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五育并举”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德升 许浩铭 +3 位作者 张启航 王波 柳意云 刘立欣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3期33-36,41,共5页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而为高校学习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命题。该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五育并举”内涵,并结合正式-...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而为高校学习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命题。该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五育并举”内涵,并结合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分类,剖析实现“五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及其对应的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试图构建“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高校 学习空间 非正式学习 空间内涵
下载PDF
2005~2015年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若宇 黄旭 +1 位作者 薛德升 刘晔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9-1207,共9页
基于2005~2015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统计地图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校科研人才分布表... 基于2005~2015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统计地图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校科研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科研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2高校科研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冷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2005~2015年,高级职称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而中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加强;3人才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和层次、公共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是所有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职称差异的角度来看,薪酬和失业率等经济因素仅对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医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才政策仅对中高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层次对各种职称人才的分布均有影响;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东部高校科研人才受到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人才空间格局 职称差异 冷热点分析 负二项回归模型
下载PDF
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清华 薛德升 龚建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8-938,共11页
基于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行为调查问卷和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数据,从全市和不同区位2个空间尺度,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商品特征、空间环境及物流快递4类因素对居民网购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影响因... 基于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行为调查问卷和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数据,从全市和不同区位2个空间尺度,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商品特征、空间环境及物流快递4类因素对居民网购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影响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区位产生作用的因子个数、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影响因子数量在全市域范围最多,远郊区最少。各因子总体上在近郊区和全市域作用强度大,在远郊区最弱。退货服务重要性在近郊区和中心区作用方向相反;②部分空间环境因子对网购频率有影响,城市化水平、商业中心可达性在全市域范围有影响,居住地城市化水平越高、离商业中心距离越近的居民网购频率越高,支持了创新扩散假说。快递点数量在中心区有影响,居住地快递点数量越多的居民网购频率越高。其它空间环境因子没有显著影响。③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因素对网购频率影响较大,性别、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学历、职业,月收入影响最小。商品特征、快递物流因素各因子在不同区域对网购频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购频率 兴趣点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协调研究——对韶关市区典型村的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银宝 谭少华 +1 位作者 薛德升 曾献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8,92,共11页
农村土地开发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面临利益冲突及协调困境。以广东省韶关市区为例,通过访谈、问卷和部门资料整理取得一手数据,采用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土地转化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单一主体主... 农村土地开发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面临利益冲突及协调困境。以广东省韶关市区为例,通过访谈、问卷和部门资料整理取得一手数据,采用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土地转化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单一主体主导的村庄土地开发存在较多的利益分配不协调,多主体协作开发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关系;行动者网络模型为土地开发利益协调提供了更系统完整的分析框架,开发前期的多主体分析有利于构建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者网络,促进利益平衡。建议未来农村土地开发实行"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多方协作"的开发模式,并加强行动者网络分析,促进农地顺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农村土地 土地开发 利益协调 韶关
下载PDF
网购时代广州市居民购买食品行为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清华 薛德升 龚建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0-789,共10页
基于广州市居民食品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交叉频数、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通过网购食品者同不网购食品者、不同区位网购食品者、不同网购食品频率者的对比,分析了网络购物影响下广州市居民购买食品行为的一般特征和空间特征。结果发... 基于广州市居民食品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交叉频数、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通过网购食品者同不网购食品者、不同区位网购食品者、不同网购食品频率者的对比,分析了网络购物影响下广州市居民购买食品行为的一般特征和空间特征。结果发现:1)网络购买食品的接受度总体不高,传统实体购物模式仍占主导,网络购买食品对实体店购买食品有一定的替代沁。2)网络购买食品对居住地周边商店负面影响较大,对商业区影响很小,超市和百货公司休闲零食、地方特产类食品销售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生鲜类商店所受影响较小。3)不同区位居民网购食品的频率差异较小,单次花费、时间和网购原因空间差异较大,实体购物条件差的居民更倾向于网络购买食品,验证了Anderson等提出的“效率假说”。4)网购食品者的实体购物出行目的休闲性增加,周末购物出行更频繁,网购食品频率高的居民购物出行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食品购买行为 空间特征 区位 广州市
下载PDF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形成发展过程比较——基于柏林和广州的实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立 薛德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2,118,共10页
与欧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基于此,选取柏林和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对其跨国空间形成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柏林和广州跨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历史作用的深刻影响,空间主导职能经历数次... 与欧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基于此,选取柏林和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对其跨国空间形成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柏林和广州跨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历史作用的深刻影响,空间主导职能经历数次变迁,最终混合、杂糅进各类型跨国要素并与地方发生相互作用,二者都不是单一要素作用下的产物,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综合演变的过程。(2)形成机制方面,柏林波茨坦广场是一种跨国政治历史层累下的亚文化复兴更新机制,政府与国家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空间职能和景观的每一次变动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和政治因素的考量,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主导模式;广州天河北则遵循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跨国空间生产机制,中央政府、城市政府、社会、市场通过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和创新频繁地发生互动作用,以"国家全球主义"的方式供给跨国资本盈利的市场、营造跨国阶层城市生活的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供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空间 世界城市 演变过程 柏林 广州
下载PDF
World Cit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olitical Global-city Status of Chinese Cities 被引量:6
7
作者 SU Nian xue desheng John AGNEW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362-374,共13页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use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global status of cities in China. Two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Firstly, by us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the subjects and quantitat...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use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global status of cities in China. Two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Firstly, by us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the subjec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ir offices, the overall posi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22 Chinese cities ar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ffair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dominate these activities and have high political global-city status. Secondly,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Guangzhou City, the authors explore how its status as 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s been shaped in recent years. The loc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are demonstrated at both national and city scales.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used in this study refers not only to those supranational bodie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relations across states(such as the European Union), but also those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GOs),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GOs) and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and delegations that today also manage and regulate relations between and among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全球城市 中国城市 国际政治 世界城市 非政府组织 定量分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Changing Concepts of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in Guangzhou(1949–2010): An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被引量:2
8
作者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1 位作者 GUAN Jingwen LIN Jiar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607-619,共13页
By focusing on Guangzhou,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different concepts of city in term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s are shaped in transforming China since 1949, and explores how they influence the way in which urban pl... By focusing on Guangzhou,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different concepts of city in term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s are shaped in transforming China since 1949, and explores how they influence the way in which urban planning are practiced. In the pre-reform era, the city was defined as a productive space under the system of urban-rural segregation established for securing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Urban planning was thus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In the 1980 s and 1990 s after the reform,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bilized the urban-rural linkages.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areas was then considered by urban planning, but this consideration was a passive response to urban problems such as population explosion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ince the new millennium, the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uneven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ave call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city is conceptualized as a complex of mountain, city, river, farmland and sea, r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y of urban-rural division in defining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has therefore sought in an active way to develop a sustainable city embracing rural and natural elements, and to balanc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argued that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city as a complex of urban and rural elements contributes to the urban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this conceptualization relies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tegrated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实践 广州 城乡关系 城市规划 水源保护 城乡一体化 城市地区
下载PDF
防治蓝莓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化学药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德胜 邵兆浩 +1 位作者 李保华 王彩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15-118,共4页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试了8种药剂对病原菌生长及6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山东...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试了8种药剂对病原菌生长及6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山东省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的病原菌均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苯醚甲环唑和福美双对P.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均为1.97 mg/L,其次为苯甲·丙环唑,EC50为2.70 mg/L;福美双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显著,EC50为0.004 mg/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对该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拟盘多毛孢 蓝莓 杀菌剂 抑菌效果
下载PDF
Elaborating 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Urban Vibrancy:A Case of Guangzhou City,China 被引量:2
10
作者 WANG Bo LEI Yaqin +2 位作者 xue desheng LIU Jixiang WEI Chunzh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80-492,共13页
This study applies multi-source datasets(i.e.,Baidu Heat Map data,points of interest(POIs)data,and floor area and land use data)an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models to elaborate the spatio... This study applies multi-source datasets(i.e.,Baidu Heat Map data,points of interest(POIs)data,and floor area and land use data)an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models to elaborate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urban vibrancy on both weekdays and weekends,using Guangzhou City as a case.First,we verified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nonstationary natur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correlates,which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local regression techniques.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urban vibrancy are then presented and visualized,based on the GTWR results.We found that the elasticity of location(i.e.,distance),land use mix(i.e.,diversity),building intensity and numbers of POIs with various functions(i.e.,density)are different across time(2-h intervals within a day)and space(grids),due to people’s everyday lifestyle,time-space constraints,and geographical context(e.g.,spatial structure).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geography on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for urban planne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o as to put forwar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fostering and maintaining urban vibr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vibrancy Baidu Heat Map(BHM) built environment HETEROGENEITY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formal Economies in China: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and Regional Variances 被引量:2
11
作者 YANG Jiangmin TAN Yiming +2 位作者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XING Zug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85-599,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the debate on the nexus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the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the long-term dynamic impacts of China’s informal economies on pollution and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ims to the debate on the nexus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the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the long-term dynamic impacts of China’s informal economies on pollution and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nformal economies’ pollution.This paper uses the Multiple Indicators Multiple Causes(MIMIC) model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informal economies and employs econometric models to examine their relationships to pollution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7.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formal economies’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not purely positive or negative. Rather, our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pollution in the long run in China;this means that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informal economie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this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is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t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l economy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gional varian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Comprehensiveness and Locality: Website Marketing of World City Governments in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
12
作者 xue desheng LIU Huaikuan +1 位作者 GUO Wenjiong LIU Y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86-99,共14页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globalisation,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how city governments compete for talent,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rough website marketing to promote their ...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globalisation,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how city governments compete for talent,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rough website marketing to promote their economy and global status. However, 1) present research generally overlooks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ments in different marketing themes, 2) the combinations of marketing themes are still unknown, and 3) the presumption that the emphasised elements and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marketing themes on official websites differentiates cities requires more cases to be understood. In light of this background, this study collects homepage elements of 49 Alpha world cities' official websites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ses the frequ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ments, the marketing content themes, and the dissimilarity of content of Chinese Alpha world c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rehensiveness and locality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ity marketing throughout official city websites. Overall, we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elements significantly differs between 49 Alpha world cities. 2) Based 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the marketing contents of Alpha world cities through official websites can be categorised into six them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government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government and living, construction and living, and general compound. 3) The marketing elements of five Chinese Alpha world cities, including Hong Kong, Beijing, Shanghai, Taipei and Guangzhou, are different than the other 44 Alpha world cities, and Chinese cities prefer to advertise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rarely market citizens' activities. Moreover, Chinese cities' marketing mostly targets natives while the other 44 Alpha cities target external groups, and the locality of world cities' website marketing is reinforced especially on a native language edition website. This study ultimately finds that the Chinese edition websites of five Chinese cities place more focus on introducing local historical buildings,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and internal business information than the English edition websites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SITE MARKETING globalisation MARKETING content COMPREHENSIVENESS LOCALITY
下载PDF
中国半导体产业集群网络的空间组织与网络外部性影响——基于半导体产业价值链细分视角
13
作者 刘清 薛德升 +1 位作者 黄耿志 蒋小荣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30,共22页
本文主要基于2022年中国半导体企业投资与统计数据,从半导体产业的晶圆材料、封测材料、半导体设备、设计、制造与封测价值细分环节与网络外部性视角,研究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集群网络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组织。结果表明:(1)其中长三角是... 本文主要基于2022年中国半导体企业投资与统计数据,从半导体产业的晶圆材料、封测材料、半导体设备、设计、制造与封测价值细分环节与网络外部性视角,研究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集群网络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组织。结果表明:(1)其中长三角是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与封测的总体高水平一体化集群区,珠三角是半导体设计的集群高地,制造环节连片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小范围分布在中西部成渝、关中、中原城市群。(2)半导体集群网络在借用规模和集聚阴影表现为正负外部性,通过区域外部性实现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协同集聚和空间一体化。在区域异质性中,长三角集群网络为生产驱动型和技术拉动型,珠三角为市场导向型和需求牵引型,京津冀、辽中南和关中地区为国企军企和科研院所分拆型,成渝为对口援助型。(3)晶圆材料、设备与制造社群具有小范围的集群发育倾向,设计社群集群发育最显著,封测材料与封测环节社群没有明显的投资集群发育。从区域投资组织看,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分别主要为单核心、双核心和多核心区域关联形态。从价值链细分环节的区域布局看,半导体设计与设备环节更倾向单核心结构,半导体制造环节更倾向双核结构,晶圆材料、封测材料与封测环节更倾向多核心或均质化结构。(4)在半导体的晶圆材料、设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环节有赖于学习机制形成水平分工的创新合作网络,在半导体的封测材料、封测环节和晶圆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和重资金密集型环节通过匹配机制形成垂直分工的供应链合作网络。基于研究结果,最后对中国半导体集群投资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半导体细分环节 投资集群网络 网络外部性 半导体产业
原文传递
“物质转向”视角下移民地理研究进展与启示
14
作者 周妍 薛德升 高权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16,共15页
受地理学“再物质化”思潮的影响,移民地理学开始将物的主体性纳入移民地理的研究框架,探索流动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移民地理研究新范式,以解释当前愈发复杂的移民局势,并形成了移民地理学的“物质转向”。移民地理学对物质性的关注较早... 受地理学“再物质化”思潮的影响,移民地理学开始将物的主体性纳入移民地理的研究框架,探索流动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移民地理研究新范式,以解释当前愈发复杂的移民局势,并形成了移民地理学的“物质转向”。移民地理学对物质性的关注较早,但其对物的讨论往往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使得该领域一直未能形成一套主流的理论体系。基于此,论文拟通过梳理国内外移民地理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前沿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围绕移民流动过程中“人—物—地”互动构建理论框架。首先,对西方物质研究的哲学脉络进行梳理,发现“物质转向”思潮最早根源于西方唯物主义、新物质主义与知觉现象学等理论,这些哲学思想与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产生新的空间辩证思想。其次,通过对近10年的移民地理“物质转向”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4个研究热点:移民基础设施、移民身体与生命政治研究、移民物质文化与空间实践、超越人类的移民地理。最后,文章对西方移民地理“物质转向”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阐述其对中国移民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本土化移民理论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地理学 移民 流动性 物质转向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全球水产品消费足迹测度及跨区域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炜 韦春竹 +2 位作者 薛德升 黄耿志 常影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5-1267,共13页
【目的】水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供应链网具有重要意义,揭示水产品消费足迹链路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水产品数据库,本文选取2019年全球21个区域,... 【目的】水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供应链网具有重要意义,揭示水产品消费足迹链路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水产品数据库,本文选取2019年全球21个区域,从区域、部门、种类3个层面构建了全球区域尺度的水产品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探究了全球各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足迹链路特征。【结果】①全球各区域水产品消费足迹呈长尾分布,中国水产品消费足迹以6877.8万t(38.6%)居于首位,其次是东亚及东南亚、南亚、欧盟、北美,均超过700.0万t。②全球水产品消费足迹在部门及区域间表现较强流动性,各部门总计约89.9%流入人类消费部门,并且占比达26.0%的消费足迹参与国际贸易实现跨区域转移。③水产养殖部门是仅次于人类消费的第二大消费足迹流入部门,同时各区域鱼类消费占比均超过62.0%,其次为软体类、甲壳类等。④中国内部消费足迹占比达83.9%,其中水产养殖比重为76.8%,输入消费足迹是水产养殖生产所需鱼粉鱼油的重要补充,主要来源于南美、东亚及东南亚等区域。【结论】因此,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强化渔业资源管理、推进绿色健康养殖,实现水产品生产消费足迹链路的调整和提升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消费足迹 水产品贸易 粮食安全 物质流分析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耿志 张虹鸥 +1 位作者 薛德升 姚华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3,共8页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城镇化初级阶段,非正规经济在经济系统的份额随城镇化发展而不断上升;城镇化发展至某一水平后,伴随经济结构转变和全球竞争力增强,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在经济系统的比重出现下降。这表明非正规经济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城市化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相关政策应对应有所不同。尽管非正规经济/就业在经济/就业系统的份额趋于降低,但不能认为它会完全消失,新的经济模式可能产生新的非正规经济来源。呼吁对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开展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非正规就业 隐性就业 经济贡献 城镇化 创新驱动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晔 王若宇 +1 位作者 薛德升 曾经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9-1964,共16页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和地级行政单元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识别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及其...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和地级行政单元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识别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两类劳动力总体的空间特征均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②2000-2010年,高技能劳动力在空间分布上呈集中化的趋势,而一般劳动力呈分散化的趋势;③十年间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区虹吸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集中于沿海特大城市群,而一般劳动力集聚区回波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均衡;④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工平均工资、是否直辖市或省会、每万人在校高校学生、是否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数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十年中一直都是决定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失业率、中学生师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绿地率在2010年也成为影响两类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比两类劳动力的模型结果可得,高技能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行政因素、高校因素和地区生活舒适度的影响更大,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不均衡指数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 被引量:60
18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2 位作者 徐孔丹 杨燕珊 陈昆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5,共9页
如何协调现代性/正规性与非正规性的矛盾是21世纪城市规划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摊贩疏导区治理的性质和矛盾,提出"合理正规化"的问题。研究认为,疏导区是一种基于空间操作的正规化机制,它以空间固定为基础,... 如何协调现代性/正规性与非正规性的矛盾是21世纪城市规划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摊贩疏导区治理的性质和矛盾,提出"合理正规化"的问题。研究认为,疏导区是一种基于空间操作的正规化机制,它以空间固定为基础,通过施加一套源于正规经济的管理措施来改造和管控非正规性。然而,疏导区的"正规本位主义"忽视了非正规经济嵌入现实实践的自然特性和优势,使其面临潜在的可持续性危机。这个危机隐含于疏导区四个正规化要素与流动摊贩特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区位固定与流动性、租金缴纳与低成本、合同约束与灵活性、产品管制与自主性等方面的紧张关系。广州案例表明了协调既定的现代空间秩序与非正规的公共空间使用之关系的复杂性,带来的启示是对非正规的规划响应不应只是简单地将源于正规经济的既定规范施加于非正规,而应充分考虑非正规自身特性、需求和规律。这或许需要规划师突破现代规划框架,发展应对流动性、灵活性等表征后现代性特征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正规性 公共空间 流动摊贩 正规化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德升 万雅文 杨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42-1953,共12页
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是一种兼具对外援助、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复合型的对外商务活动。本文分析了长时间尺度下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的时空演变过程,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与中国政策的演变揭示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与影响机制,并对2000年... 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是一种兼具对外援助、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复合型的对外商务活动。本文分析了长时间尺度下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的时空演变过程,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与中国政策的演变揭示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与影响机制,并对2000年以来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所在国家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球尺度上,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数量、建设形式、空间分布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国家在对外建设水电站的时空演变中起到了核心主导的作用,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的时空演变格局经历了国家直接指派(1955-1981年),维护推动(1982-2000年),放权激发(2001-2009年),规划合作(2010年至今)等4个阶段。(3) 2000年以来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受到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与经济外交关系、东道国的贫困人口比例、电力基础设施条件、接受援助金额、工业增长水平和市场基础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演变机制 水电站 对外建设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空间扩展的世界城市网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20
作者 薛德升 邹小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9-1001,共13页
世界城市及其网络是近20多年来国际上城市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主导下的世界城市网络,针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动力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明显不足。以在全球快速扩展中的中资商业银... 世界城市及其网络是近20多年来国际上城市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主导下的世界城市网络,针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动力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明显不足。以在全球快速扩展中的中资商业银行为对象,利用改进的链锁网络模型,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扩展的时空变化,及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结果显示: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强化了中国主要城市与西欧和北美核心金融中心城市、全球的区域性门户城市、以及亚太地区的世界城市之间的联系,对不同阶段全球的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经济、人员以及政府间的联系,是影响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资商业银行 全球化 世界城市网络 时空过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