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并应用FLIR Tool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在术中对穿支血管及轴形血管进行验证,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有11处软组织缺损,均行皮瓣修复。热成像仪检测结果显示,8处皮瓣血供良好,3处皮瓣血供不佳。血供良好的8处皮瓣,术后观察到1处皮瓣出现部分坏死。血供不佳的3处皮瓣,术后观察到2处皮瓣出现远端表浅坏死,1处皮瓣术后血供好,未发生坏死。在此基础上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为66.7%(2/3),特异性为87.5%(7/8),准确性为81.8%(9/11),阳性预测值为66.7%(2/3),阴性预测值为87.5%(7/8)。术前探测穿支血管16支,术中证实13支;探测10支血管链,术中证实10支血管链。结论: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术前探查血管穿支、血管链用于辅助皮瓣设计,术中术后监测皮瓣的皮温、血运以预测、预防皮瓣的坏死方面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可客观有效地辅助外科医生设计皮瓣、评估皮瓣血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干预对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4a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最终纳入进行择期PCI手术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6例,随机分为...目的:探讨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干预对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4a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最终纳入进行择期PCI手术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6例,随机分为RIPC组(n=175)、对照组(n=171)。RIPC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2 h给予RIPC干预,监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6 h hs-cTnI的水平。结果:RIPC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前hs 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0.00,0.03)vs.0.02(0.01,0.03),P=0.497]。PCI术后16 h时,同对照组相比,RIPC组患者术后hs-cTnI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5倍、10倍、15倍、20倍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RIPC组患者4a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44.0%vs.56.7%,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IPC、LVEF是4a型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吸烟史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择期PCI并置入DES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PCI术前2 h RIPC能够显著降低PCI术后hs-cTnI水平及4a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并应用FLIR Tool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在术中对穿支血管及轴形血管进行验证,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有11处软组织缺损,均行皮瓣修复。热成像仪检测结果显示,8处皮瓣血供良好,3处皮瓣血供不佳。血供良好的8处皮瓣,术后观察到1处皮瓣出现部分坏死。血供不佳的3处皮瓣,术后观察到2处皮瓣出现远端表浅坏死,1处皮瓣术后血供好,未发生坏死。在此基础上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为66.7%(2/3),特异性为87.5%(7/8),准确性为81.8%(9/11),阳性预测值为66.7%(2/3),阴性预测值为87.5%(7/8)。术前探测穿支血管16支,术中证实13支;探测10支血管链,术中证实10支血管链。结论: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术前探查血管穿支、血管链用于辅助皮瓣设计,术中术后监测皮瓣的皮温、血运以预测、预防皮瓣的坏死方面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可客观有效地辅助外科医生设计皮瓣、评估皮瓣血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干预对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4a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最终纳入进行择期PCI手术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6例,随机分为RIPC组(n=175)、对照组(n=171)。RIPC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2 h给予RIPC干预,监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6 h hs-cTnI的水平。结果:RIPC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前hs 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0.00,0.03)vs.0.02(0.01,0.03),P=0.497]。PCI术后16 h时,同对照组相比,RIPC组患者术后hs-cTnI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5倍、10倍、15倍、20倍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RIPC组患者4a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44.0%vs.56.7%,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IPC、LVEF是4a型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吸烟史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择期PCI并置入DES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PCI术前2 h RIPC能够显著降低PCI术后hs-cTnI水平及4a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