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减少中国新生儿出生窒息死亡 被引量:5
1
作者 薛艳萍 xu t +1 位作者 Niermeyer S Lee H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7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国作为增速领先的世界经济力量不断向前发展,妇幼健康状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降低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但是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仍较高。在相对较高的新生儿死亡率背后,存在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提供医疗服... 中国作为增速领先的世界经济力量不断向前发展,妇幼健康状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降低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但是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仍较高。在相对较高的新生儿死亡率背后,存在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存在差异、基层医务人员技术能力较低等因素。为了解决新生儿死亡问题,尤其是减少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十年间,主要的相关各方已经着手在中国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这些努力在临床保健方面已经显现成效,而且在未来会进一步发挥作用,从而改善儿童的长期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复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辽东地区金矿床成因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日祥 杨进辉 +7 位作者 王功文 曾庆栋 薛国强 徐涛 李兴辉 张朋 雷达 朱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92,共16页
华北东部广泛分布着与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相关的金矿床,但不同地区金矿床在研究程度、成矿特征、探明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华北东部的辽东具有与胶东相似的区域地质特征,并共同经历了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作用,但其金成矿的理论研究和... 华北东部广泛分布着与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相关的金矿床,但不同地区金矿床在研究程度、成矿特征、探明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华北东部的辽东具有与胶东相似的区域地质特征,并共同经历了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作用,但其金成矿的理论研究和探明的黄金资源量却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在分析研究辽东区域地质、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和矿床地质基础上,通过深部-浅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大数据AI资源量预测,提出了辽东晚中生代金元素富集主体来自于克拉通破坏诱发的幔源熔流体,金矿床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制,金矿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为主.明确了鸭绿江主断裂带及相关的次级断裂、已知矿集区外围与深部是未来金矿资源勘查的重要区域,预测鸭绿江成矿带黄金资源潜力巨大,具备新增数千吨级黄金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金矿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找矿潜力 找矿突破方向
原文传递
195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
3
作者 穆大鹏 徐天河 闫昊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1-829,共9页
验潮站能够观测海平面长期变化,并被用于重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然而,中国沿海区域的海平面长期变化尚未被揭示.本文构建了一种数据同化方法,可以重构中国沿海地区1950年以来的海平面上升.该方法以全球验潮站观测为约束,同时利用气候... 验潮站能够观测海平面长期变化,并被用于重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然而,中国沿海区域的海平面长期变化尚未被揭示.本文构建了一种数据同化方法,可以重构中国沿海地区1950年以来的海平面上升.该方法以全球验潮站观测为约束,同时利用气候模式输出的动态海平面和陆地水质量迁移导致的海平面指纹效应.本文重构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接近.中国沿海地区20个验潮站的重构结果显示,1950~2020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95±0.33)mm a^(-1),高于同时期的全球平均上升速率(1.71±0.17)mm a^(-1).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在1980年以后是之前速率的3倍以上,速率从1950~1980年的(0.84±0.28)mm a^(-1)增加到1980~2020年的(3.12±0.21)mm a^(-1).该发现说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加速上升,这些结果增进了对中国沿海海平面长期变化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中国沿海 验潮站 数据同化
原文传递
血清netrin-1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改善相关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莉 叶鹏 +14 位作者 Guo D Zhu Z Zhong C Peng H Wang A xu t Peng Y xu t Chen CS Li Q Ju Z Geng D Chen J Zhang Y He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497,共1页
先前的实验研究表明,血清netrin-1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相关。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netrin-1的变化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清netrin-1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3346例中国急... 先前的实验研究表明,血清netrin-1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相关。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netrin-1的变化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清netrin-1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3346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高血压试验(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ATIS)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血清netrin-1水平,所有患者均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是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和严重残疾(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评估 血清 脑卒中患者 抗高血压 研究人员 量表评分 病后
原文传递
胶东成矿省巨量金成矿模型:来自地壳速度结构的约束 被引量:2
5
作者 侯爵 徐涛 +4 位作者 艾印双 俞贵平 杨英杰 许博 王庆飞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7-2952,共16页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带;在矿化规模和强度更大的成矿省西部下方8~12km处发育高速异常体,可能含有大量斜长角闪岩类组分,为金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此外,成像结果还显示,在成矿省西部和东部分别发育犁式断层系统和陡倾斜断层系统.结合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及区域上金矿化与镁铁质岩脉有密切时空关系的地质事实,文章提出了基于地震学约束的胶东地区金成矿过程模型:镁铁质岩浆的积聚和脱气导致大规模成矿之前在中地壳形成热液蚀变带(LVZ);后来,随着上升流软流圈的加热,壳内蚀变带释放出含金流体,在犁式断层系统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又可能从上地壳斜长角闪岩等岩石中萃取出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后,富金流体继续沿不同的断层系统向上运移并因条件改变而发生矿质沉淀,在西部以韧-脆性为主的犁式断层系内形成大规模的蚀变岩型矿石,而在东部陡倾斜脆性断层系内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石英脉型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省 成矿流体 噪声成像 地壳速度结构
原文传递
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55
6
作者 杨元喜 刘焱雄 +4 位作者 孙大军 徐天河 薛树强 韩云峰 曾安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6-945,共10页
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涉及基准信标方舱研制、网型设计、勘选布放、观测策略、观测模型建立与优化、数据处理策略等.文章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探索其技术途径;分别描述了浅海海底方舱和深海海底方舱建设... 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涉及基准信标方舱研制、网型设计、勘选布放、观测策略、观测模型建立与优化、数据处理策略等.文章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探索其技术途径;分别描述了浅海海底方舱和深海海底方舱建设的基本构想,提出了适用于水下定位导航的海底大地基准网整体建设准则和用于地壳运动监测的整体网型设计准则.为了提高海底大地基准网的应用效能,海底网型以对称网型为主;海底基准点定位的海面观测也以对称观测构型为主,建议采用圆形观测和交叉十字(或井字型)观测相结合的海底定位模式;GNSS相位中心与声学换能器的偏移改正,建议采用外部测定与模型参数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声速误差影响改正建议采用观测值改正与参数化模型改正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模型改正为主削弱声线误差对海底定位的影响.利用文章的基本设计,分别进行了浅海和深海定位试验.在浅海充分验证海底方舱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3000m水深的长期海底基准点,该基准点初步定位结果内符精度优于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测量 海底大地控制网 海底方舱 水下导航 声呐定位
原文传递
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行为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熊小林 刘星成 +8 位作者 李立 王锦团 陈伟 阮梦飞 许婷 孙众星 黄芳芳 李建平 张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5-1798,共14页
微量元素分配对于理解俯冲带地球化学过程及物质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并重点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问题.(1)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性质和元素迁移:讨论了俯冲带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元素(特... 微量元素分配对于理解俯冲带地球化学过程及物质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并重点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问题.(1)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性质和元素迁移:讨论了俯冲带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元素(特别是高场强元素)的迁移能力和关键控制因素,指出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可能为俯冲带元素迁移过程、机制以及弧岩浆成因等提供新的视角和认识.(2)地幔楔熔融过程中过渡族元素行为:第一排过渡族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从相容到不相容,价态不变的元素如Sc、Ti、Co、Ni、Zn分配主要取决于残留矿物组合和温度,价态变化的元素如V、Fe分配除了受控于矿物组合和温度外,也是氧逸度的函数.因此,过渡族元素的分配行为对示踪地幔楔岩性不均匀性和氧逸度有重要应用.(3)元素分配特异性与弧岩浆演化过程示踪:石榴子石和角闪石对Dy/Yb分配具有特异性,金红石和角闪石对Nb/Ta分配具有特异性;弧岩浆Dy/Yb和Nb/Ta总体随SiO2增加而减小,显示角闪石结晶分异可能最为重要.(4)硫和亲硫元素行为与斑岩成矿:俯冲带Cu、Au等亲硫元素的行为由硫化物和流体控制,由此富水中酸性岩浆体系硫化物稳定性、流体出溶相对硫化物结晶的时机、流体/硫化物质量比率和Cu、Au流体/熔体分配等对理解Cu、Au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富集和亏损行为尤为重要.中酸性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弧岩浆分异演化,下地壳中酸性岩浆发生流体出溶以及Cu、Au流体/熔体和流体/硫wj化物分配可能是定量理解Cu、Au如何从深部迁移到浅部成矿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超临界流体 过渡族元素 元素分配 亲硫和成矿元素
原文传递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星成 许婷 +2 位作者 熊小林 李立 李建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77-1488,共12页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制约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富集和迁移.大型金矿床需要巨量的金从上地幔-下地壳源区向浅部地壳迁移,岩浆与热液中高的金溶解度有助于源区形成富金的岩浆并有效运移.本文系统梳理了金在岩浆和热液流...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制约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富集和迁移.大型金矿床需要巨量的金从上地幔-下地壳源区向浅部地壳迁移,岩浆与热液中高的金溶解度有助于源区形成富金的岩浆并有效运移.本文系统梳理了金在岩浆和热液流体中的络合形式以及金在岩浆熔体与流体间的分配行为及影响因素,结合最新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述了温度、压力、氧逸度、硫逸度、熔体组成与挥发分(水、二氧化碳、氯、硫)对岩浆中金溶解度的影响.本文强调岩浆中金的溶解度主要受控于岩浆中的挥发分:岩浆中还原性硫(S^(2-)和HS^(-))的含量越高,金溶解度越高.在高温、高压、富水及中等氧逸度条件下,岩浆可以溶解更多还原性的硫,因而提高了岩浆运移金的能力.如果华北金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幔源熔/流体,那么从巨量金运移的角度,可以限定深部富金岩浆产生于中等氧逸度(S^(2-)与S^(6+)共存)的富水条件.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滞留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大地幔楔,不仅造成了华北克拉通减薄,也创造了有利于巨量金迁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金溶解度 硫溶解度 挥发分 高温高压实验
原文传递
哀牢山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掀斜式抬升:来自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的证据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路 白志明 +5 位作者 徐涛 武振波 黄敏夫 俞贵平 陈俊磊 郑孟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9-1082,共14页
地质研究表明,新生代以来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先后经历了掀斜式抬升和复杂成矿过程.为探讨该区大坪、长安等重要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深部结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在云南南部布设一条长240km、台间距约500m的短周期密集台阵剖面.利用台阵... 地质研究表明,新生代以来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先后经历了掀斜式抬升和复杂成矿过程.为探讨该区大坪、长安等重要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深部结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在云南南部布设一条长240km、台间距约500m的短周期密集台阵剖面.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数据,用接收函数H-κ扫描和共转换点叠加方法,揭示了绿春-马关剖面地壳精细结构特征,并获得以下认识:(1)剖面下方地壳平均厚度37km,平均波速比为1.75;哀牢山隆起下方地壳偏厚,地壳平均波速比为异常高值1.79,高于东西两侧的华南和印支地块,可能暗示造山后地壳内富含铁镁质组分或存在热流体异常.(2)哀牢山隆起下方的中上地壳存在显著倾斜界面,指示哀牢山中上地壳在造山过程中遭受了强烈变形;较弱的Moho界面Pms转换波震相、上地幔顶部较低的P波速度、地表高热流值及普遍发育的温泉等证据表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存在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包括幔源岩浆的底垫作用(东强西弱)、印度板块侧向碰撞的挤压作用及红河断裂走滑运动引起的差异性隆升等,这些深部作用共同导致了哀牢山的掀斜式抬升.(3)结合矿集区的位置、地壳平均波速比变化特征、小震分布、Moho界面形态及Pms震相振幅横向变化情况等,推测哀牢山断裂是新生代深部成矿岩浆上涌的通道,对该时期哀牢山地区发育多形式金属矿床起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金及多金属矿床 掀斜式抬升 短周期密集台阵 接收函数
原文传递
华南东北部中生代铜金钨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来自英山-常山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爵 徐涛 +4 位作者 吕庆田 白志明 张永谦 张智宇 杨丹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05-2322,共18页
为理解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实施了一条北起湖北英山、南至浙江常山、长达350km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穿越北部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中部江南钨矿带和南部钦杭铜多金属成矿带.探测结果表明:剖面速... 为理解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实施了一条北起湖北英山、南至浙江常山、长达350km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穿越北部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中部江南钨矿带和南部钦杭铜多金属成矿带.探测结果表明:剖面速度结构呈现显著的垂向分层、横向分块图像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显示高速和高V_(p)/V_(s)特征,Moho界面显著上隆,地壳减薄至31km,下地壳高速异常显著,具有壳幔过渡特征;江南成矿带以江南断裂和景德镇-黄山断裂为岩石圈边界,总体显示地壳尺度的低速异常和低V_(p)/V_(s)特征;钦杭成矿带地壳显示高速异常和高V_(p)/V_(s)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和钦杭成矿带的高速异常代表了相对富铜金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其形成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和/或新元古代洋壳物质残留有关,为中生代铜金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物源.江南成矿带显示富W-Sn的古老地壳特征,其部分熔融是超大型钨矿形成的关键.文章提出,中生代以来的软流圈地幔自扬子/华夏拼合带向扬子陆块北部大规模斜向上涌,是导致华南东北部铜金钨爆发式成矿的深部驱动机制;块体拼合带和边界断裂带等岩石圈不连续,是向下沟通深部热流、向上疏导岩浆流体的主干通道,控制着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东北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人工源地震 英山-常山 地壳速度结构
原文传递
Noah-MP陆面模式在高寒草地生长季水热交换的模拟评估和改进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爽 郑东海 +4 位作者 刘绍民 徐自为 徐同仁 郑辉 杨晓帆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9-696,共18页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生态系统,其水热交换的准确模拟对于加强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黑河流域上游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四个高寒草地站点生长季观测数据,对Noah-MP陆面模式的集合数...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生态系统,其水热交换的准确模拟对于加强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黑河流域上游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四个高寒草地站点生长季观测数据,对Noah-MP陆面模式的集合数值模拟进行了评估,并对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首先开展了生长季7个主要物理过程/物理量的集合数值模拟试验,共计1008种参数化选项组合方案,并基于泰勒技巧分选取适合高寒草地水热交换模拟的参数化选项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热力学粗糙度、土壤水力性质和根系垂直分布的参数化方案进一步改进了Noah-MP的水热交换模拟精度.研究发现:(1)Noah-MP在高寒草地生长季的水热交换模拟主要受植被动态生长(Dveg)、冠层气孔阻抗(Crs)、地表径流与地下水(Run)和地表热力交换系数(Sfc)四个物理过程/物理量的影响,它们的参数化选项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2)Noah-MP框架下选取的最优参数化选项组合方案在所有站点均存在明显的感热通量(H)高估和土壤水分(θ)低估的问题;(3)通过引入新的热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能够显著改进H的高估问题,进一步引入考虑有机质影响的土壤水力性质参数化方案和新的根系垂直分布函数能够显著改进θ的低估问题.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改进陆面模式在高寒草地的水热交换模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h-MP陆面模式 高寒草地 集合数值模拟试验 参数化选项组合方案 参数化方案改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