫·噻虫胺悬浮种衣剂、48%硫双·...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迁飞性入侵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复配种衣剂对玉米安全性及对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分别在2022年秋季和2023年春季选用48%氯虫·噻虫胺悬浮种衣剂、48%硫双·噻虫胺悬浮种衣剂、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2%氯虫·甲萘威悬浮种衣剂等4种种衣剂开展了田间试验,对玉米出苗、苗期关键生长指标、被害株率、叶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防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和玉米苗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均无不利影响,对玉米安全性良好。4种种衣剂处理在玉米苗后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显著(P<0.05),以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2%氯虫·甲萘威悬浮种衣剂在防效和持效性方面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 草地贪夜蛾 安全性 防控效果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射流摩尔质量对其扩展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付强 岳明凯 +2 位作者 车龙 董朋超 权康男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68,76,共7页
脉冲等离子体射流特性是电热化学发射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依据实验研究结果,采用Fluent软件中的VOF多相流模型对脉冲等离子体射流在大气中的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脉冲等离子体射流在近流场中的扩展特性及摩尔质量对扩展特性的影响规... 脉冲等离子体射流特性是电热化学发射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依据实验研究结果,采用Fluent软件中的VOF多相流模型对脉冲等离子体射流在大气中的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脉冲等离子体射流在近流场中的扩展特性及摩尔质量对扩展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值基本吻合,射流形态和激波结构与等离子体射流图像基本相符,建立的模型比较可靠;摩尔质量越大,等离子体射流发展越迟缓,头部压力峰轴向位移越滞后,扩展初期的高温聚集区宽高比越大,射流的轴向扩展位移、速度以及掺混程度越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及毛细管消融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VOF模型 扩展特性 摩尔质量
下载PDF
干热岩长期生产过程中天然裂缝损伤对导流能力演变影响研究
5
作者 许富强 宋先知 +1 位作者 石宇 李爽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465-475,共11页
干热岩型地热是我国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干热岩储层岩体以花岗岩为主,因其岩性致密,通常采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进行开发。作为循环工质流动换热的主要通道,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形变将... 干热岩型地热是我国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干热岩储层岩体以花岗岩为主,因其岩性致密,通常采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进行开发。作为循环工质流动换热的主要通道,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形变将造成导流能力演变,进而影响热储取热性能。现有导流能力研究对象多为人工裂缝,且多围绕基质弹性变形开展,并未考虑天然裂缝损伤影响。为揭示天然裂缝损伤作用效果,团队自主研发设计了高温高压岩心注采多场耦合实验平台,分析论证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了对应实验方案与实验流程。采用天然裂缝贯穿岩样,研究了常温下注采压差随排量和围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温下天然裂缝损伤特征,对比了不同排量,温差和注入方式下天然裂缝损伤对导流能力演变的影响。实验表明,冷流体注入导致天然裂缝体积较初始时刻显著增加,且破坏方式以弱胶结失效为主,在无围压条件下,损伤将引起裂缝隙宽和缝长增大,提升裂缝连通性,有助于改变裂缝导流能力,故压裂和取热方案设计中应对天然裂缝加以考虑;注采压差随围压和排量增大而增加,最大增幅可达0.6 MPa;高温生产下,注采压差改变量和导流能力演化率变化量最大值分别可达1.11 MPa和26.59%。较大排量和温差下,裂缝损伤特征更为明显。相较于连续注入,间歇注入方式下裂缝损伤程度更为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了主控因素为温差,即热应力是造成裂缝附加导流能力演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证明了天然裂缝损伤在干热岩长期生产过程中分析的必要性,为工程现场施工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长期开采 导流能力演变 天然裂缝 岩石损伤
下载PDF
9种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6
作者 胥富强 王海洋 +3 位作者 师春娟 辛培尧 段利武 王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狼尾草属为禾本科1 a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在饲用、保护生态、观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探讨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基于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获得狼尾草属9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组装与注... 狼尾草属为禾本科1 a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在饲用、保护生态、观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探讨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基于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获得狼尾草属9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组装与注释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9种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其大小在137929~138554 bp之间。叶绿体基因组GC含量范围为38.6%~38.7%,其中IR区GC含量最高,为44%~44.1%,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无明显差异,在IR/SC交界区表现出微小差异。(2)共注释113个基因,包括78个编码蛋白基因、31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对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检测,共检测到389个SSRs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而在非简单序列重复检测中,串联重复所占比例最高。(3)变异位点主要存在于叶绿体LSC和SSC区,筛选出9个差异较大的区域,可作为狼尾草属植物的潜在遗传标记。(4)基于31条狼尾草属植物样本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狼尾草属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成两大分支,阐明了狼尾草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本研究可为狼尾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种群遗传和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行人过街安全岛的心理旋转效应理论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志刚 杨柳 +2 位作者 韩磊 许富强 陈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43-3050,共8页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提出一种具备多级线形诱导、多级轮廓诱导功能的安全岛设施设计方法,以缓解心理旋转效应。结合3ds Max软件构建仿真模型对改善后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并以驾驶人视认距离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针对安全岛改善后方案,交叉口各入口方向驾驶人视认距离能够提升44%以上。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采用多级线形诱导与多级轮廓诱导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并优化驾驶人视距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城市交叉口 行人安全岛 心理旋转 视认距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隧道遮光棚现状统计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富强 杜志刚 +1 位作者 梅家林 韩磊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7-897,共11页
为促进隧道遮光棚的发展,全面阐述中国城市隧道遮光棚的研究进展和建设现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国内外隧道遮光棚的研究成果;其次,借助百度实景地图,调研中国291座城市隧道遮光棚的建设现状;然后,以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对比的方式,... 为促进隧道遮光棚的发展,全面阐述中国城市隧道遮光棚的研究进展和建设现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国内外隧道遮光棚的研究成果;其次,借助百度实景地图,调研中国291座城市隧道遮光棚的建设现状;然后,以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对比的方式,总结城市隧道遮光棚的应用范围、设置长度、减光构造、棚体色彩、洞顶形态等特点。实践与理论的偏差主要体现为:1)遮光棚的应用比例低(43.4%)、长度较短(43.8 m);2)遮光棚的不适眩光问题显著(57.3%),背景色彩普遍未采用暗色调(86.1%);3)针对遮光棚诱导色彩和诱导形态的研究相对滞后。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隧道入口区域 遮光棚 减光构造 棚体色彩 洞顶形态
下载PDF
低等级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标志信息量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坤霖 杜志刚 +2 位作者 王首硕 许富强 梅家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016-1020,1029,共6页
选取30名驾驶人在五条低等级公路隧道进行实车试验,根据香农理论计算试验区域交通标志组合信息量,采集不同信息量水平下驾驶人的眼动(注视、扫视)数据,分析驾驶人眼动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信息量与眼动指标之间的数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选取30名驾驶人在五条低等级公路隧道进行实车试验,根据香农理论计算试验区域交通标志组合信息量,采集不同信息量水平下驾驶人的眼动(注视、扫视)数据,分析驾驶人眼动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信息量与眼动指标之间的数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无交通标志的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的眼动行为不活跃,搜索处理信息困难;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驾驶人的注视(扫视)持续时间指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当总信息量水平在28~40 bits范围内,驾驶人的眼动持续时间较短,平均眼动频率较高,整体搜索视认交通标志信息的眼动模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等级公路隧道 入口区域 交通标志 信息量 眼动
下载PDF
引入Circle映射和正弦余弦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福强 邹德旋 +2 位作者 李灿 罗鸿赟 章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0-90,共11页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搜索寻优过程中存在收敛速度慢、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引入Circle映射和正弦余弦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采用引入Circle映射的种群初始化操作,能获得更加均匀和多样的初始种群,有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搜索寻优过程中存在收敛速度慢、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引入Circle映射和正弦余弦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采用引入Circle映射的种群初始化操作,能获得更加均匀和多样的初始种群,有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采用非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并引入正弦余弦算法中的正弦余弦因子的策略,更好地平衡了算法全局探索能力和局部开发能力。受鲸鱼优化算法启发,提出并采用带有淘汰制的随机搜索策略,增强了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和全局探索的能力。在16个基准测试函数上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4种粒子群相关算法及其他4种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更强的收敛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Circle映射 正弦余弦因子 随机搜索策略 正弦余弦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下载PDF
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系统设置方法
11
作者 雷凯婷 杜志刚 +2 位作者 许富强 梅家林 韩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依据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现状及问题,结合线性视线诱导(简称“线性诱导”)理念,构建了基于线性诱导的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优化框架,提出了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应急诱导方案.结果表明:现阶段大部分低等级公路隧道的... 依据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现状及问题,结合线性视线诱导(简称“线性诱导”)理念,构建了基于线性诱导的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优化框架,提出了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应急诱导方案.结果表明:现阶段大部分低等级公路隧道的应急诱导设置存在路权缺失或不明确、应急照明可靠性差、逃生路线不清晰、设施可视性差等问题.通过线性诱导设施的短/中/长线条、环等主要元素,辅以点状元素,融合自发光诱导技术,形成对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多层轮廓诱导与多层线形诱导,与照明、多点诱导等应急方式相比,基于线性诱导的应急诱导方案可保障路权的清晰明确、强化逃生疏散方向诱导性;同时,对视距视区优化作用显著,停电后疏散标志的可视距离仍然保持较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低等级公路隧道 线性诱导 应急诱导系统
下载PDF
医学博士科普团开展健康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徐福强 张瑄 单琳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9期226-229,共4页
青岛市市立医院组建了由326名博士组成的医学科普团,通过开展博士进社区、录制专栏博士健康宣教课、健康直播等多种方式,传播健康知识理念,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指导精准就医。为组织医学博士群体,开展健康传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 青岛市市立医院组建了由326名博士组成的医学科普团,通过开展博士进社区、录制专栏博士健康宣教课、健康直播等多种方式,传播健康知识理念,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指导精准就医。为组织医学博士群体,开展健康传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博士 健康传播 健康科普团 实践模式
下载PDF
CK10、p16蛋白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侯颖 徐福强 +1 位作者 李艳梅 刘青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 分析CK10、p16蛋白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集的宫颈石蜡标本共200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50例(A组),低级宫颈鳞状上皮... 目的 分析CK10、p16蛋白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集的宫颈石蜡标本共200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50例(A组),低级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50例(B组),高级宫颈鳞状上皮50例(C组),早期宫颈癌50例(D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CK10、p16蛋白的阳性表达,分析CK10、p16蛋白表达对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CK10蛋白在A、B、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66.00%、34.00%和22.00%,在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低,其次是宫颈病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降低。p16蛋白在A、B、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6.00%、64.00%和90.00%,在早期宫颈癌中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宫颈病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高;肿瘤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浅层浸润间质的早期宫颈癌患者CK10蛋白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79、4.781、5.383,P<0.05);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p16蛋白阳性率较高(Z=4.236、5.078,P<0.05);随访5年内,CK10蛋白阴性表达患者2例因肿瘤复发死亡,阳性表达无一例死亡;p1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无一例死亡,阳性表达2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CK10蛋白阳性表达及p1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佳。结论 CK10、p16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或正相关,肿瘤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浅层浸润间质的早期宫颈癌患者CK10蛋白阳性率较高,预后较佳;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p16蛋白阳性率较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K10蛋白 P16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重型国六发动机细颗粒物排放研究
14
作者 张鸿杰 高磊 +1 位作者 陶汉国 徐富强 《时代汽车》 2023年第8期4-6,13,共4页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对于10nm以上颗粒物排放进行管控的需求持续增强。为探究23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23)和10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10)排放特性差异,本文选用一款符合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车实际道路车载...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对于10nm以上颗粒物排放进行管控的需求持续增强。为探究23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23)和10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10)排放特性差异,本文选用一款符合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车实际道路车载法排放试验循环(PEMS),冷热态WHTC循环和WHSC循环,使用颗粒物计数器对试验中PN23和PN10同时进行采样测量。结果表明,PN10和PN23的瞬态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各次试验中PN10比排放结果均显著高于PN23,但对于不同测试循环,PN10和PN23排放差异有所不同;虽然PN10比排放结果显著高于PN23,但其结果仍可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在法规限值不加严的前提下,现有DPF技术可以应对由PN23向PN10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数量 细颗粒物 重型柴油机 PEMS 试验 排放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无人充装系统
15
作者 徐勇 苏延才 +4 位作者 张迪航 何岩 徐福强 陈鑫 张伟前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5期21-23,共3页
传统的液态二氧化碳充装方式是采用人工操作开关阀门控制液态二氧化碳充装量,传统充装方式容易出现充装量不准确、充装工人危险性高、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些生产难题,自主研发设计了液态二氧化碳无人充装系统。生产现场无需... 传统的液态二氧化碳充装方式是采用人工操作开关阀门控制液态二氧化碳充装量,传统充装方式容易出现充装量不准确、充装工人危险性高、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些生产难题,自主研发设计了液态二氧化碳无人充装系统。生产现场无需人员参与,智能化充装控制,利用机器人上下气瓶、气瓶散装格搬运智能小车进行划区域摆放散装格,具有充装量一致、安全、节省劳动力、提高充装效率、提升员工工作形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控制 机器人 无人充装 智能小车
下载PDF
可高效降解甜高粱秸秆产糖的纤维素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富强 王曙阳 +4 位作者 董妙音 姜伯玲 李荞荞 陈积红 李文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为评价实验室自制的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以5种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的5组纤维素酶和商品纤维素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分解微晶纤维素所产的还原糖量及对甜高粱秸秆中纤维素转化率的检测可知,在5组自... 为评价实验室自制的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以5种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的5组纤维素酶和商品纤维素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分解微晶纤维素所产的还原糖量及对甜高粱秸秆中纤维素转化率的检测可知,在5组自制的纤维素酶中,纤维素酶Ⅱ的滤纸酶活最高(1 364.84 U/m L),但纤维素酶Ⅴ对微晶纤维素的分解能力最强,并在50℃,48 h时其对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的转化率最高,达到11.69%,表明纤维素酶Ⅴ可高效分解甜高粱生物质材料转化成可发酵的糖,在发酵生物乙醇和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方面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酶活 微晶纤维素 生物乙醇 纤维素酶 生物质
下载PDF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注采性能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先知 李嘉成 +2 位作者 石宇 许富强 曾义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7,共7页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利用分支井眼强化注采性能进行地热开采,为了研究该系统不同参数对注采效果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多分支井流动传热实验。基于搭建的地热多分支井室内实验系统和人工岩样,开展了地热多分支井注采性能评价实验,研究了不同参...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利用分支井眼强化注采性能进行地热开采,为了研究该系统不同参数对注采效果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多分支井流动传热实验。基于搭建的地热多分支井室内实验系统和人工岩样,开展了地热多分支井注采性能评价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分支井注采能力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多分支井系统与单井开式系统的注采效果。研究发现:降低注入温度,可以增大多分支井地热系统的注入压力,提高其注入能力;增加分支井眼数量和长度,可减小多分支井系统的注入压力,并提高出口排量,提高系统的注采能力;多分支井系统的注采能力明显优于单井开式系统,更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开采与回注。研究表明,多分支井可以提高地热系统的注采能力,研究结果为多分支井地热系统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多分支井 注采性能 实验室试验 人工岩样 注入压力
下载PDF
极端灾害下基于智能楼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负荷恢复力评估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伟 曾博 +1 位作者 徐富强 张建华 《发电技术》 2019年第5期440-447,共8页
作为一类重要的负荷侧资源,智能楼宇中广泛存在的各类分布式电源为极端灾害后电力系统的供电快速恢复及负荷转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智能楼宇负荷恢复力的综合评估框架,用于定量分析和计算极端灾害后智能楼宇末端存活... 作为一类重要的负荷侧资源,智能楼宇中广泛存在的各类分布式电源为极端灾害后电力系统的供电快速恢复及负荷转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智能楼宇负荷恢复力的综合评估框架,用于定量分析和计算极端灾害后智能楼宇末端存活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系统中重要负荷的转带能力。在对智能楼宇内不同类型物理设备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多能互补及能量耦合特性,首先,提出了电能转移量、热能转移量、冷能转移量3项定量评价指标,用于精确量化极端灾害后智能楼宇电源对系统负荷恢复的贡献。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上述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最后,以某一工业园区负荷为例,对所提评估框架进行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智能楼宇正常运行前提下可充分发掘智能楼宇的能源供应潜力,有效提升配电系统在极端灾害下的供能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楼宇 分布式电源 冗余度支撑 电网弹性 供能可靠性
下载PDF
废弃井地热能开发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先知 许富强 宋国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地热能是替代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目前其开发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石油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废弃井,利用废弃井进行地热开发不仅可以缓解能源问题,节省钻井成本,还可以有效控制废弃井所造成的污染。为此,结合... 地热能是替代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目前其开发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石油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废弃井,利用废弃井进行地热开发不仅可以缓解能源问题,节省钻井成本,还可以有效控制废弃井所造成的污染。为此,结合废弃井地热开发的研究现状,对废弃井改造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改造目标井的选取、利用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对废弃井的改造和取热方式进行了讨论。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外废弃井地热能开发还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性研究阶段,与大规模工业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于废弃井地热能开发研究,建议从地热发展整体趋势出发,重点攻克多分支径向井关键技术、改善废弃井系统取热性能、建立智能决策与优化系统、加强地面配套设施研究。研究结果及发展建议对采用废弃井获取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井 地热能 油井改造 技术现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多层合采油藏废弃井网取热性能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先知 许富强 +1 位作者 姬佳炎 石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2,共9页
油田地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行发电、供暖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多层砂岩油藏地热资源储量和产量均约占我国总量的50%,但由于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其注水开发地热过程中普遍存在层间干扰问题,亟需开展多层合采含油热储取热性... 油田地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行发电、供暖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多层砂岩油藏地热资源储量和产量均约占我国总量的50%,但由于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其注水开发地热过程中普遍存在层间干扰问题,亟需开展多层合采含油热储取热性能评价工作。为此,以枯竭油藏(可扩展至高、特高含水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层合采油藏油水两相热流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和初始含油饱和度下层间干扰特征和温度、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层间干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本文的研究条件和模型设置下,生产20年后,不同渗透率储层高、低渗透层的注采压差和生产温度差值分别可达3.27 MPa和24.5 K,远大于含油均质储层各层位对应差值;②初始含油饱和度越小,储层生产温度和注采压差越低,20年后最大差值可达1.32 MPa;③层间干扰对渗透率敏感,高渗透层流体来自同层注入井和其他低渗透层,不同渗透率储层生产温度最高可提升5.33 K。结论认为:①渗透率是影响含油储层生产温度和注采压差的关键参数,而孔隙度对生产特征的影响较小;②注采压差对初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油相存在可显著提高注入压力;③在有边界热源补充的情况下,层间干扰强烈的储层更易获得高取热量,在废弃井取热改造中可优先考虑此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热 废弃井 取热性能 油水两相 层间干扰 孔隙度 渗透率 初始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