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墨里造山与松潘-甘孜锂矿链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志琴 郑碧海 +6 位作者 朱文斌 魏海珍 洪涛 高建国 舒良树 马绪宣 赵宇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3-1357,共25页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部的早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底砾岩和煤系地层(~201 Ma)不整合在晚三叠世褶皱地层及花岗岩体之上,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时限提供了直接证据。松潘-甘孜地体中的甲基卡、可尔因、扎乌龙和白龙山-大红柳滩等稀有金属矿集区具有共同特征:赋存在由核部高分异S型花岗岩和幔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组成的片麻岩穹隆构造中、经历了巴罗-巴肯变质作用、含锂伟晶岩脉侵位在花岗岩体上部的伸展空间。通过对松潘-甘孜地体区域地质调查和对矿集区的变质、变形、岩浆和成矿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该地体经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过程:(1) 230~220 Ma:地壳缩短和加厚阶段,以盖层大规模强烈褶皱、逆冲带,盖层与基底之间向南的滑脱变形为特征,伴随深熔和巴罗式变质作用;(2) 220~190 Ma:地壳减压折返阶段,大量花岗岩侵位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中、形成片麻岩穹隆并伴随巴肯式变质作用。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高度分异及岩浆不混溶作用,导致侵位在片麻岩穹隆顶部伸展空间的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成矿。此外,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JSD)揭示了甲基卡矿集区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制含锂伟晶岩脉的成矿机制,推测大规模中下地壳基底深熔驱动岩浆上升,岩浆体沿上地壳中的构造面推叠形成岩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墨里造山 松潘-甘孜地体 伟晶岩型锂矿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竣工——为建立伟晶岩型锂矿成矿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11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高建国 舒良树 章荣清 车旭东 王国光 李伟强 魏广祎 彭弘韬 黄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69-3171,共3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松潘-甘孜地体东部地区,地质上的主要特征包括以扬子陆块为基底,广布巨厚三叠纪浊积岩,大量中生代花岗岩侵位,以及发育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由南京大学卓越计划资助的“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首...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松潘-甘孜地体东部地区,地质上的主要特征包括以扬子陆块为基底,广布巨厚三叠纪浊积岩,大量中生代花岗岩侵位,以及发育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由南京大学卓越计划资助的“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首次在伟晶岩型锂矿矿集区实施的深地工程,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矿机制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 成矿理论 科学钻探 成矿机制 浊积岩 深部结构 扬子陆块 青藏高原北缘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锂矿床伟晶岩结构分带及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3
作者 朱文斌 许志琴 +8 位作者 林和丰 周明召 朱鋆悦 靳文楷 罗祥龙 章荣清 车旭东 李广伟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8-1379,共22页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另一种分带性表现为伟晶岩和成矿系统的区域分带,通常以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为中心,围绕花岗岩数以百计的伟晶岩脉显示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和矿化类型,越向外围,伟晶岩的演化程度越高。区域分带内的伟晶岩单个脉体的规模不大、内部分带性差、含矿性各不相同,甲基卡锂矿就是这一类伟晶岩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甲基卡矿区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含Be的9号脉、含Li的133号脉和含Nb、Ta的528号脉具有相对较好的内部结构分带性,而含Li的104号脉和308号脉的内部分带性则相对较差,推测与脉体内部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甲基卡矿区伟晶岩脉的相互穿插现象说明,矿区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科学钻探在JSD-2和JSD-3两个钻孔中均发现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侵入在不含矿的马颈子花岗岩中,佐证了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的存在。伟晶岩中不同矿物U-Pb定年结果表明,全区伟晶岩的形成至少有两期,分别发生在213~206 Ma和199~191 Ma。依据钻孔JSD-1的研究表明,岩浆由深至浅逐步向高分异方向演化。从下向上,花岗岩与伟晶岩同步演化,花岗岩依次出现黑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依次出现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根据不同深度伟晶岩的矿化特点,矿床的垂向分带大致划分如下:0~105 m的Li-Be-Nb-Ta矿化带;0~860 m的Be-Nb-Ta矿化带;0~1730 m的第一期Nb-Ta矿化带;1730~3170 m的无矿伟晶岩带;3170~3211 m的第二期Nb-Ta矿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内部分带 区域分带 伟晶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诊间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4
作者 孙玉 郭守玉 +3 位作者 徐志琴 朱嵘 武有萍 李秀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77-180,1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诊间血压变异性及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WHO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年轻老年人组,年龄60~74...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诊间血压变异性及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WHO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年轻老年人组,年龄60~74岁,共121例;高龄老年人组,年龄≥75岁,共10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年轻老年人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人组尿蛋白、合并慢性肾脏病比例显著高于年轻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人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平均舒张压、舒张压标准差、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年轻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两组mSBP、mDS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诊间血压变异性升高,且血压水平与肾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诊间血压变异性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
下载PDF
一种面向丁羟推进剂燃速预测的机器学习融合模型
5
作者 孙娜 林可仁 +3 位作者 沈坚 王心怡 许志钦 张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建立了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原材料参数和组分含量为输入变量、燃速值为输出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经验性单因素规律对包括随机森林回归、支持向量回归、高斯过程回归、核岭回归和径向基函数模型等进行了初筛;然后,以... 建立了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原材料参数和组分含量为输入变量、燃速值为输出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经验性单因素规律对包括随机森林回归、支持向量回归、高斯过程回归、核岭回归和径向基函数模型等进行了初筛;然后,以最大绝对误差(AE_(max))、最大相对误差(RE_(max))、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模型的性能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筛选出最大相对误差RE_(max)<5%的模型,对通过筛选的模型进行融合获得最终的燃速预测模型,并将融合模型与单一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利用样本集外的10组数据对融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融合模型的RE_(max)和RMSE小于任何单一模型,其中AE_(max)=0.68、RE_(max)=3.97%、RMSE=0.3214、MAE=0.253,可实现对此类HTPB推进剂燃速的高精度、高效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推进剂 燃速预测 机器学习 多模型融合
下载PDF
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6
作者 徐志琴 朱嵘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73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AHI<15,29例),中度...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73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AHI<15,29例),中度组(15≤AHI<30,15例)和重度组(AHI≥30,29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常规生化、既往病史),多导睡眠监测结果(AHI、OAHI、ODI、RERA),超声心动图(LAD、RAD、IVS、LVPW、LVEF)。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超声心动图的差异,并探究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中重度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任意2组患者AHI、OAHI和OD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RE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重度组与中度组患者IVS和LV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患者LAD、IVS和LV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LAD、IVS和LVPW分别与AHI、OAHI、ODI均呈正相关(P<0.05),仅LVPW与RERA呈正相关(P<0.05)。结论OSAHS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随病情的加重变化显著。其中,LAD、IVS和LVPW分别与AHI、OAHI、ODI均呈正相关,对于临床OSAHS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超声心动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Asprosin在生殖细胞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志琴 谭晓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58-561,共4页
Asprosin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精子无力症是影响生育的常见疾病。Asprosin通过促进卵泡刺激素(LH)诱导小颗粒细胞雌二醇的生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小颗粒细胞孕... Asprosin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精子无力症是影响生育的常见疾病。Asprosin通过促进卵泡刺激素(LH)诱导小颗粒细胞雌二醇的生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小颗粒细胞孕酮的生成等方式调节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和优势卵泡排卵。Asprosin作用于下丘脑和睾丸,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促进生殖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增加精子的数量、存活率和运动能力。Asprosin参与调节卵泡的生长和精子的发生,为不育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rosin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生殖细胞
下载PDF
间位芳纶分步式还原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8
作者 夏亚辉 徐执钦 曹根阳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21-27,50,共8页
为了扩大间位芳纶用高耐光色牢度染料的选择范围以及提高其染色后的色深、耐光性,将常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高耐光色牢度还原染料,采用环保型载体FD-C对间位芳纶纱线进行分布式染色。测试K/S值、色牢度、表面形貌、力学及热学性能、结... 为了扩大间位芳纶用高耐光色牢度染料的选择范围以及提高其染色后的色深、耐光性,将常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高耐光色牢度还原染料,采用环保型载体FD-C对间位芳纶纱线进行分布式染色。测试K/S值、色牢度、表面形貌、力学及热学性能、结晶度的变化,探讨还原染料及环保载体FD-C对间位芳纶纱线的染色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当还原蓝ER用量为3%(omf)时,间位芳纶还原染料载体染色的优化工艺为:入染前加入60 g/L载体FD-C,以1℃/min升温至130℃,保温60 min后降温至40℃;再次加入20 g/L的载体FD-C,再以1℃/min升温至70℃保温20 min;最后皂洗。该工艺的染色效果最佳。与不加载体相比,染色纱线的K/S值提升了5.2,耐日晒色牢度提升了2级;染色纱线仍具有优异的力学及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染料 载体 间位芳纶纱线 染色效果 染色性能
下载PDF
蒽醌系还原染料不同母液条件对间位芳纶纱线的染色对比
9
作者 夏亚辉 徐执钦 +1 位作者 郗晨 曹根阳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9-14,18,共7页
为了提高还原染料母液稳定性及对间位芳纶染色后的耐日晒性,选用耐日晒性较好的蒽醌系还原染料红F3B、黄FG、蓝ER,以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并采用干缸还原法配制隐色体母液技术对间位芳纶纱线染色。通过二氧化硫脲用量、氢氧化钠用量、... 为了提高还原染料母液稳定性及对间位芳纶染色后的耐日晒性,选用耐日晒性较好的蒽醌系还原染料红F3B、黄FG、蓝ER,以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并采用干缸还原法配制隐色体母液技术对间位芳纶纱线染色。通过二氧化硫脲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染料用量、母液的还原温度及保温时间,研究母液稳定性对间位芳纶纱线染色效果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3只染料用量均为20 g/L,氢氧化钠用量为20 g/L,还原温度为50℃时加入15 g/L的二氧化硫脲并保温8 min,母液的还原效果最佳。在染液3%(omf)时,采用红F3B染色样的K/S值为3.80;采用黄FG染色样的K/S值为5.37;采用蓝ER染色样的K/S值为4.91;其耐日晒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大于等于3级,同时力学性能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芳纶纱线 还原染料 二氧化硫脲 色牢度
下载PDF
Rab35、TRIM8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李丹 左学骞 +3 位作者 赵海波 孙洪芳 徐志钦 桑银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Rab35、三结构域蛋白8(TRIM8)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E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b35、TR... 目的探讨Rab35、三结构域蛋白8(TRIM8)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E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b35、TRIM8表达,比较E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b35、TRIM8表达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EC组织中Rab35、TRIM8表达阳性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EC患者生存情况。结果EC癌组织Rab35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TRIM8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FIGO分期ⅢA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癌组织Rab35表达阳性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P<0.05),FIGO分期ⅢA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癌组织TRIM8表达阳性率低于FIGO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Rab35表达阳性是E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TRIM8表达阳性是EC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ab35表达阳性EC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Rab35表达阴性患者(Log-Rankχ~2=11.523,P<0.001);TRIM8表达阳性EC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高于TRIM8表达阴性患者(Log-Rankχ~2=9.683,P<0.001)。结论EC组织中Rab35表达阳性率上调,TRIM8表达阳性率下调,且与EC低分化、FIGO分期ⅢA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低生存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Rab35 三结构域蛋白8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矿新理论——记“川西甲基卡锂矿科学钻探”创新成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8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章荣清 车旭东 李伟强 王国光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3146,共14页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直接产物;(5)揭示与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马颈子S型花岗岩体,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大花岗岩基,而是由若干“无根”的穹状花岗岩席与岩席之间的变质岩及侵入其中的含矿伟晶岩群组成的“多层三明治”结构。由此我们提出了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颠覆性的控矿理论;(6)提出了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基墨里造山过程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过程:经历230~190 Ma以来的深部剪切熔融、岩浆沿裂隙向上注入、在半塑性上地壳域中沿已存在的逆冲断裂(或剪切带)生成花岗岩席岩浆库、伴随岩浆上升减压造成岩席的穹状隆起,以及围岩中伴随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造成在多期岩浆-热液的作用下的伟晶岩成矿过程;(7)提出甲基卡锂矿区的下部类似丹巴式深地壳混合岩化基底的深熔作用是甲基卡花岗岩席的成因和岩浆源区的假设;(8)岩芯的低温年代学反演结果表明甲基卡矿区存在三个阶段的剥露速率变化,并估算了甲基卡锂矿区成矿(<200~190 Ma)以来的总体剥蚀厚度为5±1 km,推断新生代以来甲基卡穹隆较低的剥蚀速率为该区锂矿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9)提出甲基卡式富锂伟晶岩成矿的6大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 科学钻探 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 穹状花岗岩席 多阶段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Late Triassic Granites From the Quxu Batholith Shedding a New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Gangdese Belt in Southern Tibet 被引量:18
12
作者 MENG Yuanku xu zhiqin +1 位作者 xu Yang MA Shi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62-481,共20页
The Gangdese magmatic belt formed during Late Triassic to Neogene in the southernmost Lhasa terran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interpreted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a continental margin related to the northward subdu... The Gangdese magmatic belt formed during Late Triassic to Neogene in the southernmost Lhasa terran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interpreted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a continental margin related to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ic slab beneath Eurasia and it is the key in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southern Tibet prior to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ic crust formed the Gangdese magmatic belt, but the occurrence of Late Triassic magmatism and the detailed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rn Tibet are still debated. This work presents new zircon U-Pb-Hf isotope data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 mylonitic granite pluton in the central Gangdese belt, southern Tibet. Zircon U-Pb dating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samples yields consistent ages of 225.3~=1.8 Ma and 229.9~1.5 Ma,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granite pluton was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Late Triassic instead of Early Eocene (47-52 Ma)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Geochemically, the mylonitic granite pluton has a sub-alkaline composition and low-medium K calc-alkaline affinities and it can be defined as an I-type granite with metaluminous features (A/CNK〈I.1). The analyzed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enrichments of LREE and pronounced depletions of Nb, Ta and Ti, suggesting that the granite was generated in an island-arc setting. However, the use of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indicates a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Zircon Lu-Hf isotope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 has highly positive till(t) values ranging from +13.91 to +15.54 (mean value +14.79), reflecting the input of depleted mantle material during its magmatic evolution, consistent with Mg# numbers. Additionally, the studied samples also reveal relatively young Hf two-stage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238 Ma to 342 Ma (mean value 292 Ma), suggesting that the pluton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crust. Geochemical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also suggest that the granite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fic lower crust.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ylonitic granite, its geochemical fingerprints as well as previous studies, we propose that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ic slab beneath the Lhasa terrane had already commenced in Late Triassic (-230 Ma), and that the Late Triassic magmatic events were formed in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hat subsequently evolved into the numerous sub- terranes, paleo-island-arcs and multiple collision phases that form the present southern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Triassic Neo-Tethys Oce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Gangdese batholith southern Tibet
下载PDF
内燃式热风炉全周期操作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赵明 许智钦 +5 位作者 潘玉华 马萍 李卫东 马光宇 孟凡双 李东生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以某钢厂内燃式热风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炉整体三维稳态CFD模型与蓄热室格子砖单孔道二维非稳态CFD模型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热风炉内燃烧、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计算,预测送风温度,确定热风炉燃烧期的最佳操作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 以某钢厂内燃式热风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炉整体三维稳态CFD模型与蓄热室格子砖单孔道二维非稳态CFD模型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热风炉内燃烧、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计算,预测送风温度,确定热风炉燃烧期的最佳操作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热风炉整体三维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蓄热室格子砖单孔道二维非稳态模型的入口边界条件,能够准确模拟热风炉在各操作时期的热状态。热风炉燃烧期的最佳操作条件是空气消耗系数在1.0~1.1范围内,进入蓄热室的烟气平均温度最高可达1390℃,热风温度最高可达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式热风炉 数值模拟 操作优化 热风温度 节能
下载PDF
试论中国大陆“硬岩型”大型锂矿带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41
14
作者 许志琴 王汝成 +1 位作者 赵中宝 付小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106,共16页
地球中矿床,记录了地球的物质组成、流体性质与成分、热演化历史、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构造环境乃至地球深部驱动力的各种信息。富含稀土金属元素的锂(铍铌钽铯铷)资源已从普通的矿产资源变成未来的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地球中矿床,记录了地球的物质组成、流体性质与成分、热演化历史、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构造环境乃至地球深部驱动力的各种信息。富含稀土金属元素的锂(铍铌钽铯铷)资源已从普通的矿产资源变成未来的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中国"硬岩型"伟晶岩脉型锂矿的重大找矿突破使其成为未来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心"!此脉型锂矿尽管在伟晶岩的成分分带、新矿物的发现、地球化学的演化与稀有金属的富集机制、熔体—流体的来源与结晶分异、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伟晶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地球动力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中国大陆大型"硬岩型"锂矿带的成矿构造背景的视角出发,探讨锂矿资源在碰撞型和增生型造山带中的构造成因及其找矿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大陆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横贯2800km的松潘-甘孜-甜水海地体中,为古特提斯大洋闭合、地体汇聚碰撞形成的巨型印支碰撞造山带;以马尔康、甲基卡和大红柳滩伟晶岩型的锂矿床为代表的锂矿带的形成,与具有时空上相关联的印支造山期花岗岩浆作用、局部熔融的花岗伟晶脉侵位以及三叠纪复理石地层的高温巴罗式变质作用的"片麻岩穹窿"构造有关。中亚造山系的阿尔泰增生造山带为古亚洲洋形成过程中大陆边缘增生的结果,具有在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岩浆-深熔-变质-成矿"四位一体的"片麻岩穹窿"构造背景,以及与古生代花岗岩成因无关的三叠纪含稀土伟晶岩脉的发育。作者认为松潘-甘孜-甜水海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具有战略意义、最有远景的巨型硬岩型锂矿带,查明三叠纪"片麻岩穹隆"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四位一体的"岩浆-熔融-变质-变形"在造山过程中的时空关系和自组织行为,以及对成矿的制约;查明含矿伟晶岩脉与花岗岩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关系以及锂元素迁移、富集熔浆的就位过程;追寻锂、铍、铌、钽等稀土元素的物源,实施重点锂矿集区的科学钻探工程,建立片麻岩穹隆的"构造-岩性-成矿"科学剖面,开展大型锂矿带构造背景与大陆动力学的多学科地学基础研究,是找矿突破的科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型锂矿 松潘-甘孜-甜水海地体 成矿构造背景 锂元素 片麻岩穹窿
下载PDF
川西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科学问题和科学意义 被引量:36
15
作者 许志琴 王汝成 +3 位作者 朱文斌 秦宇龙 付小芳 李广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77-2189,共13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关的花岗岩属性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关系及分异作用"、"稀有金属的"源-运-储-剥"过程"、"变形-变质-岩浆-成矿的造山过程:从热量耗损到锂的富集",以及"含稀有元素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为锂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构造背景、制约要素、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为找矿远景预测靶区提供科学标志,并力图建立创新性锂矿成因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铍-钽稀有资源 松潘甘孜 片麻岩穹隆 伟晶岩 源-运-聚成矿过程 科学钻探
下载PDF
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 被引量:31
16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4 位作者 郑碧海 舒良树 李广伟 车旭东 秦宇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7-2954,共18页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我国新能源矿产战略构思和突破之关键,构建新能源锂矿战略的思路,强调运用大陆动力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探索,以查明中国大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深部状态、锂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锂矿"源-运-聚"的成矿机制,为实现锂矿资源的增储、矿集区的合理布阵、扩大上游开发前景,以及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锂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锂矿战略 成矿背景对比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新护士压力应对方式与转型冲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孟召霞 徐志钦 +6 位作者 张倩倩 王慧玲 南桂英 汪启荣 李娜 刘桂芹 刘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3-675,共3页
[目的]了解新护士转型冲击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48名,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3±0.53... [目的]了解新护士转型冲击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48名,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3±0.5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22±0.47)分,转型冲击总均分为(3.57±0.53)分;新护士转型冲击与积极应对方面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消极应对方面不相关(r=0.168,P>0.05);新护士转型冲击30.2%由压力应对方式决定。[结论]新护士具有较强的转型冲击体验,以身体方面的冲击最为严重,经常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新护士转型冲击较小。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除应注重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帮助新护士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应对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转型冲击 压力应对 相关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从安第斯到冈底斯: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 被引量:22
18
作者 许志琴 赵中宝 +2 位作者 马绪宣 陈希节 马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a大洋板块多阶段向东俯冲在南美大陆之下后形成的以"大洋板块深(陡)-浅(平)俯冲交替、洋岛-地体增生拼贴、碰撞和俯冲型高原隆升"为特征的现代"安第斯岛弧带"和"安第斯-科迪勒拉俯冲型增生造山系"。位于亚洲大陆内部的冈底斯造山系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和洋盆闭合以及印度-亚洲碰撞的两重阶段,具体包括早中生代开始的新特提斯"多洋岛"形成和向拉萨地体的多阶段俯冲汇聚,致使洋岛-地体增生碰撞形成冈底斯岩浆弧,继而铸造了晚白垩世的"安第斯型"俯冲增生造山系;在俯冲和碰撞转换阶段发生了岩浆大爆发并形成冈底斯初始高原;而后才进入印度-亚洲陆陆碰撞阶段,形成大规模的E-W向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和S-N向裂谷系。因此,安第斯是冈底斯的前半生,冈底斯的今天是安第斯的未来。研究冈底斯的构造演化,特别是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必须与安第斯俯冲增生的历史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系类型 安第斯造山带 冈底斯造山带
下载PDF
再探青藏高原十大关键地学科学问题——《地质学报》百年华诞纪念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志琴 李广伟 +6 位作者 张泽明 李海兵 王岳军 彭淼 胡修棉 易治宇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94,共30页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印度大陆北漂模型;(2)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3)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4)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5)高喜马拉雅的深熔机制;(6)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限和差异性;(7)构造-剥蚀-气候相互作用与南亚季风;(8)青藏高原关键矿产资源的分布与成因;(9)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带与孕震机制;(10)碰撞后的印度板块何去何从——深部动力学过程。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当前研究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演化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孟召霞 徐志钦 +6 位作者 王慧玲 南桂英 汪启荣 李娜 刘桂芹 刘霞 张倩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2所规模、薪酬、转型冲击水平等相近的医院,用投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抽取A医院52名新护士为观察组,B医院51名新护士为对照...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2所规模、薪酬、转型冲击水平等相近的医院,用投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抽取A医院52名新护士为观察组,B医院51名新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参与医院组织的常规业务培训,观察组新护士在接受常规业务培训外,还进行为期4周的积极心理干预,干预形式主要为专家讲座、课堂互动、课下学习等。干预前后采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新护士干预后转型冲击得分低于干预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新护士的转型冲击体验具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护理干预 转型冲击 新护士 满意度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