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2+)、Al^(3+)对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1
作者 郭静静 薛甜 +3 位作者 程萌 蒲梦林 李雪礼 张琰图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09-814,819,共7页
以二水硫酸钙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在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晶须形貌和尺寸影响基础上,分别系统考察了Mg^(2+)、Al^(3+)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浆质量分数为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6 ... 以二水硫酸钙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在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晶须形貌和尺寸影响基础上,分别系统考察了Mg^(2+)、Al^(3+)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浆质量分数为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6 h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其平均长度为273.4μm,平均长径比达到30.4,晶须的形貌为针状且较为均一。在低浓度的Mg^(2+)存在下,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直径小,长径比高;Al^(3+)对半水硫酸钙晶须沿c轴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得到的晶须呈现棒状或者纺锤体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晶须 水热法 长径比
下载PDF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related to liver metastasis
2
作者 Peijun Wei Weiming Han +7 位作者 Zitong Zhang xue tian Chen Yang Qiaoxuan Wang Weihao Xie Ying Liu Yuanhong Gao Hui 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increasing annually and metastasi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C, with the liver being the most frequently affected sit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a st...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increasing annually and metastasi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C, with the liver being the most frequently affected sit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a strong interplay between the gut flora, particularly 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teroides fragil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t tumors. Some strains can induce gut inflammation and produce toxins that directly harm gut epithelial cells, ultimately accelerating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CRC. However,little clinical evidence exists on the specific interplay between the gut microflora and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 Some research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viable F. nucleatum in distant metastasis of CRC.Subsequently, gut microbiota products, such as lipopolysaccharides, sodium butyrate, and protein cathepsin K, were also found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RC.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gut microflora and CRLM,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gut microflora in the treatment of CRLM, and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CRLM and potential treatments for the microbiom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will be a formidable therapeutic and prophylactic tool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CR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liver metastasis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煤矿开采活动对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东 曹莹 +8 位作者 赵志琦 郭巧玲 王世东 许峰 薛天 张俊文 张琮 黄兴宇 麻冰涓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6,共13页
煤矿矿井水是河水溶解性硫酸盐(SO^(2-)_(4))的重要来源,但黄土高原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仍不清楚。煤矿矿井水硫酸盐主要来自煤中黄铁矿氧化以及含煤地层附近裂隙水中硫酸盐,地表水硫酸盐还受其他人为输入的影响。因此... 煤矿矿井水是河水溶解性硫酸盐(SO^(2-)_(4))的重要来源,但黄土高原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仍不清楚。煤矿矿井水硫酸盐主要来自煤中黄铁矿氧化以及含煤地层附近裂隙水中硫酸盐,地表水硫酸盐还受其他人为输入的影响。因此,煤矿矿井水与河水硫酸盐具有不同的水化学特征、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 S_(SO_(4)))与氧同位素(δ^(18) O_(SO_(4)))以及氢同位素(δD H_(2)O)与氧同位素(δ^(18) O H_(2)O)组成。基于上述不同可以判定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选取受煤矿开采活动影响的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河水、地下水、煤矿矿井水、大气降水和泉水等水体样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借助δ^(34) S_(SO_(4))、δ^(18) O_(SO_(4))、δD H_(2)O、δ^(18) O H_(2)O以及水体水化学组成,辨析煤矿矿井水对窟野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以及流域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来源,并依据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量化其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窟野河流域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浓度、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值分别为0.07~1206.45 mg·L^(-1)、-2.7‰~32.9‰和-5.5‰~11.6‰,平均值分别为231.91 mg·L^(-1)、11.4‰和4.3‰;窟野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浓度、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值分别为73.23~171.83 mg·L^(-1)、4.3‰~13.0‰和-2.9‰~5.1‰,平均值分别为113.94 mg·L^(-1)、10.4‰和3.0‰,溶解性硫酸盐浓度平均值与区内煤矿矿井水存在差异,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平均值与区内煤矿矿井水差异不显著(p>0.05);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结果显示,煤矿矿井水对上游乌兰木伦河溶解性硫酸盐的贡献比例为30.3%±18.9%,对下游窟野河溶解性硫酸盐的贡献比例为12.5%±10.2%,同时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受裂隙水汇入影响,贡献比例为34.6%±16.5%,窟野河流域河水下渗补给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的比例为18.8%±16.5%。结合硫和氧同位素组成,验证了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的来源及其对窟野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阐明黄土高原煤矿开采活动对黄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途径和程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硫酸盐 矿井水 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同位素混合模型 黄河
下载PDF
线法山:“诗丘”意象在西洋楼园林中的表达
4
作者 薛天 陈易 《建筑师》 2023年第2期30-39,共10页
清乾隆年间服务于清宫廷的耶稣会艺术家在圆明园长春园中设计建造的西洋楼园林汇集了多种典型的西方园林建筑类型,展现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内涵。园内的“线法山”是文艺复兴园林中的“诗丘”意象在中国的孤例,其反映了文艺复兴造园手法... 清乾隆年间服务于清宫廷的耶稣会艺术家在圆明园长春园中设计建造的西洋楼园林汇集了多种典型的西方园林建筑类型,展现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内涵。园内的“线法山”是文艺复兴园林中的“诗丘”意象在中国的孤例,其反映了文艺复兴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实践中的尝试。本文从“形式—功能”及“符号—内涵”两个维度对这一典型意象进行解读,揭示其在塑造透视学景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提取自古典文本中的寓言符号对乾隆皇帝这一艺术资助者的颂扬。通过对“线法山—诗丘”意象的讨论,使圆明园西洋楼园林中隐含的设计意图得以呈现,体现了“线法山”这一景观元素在18世纪东西方园林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法山 诗丘 西洋楼 圆明园 园林 耶稣会
下载PDF
金华火腿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银辉 张红敏 +8 位作者 孟媛媛 薛甜 王晔茹 白莉 李豪 谢家莹 刘海泉 谢庆超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0-279,共10页
本研究以现代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因单增李斯特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通过调查生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初始污染率及污染水平,金华火腿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参数,如pH、水分活度、... 本研究以现代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因单增李斯特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通过调查生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初始污染率及污染水平,金华火腿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参数,如pH、水分活度、温度以及乳酸菌含量等,再结合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模拟其暴露水平,并评估了不同人群因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而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结果显示:金华火腿零售时污染水平为-9.47~7.05 lg CFU/g(90%的置信区间);健康成年人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的平均患病概率小于10^(-15),易感人群的平均患病概率小于10^(-13)。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而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较低,金华火腿的现代加工工艺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控制水平可以与国际接轨。本研究首次定量模拟了金华火腿从生猪肉到腌制发酵至最终产品的全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情况,为发酵火腿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金华火腿 风险评估 生长模型
下载PDF
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的演化、结构与功能
6
作者 薛甜 焦亚娟 黄耀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5-1382,共8页
以新冠病毒(SARS-CoV-2)为代表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主要危害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系统,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2(nonstructural protein 2,Nsp2)是病毒基因Orf1ab编码的多聚蛋白质在病毒木瓜样蛋白酶作用下,经... 以新冠病毒(SARS-CoV-2)为代表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主要危害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系统,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2(nonstructural protein 2,Nsp2)是病毒基因Orf1ab编码的多聚蛋白质在病毒木瓜样蛋白酶作用下,经切割后形成的成熟加工产物。Nsp2的研究较少,其在病毒复制相关的生命周期、与宿主相互作用等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至今未得到阐明。尽管Nsp2在不同CoVs中变异程度较大,但其演化分型与不同冠状病毒亚属的分型一致。最近对SARS-CoV-2 Nsp2的高级结构进行了解析和分析,同时也发现了SARS-CoV-2 Nsp2上存在一些与新冠突变株相关的显著突变,但是对Nsp2结构与突变及其生物学功能的联系仍不清楚。虽然Nsp2对于冠状病毒复制是非必须的,但是对于野生毒株达到最大病毒复制量至关重要。Nsp2被招募到被感染细胞的双层膜囊泡结构,与多种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协同参与病毒复制与转录。Nsp2还通过与多种宿主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参与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生理过程,调节宿主细胞的能量代谢与物质转运,还通过影响干扰素的产生调节宿主先天免疫应答。本文对冠状病毒,特别是新冠病毒的Nsp2的产生、遗传演化、结构、主要变异位点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其参与病毒复制、与病毒蛋白质及宿主蛋白质互作等最新研究进行概述总结,以期为冠状病毒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冠病毒 非结构蛋白2 演化 结构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木质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红丽 于富磊 +7 位作者 张艳艳 王萍 程建伟 吴斐 薛田 张晓阳 曾盼 王建惠 《标准科学》 202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采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采集的25批次木质门进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测定,结果表明:3批次木质门的TVOC超过0.50mg/m^(2)·h,TVOC释放率大小与木质门的生产工艺关系密切,经分析发现,木质门释放的VOCs主要成分包... 采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采集的25批次木质门进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测定,结果表明:3批次木质门的TVOC超过0.50mg/m^(2)·h,TVOC释放率大小与木质门的生产工艺关系密切,经分析发现,木质门释放的VOCs主要成分包括醛酮类、苯系物、酯类、醚醇类、烷烃类等多种溶剂、稀释剂和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门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成分 固体吸附-热脱附 GC/MS
下载PDF
胶质瘤中MGMT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琳 刘绮颖 +7 位作者 贾利晴 张静 常恒 薛田 任敏 柏乾明 朱晓丽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0-750,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案。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GMT...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案。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MGMTmet)状态可预测胶质瘤患者对TMZ治疗的敏感性,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如何更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尚需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胶质瘤中MGMTmet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其他常见分子异常的相关性,探讨MGMTmet与其他分子异常联合分析对胶质瘤患者预后和TMZ治疗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9年7月—2022年9月诊断的205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法检测MGMTmet状态;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和IDH2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突变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 and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9,1p19q)缺失情况。结果:20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MGMTmet发生率高于男性。相比于胶质母细胞瘤(47.3%),星形细胞瘤(74.1%)和少突胶质细胞瘤(100.0%)中MGMT基因启动子更易发生甲基化(P<0.05)。在MGMTmet组中,IDH1突变(mutant,mut)率和1p19q共缺失(co-deletion,co-del)率明显提高,且MGMTmet与IDH1mut和1p19qco-del具有相关性(P<0.05)。MGMTmet、年龄小于55岁、少突胶质细胞瘤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3级的患者均表现出较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单个影响因素,双/三基因联合分析[MGMTmet/IDH1mut、MGMTmet/1p19q co-del或MGMTmet/IDH1mut/1p19q co-del]预测患者预后的效果更好(P<0.05),后两者是独立预后因素。在TMZ治疗患者中,MGMTmet(MGMTmet/TMZ+)患者比其他组预后好,如果患者联合存在IDH1mut,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MGMTmet好发于女性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其与IDH1mut及1p19 qco-del呈正相关。MGMTmet的患者与TMZ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有关,且MGMTmet联合IDH突变和1p19q co-del分析可能具有更好的TMZ治疗效果和预后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双/三基因联合分析 预后 替莫唑胺
下载PDF
伴MYC、BCL2、BCL6基因重排的DLBCL/HGBL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魏晶 何雅琪 +5 位作者 薛田 柏乾明 水若鸿 陆洪芬 李小秋 于宝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9-8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伴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igh-grade B-cell lymphoma,DLBCL/HGBL)又称三重打击淋巴瘤(triple-hit lymphoma,THL),其发病率低且文献报道较少,人... 背景与目的:伴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igh-grade B-cell lymphoma,DLBCL/HGBL)又称三重打击淋巴瘤(triple-hit lymphoma,THL),其发病率低且文献报道较少,人们对其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T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6年6月—2021年12月诊断的THL病例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免疫表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采用EB病毒编码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判断EB病毒的感染状态。结果:10例THL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4岁(43~80岁)。其中2例发生在淋巴结,6例发生在结外器官,其余2例结内外均受累。临床分期Ⅲ/Ⅳ期4例(40%),Ⅰ/Ⅱ期6例(60%)。40%(4/10)的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分。50%(4/8)的患者有骨髓侵犯。2例(20%)有B症状。40%(4/10)的患者有乙肝病毒既往感染史。显微镜下观察5例呈非特指DLBCL(DLBCL,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形态,2例兼具DLBCL与伯基特淋巴瘤特征,1例呈母细胞样形态,其余2例因组织挤压严重无法准确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80%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型,20%为非GCB(non-GCB)型;78%(7/9)为MYC/BCL2双表达,BCL6阳性率为80%,Ki-67增殖指数均≥80%。FISH检测显示,10例均同时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EBER原位杂交均呈阴性。除1例手术切除病灶后未化疗外,9例均接受系统治疗。10例患者的总生存期为2.0~5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8.6%,其中Ⅰ/Ⅱ期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100%,Ⅲ/Ⅳ期患者为25%。结论:THL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结外器官受累更常见,是一组形态学表现多样、以GCB型为主并常伴有MYC/BCL2双表达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本研究患者中临床分期Ⅰ/Ⅱ期占多数且预后较好,因此及早甄别THL对于及时干预、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三重打击淋巴瘤 基因重排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生存
下载PDF
偶氮四唑铵盐的合成表征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0
作者 吴莹 侯帅 +3 位作者 刘勇 薛田 高寒 赵奇志 《防化研究》 2023年第6期53-58,64,共7页
偶氮四唑铵盐(AZT)是一种新型高氮含能材料,在推进剂、炸药、气体发生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5-氨基四唑(5-AT)为原料,采用一锅法,经氧化、离子交换合成了AZT,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 偶氮四唑铵盐(AZT)是一种新型高氮含能材料,在推进剂、炸药、气体发生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5-氨基四唑(5-AT)为原料,采用一锅法,经氧化、离子交换合成了AZT,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等方法对AZT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差热分析法对AZT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锅法合成的AZT为黄色针状晶体,纯度为99.06%;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计算的AZT活化能分别为188.4 kJ·mol^(-1)和186.9 kJ·mol^(-1);加热速率趋于零时的分解温度为201.2℃,表明AZT在20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四唑铵盐 高氮含能材料 一锅法合成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生理学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铭 陈聚涛 +4 位作者 周江宁 胡兵 薛天 姚艺川 陈昕宇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年第6期14-17,共4页
MOOC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的进步,MOOC由完全自主的学习教学模式向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的半自主模式转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理学”MOOC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并且在我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 MOOC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的进步,MOOC由完全自主的学习教学模式向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的半自主模式转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理学”MOOC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并且在我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两轮翻转课堂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生理学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城市污水交汇管流模型构建与管道污染物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丹 石烜 +3 位作者 薛甜 赵楠 任博 金鹏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149,153,共7页
针对城市污水管网交汇导致污染物沉积加重的问题,通过中试和Fluent三维数值模拟VOF耦合DP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污水管网交汇流态变化及其对碳、氮、磷3类污染物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管网交汇段形成了不同的流态分区,... 针对城市污水管网交汇导致污染物沉积加重的问题,通过中试和Fluent三维数值模拟VOF耦合DP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污水管网交汇流态变化及其对碳、氮、磷3类污染物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管网交汇段形成了不同的流态分区,依据水流特征可将其分为水流停滞区、大流速区、流速偏折区、回流分离区、最大流速区和流动复原区。纵深方向上,水流停滞区和回流分离区范围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沿程方向上,交汇前速度分布比交汇后受支流入汇影响较小,交汇下游整体流速比交汇上游大。受不同交汇流态分区的影响,污水中悬浮颗粒物运动轨迹不同,颗粒物在回流分离区沉降显著,该区域TCOD、TN、TP的浓度最高,水流停滞区次之,在交汇下游流动复原区内,颗粒物逐渐趋于稳定不再继续沉降,污染物浓度随之降低。TCOD、TN、TP沿程浓度最大变化率分别为61.2%、32.7%和24.2%,在低流速下碳类污染物较氮、磷类污染物更易发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管流交汇 管道流态 污染物运动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重庆油菜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艳花 黄桃翠 +8 位作者 皮竟 徐甜 田晓庆 王党峰 唐丽桂 周燕 肖长明 黄书琴 黄华磊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9期60-62,共3页
油菜是重庆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重庆市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重庆市油菜产业逆势上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油菜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2018年底,重庆市农科院组织... 油菜是重庆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重庆市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重庆市油菜产业逆势上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油菜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2018年底,重庆市农科院组织专家赴重庆油菜生产大县实地调研,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开展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提出推进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发挥油菜多功能优势,全面提升效益;走山地特色油菜差异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食用油安全 困境 发展建议 重庆市
下载PDF
海马长时程增强现象的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的研制和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铭 陈聚涛 +4 位作者 孙红荣 周江宁 胡兵 薛天 张智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教育部推出的五类"金课"之一。在高校生理学实验中,将耗时长、成本大、难度高、安全系数低以及尖端前沿的实验内容研制成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宽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教育部推出的五类"金课"之一。在高校生理学实验中,将耗时长、成本大、难度高、安全系数低以及尖端前沿的实验内容研制成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宽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制作"学习记忆的生理基础——海马长时程增强现象"的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过程中,从选题、设计、制作到不足和修改建议所进行的系统总结。希望在不断完善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同时,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关于虚拟仿真实验制作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生理学 学习记忆 海马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硫酸钙晶须的调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静静 路瑞玲 +3 位作者 薛甜 白佳乐 李雪礼 张琰图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硫酸钙晶须是以石膏或工业副产品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及配方合成的硫酸钙纤维状单晶体,具有外形完整、尺寸稳定、横截面均匀等特点,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无机材料。由于受生产工艺或设备的影响,硫酸钙晶须的产量较低,质量较差,使硫酸钙晶... 硫酸钙晶须是以石膏或工业副产品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及配方合成的硫酸钙纤维状单晶体,具有外形完整、尺寸稳定、横截面均匀等特点,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无机材料。由于受生产工艺或设备的影响,硫酸钙晶须的产量较低,质量较差,使硫酸钙晶须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介绍国内外硫酸钙晶须的制备方法及其各方法的优缺点,阐述硫酸钙晶须晶型的调控和改性的机理,并介绍硫酸钙晶须在改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硫酸钙晶须 机理 调控 改性
下载PDF
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彦如 余聪慧 +2 位作者 薛甜 张文倩 王宇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2期3351-3356,共6页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照顾者居家照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3—11月选取开封市所属48个村的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508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照顾者居家照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3—11月选取开封市所属48个村的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508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失能老年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行为评价量表进行一对一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照护行为总分为92.95±15.08分,照护行为平均分较高的两个维度是经济支持4.03±0.72分、疾病知识3.92±0.76分;得分较低的两个维度是生活护理3.44±0.80分、心理支持3.43±0.77分。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照顾者年龄、性别、照护负担、与老人的关系及老人失能程度是影响照顾者照护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照护行为水平不佳,社区干预时应及时关注照顾者的生活、心理状况,根据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特点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健康管理能力,改善失能老年人居家生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农村 居家 照顾者 照护行为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宝华 薛田 +3 位作者 张岩 蒋翔男 朱晓丽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9-685,共7页
背景与目的:MYD88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有一定突变率,但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目前研究报道甚少。该研究旨在分析DLBCL中MYD88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1例DLBCL... 背景与目的:MYD88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有一定突变率,但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目前研究报道甚少。该研究旨在分析DLBCL中MYD88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1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免疫表型,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位点突变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YD88突变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21例DLBCL患者中,38例(31.4%)检测到MYD88 L265P突变。其中男性50例,女性71例,患者性别与该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P=0.609)。年龄≥60岁组MYD88突变率为40.3%(25/62),显著高于<60岁组(13/59,22.0%)(P=0.030)。MYD88突变主要发生在结外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12/13,92.3%)、男性生殖系统(10/11,90.9%)、女性生殖系统(5/6,83.3%)及中枢神经系统(4/6,66.7%);结外DLBCL中的MYD88突变率(35/98,35.7%)显著高于结内者(2/20,10%)(P=0.024)。NonGCB型DLBCL中MYD88突变率为39.7%(25/63),显著高于GCB亚型(10/55,18.2%)(P=0.010);结外DLBCL组中MYD88突变与免疫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0.003),而结内组中两者无相关性(P=0.776)。Bcl-2蛋白阳性组(30/77,39.0%)及MYC/Bcl-2蛋白双表达组(19/46,41.3%)中MYD88突变率分别高于Bcl-2阴性组(5/40,12.5%)及非双表达组(16/70,22.9%)(P=0.003和0.034)。Ki-67增殖活性与MYD88基因突变显著相关[高增殖活性组为38.8%(33/85),低增殖活性组为6.3%(2/32)](P<0.001)。该基因突变与MYC蛋白及CD5表达均无相关性(P=0.581和0.759)。结论:MYD88 L265P突变好发于年龄≥60岁、non-GCB起源及特殊结外部位(如乳腺、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DLBCL中,且具有较高增殖指数及MYC/Bcl-2蛋白双表达率;其预后相关性有待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MYD88基因突变有望为揭示DLBCL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YD88基因突变 免疫分型 MYC BCL-2
下载PDF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及MYD88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东 王维格 +4 位作者 蒋翔男 薛田 朱晓丽 周晓燕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0-9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罕见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其诊断常需要与其他小B细胞性肿瘤作鉴别。本研究皆在探讨LPL/W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观察M... 背景与目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罕见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其诊断常需要与其他小B细胞性肿瘤作鉴别。本研究皆在探讨LPL/W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观察MYD88基因突变在此类肿瘤中的检出频率。方法:分析10例LPL/WM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及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标本MYD88基因的状态。结果:10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1岁。患者多表现为乏力和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的IgM型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肿瘤骨髓累及。淋巴结活检标本光镜检查显示淋巴结结构部分存在,特别是可以见到开放的淋巴窦。肿瘤由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浆样淋巴细胞组成。骨髓活检标本也可见到相同形态的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0例肿瘤细胞均呈CD20弥漫阳性并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轻链κ,6例瘤细胞表达CD23,2例部分瘤细胞表达CD5,未见病例表达CD10,Ki-67增殖指数在5%~30%之间。另外,2例LPL/WM在其病灶中尚可见到较多的IgG4阳性反应性浆细胞浸润。所有LPL/WM病例肿瘤组织均有MYD88 L265P突变检出,而对照组其他小B细胞性肿瘤均为阴性结果。结论:LPL/WM多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学形态,但偶亦可出现异常表型。MYD88 L265P作为LPL/WM的特征性遗传学特点,其检测的引入可使此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MYD88基因突变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未爆弹药安全燃烧模型建立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栓柱 甄建伟 +3 位作者 孙付兵 刘丹丹 薛田 胡张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61,166,共5页
为增加铝热剂高温熔穿销毁未爆弹药的安全性,极大可能减小爆轰可能性,减少弹药销毁爆炸率。根据燃烧-爆轰理论、炸药燃烧理论,构建不同弹丸装药类型、装药直径与所需的最小熔孔面积的三维关系模型。并通过三维模型预测某装药密度为1600k... 为增加铝热剂高温熔穿销毁未爆弹药的安全性,极大可能减小爆轰可能性,减少弹药销毁爆炸率。根据燃烧-爆轰理论、炸药燃烧理论,构建不同弹丸装药类型、装药直径与所需的最小熔孔面积的三维关系模型。并通过三维模型预测某装药密度为1600kg/m^(3)的三硝基甲苯(TNT),装药圆径为80mm、面积Ab为0.005m^(2)的弹药的最小熔孔面积A为0.00015m^(2)。利用金属基可燃胶体对某80mm内径铝合金壳体进行模拟弹药灼烧试验,结果表明200g金属基可燃胶体对某80mm内径铝合金壳体能够可靠灼穿,熔孔面积约为0.0012m^(2),大于数学模型所推出的理论最小熔孔面积。模型的建立为确定挤胶用量和挤胶面积是否合理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支撑,从而实现科学、安全销毁未爆弹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销毁 稳定燃烧 装药密度 装药圆面积 熔孔面积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田 盛东 +3 位作者 颜婉惠 蒋翔男 李欢鸽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8-393,共6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的淋巴瘤,其发病率在美国和西欧最高,而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FL主要累及淋巴结,通常表现为无痛性多发淋巴结肿大。原发于淋巴结外的FL常见于胃肠道...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的淋巴瘤,其发病率在美国和西欧最高,而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FL主要累及淋巴结,通常表现为无痛性多发淋巴结肿大。原发于淋巴结外的FL常见于胃肠道、软组织、乳腺及眼眶附属器。FL患者多表现为惰性临床过程,总生存率较高,但多数患者仍会复发或进展。回顾FL的预后因素,为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预后因素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